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

2022.5下半月·数学

挖掘知识内涵

中,提高学生分析和确定方向的能力。

习题1.“北京四合院来客人了”(如图1)。

北方(正房)

东厢房

西厢房

跳出数学教数学

——刘德武老师整合练习题赏析

图1

①客人去东厢房应该向(右)走。

②客人去西厢房应该向(左)走。

这道题主要落实基础知识“左、右”的相对位

置关系与方向,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但在题

目中整合了“左、右”与“东、南、西、北”的知识。

习题2.如图2,以太阳为参照辨认方向。

◇执教/刘德武赏析/徐美义

刘德武老师善于挖掘数学知识内涵,对教

材与学生的解读有独到见解,正如他所说:读懂

学生,读懂教材,就读懂了课堂。以下采撷刘老

师课堂上的一些练习题,剖析他如何“跳出数学

教数学”,从而设计出“跨界整合、广泛融合、深

度耦合”的有趣习题。

一、挖掘知识联系

——跨界整合

图2

如果左转弯,小汽车向(

如果左转弯,小汽车向(

①清晨,一辆小汽车正在向(

②黄昏,一辆小汽车正在向(

)行驶。

)行驶。

)行驶。

)行驶。

以整合为手段,利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设

计有层次、有思维广度的练习题,促进知识的螺

旋发展。

1.知识纵向整合。

同一张情境图,对应“清晨图(太阳东升)”

与“黄昏图(太阳西落)”两个不同的时间,以太

阳方位为隐性条件,整合“左右”的知识,进行判

断位置与方向。小汽车从右往左开,在二维的

平面图上,在“相邻关系”的作用下,联系生活实

际(太阳东升西落),通过“左西、右东、上北、下

南”,判断小汽车的行驶方向。

通过“左右”与“东南西北”两个独立的知识

实现跨界整合,让学生在变换情境的过程中运

用两个知识点为视角进行描述,提高分析能力。

习题3.如图3,4辆汽车到十字路口后都向

西行驶,红车应(),黄车应(),白车应

“左右与东南西北”一课,学生已经学过“左

右”与“东南西北”,这是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两个

独立的知识点。但在数学中本就没有什么“独

立”,任何数学知识之间在一定前提下都必然会

形成各种联系,或者说会产生交集,可以通过跨

界整合设计出有深度的练习。东南西北是客观

的,左右是主观的,这是人们认识平面方向的两

个不同视角(当然还有其他视角),本节课的练习

题特点就是尽可能地在这两个视角的相互支持

30

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车应()。

图5

这道习题的设计打破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思

维定式。低年级学生习惯于两个数量(包括两个

算式)之间相等或不相等的比较,却很少对图形之

间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导致数与形的割裂。刘

老师的设计就是抓住了学生这一思维盲点,为学

生查漏补缺,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与比较,通

过转化、验证,把数与形有机地整合设计。

二、挖掘文化内涵

——广泛融合

图3

在“东南西北”方位确定的情况下,要求4

辆汽车都往西行驶,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描述向

右、向左、直行、调头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

生活实际,把知识学习落实在趣味练习当中。

2.知识横向整合。

道题:

习题4.如图4,长方形中哪2个三角形的大

小相等?

比如,在“相等与不相等”一课中,有这样一

数学本身就是文化,数学教师绝不能把自

己和学生都“封闭”在数学这一本书里,而是应

该找到不同的学科、不同领域的文化,通过设计

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结构,才能更

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1.融合古今中外文化。

在“左右与东南西北”一课中,刘老师除了必

要的教学内容,还设计了涉及河南、河北、山东、

山西的地理知识(如图6),使学生感受无论是数

学概念还是地理概念都是有根据的科学;另外,

练习中涉及东南西北有用英文表示的,中国古代

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表示东南西北。这对

图4

在这个长方形中,有4个较小的三角形(用

红、黄、蓝、绿不同颜色分别标记),哪2个三角

形的大小相等?这道题设计有两个层次:

第一,形状相同的面大小比较。“红=黄”“蓝=

绿”,学生根据形状相同的特点,通过直观判断得

到答案,随后通过旋转、重合,证明自己的发现是

正确的。整合了旋转、重合等知识,刘老师还大

胆地告诉学生旋转、重合是将来要学习的知识。

第二,形状不同的面大小比较。如图5,把

图4中红色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①和②),把

小三角形①平移至小三角形③的位置,小三角

形②旋转、平移,通过对比重合来证明红色三角

形与蓝色三角形的大小也是相等的。

学生而言,既是知识的拓展,也是兴趣的培养。

图6

2.融合传统文化。

如“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如图7,刘老师

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31

下半月·数学2022.5

2022.5下半月·数学

设计了以4个字为一组的250个成语组成的“千程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字文”,结合文学知识、文化传统呈现给学生,从

第二层次:整合了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一个一个简单地数到发现规律成百成百地数,解决问题,把题目中重要条件“4”隐藏起来,只

在数的过程中感受进率知识,同时感受中华文出现了被除数“33”。由于是情境式的题目,而

化源远流长。这节课,刘老师发挥学科育人的“3”是比较显性的条件,从直观的观察中,学生

功能,拓展文化的宽度,设计了“一百一百地数,往往会错误地用“3”除“33”。究竟是除以“3”,

第308个字是哪个字”的问题。在找出“形端表还是除以“4”?学生凭借第一层次获取的经验,

正”这个成语后,以成语赋予的意义,从文化角“每4个转弯为1圈”,即:33÷4=8(圈)……

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

通过数一数得出小明在西面跑的结果。

(个),也就是转了32个弯之后,还剩1个弯,

刻意设计“陷阱”,就是为了把学生引进认

知误区,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以便为学生的后

续学习排除隐患。

2.

如在

知识深度耦合,

“相等与不相等”

渗透数学思想。

一课中有这样一道

图7

题:A和B谁比较大(如图9)?

三、挖掘思维价值

——深度耦合

A

刘老师对练习题的设计,特别注重思维的

B

学习、训练和提高。通过设计有思维深度的载

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积累学习经

A

验、提高思维能力。

1.知识深度耦合,排除思维隐患。

B

以“左右与东南西北”一课一道习题为例

如图8):

图9

根据直觉,学生很容易判断B比A大,但刘

老师通过追问挖掘思维的深度:“B比A大几?”

一年级学生在这道题面前,也体现了不同

的思维层次:第一,一一对应比较。分别对算式

A、B中5个加数进行一一比较,得出B比A多了

图8

5

找到

个“1

A

。第二,

B两个算式的共同部分

找相同部分,比较不同部分。

(13、14、15、

小明在草坪的北面跑,连续3个左转弯后,

他在草坪的()面跑。

16

17-12=5

),然后对不同部分

)。通过充分的挖掘,

(12与17)进行直接对比

使思维的深度

如果他连续33个左转弯,那么他应该在草

得以发展,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了

坪的()面跑。

一一对应的思想,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

这是一个情境式的题目,设计了两个层次。

察和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第一层次:3个转弯,学生可通过“数一数”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得出正确结果小明在东面跑。在“数一数”的过

广东东莞市塘厦第二实验小学)

H

32

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