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

粘钢板及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方案

拆除措施

1、

根据施工图现场放线安位.按实际情况,放宽工作位.工作位一般周边宽0.5m,但也按实际情况而定.

2、

墙体、楼板拆除时,在所需拆除(de)部位用墨线或直尺划出所拆除(de)位置.用

机在线上锤深0.02m,然后用锤从上往下拆(锤重4-6磅),坠下物(de)体积不得大于0.01m3.

3、

在拆除前,地面要铺垫彩涤布,彩涤布面铺上胶合板,防止拆除物坠落时,损坏地面.

4、

建筑垃圾(de)运输,应从建筑外墙用胶合板组成流槽,流槽要密封,并从各层所需留一个落料口(所装位置双方商定),建筑垃圾(de)运输必须在地板(de)面层铺设胶合板作路基,确保地砖安全稳定.

(一)粘贴钢板施工方案

一、

施工程序:

1、施工程序表

定位放线及复核 → 砼表面处理 → 粘贴 → 固定及加压

→固化 → 检验

2、操作方法

2.1定位放线

在需粘贴(de)平面位置上,用墨线或直尺画出粘贴位置,将经典漆或其它颜色作出标记,并标出长度、宽度,粘贴位置与设计位置,平面上(de)误差不超过±5㎜.

2.2砼表面处理

⑴在混凝土表面划线,确定粘钢板位置.

⑵在该范围除去粉刷层,清除结构表面剥落、疏松、蜂窝等、劣质混凝土,零出混凝土结构层,混凝土表面凸出部分应凿掉,使其尽可能平整,必要时可用修补材料

(如环氧砂浆等)将表面修复平整.

⑶被粘贴混凝土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松散物及油污等杂质,直至露出混凝土新面.

⑷用丙酮或工业酒精清洗混凝土表面,要求无灰尘、无油污、并保持清洁、干燥.

⑸对于湿度较大或龄期在3个月以内(de)混凝土构件,尚需进行人工干燥处理.一般用红外线灯加热,根据现场条件也可采用其它加热方法.

2.3粘贴钢板

⑴按产品说明书,甲、乙双方按比例配胶.

⑵粘贴:胶粘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de)混凝土表面和钢板贴合面,为使胶能充分浸润、渗透、扩散、粘附于表面,宜先用少量胶于结合面来回刮抹数遍,再添抹至所需厚度(1~3㎜),中间存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若是立面粘贴,为防止流淌,可加一层脱蜡玻璃丝布.钢板粘贴后,用手锤沿粘面轻轻敲击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重新粘贴.

⑶固定与加压: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卡具、支撑或膨胀螺栓等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缘挤出为度.膨胀螺栓一般兼作钢板(de)永久附加锚固措施,其埋设孔洞与钢板一道于涂胶前配钻.

⑷固化:结构胶粘剂都是在常温(20℃)下固化,24小时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3d即可受力使用,若气温低于15℃,应采取人工加温,一般用红外线灯加热.固化期中不得对钢板有任何扰动.

⑸检验:加固构件(de)粘钢质量,一般采用非破损检验.即外观检查钢板边缘溢胶色泽、硬化程序,以小锤敲击钢板检验钢板(de)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0%.

⑹钢板粘贴完毕后,应及时对钢板、角钢进行防火,防腐保护和表面喷砂糙化处理(可粘一层钢丝网或喷砂豆石或粗砂).

2.4注意事项

⑴进场原材料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品就地封存、销毁.

⑵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严禁颠倒.

⑶一定按规定要求精配制结构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⑷抹胶前要清理干净,不得有灰尘.

⑸使用结构胶时,如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后尽快到医院进行救治.

⑹施工现场保持良好通风.

⑺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de)劳动保护措施.材料使用后,应将残余物及包装用品进行妥善处理,注意环境保护.

(二)粘贴碳纤维布施工程序:

1、施工程序表

混凝土表面处理→ 涂抹底胶 → 涂抹找平胶(混凝土表面修补整平) → 涂抹浸渍胶 →粘贴碳纤维布 → 涂抹浸渍胶 → 养护 → 表面防护

2、操作方法

2.1混凝土表面处理

(1)在混凝土表面划线,确定粘贴碳纤维布位置.

(2)在该范围除去粉刷层,清除结构表面剥落、疏松、劣质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表面凸出部分应凿掉,使其尽可能平整,必要时可用修补材料(如环氧砂浆等到)将表面修复平整.

(3)转角粘贴处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

(4)被粘贴混凝土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松散物及油污等杂质,直至露出混凝土新面.

(5)清洗混凝土表面,要求无灰尘、无油污、并保持清洁、干燥.

(6)对于湿度较大或龄期在3个月以内(de)混凝土构件,尚需进行人工干燥处理.一般用红外线灯加热,根据现场条件也可采用其它加热方法.

