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与

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从2022年度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示范工作室的高校中采用分层随机抽

样的方法选取了24所高校的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以7281篇推文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类

和全样本分析,统计其传播力及认同度指标、总发文量指标等。结果显示,清华大学团委、

四川农业大学团委、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华南师范大学团委、新疆农业大学团委五个公众号

影响力指数(WCI)居前五名 ;WCI 指数 211/985 高校最高,其次为普通本科院校;阅读

量达上限(100001)的32篇推文中,占比最高的是报道类(共18篇),占比56.25%,阅读

量小于50的推文共有58篇,占比最高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推文(23篇),占 39.66% ;

从不同类型推文的WCI 比较结果看,报道类最高,调查投票类最低。本文还提出了高校共青

团微信公众号提高影响力及未来运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共青团 微信公众号 影响力 WCI(微信传播指数)

1.前言

网络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公众号作为主流平台,已成为高校共青团主流意识

形态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也是高校团

委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塑造高校团委形象、品牌的重要平台。截至2019年

100%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全国范围内的共计1634所大学都已经开通了官方微信

公众平台,旨在通过微信公众号自身的吸引力与自己内容供给的感染力,全面促

进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力提升,增强育人实效,把握时代内涵。

作为社会化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近年来备受高校青睐,纷纷选择

其作为自己的主要新闻传播媒介。但大多数高校因存在不了解受众需求,创新力

不足、推文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公众号影响力不大,使其传播效果呈现出差异

化的层次水平,这并不利于高校媒体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因此,通过科学探索高

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题关键,消除阻碍微信公众号传播

信息的因素,提升微信平台影响力,是目前高校微信服务亟待实施的路径,它对

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长远发展,更好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塑造

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意义重大。

2.研究设计

2.1数据选取

为保证数据的选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时效性,本研究将数据

来源锁定至2022年度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示范工作室,并从中依据随机分层

抽样原理,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24所高校的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作为研

究对象,其中985或211院校15所,其他本科院校9所。

2.2指标设计

2.2.1微信公众号指标设计

由上述可知,对于微信公众号总体指标而言,本实验首先将其按照主体层次

水平分为985/211 高校、普通本科高校两类。除此之外,本实验还将依据WCI指

数设定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及影响力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指数:①总发文量指

标(N),即微信公众号研究期限内总推送文章数;②阅读指数 WCI(R),包括

总阅读量(R),平均阅读量(R/N)以及最高阅读量(Rmax);③点赞指数 WCI

(Z),包括总点赞数(Z),平均点赞数(Z/N),最高点赞数(Zmax)和点赞

率(Z/R)。这样的一些指标,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传播度、覆盖度及账

号的成熟度和影响力,来反映其整体热度和发展趋势,并借此间接地反映了公众

号的影响力和受众对其内容的认同度。

WCI(微信传播指数)公式:

2.2.2 推文指标设计

对于各公众号推文而言,将首先设计其分类指标,由上述可知,所有推文将

被分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非主流主题策划类、报道类、生活服务类、调查

投票类、通知类、文化类、其他,八个类别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将设

计传播力指标和认同度指标——通过推文的总阅读量(R)来评价推文信息的传

播能力;通过推文的总点赞数(Z)以及点赞率(Z/R)来评价读者对于推文信息

的认同度、满意度。

3.公众号推文特征及影响力分析

3.1推文特征分析

从推文形式看,在24个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7281篇推文中,以图文形式推

送的有6748篇,占比为92.68%。文字、图片、语音及视频信息占比不足8%。之

所以其有如此明显的优势地位,一是由于图片的表达,让信息更为直观生动地传

递给读者,再加上文字的解说,更能让信息系统、深入地传播;二是对于编辑者

来说,图文形式的推文操作较为简便,能够简单明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从而提

高公众号的运营效率。图文类推送的主流地位,不但符合高校学生们互联网时代

无纸化阅读的习惯,也能发挥其耗流少的优点。

除此之外,大部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热门推文都有着语言表达“非正规化”

的特点,诙谐幽默,紧跟网络热潮。用足够有趣味性和接地气的表达吸引了很多

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部分热门推文在内容撰写过程中也用了较多的字母、颜

文字和表情符号。这样“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表达方式也十分符合高校青年

学生群体们“社交化阅读”的风格。

本研究对所有推文进行归类,将其归为8个典型分类。其中占比最高的为报

道类信息(29.67%),这体现了微信公众号在共青团工作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为—

