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

《声音的温度》阅读答案【篇一:声音知识点与习题】

xt>(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 .

(2)传播: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 声音可以

在 、和 中传播,但是不能在中传播.

(3)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中传播最慢.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

声速为 m/s.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要

想听到回声,距离障碍物必须大于17m.

(5)声音是一种波,声波能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它具有能量.

(6)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

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人耳听到声音

的两种途径:① ;

② .

练习:

(1)人说话,唱歌靠 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 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

靠 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之间。

(2)《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

“咆哮”的声源分别为 。

(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4)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

道,测量方法

是: 。

考点二 怎么样区分声音

1、乐音是 发出的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

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4、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5、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6、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7、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课堂练习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2、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3、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

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4、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

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5、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

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

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

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6、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

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8、我国已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0、关于图l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1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

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4、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

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1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能减弱噪声?

(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

多植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2、水牛“哞哞”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叫声音调高,

的叫声响度大。

3、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图是噪声的波形。

4、声音要靠传播,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交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5、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和。

6、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7、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

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_______。

8、六月的潜山森林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我们还能分

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

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

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_______ 有关。

10、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 ;琴声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11、渔民常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声呐发出声音的频率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0000hz,这种声音我们称之为。

12、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我们能分辨各种不同乐器的声

音,就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13、在15℃的空气里,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m/s,此时,芳芳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2s听到回声,她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m。

14、图2-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 ___。图2-4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_____。图2-5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说明。

图2-5 图2-4 图2-3

15、“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在轻声歌唱发出甜美的歌声”,其中“高音”是指高,......

“轻声”是指 小,“甜美的歌声”是指歌声的 美。 ..

16、下面是减弱噪声的一些途径,请你写出其名称:

(1)汽车等交通工具都必须安装消音器(排烟管),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2)在繁华的市区居民楼前的交通道路两旁都种植一排树木,这是在中减弱噪声;

(3)看放鞭炮时,小孩子喜欢用两手捂住耳朵,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与简答题

1、如图2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

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

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 图2

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

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 ;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__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学校正在开运动会,运动场上你追我赶,精彩纷呈。这时远处的对面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朝对面看去,总觉得对面的同学敲鼓的动作和听到的鼓声不太协调。

(1)小穆不明白,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你可以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哪些测量?请设计。

3.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按下表要求填写。

【篇二:《水桥的响声学》阅读答案】

响水桥,在扬州无人不知。小桥位于南门外街,猪草坡下,桥下小溪,北通旧城河,经小虹桥、大虹桥,与瘦西湖相连;南达古运河,与人江水首贯能。由于地势的高低,桥下流水形成约2米左右的水位落差。为此,潺潺流水,常年响声不断。响水桥也由此得名。

响水桥的流水响声,当然为会给周围群众的学习、生活和休息带来影响,特别是夜晚,万籁俱寂,响声干扰尤重。但奇怪的是,有人发觉这响声会时有时无,时轻时重,甚至近处的居民听不到,远处的居民反而听得清。殊不知,这都是声音传播的怪癖所造成的。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顺风比逆风传得远,风向改变、风力增强,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所以,离桥较远的居民,听到水响声会断断续续,起伏无常。

声音的传播还与温度有关,它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走,如果各处气温不同,声音就会拐弯。夏天,阳光曝晒,地面温度很高,而高空温度较低,故声音弯向上空,传播不远。尤其是夏日的沙漠地带,地面与高空温度极大,人们对话,尽管相距较近,却常常是只见嘴在动,不听声音响。相反,在冬天,特别是在满天繁霜的冬夜,地面和高空温度基本趋于一致,声音就传得较远了。在北极,地面温度较低,高空温度高,故声音传得更远。在那里,狗叫一声,几十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得见。由此可知,响水桥流水声的传播,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即使在同一季节,比如夏季,也常因气候的剧烈变化,造成各处温差悬殊,声音也随区域的温差而多次拐弯,传播的路径呈现弧形曲线。所以,夏天的夜晚,离桥很远的居民纳凉时,常能听到响水桥流水的响声,而较近居民却听不到,其原因就在此。

如今,响水桥已经不响了。那是因为上游的旧城河已被堵塞,有的地方已填平,砌了居民新村。您如果再到响水桥一观,桥下小溪,近乎枯竭,但仍可看到片片水流,发出那潺潺的微音。

阅读题:

1.响水桥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3.殊不知,这都是声音传播的怪癖所造成的中怪癖包含哪些内容?

4.选文第四段介绍沙漠与北极的声音传播现象有什么作用?

5.体会下列加点词的作用。

(1)特别是在满天繁霜的冬夜,地面和高空温度基本趋于一致,声音就传得较远了。

(2)您如果再到响水桥一观,桥下小溪,近乎枯竭

6.本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因为这里潺潺流水,常年响声不断。

2.作比较 作诠释。

3.声音的传播的受风向的影响,声音的传播受温度的影响。

4.说明声音的传播与温度的关系。

5.(1)表明是差不多,并非完全一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近乎,是接近的意思,并不是枯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补充说明响水桥的遭遇,使说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准确,表达作者的遗憾之情。《水桥的响声学》阅读答案及翻译,由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