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工程架构师推荐:优化提示内容用户体验的6个资源
关键词:提示工程、用户体验优化、AI交互设计、Few-Shot Learning、反馈循环、Prompt测试
摘要:当我们用AI像“聊天”一样解决问题时,“怎么问”往往比“问什么”更重要——提示(Prompt)就是用户和AI之间的“翻译器”。但很多人写提示时总遇到“AI听不懂”“输出不符合预期”的问题,本质是没掌握“优化提示体验”的方法。本文结合提示工程架构师的实战经验,拆解6个能直接落地的资源工具,用“给小学生讲菜谱”的方式讲清楚:这些资源能解决什么痛?怎么用它们让AI更“懂”用户?最后用一个客服AI的实战案例,手把手教你把资源变成实际效果。
背景介绍
目的和范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 让ChatGPT写文案,结果输出像“模板套娃”;
- 用MidJourney画插画,描述了100字还是画不出想要的风格;
- 问AI“怎么学Python”,得到的回答比课本还抽象。
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AI笨,而是你的提示没“说清楚需求”。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就是研究“如何用精准的语言让AI输出符合预期结果”的技术,而“优化提示用户体验”则是其中的核心——让用户写提示时“不费劲”,让AI输出时“合心意”。
本文的范围是:给“想用好AI但总写不好提示”的人,推荐6个“能直接用、有效果”的资源,覆盖“从0到1设计提示→测试优化→持续迭代”的全流程。
预期读者
- 职场人:用AI写方案、做汇报、处理数据,但总觉得“AI不够聪明”;
- 内容创作者:用AI生成文案、插画,但输出总“差点意思”;
- 产品经理/运营:设计AI交互功能(比如客服机器人、智能助手),想提升用户满意度;
- 新手开发者:刚接触AI API,想快速写出有效的提示。
文档结构概述
- 用一个“小明写营销方案”的故事,引出“提示优化的重要性”;
- 用“餐厅点菜”的类比,解释“提示工程”和“提示用户体验”的核心概念;
- 逐个拆解6个资源:是什么?解决什么痛?怎么用?(附代码示例、流程图);
- 实战案例:用资源优化“电商客服AI”的提示,对比前后效果;
- 未来趋势:AI提示会自动“读懂”用户需求吗?
术语表
核心术语定义
- 提示(Prompt):用户发给AI的“问题/指令”,比如“帮我写个生日祝福”;
- 提示工程:设计、优化提示的方法集合,让AI输出更精准;
- Few-Shot Learning(小样本学习):给AI几个“例子”,让它快速学会做任务(比如“先给3个优秀营销方案的例子,再让AI写新方案”);
- 反馈循环(Feedback Loop):收集用户对AI输出的评价,反过来优化提示的过程。
相关概念解释
- 用户体验(UX):用户写提示时的“顺畅度”+ 看到AI输出后的“满意度”;
- Prompt测试:用不同的用户场景测试提示,看是否能稳定输出好结果。
缩略词列表
- API:应用程序接口(可以理解为“AI的开关”,通过代码调用AI功能);
- LLM:大语言模型(比如ChatGPT、Claude,是AI的“大脑”)。
核心概念与联系:提示像“餐厅服务员的提问”
故事引入:小明的“营销方案”血泪史
小明是公司的营销 intern,上周经理让他“用ChatGPT写个奶茶店的开业营销方案”。他兴奋地输入:
“帮我写个奶茶店的开业营销方案。”
结果ChatGPT输出了1000字的“通用模板”:打折、发传单、做活动……和网上搜的一模一样。经理看了摇头:“没有针对我们店‘日式治愈风’的特点,也没提 target 用户是20-28岁的上班族。”
