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

配置管理流程详解:配置计划、标识、控制等步骤

配置管理是一种系统和程序工程的方法,用于在特定时间内,对系统、软

件或硬件的多个版本和组成部分进行控制、追踪、审计、发布和变更管理。配

置管理通常涉及到版本控制、变更管理、权限管理、发布管理和审计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管理流程,包括配置计划、配置标识、配置控制、

配置状态纪实、配置审计和配置处置六个主要步骤。本文将会详细解释每一个

步骤,字数超过30000字。

一、配置计划

配置计划是在整个项目开始之前,对配置管理的范围、目标、策略、角色

和责任进行定义的过程。这涉及到确定哪些资产需要进行配置管理,哪些不需

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管理这些资产。此外,还要确定配置管理的技术手段,

如使用哪些配置管理工具,如何分类和命名资产等。同时,为了确保配置管理

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各成员在配置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进行配置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配置管理的范围。这涉及到确定需要管理的资产的范围,包括哪些系

统、软件、硬件、文档等需要进行配置管理。

2.

确定配置管理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包括确保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

保护客户数据等。

3.

制定配置管理的策略。这包括如何分类和命名资产,如何进行版本控制,

如何处理变更请求,如何进行发布管理等。

4.

选择配置管理的工具。可以选择使用各种配置管理工具,如版本控制系统、

问题跟踪系统、变更管理系统等。

5.

确定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这包括确定配置管理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发布人员等的角色和责任。

二、配置标识

在确定了需要配置管理的资产之后,需要对这些资产进行标识,以便能够

准确地跟踪和控制这些资产。配置标识包括给每个资产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以及为每个标识符创建一个包含所有重要信息的配置项数据库或电子表格。此

外,为了便于搜索和识别,还需要为每个资产创建元数据,这些元数据包括资

产的名称、类型、版本、来源、用途等信息。

在进行配置标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为每个资产分配唯一的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应该简单易记,并且不容易混

淆。

2.

为每个资产创建包含重要信息的数据库或电子表格。这些信息应该包括资

产的名称、类型、版本、来源、用途等。

3.

为每个资产创建元数据。这些元数据应该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型、版本、

来源、用途等,以便于搜索和识别。

4.

确定如何分类和组织资产。这涉及到将资产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和组织,

以便于查找和管理。

三、配置控制

配置控制是对所有变更进行追踪、审查和批准的过程,以确保所有变更都

经过了适当的批准,并且可以追踪到其源头。这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1.

变更请求:当有人想变更系统时,他们需要填写一个变更请求表格,表格

中需要写明变更的内容、原因、影响等信息。

2.

技术评估:变更审查委员会需要对每个变更请求进行技术评估,以确定变

更是否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或兼容性。

3.

风险评估:变更审查委员会还需要对每个变更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变更

是否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或问题。

4.

批准或拒绝:最后,变更审查委员会需要根据技术评估和风险评估的结果,

对变更请求进行批准或拒绝。如果变更被批准,则委员会需要安排合适的

人员执行变更。

在进行配置控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处理变更请求。这包括确定变更请求的流程、审批流程等。

2.

如何进行技术评估和风险评估。这包括确定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决策。

3.

如何安排人员执行变更。这包括确定执行变更的人员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