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
小学信息技术复制和粘贴画图教学设计
字数:2968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当页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对于教学内容与其各
种要素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先是确定符
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抓住教学重点,确定
教学难度,在课堂上努力突破这些难点,从细节入手处理问题。
1 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
小学生年龄小,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现实性,不要过多地学习
那些抽象的命令。笔者认为,让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才是最重要
的。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
中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主动学习,接受情感教育。
“复制和粘贴”是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一节课的主要教
学内容是“复制和粘贴”。在学生的学习中,运用这一知识时,只要
让他们把指定的一张或者两张图片选中,让他们试着运用“复制”,
再点击“粘贴”,就可以把要操作的图片贴出来。其实这一过程也很
简单。虽然简单,但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去完成“复制和粘贴”过于简
单,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感觉无趣。要知道,
信息技术是一项科学课程,其原理或者远远不这么简单,还有很有趣
的知识等着学生去探索。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来看,也得与其他学
科整合起来,才能让教学更为会趣。
“画图”教学是信息技术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画,就与美术有关,
与美学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画一幅画,可能会在一张图中插入另一张
图片,图片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就是一个美学问题,能表现出学生
的审美水平,所以通过电脑画图,也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当他们
运用“画图”这一附件功能画完一张图画时,是学生运用了里面提供
的特殊工具,如画笔、放大镜、裁剪、墨盒等,运用美术学科的技能
来通过电脑完成。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同样要对学生进行美术中的
审美教育。只有美术与电脑两项技能联合起来,才能达到完成一个作
品的能力。本节课中,就是通过电脑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
2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选择运用“复制和粘贴”画图,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生活中有趣的事引入课堂。首先,引导学生做
一件大家都想做的事:从“种子”到“花”为主题作画。为了让学生
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大家在一节课
中完成,这种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去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学习,这个教学过程就是运用“任务驱动”来设
计的。“任务驱动”是当今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每
个环节都随着任务而进行,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就是完成任务,然后才
能完成接下来的任务,任务是连续的、承上启下的,通过任务的完成,
达到掌握知识与技术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教学思想,本节课的任务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呈现。
1)教学目标:①首先学会“复制”“粘贴”是如何操作的;②
选定区域的变形如何操作。
2)步骤:①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个认为好的“种子”,运用
不同的图形组合;②花的海洋,花开了,画面非常漂亮,运用复制和
粘贴把自己的画组合起来;③力求变化,画面才有动感,把所选定的
区域进适当的变形,学会技巧;④全面布局画面,让所创作的画面整
洁而又美丽,彩色搭配合理而又充满生机。
3)能力提升:①通过“复制”“粘贴”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与操作能力;②通过画图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
能把设计意图说出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评价:①分析与点评学生的作品“花香满园”,提出优缺点,
以激励为主;②把自己的作品与老师事先找出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
差距有哪些,自己的作品哪些地方需要加强会更合理;③以组为单位,
学生之间的作品进行对比,相互评价,找出自己与别人作品的不同点,
发现优点,积极学习。
5)情感培养:①通过分组讨论互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与交际能力,形成相互学习的好习惯;②通过美术作品的形成练习,
培养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③通过种子、花、花香满园的作画,让学
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形成热爱大自然的宽阔胸怀。
6)学习步骤:①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任
习效率,形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通过合
作与自己的思考自行解决,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内去取经学习;③鼓励
学生不要拘于形式,而是大胆想象,创造别具一格的作品,来体现不
一样的“花香满园”;④给学生提供除主题之外的一些图片,如白云、
小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设计更有情趣、更逼真的作品,提高学生
的环保意识。
3 教学重、难点突破
通过运用“复制”“粘贴”这个操作技能,运动画图工具进行花
园的创作,达到预设与实践的目标,从而教学的重点突出出来,难点
得到了突破。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节课以从“种子”到“花”的教学,把两者联系起来,从而引
导出复制、粘贴这一电脑操作方法。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为了学会
复制与粘贴这两种操作,以画图为载体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在创作过
程中熟练地运用复制与粘贴。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的,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复制
完之后,不知道复制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还能粘贴出来呢?学生都很
难理解,一般是通过想象力来理解,而且理解为藏在了电脑的某个部
位。但这是不够的,要想真正了解这是为什么,就要建立一个分析的
大脑空间,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信息技
术教学,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稍微一提就可以了,主要是让学生
学习如何操作“复制”“粘贴”,这样,重点与难点就突出了。
在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上,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性地学
习,在尝试的基础上找到规律,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还要注重学生
的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作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学,特
别是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还要考虑
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是融合
在一起的。根据这些不同的因素,设计也要灵活,不可教条、单一。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