小明很委屈——直到他请教了公司的AI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帮他改了提示:
“我要给一家开在写字楼楼下的日式治愈风奶茶店写开业营销方案,目标用户是20-28岁的上班族,预算5000元。需要包含3个核心活动:1. 结合‘治愈’主题的互动游戏;2. 针对上班族的‘早八福利’;3. 能引发朋友圈传播的拍照打卡点。每个活动要写清楚具体流程、成本和预期效果。”
这次ChatGPT输出的方案里,有“早八买奶茶送猫咪形状的暖手宝”“打卡送‘治愈语录’书签”等具体内容,经理直接通过了。
小明的问题在哪里?他没告诉AI“谁用、用在哪里、要什么效果”——就像你去餐厅说“给我做个菜”,服务员肯定问“要辣的还是甜的?几个人吃?” 提示就是用户和AI之间的“服务员”,问对了,AI才能端出“合口味的菜”。
核心概念解释:用“餐厅点菜”类比
我们用“去餐厅吃饭”的场景,把提示工程的核心概念讲清楚:
核心概念一:提示(Prompt)= 你的“点菜需求”
你去餐厅,对服务员说:“我要一份番茄鸡蛋面,不要放糖,多放青菜,煮软一点。”——这就是“提示”。
- 如果你只说“我要一份面”(模糊提示),服务员可能端来你不爱吃的牛肉面;
- 如果你说清楚“食材、口味、做法”(精准提示),服务员才能给你想要的面。
核心概念二:提示工程=“怎么把需求说清楚”的方法
就像“点菜”有技巧:
- 要讲“具体需求”(不要放糖、多放青菜),而不是“抽象感觉”(好吃一点);
- 要分“步骤”(先煮面,再炒番茄鸡蛋,最后加青菜),而不是“一句话”(给我做面)。
提示工程的核心就是这些“技巧”——比如OpenAI总结的“提示设计四原则”:清晰(Clear)、具体(Specific)、分步骤(Step-by-Step)、给例子(Examples)。
核心概念三:提示用户体验=“点菜时的舒服程度”
如果服务员让你“用300字写清楚想吃什么”,你肯定觉得麻烦;但如果服务员问你“要不要辣?有没有忌口?”,你会觉得“很贴心”。
提示的用户体验也是一样:让用户写提示时“不用想太多”,让AI输出时“刚好符合预期”。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像“餐厅的服务流程”
提示工程、提示用户体验、资源工具之间的关系,就像餐厅的“服务链”:
- 你有“想吃番茄鸡蛋面”的需求(用户需求);
- 服务员用“问具体需求”的方法(提示工程),帮你把需求说清楚(提示);
- 厨房用“煮面的工具”(资源),做出你想要的面(AI输出);
- 你吃了觉得“好吃”(用户体验),下次还来(反馈循环)。
简单来说:资源是“工具”,提示工程是“方法”,用户体验是“结果”——用对工具+方法,才能得到好结果。
核心概念原理的文本示意图
用户需求 → 用提示工程方法 → 写精准提示 → 用资源工具优化 → AI输出 → 用户体验反馈 → 迭代提示
Mermaid 流程图:提示优化的全流程
graph TD
A[用户需求] --> B[用提示工程原则设计初始提示]
B --> C[用资源工具(比如Prompt Library)找灵感]
C --> D[用Few-Shot示例库加例子]
D --> E[用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试效果]
E --> F[收集用户反馈]
F --> G[用Feedback Loop Framework迭代提示]
G --> H[输出优化后的提示]
H --> I[AI生成符合预期的结果]
6个优化提示体验的资源:是什么?怎么用?
接下来,我们逐个拆解提示工程架构师最常用的6个资源——每个资源都配“痛点场景”“使用方法”“代码示例”,让你“拿起来就能用”。
资源1:OpenAI Cookbook——提示设计的“基础菜谱”
痛点场景
你刚接触提示工程,不知道“怎么写才对”——比如想让AI写文案,却总写“帮我写个文案”这种模糊提示。
是什么?
