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

Ubuntu Kylin 14.04 LTS 系统安装——选择安装类

型并处理硬盘分区

一、选择安装类型

这一步的界面会随着硬盘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一)若电脑硬盘是全新的,或者之前处理过,没有任何数据,界面如下(图1):

(图1

(二)若硬盘有数据,通常是别的操作系统,其界面可能如下(图2、图3):

(图2

(图3

上面的 3 张图中,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Ubuntu Kylin” Windows … 替换为

Ubunut Kylin”卸载 Ubuntu ……并重新安装选项是最简单的操作,几乎不用做任何事,

一切交给系统去做;注意图中红色的注意的提示。

我们这里不管其界面如何,都选择其他选项,自己来处理硬盘分区。点击继续

进入下一步,处理硬盘分区。

二、关于硬盘分区的基本知识

硬盘分区是硬盘使用之前必须处理的工作。若将硬盘比作书房里的书架,那么,分区

就是给这个书架格子,其目的是便于分门别类地存放资料。而格子的多少是由实际需

要和个人习惯来决定的,你甚至可以将整个书架只分一个格子,当然,最少也必须有一个格

子。

(一)硬盘分区模式

1. MBR(主引导记录)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硬盘分区模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模式。最大支持 2TB 的硬盘

容量。

2. GPTGUID 分区表)模式

这种模式是新型的硬盘分区模式,主要是为了突破硬盘的 2TB 容量限制而出现的。

最大支持 1024×1024TB 的硬盘容量。

(二)MBR 分区类型

现在个人电脑的硬盘容量超过 2TB 还不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重点介绍 MBR 分区

模式。

这种分区模式有三种分区类型: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另外还有个活动分区

的概念。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 4 个主分区,扩展分区算是一个主分区,但其不是真正的分

区,它是逻辑分区的容器,即扩展分区里可以划分出若干个逻辑分区;活动分区指的是用来

启动系统的分区。

因此,若硬盘要划分的分区在 4 个或 4 个以下,则可以全部是主分区,也可以是 n

(n<4)个主分区加 4-n 个逻辑分区(放在扩展分区中);若分区超过 4 个,则最多只能有

3 个主分区,剩下的分区再在扩展分区中去划分逻辑分区。

GPT分区没有这种限制。

(三)Windows 分区表示方法

Windows 的文件系统中,用 26 个拉丁字母表示不同的分区,称之为盘符。其

“AB”被分配给现在已经淘汰的软驱,所以其他存储设备的盘符从“C”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分区的顺序及它们所分配到盘符总是和字母的顺

序相同,但这却不是必然的结果;第一个分区大多数情况下是“C”盘,但也可以是其他字母。

所以,要确认一个分区的位置,最好还是看看它是第几个分区,而不是看它的盘符。

(四)Linux 分区表示方法

Linux 的文件系统中,没有盘符的概念,所有的分区都被挂载为一个目录,这

个目录看起来跟一般的目录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也无法据此来确认分区的位置。

要区分分区,需要搞清楚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信息。老式的 IDE 存储设备用“hd”

示,老式的 SCSI 存储设备和现在主流的 SATA 存储设备用“sd”表示,系统中的多个存储

设备则按顺序用拉丁字母表示,如第一块 SATA 硬盘就表示为 “sda”,第二块 SATA 硬盘

就表示为 “sdb”而分区则按一定的顺序(注意:不一定是物理上的先后顺序)用数字表示,

sda 的第一个分区就是“sda1”,第二个分区就是“sda2”。不过,对于 MBR 模式的分区

来说,若有逻辑分区,其数字总是从“5”开始。

(五)分区的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指的是操作系统在存储设备上存储文件的格式,由高级格式化(一般就

说是格式化操作来完成。不同的操作系统所采用的文件系统是不同的,比如 Windows

作系统采用的是 FAT16FAT32NTFS 等格式,Linux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 Ext2Ext3

Ext4 等格式。一般说来,不同的文件系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支持是不一样的,比如较老

Windows 98 就不能识别 NTFS 格式,所有的 Windows 操作系统都不能识别 Ext4

式;不过现在的 Linux 已经能够全部或部分支持 FATNTFS 格式了。

三、处理硬盘分区

处理硬盘分区有很多种方法,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Linux,都有许多工具软件可以