—宣传报道。排名第二的推文类别为“非主流主题策划类信息”(占比22.5%),

并且该类推文的阅读量和点赞量不低,由此可以看出非主流活动策划类推文能够

迎合读者喜好,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排名第三的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信息”

(占比18.36%),该类推文的特点是在特殊时间段发文较为密集,其他时段发文

较少。可见,利用时政热点作为“燃料”,点燃红色教育这把“火”,是大部分

高校进行主流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最后,占比最低的推文类型为“调查投票类

信息”,占比仅有0.87%。

3.2公众号影响力分析

从WCI指数角度出发,前十名的院校中985/211高校共7所,占全部样本中

985/211院校的56.67%;普通本科院校中前十名共有3所,占全部样本中普通本

科院校的33.33%。可见,985/211院校的公众号传播力还是要略优于普通本科院

校。

4.各微信公众号推文及认同特征分析

4.1高传播度和认同度推文特征分析

在纳入该研究的7281篇推文中,有32篇推文阅读量已达上限,占比0.44%;

除此之外,有97篇推文阅读量超过5万次,占比1.33%;有216篇推文阅读量超

过3万次,占比2.97%;有362篇阅读量超过2万次,占比4.97% ;有635篇推

文阅读量超过1万次,占比8.72% ;有1286篇推文阅读量超过5千次,占比

17.66%。

从阅读量达到上限的32篇推文类型来看,有18篇为报道类,占比56.25%,

6篇为通知类,占比18.75%,剩下的25%中,有2篇非主流主题策划类推文,2

篇生活服务类推文,还有无法明显归类的“其他”推文四篇(见图4)。调查投

票类、文化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均没有阅读量超到上限的推文(见表5)。

之所以报道类推文占比高且阅读量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内容上会包含一些实

用性强的信息,比如学习资讯、生活小贴士、就业指导等,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和

参与,除此之外,大部分报道类信息是学校或个人喜报,如清华大学团委推文

《清华本科生发现诺奖背景报告笔误,收到来自瑞典的致谢!》(2023年3月

24日)出于集体荣誉感心理,大部分读者会额外关注这类推文 并以点赞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进一步使得读者对公众号的关注度提高。也体现了公众

号在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报道。除此之外,通知类推文在阅读已达上限的

几篇推文中占比也比较高,也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故可看出,结合身边典型人、

典型事的题材和重要活动预告的手段策划的推文是易引起关注并且有广泛影响力

的,如清华大学团委的推文《先睹为快!清华最大室内运动场馆开放在即》

(2023年4月26日)。可见,微信已经成为记录活动、身边人身边事、流行元

素、同学们关注的人物事件等相关的信息,以及进行通知预告、活动总结的重要

途径。此外,受欢迎程度较高、符合青年大学生接受特征的推文类型也集中在贴

近学生自身的活动报道,趣味活动策划等信息上。

此外,在阅读量超过50000次的推文中,仍是报道类推文数量最多,共42

篇,占比高达43.3%,其次便是非主流主题策划类推文,共12篇,占比12.37%,

可看出,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记录举办活动、当下热点事件,也是公

众号自身提高订阅量的手段,如华南师大紫荆青年关于2022年迎新晚会的推文

《热搜!2022年迎新晚会重磅来袭!》(2022年9月28日),通过记录活动经

过,描绘了这个不同凡响的盛会,震撼精彩的台前,精致的幕后练习和策划,都

是团队用辛勤浇灌的鲜花,是凝聚华师青年力量的盛大献礼,赢得了高达70000+

的阅读量和4000+的点赞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量超50000次的推文中,

并未见到投票调查类推文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推文,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

利用公众号拉票的行为不感兴趣并且逐渐生出抵触心理。而主题为家国情怀、党

团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推文

在传播度和接受度高的推文中未有分布,这非常值得反思。

4.2低传播度和认同度推文特征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阅读量不足50次的推文共58篇,从类型上看,占