OpenAI Cookbook是OpenAI官方出的“提示工程手册”(免费),里面总结了10+个提示设计的核心原则,还有Python代码示例。就像“学做饭的基础菜谱”,教你“放多少盐、煮多久”的具体方法。
核心原则(用“写营销方案”举例)
Cookbook里最常用的4个原则:
- 具体(Specific):不说“写个营销方案”,要说“给写字楼楼下的日式奶茶店写开业方案,目标用户20-28岁上班族,预算5000元”;
- 分步骤(Step-by-Step):把任务拆成“活动设计→成本计算→效果预期”;
- 给例子(Examples):如果有优秀方案的例子,附在提示里(比如“参考去年隔壁咖啡店的‘早八福利’活动”);
- 设定角色(Role Playing):让AI“扮演”某个角色(比如“你是有5年经验的奶茶店营销专家”)。
怎么用?代码示例
我们用Python调用OpenAI API,对比“原始提示”和“用Cookbook原则优化后的提示”的输出差异:
首先,安装OpenAI库:
pip install openai
然后,写代码:
import openai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 用来加载API密钥,需要先安装python-dotenv
# 加载API密钥(你需要在.env文件里写OPENAI_API_KEY="你的密钥")
load_dotenv()
openai.api_key = os.getenv("OPENAI_API_KEY")
# 定义调用AI的函数
def get_ai_response(prompt):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
return 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 1. 原始提示
original_prompt = "帮我写个奶茶店的开业营销方案。"
original_result = get_ai_response(original_prompt)
print("原始提示输出:", original_result[:200]) # 打印前200字
# 2. 优化后的提示(用Cookbook原则)
optimized_prompt = """你是有5年经验的奶茶店营销专家,帮我写一个开在写字楼楼下的日式治愈风奶茶店的开业营销方案,要求:
- 目标用户:20-28岁的上班族(每天早八晚六,喜欢治愈系事物);
- 预算:5000元;
- 核心活动:3个(结合“治愈”主题,能吸引朋友圈传播);
- 每个活动要包含:具体流程、成本、预期效果。"""
optimized_result = get_ai_response(optimized_prompt)
print("优化后提示输出:", optimized_result[:200])
输出对比
- 原始提示输出:“奶茶店开业营销方案需要结合品牌定位、目标用户和预算……通常包括开业折扣、会员体系、线上推广等环节……”(全是套话);
- 优化后输出:“活动1:早八治愈包——早8:00-9:30到店买任意奶茶,送‘猫咪暖手宝’(成本8元/个,准备300个,总成本2400元)。活动逻辑:上班族早八赶时间,暖手宝实用又治愈,能引发‘早八人收到小温暖’的朋友圈打卡……”(具体到细节)。
资源2:Prompt Library——现成的“提示模板库”
痛点场景
你想写提示,但“脑子一片空白”——比如想让AI帮你改论文,却不知道“怎么说”才能让AI改得专业。
是什么?
Prompt Library是“现成提示的集合库”(比如FlowGPT、PromptBase),里面有上百万个用户分享的“有效提示”,覆盖“写文案、改论文、做PPT、画插画”等场景。就像“餐厅的菜单”,你可以直接点“番茄鸡蛋面”,不用自己想“怎么描述”。
怎么用?举个例子
比如你想让AI“改论文的语法错误,同时保持学术风格”,可以在PromptBase里搜“Academic Paper Grammar Check”,找到现成的提示:
“我需要你帮我修改论文的语法错误,要求:1. 保持学术严谨性;2. 标注修改的地方(用[]括起来);3. 解释修改的原因。以下是论文内容:[你的论文段落]”
直接复制这个提示,替换成你的论文内容,AI就能输出专业的修改结果。
注意事项
- 不要直接用“通用模板”:要根据你的场景调整,比如把“论文”改成“小红书文案”;
- 优先选“高评分”的提示:比如FlowGPT里“likes”多的提示,通常效果更好。
资源3:Few-Shot Learning示例库——让AI“看例子学做事”
痛点场景
你让AI做“复杂任务”,比如“把用户的咨询分类”,但AI总分错——比如把“问快递”分到“售后问题”里。
是什么?
Few-Shot Learning(小样本学习)是AI的一种能力:给它几个“正确例子”,它就能快速学会做任务。而“Few-Shot示例库”就是收集好的“正确例子集合”(比如Hugging Face的Datasets库)。就像“教孩子学写字,先给几个例字,孩子就会模仿”。
数学原理:为什么例子有用?
