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比较大熊猫与竹子的生物体结构层次,大熊猫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看以下图形表示的血管排序正确的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3、如图是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④提供营养物质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

C.⑥即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中没有⑥

4、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夜晚卧室里不易摆放过多盆栽植物,合理的解释是植物与人一样不停地进行

( )

A.呼吸 B.生长 C.繁殖 D.应激性

6、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下列特征与生物个体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由菌丝构成,细胞没有叶绿体,能产生孢子---蘑菇

B.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能产生孢子---葫芦藓

C.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构成,有一片子叶---花生

D.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肾蕨

9、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10、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6 1

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

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D.①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11、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水 B.脂肪、维生素、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水 D.脂肪、蛋白质、糖类

1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13、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14、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产生了两个子细胞,以下关于子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可能继续分裂 B.可以持续长大

C.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D.结构和功能始终相同

15、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16、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下列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

B.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

C.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D.多利用大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

17、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

A.能量输出 B.能量流动 C.能量交换 D.能量输入

18、下列关于小肠特征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绒毛壁及其内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9、经过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营养物质增多,尿素减少 D.营养物质减少,无机盐增多

20、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原理是鼻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多种处理。但这些处理中不包括( )

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2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 / 6

22、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 )

A.能生长 B.能繁殖 C.会活动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23、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24、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25、下图示中表示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生素。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气孔是由两个______________所构成。

3、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_________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的原则是输__________。

4、__________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5、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2、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3 / 6

(1)甲图中③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____乙图中A_______

(2)心脏壁主要是由_______组织构成。用手捏时,心脏壁最厚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填代号),与⑦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

(3)在组织细胞间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________(填乙图中字母)。

(4)血液只能由③→⑤而不能倒流是因为图中③和⑤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④]__________。

(5)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内含有动脉血的是________(填代号)两个腔。血管中① _______和_____静脉中流的也是动脉血。

(6)实施手术前,为防止意外发生,要做好输血的准备。经验血,某患病儿童的血型为AB型,输血时该儿童应优先接受_______型的血液。

(7)某个小朋友的小肠得了急性炎症,血液中________的数量会急骤增加

3、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__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图乙中的a、b、c、d分别代表两种气体,其中a和d表示的是______。

(3)图乙中A、B表示气体交换部位,其中A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______的含量明显减少。

(5)图乙中的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作______。

(6)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生活习惯是______。(至少写出两条)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多套相同的实验装置,以探究光照强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时,每套装置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左、右移动距离,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了图2曲线(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图1装置中的营养液应含有多种______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所需。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红墨水滴向左移动,说明此时幼苗的生命活动消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条件下,装置中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运输到根部。

(3)图2中,在b点光照强度下,红墨水滴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内实现的能量转换是______。图2中,在c点光照强度下,氧气产生的速度为______毫米(用单位时间内红墨水移动的距离表示)。

4 / 6

2、如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有关实验设计。请分析回答。

(1)提出问题:_____。

(2)作出假设:_____。

(3)1号和2号试管可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同时振荡两试管,让液体充分混合。

(5)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环境温度,应将1号和2号试管放在_____℃的水中。

(6)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碘液,预期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填“变蓝”或“不变蓝”)。由此可见,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的起点是_。

(7)拓展:淀粉能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成_____,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淀粉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消化成_____被吸收和利用。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请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棵2.5千克的柳树一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资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①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各自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②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玻璃罩里,发现蜡烛没有熄灭;③再将一盆植物和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__________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__________也是合成有机物的原

料。

(2)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一研究小组开展了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不考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据图,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__________(会/不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②根据该实验的条件和结果,若要使该植物达到最高光合作用强度,最佳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组合是__________

5 /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A

3、D

4、A

5、A

6、A

7、D

8、A

9、C

10、C

11、C

12、A

13、D

14、A

15、B

16、B

17、B

18、C

19、B

20、D

21、A

22、C

23、D

24、C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糖类 水 无机盐

2、叶 保卫细胞

3、200--300 同型血

4、身高突增

5、结构 功能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C右心室 A右心房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2、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动脉 肌肉 ⑤ 肺动脉B 左房室瓣或房室瓣 ③⑤ 主动脉 肺 AB 白细胞

3、⑥ 肺 二氧化碳 气体扩散 氧气 呼吸作用 尽量用鼻呼吸,不随地吐痰,不吸烟,坚持体育锻炼等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无机盐 氧气 绿叶 筛管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m

2、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唾液 唾液 37

不变蓝 口腔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葡萄糖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无机盐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不会 Ⅰ、P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