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

移动硬盘的参数说明

1、接⼝类型是指该移动硬盘所采⽤的与电脑系统相连接的接⼝种类,并不是其内部硬盘的接⼝类型。因为移动硬盘要通过接⼝才能与系统

相连接,因此接⼝就决定着其与系统连接的性能表现和数据传输速度。选择移动硬盘时,⾸先要考虑的就是其接⼝类型。⽬前移动硬盘多采

USBIEEE1394接⼝,其中USB1.1接⼝能提供12MbpsUSB 2.0接⼝能提供480MbpsIEEE1394a接⼝能提供400MbpsIEEE1394b

能提供800 Mbps的数据传输率。但这些都是该接⼝理想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数据传输率,在实际应⽤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

储设备采⽤的主控芯⽚、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中的传输速率。

2、存储介制是指移动硬盘内部所采⽤硬盘介制的类型。⽬前移动硬盘内所采⽤的硬盘类型主要有三种:3.5⼨台式机硬盘;2.5⼨笔记本硬

盘;1.8⼨微型硬盘。其中3.5⼨台式机硬盘,就是DIY市场内最为⼴泛的硬盘产品,专门应⽤于台式机系统,是三种硬盘中尺⼨最⼤、重量

最⼤的⼀个。⽽且因为是设计给台式机使⽤,对于防震⽅⾯并没有特殊的设计,此类产品应⽤于移动硬盘内部,⼀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安

全性,⽽且携带也不⼤⽅便,不过在价格和容量⽅⾯还具备⼀定的优势。2.5⼨笔记本硬盘则是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在防震⽅⾯也有专门

的设计,抗震性能不错,尺⼨、重量都较⼩,在⽬前移动硬盘中应⽤最多。1.8英⼨微型硬盘,也是针对笔记本设计的,抗震⽅⾯不成什么

问题,⽽且尺⼨、重量也是三者中最⼩的,但其价格还处于较⾼的层次,普及还⽐较困难,更适合特殊需要的⽤户,⽽且容量也⽐较⼩。

3、与硬盘产品不同,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强调的是内部传输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移动硬盘则更多是其接⼝的数据传

输率。因为移动硬盘是通过外部接⼝与系统相连接,其接⼝的速度就限制着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率。虽然⽬前的USB1.1接⼝能提供

12MbpsUSB 2.0接⼝能提供480MbpsIEEE1394a接⼝能提供400MbpsIEEE1394b能提供800 Mbps的数据传输率,但在实际应⽤中会

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的主控芯⽚、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中的传输速率。⽐如说同样是USB

1.1接⼝的移动硬盘产品,⼀个可以提供1.2MB/S的读取速度,⽽另⼀个则能提供900KB/S的读取速度,这就是因为⼆者所采⽤的主控芯⽚等

部件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数据传输率的单位⼀般采⽤MB/sMbit/s,尤其在内部数据传输率上官⽅数据中更多的采⽤Mbit/s为单位。此处有必要讲解⼀下两个单

位⼆者之间的差异:

MB/s的含义是兆字节每秒,Mbit/s的含义是兆⽐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量,后者是指每秒传输的⽐特位数。MB/s中的B

母是Byte的含义,虽然与Mbit/s中的bit翻译⼀样,都是⽐特,也都是数据量度单位,但⼆者是完全不同的。Byte是字节数,bit是位数,在计

算机中每⼋位为⼀字节,也就是1Byte8bit,是18的对应关系。因此1MB/s等于8Mbit/s。因此在在书写单位时⼀定要注意B字母的⼤⼩

写,尤其有些⼈还把Mbit/s简写为Mb/s,此时B字母的⼤⼩真可以称为失之毫厘,谬以千⾥。

4、移动硬盘以硬盘为存储介制,因此其存储容量就是其内部硬盘的存储容量。移动硬盘存储容量就决定着其数据存储量⼤⼩的能⼒,这也

就是⽤户购买硬盘所⾸先要注意的参数之⼀。

移动硬盘的容量同样是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的,⽬前移动硬盘⼤多提供10GB20GB40GB60GB80GB的容量,随

着技术的发展,更⼤容量的移动硬盘还将不断推出

5、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块内存芯⽚,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

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个缓冲的作⽤。缓存的⼤⼩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

因素,能够⼤幅度地提⾼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

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是预读取。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

下⼀个或者⼏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当需要读取下⼀个或者⼏个簇中的

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

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的;⼆是对写⼊动作进⾏缓存。当硬盘接到写⼊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到盘⽚上,⽽是先暂时存