用贝叶斯定理可以解释Few-Shot的效果:
P(正确分类∣例子)=P(例子∣正确分类)×P(正确分类)P(例子)P(\text{正确分类}|\text{例子}) = \frac{P(\text{例子}|\text{正确分类}) \times P(\text{正确分类})}{P(\text{例子})}P(正确分类∣例子)=P(例子)P(例子∣正确分类)×P(正确分类)
- P(正确分类∣例子)P(\text{正确分类}|\text{例子})P(正确分类∣例子):给了例子后,AI分类正确的概率;
- P(例子∣正确分类)P(\text{例子}|\text{正确分类})P(例子∣正确分类):正确分类下,出现这些例子的概率;
- P(正确分类)P(\text{正确分类})P(正确分类):AI原本对正确分类的信心。
简单来说:例子越多,AI对“正确分类”的信心越高——比如给AI3个“问快递→物流问题”的例子,它就不会再把“问快递”分到“售后”里。
怎么用?代码示例
我们用“用户咨询分类”的场景,展示Few-Shot的效果:
首先,准备“正确例子”(来自示例库):
# Few-Shot例子:用户咨询→分类结果
few_shot_examples = """
用户:我的快递什么时候到?→ 分类:物流问题
用户:这个衣服尺码偏小,可以换吗?→ 分类:售后问题
用户:你们店有没有满减活动?→ 分类:营销活动
"""
# 要分类的用户咨询
user_query = "我的奶茶订单怎么还没送?"
# 提示:包含例子+任务
prompt = f"""请帮我把用户的咨询分类,分类选项是:物流问题、售后问题、营销活动。参考以下例子:
{few_shot_examples}
现在需要分类的用户咨询是:{user_query}→ 分类:"""
# 调用AI
result = get_ai_response(prompt)
print("分类结果:", result)
输出结果
AI会正确输出:“物流问题”——因为例子里“快递什么时候到”被分到“物流问题”,AI学会了“问订单送达时间→物流问题”。
资源4: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试提示的“质检工具”
痛点场景
你写了一个提示,但不知道“好不好用”——比如给客服AI写了提示,却没测试“用户问奇怪问题时,AI会不会翻车”。
是什么?
Prompt Testing Toolkit是“测试提示效果的工具”(比如LangChain的PromptTemplate、PromptLayer),可以帮你:
- 用不同的“测试用例”(比如用户的各种问题)测试提示;
- 统计“AI输出正确的比例”(准确率);
- 找出“提示的漏洞”(比如AI回答不了的问题)。
就像“餐厅试菜”:厨师做了新菜,要让服务员、经理、顾客都尝一尝,看有没有问题。
怎么用?举个例子
比如你设计了一个“电商客服AI”的提示:
“你是电商客服,要友好回答用户的问题。如果不知道答案,就说‘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
现在用Prompt Testing Toolkit做测试:
-
准备测试用例:
- 用例1:“我的快递什么时候到?”(正常问题);
- 用例2:“你们店的奶茶能治感冒吗?”(奇怪问题);
- 用例3:“我要投诉你们的服务员!”(情绪问题)。
-
运行测试,看AI输出:
- 用例1:AI回答“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查物流”(正确);
- 用例2:AI回答“奶茶不能治感冒哦,建议多喝热水”(正确,没胡扯);
- 用例3:AI回答“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正确,处理情绪问题)。
-
如果测试没通过(比如用例2AI回答“能治感冒”),就修改提示:
“你是电商客服,要友好回答用户的问题。如果问题涉及健康/安全,就说‘抱歉,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如果不知道答案,就说‘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
资源5:User Journey Map模板——读懂用户的“需求地图”
痛点场景
你写的提示“不符合用户习惯”——比如给老年人设计的AI助手,提示里用了“prompt”“LLM”等专业术语,老年人根本看不懂。
是什么?
