2024年1月6日发(作者:)

城市体系名词解释

本文对城市体系的概念进行了客观完整的解释,包括城市体系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以及中国城市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方针政策。

一、引言

城市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城市群体组织。城市体系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带动区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本文将对城市体系的概念进行客观完整的解释,包括城市体系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以及中国城市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方针政策。

二、城市体系的定义

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城市群体组织。城市体系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带动区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此概念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至 60 年代,由于世界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程度,城市间的相互影响增强,故它们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以便有效地按地域系统组织生产和进行行政管理,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社会效果。

三、城市体系的特点

城市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 多样性:城市体系包括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它们在功能、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具有差异,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体系。

2. 层次性:城市体系中的城市按照不同的职能、规模和地位,形成明显的层次结构。中心城市是城市体系的核心,起着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作用,其他城市则在中心城市的协调下,分工合作,共同发展。

3. 空间性: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对城市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包括集中组合与组团结构、一城多镇型、多中心型等形式。

4. 动态性:城市体系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条件的进步不断演变和发展。城市体系的调整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城市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城市体系的结构包括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域结构(布局)。职能结构是指城市体系中不同城市承担的职能和任务不同,如中心城市承担着行政、经济、文化等核心职能,其他城市则承担着辅助和支持职能。规模结构是指城市体系中不同城市的规模和地位不同,按照城市规模和职能的不同,形成明显的层次结构。地域结构(布局)是指城市体系中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对城市体系的结构和

功能产生影响。

城市体系的功能包括:

1. 经济发展:城市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带动力量,通过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社会服务:城市体系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3. 行政管理:城市体系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和依托,通过城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对区域的有效管理和治理。

五、中国城市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方针政策

中国城市体系建设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总方针。中国设市 434 个(含直辖市),其中地级市 183 个,县级市 248 个。另有县级中心城镇 2000 多个。城市体系将随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进步而不断演变,并不断加以调整。在城市体系建设中,不同类型区域对城市体系建设有不同要求。如在大城市行政区,其主城建设既要在全国或大区域城市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又要采取控制其人口规模的布局措施,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和发展周围其他城镇,适当分散主城的职能。在综合经济区,要根据国家或全区劳动地域分工,使其中心城市与区内其他中、小城镇共同构成既有专业化特点,又相对完整、能独立存在的生产基地体系。在工矿开发区要加强开发中心基地的综合发展,并根据矿点分布特点确定城镇布局的空间结构(集中组合与

组团结构、一城多镇型、多中心型等)。在流域开发整治区,要妥善安置水库淹没区的迁移人口,同时充分利用新增能源和水源,结合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重新组织城镇体系。在县域,要形成为农村地区周密服务的城、镇、村系列中心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