储在缓存⾥,然后发送⼀个数据已写⼊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并继续执⾏下⾯的⼯作,⽽硬盘则在空闲(不进

⾏读取或写⼊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到盘⽚上。虽然对于写⼊数据的性能有⼀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

据还在缓存⾥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商们⾃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

的数据写⼊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的地;第三个作⽤就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候,某些

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较频繁的⼀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缓存容量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盘缓存基本都很⼩,只有⼏百KB,已⽆法满⾜⽤户的需求。2MB

8MB缓存是现今主流硬盘所采⽤,⽽在服务器或特殊应⽤领域中还有缓存容量更⼤的产品,甚⾄达到了16MB64MB等。

⼤容量的缓存虽然可以在硬盘进⾏读写⼯作状态下,让更多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硬盘的访问速度,但并不意味着缓存越⼤就越

出众。缓存的应⽤存在⼀个算法的问题,即便缓存容量很⼤,⽽没有⼀个⾼效率的算法,那将导致应⽤中缓存数据的命中率偏低,⽆法有效

发挥出⼤容量缓存的优势。算法是和缓存容量相辅相成,⼤容量的缓存需要更为有效率的算法,否则性能会⼤⼤折扣,从技术⾓度上说,⾼

容量缓存的算法是直接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更⼤容量缓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必然趋势。

6、转速(Rotationl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在⼀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硬盘档次

的重要参数之⼀,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在很⼤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件的速度

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单位表⽰为RPMRPMRevolutions Perminute

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速旋转,产⽣浮⼒使磁头飘浮在盘⽚上⽅。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

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的普通硬盘的转速⼀般有5400rpm7200rpm⼏种,⾼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户的⾸选;⽽对于笔记本⽤户则是4200rpm

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72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服务器中使⽤的

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10000rpm,甚⾄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产品很多。

较⾼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也带来了温度升⾼、电机主轴磨损加⼤、⼯作噪⾳

增⼤等负⾯影响。笔记本硬盘转速低于台式机硬盘,⼀定程度上是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笔记本内部空间狭⼩,笔记本硬盘的尺⼨(2.5

⼨)也被设计的⽐台式机硬盘(3.5⼨)⼩,转速提⾼造成的温度上升,对笔记本本⾝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的要求;噪⾳变⼤,⼜必须采

取必要的降噪措施,这些都对笔记本硬盘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转速的提⾼,⽽其它的维持不变,则意味着电机的功耗将增⼤,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就越多,电池的⼯作时间缩短,这样笔记本的便携性就受到影响。所以笔记本硬盘⼀般都采⽤相对较低转速的4200rpm

硬盘。

转速是随着硬盘电机的提⾼⽽改变的,现在液态轴承马达(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已全⾯代替了传统的滚珠轴承马达。液态轴

承马达通常是应⽤于精密机械⼯业上,它使⽤的是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这样可以避免⾦属⾯的直接磨擦,将噪声及温度被减⾄

最低;同时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动,使抗震能⼒得到提⾼;更可减少磨损,提⾼寿命。

7、平均寻道时间的英⽂拼写是Average Seek Time,它是了解硬盘性能⾄关重要的参数之⼀。它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

始移动到移动⾄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它⼀定程度上体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单

位为毫秒(ms)。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平均寻道时间也不⼀样,但这个时间越低,则产品越好,现今主流的硬盘产品平均寻道时

间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个参数。⼀般来说,硬盘的转速越⾼,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单碟

容量越⼤,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当单碟⽚容量增⼤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当

然处于市场定位以及噪⾳控制等⽅⾯的考虑,⼚商也会⼈为的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在硬盘上数据是分磁道、分簇存储的,经常的读写操作后,往往数据并不是连续排列在同⼀磁道上,所以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往往需要在

磁道之间反复移动,因此平均寻道时间在数据传输中起着⼗分重要的作⽤。在读写⼤量的⼩⽂件时,平均寻道时间也起着⾄关重要的作⽤。

在读写⼤⽂件或连续存储的⼤量数据时,平均寻道时间的优势则得不到体现,此时单碟容量的⼤⼩、转速、缓存就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8、操作系统是指移动产品能正常⼯作的操作系统。作为⼀个硬件产品,必须要有良好的软件⽀持和兼容的操作系统,才能发挥其作⽤。

Windows 98

Windows 98是⼀个发⾏于1998625⽇的混合16/32位的图形操作系统。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