User Journey Map(用户旅程地图)是“分析用户使用场景的模板”,可以帮你:
- 梳理用户“从接触AI到完成任务”的全流程(比如“打开APP→输入问题→看AI输出→反馈结果”);
- 找出用户“痛点”(比如“输入问题时不知道怎么说”“看输出时觉得太复杂”);
- 根据痛点优化提示(比如把“写prompt”改成“问问题”,把输出改成“口语化”)。
就像“餐厅设计菜单”:要考虑用户“进门→点菜→吃饭→买单”的流程,把菜单做成“图文并茂”的,让老年人也能看懂。
怎么用?举个例子
我们用“老年人用AI助手查天气”的场景,画用户旅程地图:
流程步骤 | 用户行为 | 用户痛点 | 优化提示的方法 |
---|---|---|---|
打开AI助手 | 点击APP图标 | 找不到入口 | 把APP图标做成“大字体+天气图标” |
输入问题 | 打字“明天天气怎么样?” | 打字慢/不会拼音 | 加“语音输入”功能,提示改成“点这里说‘明天天气’” |
看AI输出 | 读“明天晴,气温15-25℃” | 觉得“不够具体”(比如要不要带伞) | 提示AI输出“明天晴,气温15-25℃,适合穿薄外套,不需要带伞” |
反馈结果 | 点击“有用”/“没用” | 不知道“反馈有什么用” | 提示“你的反馈会让AI更懂你” |
根据这个地图,我们可以把提示优化成:
“你是给老年人用的天气助手,回答要口语化,要包含‘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伞’的建议。比如用户问‘明天天气怎么样’,你要回答‘明天晴,气温15-25℃,适合穿薄外套,不需要带伞哦’。”
资源6:Feedback Loop Framework——让提示“越用越好”
痛点场景
你优化了提示,但“用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又变差了”——比如客服AI的提示,刚开始能回答用户问题,但用户问新问题时,AI又不会了。
是什么?
Feedback Loop(反馈循环)是“持续优化提示的框架”,核心是:
- 收集反馈:让用户给AI输出打分(比如“有用”“没用”),或者写评论;
- 分析反馈:找出“AI经常答错的问题”(比如“用户问‘怎么退货’,AI总回答‘不知道’”);
- 迭代提示:根据反馈修改提示(比如在提示里加“如果用户问退货,要回答‘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发起退货申请’”)。
就像“餐厅改进菜品”:收集顾客的反馈(比如“番茄鸡蛋面太咸了”),然后调整菜谱(比如减少盐的用量),下次顾客来吃就会更满意。
怎么用?流程示例
用“电商客服AI”的场景,展示反馈循环的流程:
- 收集反馈:在AI输出下面加“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吗?”的按钮(“是”/“否”);
- 分析反馈:统计最近一周的反馈,发现“有30%的用户点了‘否’,其中80%是因为‘问退货时AI回答不知道’”;
- 迭代提示:把原来的提示“如果不知道答案,就说‘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改成“如果用户问退货,要回答‘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发起退货申请’;如果不知道其他问题,就说‘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
- 测试效果:用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试新提示,看“退货问题”的回答准确率有没有提高;
- 重复循环:每周收集反馈,持续优化。
项目实战:用6个资源优化“电商客服AI”的提示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做一个“电商客服AI”的实战案例——从“0到1设计提示→测试→迭代”。
1. 开发环境搭建
- 工具:Python 3.10+、OpenAI API、LangChain(用来做Prompt测试);
- 安装依赖:
pip install openai langchain python-dotenv
2. 需求分析:用户需要什么?