比按降序排列分别是:主流意识文化教育类推文,共23篇,占比39.66%;报道

类推文,共20篇,占比34.48%;文化类推文,共5篇,占比8.62%;生活服务

类推文,共4篇,占比6.9%;通知类推文,共3篇,占比5.17%;以及非主流主

题策划类推文,共3篇,占比5.17%。

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推文中,较为典型的如贵州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

堂|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阅读数仅11次,且并无点赞;以及吉

林大学《团十九大要来了!几张图给你科普到位……》阅读数仅18次,同样无

人点赞1次。报道类推文中,较为典型的是贵州师范大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唱响青春之歌——热烈祝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开幕》,阅读数仅26次,无人点赞,这种情况值得反思。

5.针对提升公众号影响力及未来发展策略建议

5.1进一步改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推文的文字风格及叙述方式,提高推文

可读性

虽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推文的综合WCI指数排名靠前,但是在高传播度和

高认同度的推文行列中确实很少见到此类推文的身影,相反,在低传播度、低认

同度的推文中,此类推文占比最高。而此类推文大多存在“照搬照抄”的通病,

用晦涩难懂的文字,严肃枯燥的叙事风格将“重要精神”毫无生命力地摊开在读

者面前,不怪乎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反观高传播度和高认同度的推文,

可发现其文字风格大多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且紧跟时代潮流,幽默诙谐。故可看

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推文影响力不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不接地气”,

读者非但难以理解推文内容、精神,更甚至不能坚持阅读完全文。如此“高大上”

的教育引导方式很难让仍处于思想观念建设阶段的青年大学生们理解并参透,这

与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青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语言应该

由宏大走向平凡,“接地气”的表达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一步。

5.2将文化类推文与主题活动策划类推文进行联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化类推文,是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认同、文

化自信的重要工具。西方节日、文化在中国逐渐普及,反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

文化却面临着一个被冷落的困境,如何让青年学生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重新

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思考文化类推文为何会陷入如今这样

被读者漠视甚至是抗拒的地步,发现关键因素主要有两点——没新鲜感以及可参

与性不强。相较于西方文化以及节日来说,中华传统文化及节日是我们从小就接

触、了解过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宣传方式无疑让人生出厌烦心理,特别是文化类

推文,大多都只是介绍了文化背景、来历及内涵,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也

就不能达到相应的目的。除此之外,对于很多传统文化故事,我们目前都仅仅停

留在一个“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地步,没有亲身经历、实践过,自然感悟不深,。

所以,如果能将“文化”这样略显缥缈的词语与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必能在提高

传播度和认同度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步。针对文化类推文的改进方式,首先应该

在介绍传统文化背景、内涵的同时利用漫画、表情包等创新的方式进行宣传,吸

引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应该与主题活动策划类推文相结合,让读者通过此推文了

解到能够有机会切身体验传统文化、感受节日氛围或是参与创新的文化活动,在

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将其传承下去并弘扬起来。

5.3提高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的可互动性

有学者通过长期的数据监测,总结了微信公众平台的 6 条内容营销策略,

其中有三条都提到了互动性问题——分别是与公众号后台反馈的用户数据互动、

与读者互动以及线上线下活动互动。首先是与公众号后台反馈的用户数据互动,

通过此互动,我们可以了解到读者对哪些类型的推文感兴趣,之后再进一步分析

此类推文的文字风格、叙事风格、选题特点,总结出高传播度、高认同度推文的

共同点,将其运用到其他类型的推文上,编写针对性强的内容,进而提高推文的

影响力;除此之外,便是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从数据分析来看,H5互动性推文

的阅读量及点赞量都要远远高于传统推文,加强推文与读者间的互动,不仅是未

来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形势所趋,更是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一剂猛药;最后是

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互动,这也是提高用户活跃度的重要策略,不再将内容的影

响力设限至网络上,而是进一步将其扩展至线下。在线上转发的传播基础上又加

入了线下“人传人”,互相带动的传播方式,拓展出提高传播力的另一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卫良,张平.高校共青团自媒体影响力、用户信息接受与认同特征——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WCI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02):48-

:10.19633/.11-2579/d.2017.02.008.

[2]王情情. 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建设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

学,:10.27191/.2022.000088.

[3]黄国凡,张钰梅 .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容营销策略:基于微信传播指数

WCI 的分析[J]. 图书馆杂志,2015,34(9):91-96.

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

中国民航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