2.2涂刷底胶

⑴在混凝土表面划线,确定粘贴位置.

⑵在该范围除去粉刷层,清除结构表面剥落、疏松、蜂窝等、劣质混凝土,零出混凝土结构层,混凝土表面凸出部分应凿掉,使其尽可能平整,必要时可用修补材料(如环氧砂浆等)将表面修复平整.

⑶被粘贴混凝土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松散物及油污等杂质,直至露出混凝土新面.

⑷用丙酮或工业酒精清洗混凝土表面,要求无灰尘、无油污、并保持清洁、干燥.

⑸对于湿度较大或龄期在3个月以内(de)混凝土构件,尚需进行人工干燥处理.一般用红外线灯加热,根据现场条件也可采用其它加热方法.

2.3找平处理

(1)配制找平树脂胶,按比例将A、B两组分布均匀地搅拌,用电动搅拌机搅拌5分钟,用胶量少时也可用人工搅拌,搅拌要充分均匀.

(2)底层树脂胶手触干燥后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分用找平胶修补填平,应使混凝土面达到光滑、平整.

(3)转角处应用找平胶修复为光滑(de)圆弧形,半径不少于20㎜.

(4)找平胶手触干燥后进行下一工序.

2.4粘贴碳纤维布

①根据设计图纸和构件实际尺寸编制各构件纤维布裁剪尺寸及数量计划表.

②按计划表裁剪纤维布,为便于粘贴和保管,裁好(de)碳纤维布应卷在小圆棍(筒)上(圆棍或圆筒直径应大于20㎜),并编号以备使用.在裁剪、剪布存放过程中应保持碳纤维布表面无灰尘、杂物.

(2)配制浸渍液

①根据需要粘贴(de)碳纤维布数量(面积)确定所需浸渍胶(de)数量.

②按配合比例将A、B两组分别装入容器中,用电动搅拌机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用胶量少时可用人工搅拌,必须搅拌充分均匀.每次搅拌(de)胶当次使用,超过时间不可使用.

(3)涂抹底层浸渍胶

将配制好(de)浸渍胶用橡皮刮刀或滚筒均匀地涂刷在构件表面.

L300—C:底层涂量为500~600g/㎡

根据施工时(de)温度,涂胶量可适当调整.

⑷粘碳纤维布

涂刷底层浸渍胶后立即将预先裁剪好(de)碳纤维布均匀地敷设在底层浸渍胶上.用专用(de)橡皮刮刀或橡胶圆沿纤维方向滚压或刮平,应注意不要来回滚压,应沿一个方向滚压刮平,排除气泡和多余(de)胶液,使浸渍胶充分渗透碳纤维布并与混凝土表面牢固粘接,滚压刮平时不得损伤碳纤维丝.多层粘贴时重复上述⑵~⑷步骤.待碳纤维

布表面指触干燥时即可进行下一层粘贴.

⑸涂抹上层浸渍胶

待碳纤维布指触干燥后,再在碳纤维布面上涂刷浸渍胶,上层浸渍胶

量一般为:

L300—C:面胶涂量为200~300g/㎡

若需粘贴多层碳纤维布时,重复上述步骤.

2.5养护、固化

⑴碳纤维布粘贴后需一定条件下进行养护达到需要(de)硬度.

①当环境温度保持在20℃以上时,一般需24小时固化,有一定硬度后5~7天后方可承受荷载.

②若低于15℃时,需48小时固化,有一定硬度后10~15天后方可承受外力作用.

③若环境温度较低时,可采取人工加温,保持温度在15℃~20℃,一般使用红外线灯加热.

⑵碳纤维布粘贴后应防止雨淋或受潮,并防止风沙、污染物弄脏及保护施工面不受硬物损作.

2.6表面防护

根据设计要求对最后一层碳纤维布表面进行防护,防护措施可为粉刷水泥砂浆保护层,涂抹防护涂料等.

3、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

⑴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导电材料,使用时应尽量远离电气设备及电源.

⑵使用中应避免碳纤维布(de)弯折.

⑶碳纤维布配套树脂胶(de)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⑷树脂胶(de)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⑸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一定(de)劳动保护措施.

⑹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de)灭火器.

⑺现场施工电器、照明用电必须安全、可靠.

4、质量检验与验收

⑴在开工之前,应确认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de)产品合格证.

⑵采用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时,应严格进行各工序隐蔽工程检验与验收.如施工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返工.

⑶碳纤维片材实际粘贴尺寸不应少于设计量,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

⑷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de)粘结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方法来判断,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当碳纤维布(de)空鼓面积小于100㎡时,可采用针管注胶(de)方式进行补救.空鼓面积大于100㎡时,宜将空鼓处(de)碳纤维片材切除,重新搭接贴上等厚(de)碳纤维片材.

惠州鹏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1月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