使用。但一般系统安装盘都带有硬盘分区工具,都可以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对硬盘的分区进

行处理。

(一)全新分区

若硬盘为全新硬盘,或硬盘上所有的数据都不需保留,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全新

安装 UB14 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见下面的两张图:

全新硬盘的(图4):

(图4

硬盘上已有分区的(图5):

(图5

(图4)和(图5)中列表里列出了电脑上安装的存储设备(含硬盘、优盘、存储卡、

移动硬盘等),这里的“/dev/sda”中的“dev”代表的是设备,“sda”代表的就是电脑上的第一

块硬盘,点选它,然后点击新建分区表…”,弹出确认对话框,如下(图6):

(图6

看清(图6)对话框中的提示,点击继续,开始分区,如下(图7):

(图7

(图7)中设备“sda”下方出现空闲,大小为“268435MB”,即显示这块硬盘的总大

小约 250GB

按(图7)所示操作,弹出创建分区对话框,如下(图8):

(图8

这里先对(图8)中的各项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大小指的是当前硬盘上的可用空间,没有分区时是整个硬盘的空间,有分区时是指

除了已有分区占用的空间之外剩下的可用空间。

新分区的类型前面已经介绍了,此处没看到扩展分区这是因为只要选择了逻辑

分区,系统会自动创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扩展分区里去分逻辑分区。

新分区的位置指分区是从硬盘可用空间的什么位置开始划分,一般都是从起始位

即开头开始划分。

用于列表里是可以支持的文件系统,指新分区格式化成哪种文件系统。

挂载点指的是 Linux 将分区加载到文件系统中的哪个目录下面。

下面来创建第一个分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分区,即根分区。在(图8)中操作

步骤如下:

1)设置大小 “15000 MB”,即约 15GB,可直接在大小文本框中输入,也可

通过旁边的“+”-来完成操作;

2新分区的类型保持默认的主分区不变;

3新分区的位置保持默认的空间起始位置不变;

4用于保持默认的“Ext4 日志文件系统不变;

5挂载点选择第一个“/”,即根分区

设置好后点击确定,返回到分区的主界面,如下(图9):

(图9

(图9)中,列表里“/dev/sda”下方出现了“/dev/sda1”“sda1”“1”即代表“sda”

个设备的第一个分区;空闲是剩下的未分区的空间。

根分区是必不可少的分区,其实就算将整块硬盘只分一个区并挂载为“/”也是可以

的。不过为了管理的方便,我们还会再分一个“/home”分区,这个分区主要用来存放系统登

录用户的个人数据,比如用户的各种个人配置、文档、音频、视频、图片、下载的东西等等,

所以这个分区通常要求比较大。

下面来创建第二个分区,操作步骤跟第一步类似,在(图9)中选中空闲,然后点

左下“+”,弹出创建分区对话框,在(图8)界面中按下面的步骤设置:

1)设置大小 “250000 MB”,即留下约 5000 MB,等会儿有其他用途;

2新分区的类型改为主分区可以看到系统将这个分区默认改成了逻辑分区

3新分区的位置保持默认的空间起始位置不变;

4用于保持默认的“Ext4日志文件系统不变;

5挂载点选择“/home”

设置好后点击确定返回到分区的主界面,可以看到列表中出现了“/dev/sda2”“2”

即代表第二个分区。

Linux 系统下还有个特殊的分区叫交换分区是用来处理系统中的页面交换文件的。

这点也跟 Windows 不同,Windows 下的页面交换文件表现为一个文件,文件名叫做

,默认在 Windows 的系统盘根目录下;Linux 则以一个分区来处理。不过,若

电脑的内存足够大,比如达到 4G 以上,并且不打算使用系统休眠功能,则这个交换分区

可以没有。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还是来创建一个这样的分区,其大小比系统物理内存稍

大一些(比如物理内存 4G ,交换分区可设为约 5 G)就可以了。我们在分第二个区时特

别留下了约 5000 MB 就是为交换分区准备的。

下面来创建交换分区,方法基本同前。选中空闲点击“+”,弹出创建分区对话框,

在(图8)界面上按下面的步骤设置:

1)设置大小为剩下的全部(即不用动了);

2新分区的类型改为主分区(可以看到系统也将这个分区默认改成了逻辑分

);

