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各领域资料分享专区(不定期更新):

Sheet


前言

走进如今的电脑城,空荡荡的通道里,导购员比顾客还多,偶尔走过的几个年轻人,也只是匆匆路过,直奔顶楼的餐饮区。

西安赛格电脑城门口,80后的李先生驻足良久。他刚刚得知,这家2000年开业、陪伴了他整个青春岁月的西北IT地标,将在今年10月17日正式撤店停业。“当年几乎每周都来逛逛,第一台DIY电脑就是在这里组装的。”他苦笑着对记者说:“感觉一代人的青春落幕了。”

赛格电脑城的命运并非孤例。从北京中关村太平洋数码城关门,到广州石牌村IT卖场“旺季不旺”,曾经人声鼎沸的电脑城在全国各地纷纷退场。

一位在太平洋电脑城打拼近十年的装机商颜先生感叹:“笔记本替代台式机,整机取代攒机,电子商务取代传统卖场,DIY市场极大萎缩,IT卖场伤不起。”


01 电商价格屠刀,刀刀见血

曾经,电脑城商家靠着信息不对称赚得盆满钵满。同一台电脑,商家报价能比出厂价翻倍,消费者只能咬牙买单。如今打开京东、天猫,鼠标一点就能比价,还能看用户评价。

一组残酷的数据对比:一台组装电脑,电脑城标价8000元,电商同配置只要5000元还包邮。成本方面,电脑城每台摊300元房租人工,电商用仓库统一铺货,成本不到20元

京东CEO刘强东在太平洋电脑城关闭后直言:“其实不是京东们革了你们的命,而是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你们做了多少偷梁换柱勾当?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这是因果报应!

价格透明化彻底撕碎了电脑城的盈利模式。消费者用脚投票,年轻人宁愿网购,谁还愿意跑电脑城“挨宰”?

02 手机抢了电脑的饭碗

电脑城衰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智能手机直接抢走了传统电脑的需求

202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天用手机时长超6小时,电脑使用率下降40%。曾经的“全能工具”台式机,如今在手机面前黯然失色——办公、游戏、刷剧,一部手机全搞定。

硬件升级的停滞更是雪上加霜。笔记本性能十年提升不大,攒机需求从“每年换新”变成“能用就行”。

一位网友的吐槽很扎心:“我2012年组装的电脑,除了换过机箱外壳,十一年来照样写图文、做视频、打游戏。既然老电脑都够用,何必再去电脑城?

03 自己作死,怨不得别人

电脑城的衰退,很大程度上是 “自毁长城”

电脑城曾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坑人套路:看人下菜碟的生熟客报价差异;用二手配件冒充新机的以次充好;卖完就变脸、拒绝售后的无良商家……

一位消费者在论坛上吐槽:“去年去电脑城换了个电脑机箱外壳,花了三百多,回家一查淘宝,最贵的同款才150!这种哑巴亏吃一次,谁还会再去?

久而久之,“电脑城都是骗子”的口碑在消费者中口口相传,形成恶性循环:客户越少,商户越依赖“宰客”生存,手段越狠。

04 租金压垮最后一根稻草

电脑城多位于城市核心商圈,承受着租金与人工成本的双重压力

在一线城市,电脑城一平米月租超1000元。有商户无奈表示:“卖一张显卡赚的钱,都够交房租了。”

2020年后的疫情冲击,更让线下客流断崖式下跌。广州石牌商圈某卖场高层私下透露:“经销商跑路在2008年达到高峰,起码有300家以上出走。近几年每年都有上百家撤离。”

做医疗软件开发的黄先生近两年后重访颐高数码广场,发现明显变化:“IT铺面少了很多,餐饮铺面却多了很多。吃饭倒是比以前方便了。”

05 年轻人玩DIY,但不在你这玩了

有趣的是,DIY文化并未消失,只是阵地转移。

B站、抖音上的装机博主们直播教学,手把手教小白配电脑;年轻人在淘宝买CPU,京东购显卡,自己组合还能省30%;B站相关硬件视频播放量超百亿次——攒机党的热情从未消退

广东省电脑商会秘书长禤国荣指出:“电脑城必须改变此前只靠收租赚钱的模式,向经营方转变,并大力做好服务。”他建议转型方向包括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组合系统集成服务等。

一些卖场尝试转型求生:花都有电脑城结合通讯行业变身电子通讯城;百脑汇等则引入电脑区、手机区、餐厅区等综合业态,但效果仍有待观察。


走进如今的西安百脑汇,一楼还有几家品牌专卖店撑着门面,二楼以上却是冷清异常。店员们围坐聊天,或低头玩手机。一位商户边打包货品边说:“我在楼上写字间租了办公室,做线上装机服务,成本不到这里的1/3。”

电脑城的消逝,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但商业世界的残酷法则从未改变:当信息差被互联网抹平,当价格透明成为常态,当用户体验成为王道,那些靠“宰客”生存的模式注定被淘汰。

就在赛格电脑城宣布闭店的同一个月,B站硬件装机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亿次。攒机文化并未消亡,只是换了阵地——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中关村最后一家电子卖场的关闭公告贴出时,一位老顾客在门口站了很久,拍下照片发在朋友圈:

“那些年挤在柜台前看最新CPU的我们,
那些为争论AMD还是Intel更优而面红耳赤的午后,
那些攒了半年零花钱终于抱回显卡的狂喜——
都留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