用User Journey Map模板,分析电商客服的用户需求:
- 用户场景:咨询物流、退货、售后、活动;
- 用户痛点:AI回答模糊、不知道怎么转接人工、语气不友好;
- 目标:让AI“能准确回答常见问题”“语气友好”“处理不了的问题转接人工”。
3. 初始提示设计(用OpenAI Cookbook原则)
initial_prompt = """你是电商平台的客服助理,名叫小蜜,要友好、专业地回答用户的问题。要求:
1. 语气亲切,用“亲”开头,比如“亲,我来帮你解决问题~”;
2. 常见问题的回答模板:
- 物流问题: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查询物流状态;
- 退货问题: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发起退货申请;
- 活动问题:当前正在进行“满200减30”的活动,点击[活动链接]查看详情;
3. 如果不知道答案,或者问题涉及投诉、纠纷,请说“亲,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哦~”;
4. 不要用专业术语,保持口语化。"""
4. 用Few-Shot示例库加例子
从Hugging Face的Datasets库中找“电商客服对话”的例子,加到提示里:
few_shot_examples = """
用户:我的快递什么时候到?→ 小蜜:亲,我来帮你解决问题~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查询物流状态。
用户:我要退货,怎么操作?→ 小蜜:亲,我来帮你解决问题~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发起退货申请。
用户:你们店有什么活动吗?→ 小蜜:亲,我来帮你解决问题~当前正在进行“满200减30”的活动,点击[活动链接]查看详情。
用户:我要投诉你们的服务员!→ 小蜜:亲,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哦~
"""
optimized_prompt = f"{initial_prompt}\n参考以下例子:{few_shot_examples}"
5. 用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试
用LangChain的PromptTemplate做测试,准备5个测试用例:
from langchain.prompts import PromptTemplate
from langchain.chat_models import ChatOpenAI
# 初始化ChatGPT模型
chat = ChatOpenAI(model_name="gpt-3.5-turbo", temperature=0)
# 定义Prompt模板
prompt_template = PromptTemplate(
input_variables=["user_query"],
template=optimized_prompt + "\n用户的问题是:{user_query}→ 小蜜:"
)
# 测试用例
test_cases = [
"我的快递什么时候到?",
"我要退货,怎么操作?",
"你们店有什么活动吗?",
"我要投诉你们的服务员!",
"你们的奶茶能治感冒吗?"
]
# 运行测试
for case in test_cases:
prompt = prompt_template.format(user_query=case)
response = chat.predict(prompt)
print(f"测试用例:{case}→ 输出:{response}")
6. 测试结果与优化
- 测试结果1:“我的快递什么时候到?”→ 输出“亲,我来帮你解决问题~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查询物流状态。”(正确);
- 测试结果2:“我要退货,怎么操作?”→ 输出“亲,我来帮你解决问题~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发起退货申请。”(正确);
- 测试结果3:“你们店有什么活动吗?”→ 输出“亲,我来帮你解决问题~当前正在进行“满200减30”的活动,点击[活动链接]查看详情。”(正确);
- 测试结果4:“我要投诉你们的服务员!”→ 输出“亲,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哦~”(正确);
- 测试结果5:“你们的奶茶能治感冒吗?”→ 输出“亲,我帮你转接人工客服哦~”(正确,因为涉及健康问题)。
如果测试结果有问题(比如测试用例5AI回答“能治感冒”),就修改提示:在“常见问题”里加“如果问题涉及健康/安全,直接转接人工”。
7. 用Feedback Loop持续优化
把AI部署到线上后,收集用户反馈:
- 在AI输出下面加“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吗?”的按钮;
- 每周统计反馈,找出“经常答错的问题”;
- 比如发现“用户问‘怎么修改地址’,AI回答‘不知道’”,就修改提示:在“常见问题”里加“修改地址:请提供订单号,我帮你修改收货地址”。
实际应用场景:6个资源能解决哪些问题?
场景1:内容创作(小红书文案)
- 痛点:写小红书文案总“不够接地气”;
- 资源用法:用Prompt Library找“小红书文案模板”,用Few-Shot示例库加“高赞小红书文案”的例子,用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试“不同风格的文案”。
场景2:教育(辅导作业)
- 痛点:AI辅导作业时“讲得太抽象”;
- 资源用法:用OpenAI Cookbook的“分步骤”原则,让AI“先讲知识点,再举例子,最后练题目”;用User Journey Map分析“学生的学习流程”,把提示改成“口语化”。
场景3:医疗(智能问诊)
- 痛点:AI问诊时“回答不专业”;