3新分区的位置保持默认的空间起始位置不变;

4用于选择交换分区

5挂载点看不到了,因为交换分区是不需要挂载点的。

设置好后点击确定返回主界面,最终分好区的界面如下(图10):

(图10

注:(图10)中交换分区显示的大小适合物理内存 2G 的电脑。

其实,上面分区的操作只是在做规划并没有真的进行分区,此时若发现分区不对,

或想改变调整分区,还可以点选界面右边的还原按钮将分区还原到硬盘原来的样子。这点

Windows 比要好得多;Windows 安装过程中若对硬盘进行分区,那可都是即时的,

分好了就没法后悔的。

(二)保留数据分区

若硬盘上已经有一些分区,某些分区的数据还需要保留,则使用这种方法。如安装多

系统,覆盖安装系统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下面举例说明。

1. 例一:一台安装有 Windows 7 的电脑,需要再安装 UK14,构成双系统。

要安装双系统,必须先启动到 Windows 7 系统中,将某个存放数据的分区中有用的

文件备份好(当然不能是 Windows 7 的系统分区和安装有要用到的程序的分区),这个分

区的容量能有 10G 以上就可以了,当然,最好能有 20G 以上,我这里准备了 70 G

并请一定要记住这个分区是硬盘上的第几个分区(记盘符是没用的,可到 Windows 的磁盘

管理中查看;记错了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我这里准备的是最后一个分区(好记)。

先来看下面这张图(图11):

(图11

(图11)中对硬盘的分区作了详细说明。最后一个分区 /dev/sda6 就是准备用来安

UK14 的。

这次我们因为要保留 Windows 7 下的前 4 个分区的数据,所以,千万不能再点

建分区表…”,那样结果会是灾难性的!(哦,差点忘了,旁边还有个还原按钮可以让你吃

后悔药)前 4 个分区都不要动,选中最后一个分区 /dev/sda6,然后点击下方的减号-

就会删除分区 /dev/sda6,这里会变成空闲,见下图(图12):

(图12

(图12中,选中空闲然后像前面介绍的那样,依次添加 “/”分区(约 15G

“/home”分区(约 55G)和“swap”分区(约 3.5G)三个分区。因为方法一样,此处就不赘

述了。分好区后见下图(图13):

(图13

注:硬盘的前 4 Windows 分区这里不用考虑,UK14 装好启动后可以随时手动

或自动挂载它们。

1. 例二:一台安装有 UK14 (或 Ubuntu 的其他版本)的电脑,需要重新安装

UK14,即可覆盖安装

覆盖安装可以保留原来系统的许多个人的系统设置、软件设置及用户文件。

先看下面这张图(图14):

(图14

(图14)中是原有系统的分区,这里覆盖安装,这个分区是不用再重新划分的,所

要做的只是设置分区的挂载方式和是否需要格式化。当然要记得原有系统中的分区是怎么划

分的,那个是“/”分区,哪个是“/home”分区,或者还有别的分区,都要记清楚。

(图14)中 /dev/sda1 原来是系统的“/”分区,这里处理方式如下图(图15):

(图15

顺便说一下,(图15)中那个“Change…”就是更改…”,整个界面就这个没有翻译过

来,真的很奇怪!

按(图15)中所示设置好后,点击对话框的确定就设置好了“/”根分区。

/dev/sda5 (从数字 5 上可看出这是个逻辑分区)是原有系统的交换分区swap

这个不用做更改。

/dev/sda3(从数字 3 上可看出这是个主分区)是原有系统的 /home 分区,这个分

区是需要保留数据的,操作时请小心些。处理方式如下图(图16):

(图16

如(图16)所示操作,再次强调,千万别勾选格式化此分区,否则,想保留的文件

就全没了!另外,文件系统的设置也要和原来的一样。设置好后,点确定就处理好了。

上面举了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保留数据分区的操作。每台电脑硬盘的具体情况可

能跟例子不尽相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即:要保留的分区都不能删除(即不能新建分区

…”,不能点减号-),要保留数据的分区都不能格式化,也不能更改原来的文件系统;

操作时一定要记得原来的分区情况,要细心。

最保险的做法是将原来硬盘上需要的文件备份好,那样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顶多重

来一遍,数据重新拷贝一遍,耽误些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