件标准的⽀持,例如USBMMX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件系统的⽀持、多显⽰器、Web TV的⽀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户

界⾯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Active Desktop)。Windows 98 SE(第⼆版)发⾏于1999610⽇。它包括了⼀系列的改进,

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和对DVD-ROM的⽀持。

Windows ME

Windows ME是⼀个32位图形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发⾏于2000914⽇。这个系统是在Windows 95Windows 98的基础上开发

的。它包括相关的⼩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于与流⾏的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竞争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net Explorer 5.5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上免费下载。Movie Maker是这个系统中的⼀个新的组件。这个

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对视频的编辑和设计功能,对家庭⽤户来说是简单易学的。但是,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统去除了DOS,⽽由系统恢复代替

了。在概念上,这是⼀个⼤的改进:拥护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命令的知识就可以维护和修复系统。实际上,去除了DOS功能对维护来

说是⼀个障碍,⽽系统恢复功能也带来⼀些⿇烦:性能显著的降低;它也被证明并不能有效的胜任⼀些通常的错误。由于系统每次都⾃动创

建⼀个先前系统状态的备份,使得⾮专业⼈员很难实⾏⼀些急需的修改,甚⾄是删除⼀个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

Windows2000

Windows2000(起初称为WinNT 5.0)是⼀个由微软公司发⾏于20001219⽇的32位图形商业性质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有四

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Datacenter Server。另外,微软提供了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限定版,⽤于

运⾏于英特尔Itanium 64位处理器上。所有版本的Windows 2000都有共同的⼀些新特征:NTFS5,新的NTFS⽂件系统;EFS,允许对磁盘

上的所有⽂件进⾏加密;WDM,增强对硬件的⽀持。

Windows XP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款视窗操作系统。它发⾏于20011025⽇,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微软最初发⾏

了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户,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为⾯向商

业的设计的⽹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字母XP表⽰英⽂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

同时拥有⼀个新的⽤户图形界⾯(叫做⽉神Luna),它包括了⼀些细微的修改。此外,Windows XP还引⼊了⼀个"基于⼈物"的⽤户界⾯,

使得⼯具条可以访问任务的具体细节。它包括了简化了的Windows 2000的⽤户安全特性,并整合了防⽕墙,以⽤来确保长期以来以着困扰

微软的安全问题。

MAC OS

MAC OS是苹果公司开发,应⽤于其⽣产的苹果电脑上的操作系统。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和强⼤的功能,苹果机更多的被应⽤于专业的作

图领域,家庭⽤户较少。

Linux

Linux是由芬兰赫尔⾟基⼤学的⼀个⼤学⽣Linus B. Torvolds1991年⾸次编写的,是⼀种类Unix系统。Linux是⼀个免费的操作系统,⽤

户可以免费获得其源代码,并能够随意修改。它是在共⽤许可证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保护下的⾃由软件,也有好⼏种版本,如

Red Hat LinuxSlackware,以及国内的Xteam Linux等。

Linux具有许多Unix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能够兼容Unix,但⽆需⽀付Unix⾼额的费⽤。⽐如⼀个Unix程序员在单位可以在Unix系统上进

⾏⼯作,回到家⾥在Linux系统上也能完成同样的⼯作,⽽不必重新购买Unix。要知道Unix的价格⽐常见的Windows要⾼出若⼲倍,和Linux

的低廉更是相距甚远。

Linux的优点在于其是⼀款免费的操作系统,⽤户可以通过⽹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并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码。在Linux下通过相应的

模拟器运⾏常见的DOSWindows的程序。这为⽤户从Windows转到Linux奠定了基础。Linux⽀持多⽤户,各个⽤户对于⾃⼰的⽂件设备

有⾃⼰特殊的权利,保证了各⽤户之间互不影响。多任务则是现在电脑最主要的⼀个特点,Linux可以使多个程序同时并独⽴地运⾏。

虽然Linux具有DOSWindows模拟器,可以运⾏⼀些Windows程序,但Windows系统极其复杂,模拟器所模拟的运⾏环境不可能完全

与真实的 Windows环境⼀模⼀样,这就使得⼀些软件⽆法正常运⾏。许多硬件设备⾯对Linux的驱动程序也不⾜,不少硬件⼚商是在推出

Windows版本的驱动程序后才编写Linux版的。但⼀些⼤硬件⼚商在这⽅⾯做得还不错,他们的Linux版驱动程序⼀般都推出得⽐较及时。软

件⽀持的不⾜是Linux最⼤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