- 资源用法:用Few-Shot示例库加“医生的问诊对话”例子,用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试“常见病症的回答”,用Feedback Loop收集“医生的反馈”优化提示。
工具和资源推荐清单
资源名称 | 链接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OpenAI Cookbook | https://github/openai/cookbook | 官方、免费、基础原则 | 入门学习提示设计 |
FlowGPT | https://flowgpt/ | 百万级提示库、高赞模板 | 快速找现成提示 |
Hugging Face Datasets | 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 | 海量Few-Shot示例 | 复杂任务(分类、生成) |
LangChain | https://langchain/ | Prompt测试、链管理 | 企业级AI应用开发 |
User Journey Map模板 | https://www.figma/templates/user-journey-maps/ | 可视化、可编辑 | 分析用户需求 |
PromptLayer | https://promptlayer/ | 反馈收集、迭代管理 | 持续优化提示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趋势1:AI自动生成提示(Auto-Prompting)
未来,AI会“读懂用户的模糊需求”,自动生成精准提示——比如你说“帮我写个奶茶店方案”,AI会自动问“目标用户是谁?预算多少?”,然后生成优化后的提示。
趋势2:个性化提示(Personalized Prompt)
AI会根据用户的“历史对话”“兴趣爱好”生成个性化提示——比如你经常用AI写小红书文案,AI会记住“你喜欢‘接地气’的风格”,自动调整提示。
趋势3:多模态提示(Multimodal Prompt)
提示不再是“文字”,而是“文字+图片+语音”——比如你用MidJourney画插画,上传一张“猫咪的照片”,说“画一个像这个猫咪的治愈系奶茶店logo”,AI就能生成符合要求的插画。
挑战1: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不同用户的“表达方式”不同——比如老年人说“我要查天气”,年轻人说“明天穿什么”,AI需要“听懂”不同的表达。
挑战2:提示的鲁棒性
提示在“正常场景”下有效,但在“极端场景”下可能失效——比如用户问“你们的奶茶能当炸药吗?”,AI需要“识别出恶意问题”,不会胡扯。
挑战3:伦理问题
提示可能引导AI生成“不当内容”——比如用提示让AI“写歧视性文案”,需要“给提示加伦理约束”(比如“禁止生成歧视性内容”)。
总结:学到了什么?
核心概念回顾
- 提示:用户和AI之间的“翻译器”,要“具体、清晰、分步骤”;
- 提示工程:设计提示的方法,比如OpenAI Cookbook的4个原则;
- 资源:优化提示的“工具”,覆盖“设计→测试→迭代”全流程。
资源价值回顾
- OpenAI Cookbook:教你“怎么写”提示;
- Prompt Library:给你“现成的”提示;
- Few-Shot示例库:让AI“看例子学做事”;
- 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提示“好不好用”;
- User Journey Map:懂用户“需要什么”;
- Feedback Loop:让提示“越用越好”。
思考题:动动小脑筋
- 你平时用AI时遇到过“提示不好”的情况吗?用今天学的资源怎么优化?(比如“让AI写论文大纲”,用OpenAI Cookbook的“分步骤”原则,加“目标、受众、结构”的要求);
- 如果是“智能音箱的提示”(比如“小度,帮我放歌”),需要用哪个资源优化?(比如User Journey Map,分析“用户用音箱的场景”——洗澡时、做饭时,提示要“语音输入”“简单指令”);
-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设计“儿童AI助手”,怎么用Few-Shot示例库?(比如给AI“儿童对话”的例子,让AI用“口语化、可爱”的语气回答)。
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Q1:这些资源需要付费吗?
A1:大部分是免费的(比如OpenAI Cookbook、FlowGPT的基础功能),部分高级功能需要付费(比如PromptLayer的企业版)。
Q2:新手怎么开始用?
A2:从OpenAI Cookbook开始,学习“提示设计原则”,然后用Prompt Library找现成提示,再用Few-Shot示例库加例子,最后用Prompt Testing Toolkit测试。
Q3:怎么判断提示优化是否有效?
A3:看“用户满意度”(比如反馈的“有用”率)、“AI输出的准确率”(比如分类正确的比例)、“任务完成时间”(比如用户写提示的时间变短)。
扩展阅读 & 参考资料
- 《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OpenAI官方课程);
- 《LangChain Documentation》(LangChain官方文档);
- 《User Journey Mapping: A Complete Guide》(Nielsen Norman Group);
- 《Few-Shot Learning 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Hugging Face博客)。
最后想说:优化提示体验不是“炫技”,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让AI更懂人”。就像餐厅的好服务员,不是“问得多”,而是“问得准”——用对资源,你也能成为“AI和用户之间的好服务员”。
下次用AI时,不妨先想:“我有没有把需求说清楚?”——这就是提示工程的起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