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7月26,扣子开发平台coze studio和运维平台coze loop,宣布开源了。采用Apache 2.0 许可证,允许免费商用 和社区共建。系统要求极低,仅需 2 核 CPU 和 4GB 内存,而且提供一键部署脚本,支持 Docker 快速部署。
这个被称为“AI应用开发瑞士军刀”的工具,不仅降低了AI开发的门槛,更让无数技术小白看到了从“工具使用”到“造工具”的可能。
coze没开源前,只能是一个小玩具,虽然说体验感是好,但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数据不安全。更倾向于使用dify,coze一开源,直接遥遥领先。
一、Coze开源
为什么说这是小白的“技术平权”?
很多人觉得“AI开发”是大神的专属,但Coze开源后,这个认知被彻底颠覆了。对小白来说,它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1. 零代码也能开发AI应用?真的能!
Coze最牛的地方,是把复杂的AI开发变成了“搭积木”。
它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支持拖拽节点组合功能,比如你想做一个“历史故事生成器”,直接复用社区的模板,替换数据源、调整输出格式,1小时内就能上线。
哪怕你完全不会编程,也能通过现成的模块(客服机器人、数据分析助手等)快速搭建基础智能体。
如果有一点编程基础,还能通过代码节点写简单的Python/JS脚本,逐步扩展功能——比如调用天气API,让智能体在讲故事时自动加上当天天气,这种“边学边做”的模式,对小白太友好了。
2. 本地部署:把AI能力握在自己手里
很多人担心用云端AI服务会有数据泄露风险,或者受限于平台的接口调用次数。Coze开源后,支持本地部署,意味着:
数据全掌控:用户输入、生成内容都存在自己的服务器,医疗、法律等敏感场景也能放心用;
响应更稳定:API端点是 http://localhost:8080 ,不用依赖外部网络,促销活动高峰期也不会卡壳;
自定义程度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改代码、加功能,比如给智能体加一个“方言语音输出”插件,云端服务可做不到这么灵活。
3. 从“用工具”到“造工具”
过去,小白可能只会用ChatGPT写文案、用Midjourney画图,最多算“AI工具人”;但用Coze开发出智能体后,你就拥有了“AI应用开发”的实战经验。
比如你做了一个“电商客服智能体”,能自动识别用户问题、调取库存数据、生成回复,这在简历里就是实打实的项目。更别说参与开源社区贡献代码、插件,积累的技术影响力可能直接帮你拿到面试机会——这才是AI时代最值钱的竞争力。
二、实操指南
本地部署Coze后,如何对接自己的网站?
很多人部署好Coze后卡在了“最后一公里”:怎么让自己的网站调用Coze的API?其实步骤很简单,甚至比你想象的还容易。
第一步:部署环境准备(3分钟搞定)
1. 先安装基础工具:Docker、Node.js(≥14)、Python 3.8+(不会安装?网上搜“Docker新手安装教程”,跟着点下一步就行);
2. 启动Coze服务:打开终端,复制粘贴这条命令(不用理解含义,照做就行):
docker run -p 8080:8080 coze/coze-server:latest
3. 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80/docs ,能看到API文档页面,说明部署成功了。
第二步:API调用:把AI能力接入你的网站
部署好之后,怎么让网站用上Coze的AI能力?核心是“API调用”,简单说就是让网站和本地Coze服务“对话”。
1. 拿到“通行证”:获取API令牌
调用前需要先申请一个“令牌”(相当于钥匙)
打开Coze控制台 → 开发者设置 → API令牌,生成一个令牌(记下来,后面要用);
安全提醒:别把令牌直接写在前端代码里,最好存在服务器的环境变量中,防止被别人盗用。
2. 用代码“喊话”:3行代码实现调用
不管你的网站是用Python、Java还是JavaScript写的,都能轻松调用。以最常用的Python为例,只要几行代码: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localhost:8080/v1/workflow/run" # 本地Coze的地址
headers = {"Authorization": "Bearer 你的令牌"} # 带上钥匙
data = {"workflow_id": "你的智能体ID", "parameters": {"input": "用户问的问题"}}
response = requests.post(url, headers=headers, json=data)
print(response.json()) # 拿到智能体的回答
把这段代码集成到你的网站后端,用户在网页输入问题后,就能触发调用,展示AI生成的结果了。
三、小白必懂的安全知识
OAuth2.0、JWT、Bearer Token
调用API时,最容易被绕晕的就是这几个词。其实它们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确保只有“被允许的人”才能调用你的AI服务。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释就是:
1. OAuth2.0:相当于“小区门禁的管理规则”
你家小区的门禁系统,不会随便让陌生人进。OAuth2.0就像这个门禁的管理规则:
当你的网站想调用本地Coze时,需要先向“门禁系统”(OAuth2.0服务)申请权限;
你(管理员)同意后,门禁系统会给网站发一个“临时通行证”;
网站拿着通行证去Coze那里换“正式令牌”,整个流程有明确的步骤,防止有人“翻墙闯入”。
本地部署时,你可以自己搭一个OAuth2.0服务,规定哪些网站能调用、能调用哪些功能(比如只允许调用“文本生成”,不允许调用“数据删除”)。
2. JWT:相当于“带防伪码的通行证”
JWT是一种令牌的格式,就像带防伪码的通行证:
通行证上写着“允许访问,有效期1小时,只能用在3号楼”(权限和有效期);
防伪码是加密的,别人改不了内容,Coze收到后能快速验证“这是不是我发的通行证”。
本地调用时,Coze发给你网站的令牌就是JWT格式,既安全又高效,不用查数据库就能知道权限信息。
3. Bearer Token:相当于“谁拿着证谁就能进”
Bearer Token是使用令牌的规则:“谁拿着这个证,谁就能用”。就像游乐园门票,不管票是谁买的,只要你拿着票就能入园。
你的网站拿到JWT后,在调用API时加上 Bearer 令牌 ,Coze看到后就知道“这是经过授权的,可以放行”。
OAuth2.0是“申请通行证的流程”,JWT是“通行证的格式”,Bearer Token是“用通行证的规则”,三者配合确保调用安全。
写在最后
Coze开源最大的意义,是让AI开发从“少数人的游戏”变成了“多数人的机会”。对小白来说,不用再仰望那些复杂的AI模型,而是可以从搭建一个简单的智能体开始,一步步积累经验,甚至把创意变成能落地的产品。
技术的门槛正在降低,但“动手实践”的门槛永远在自己脚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