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

【⼲货】APP产品处理加载机制和刷新机制的交互⽅法解析

外⾏⼈对交互设计的第⼀印象是什么?画线框图的?做草稿的?

的确,⼤家所看到交互设计师的⽇常⼯作成果都是⼀些线框图,从表⾯上理解的确是这样。

其实,交互设计师做的远远不⽌这些。往深⼀步想,信息架构、界⾯、流程,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下⾯,想谈⼀下我理解的交互设

计。

总的来讲,可以归结为三⼤点:

1.加载机制

由于移动产品请求的数据量并不⼤,所以进度条往往会在⼀瞬间就完成了,在这种情境下,简化了加载的设计,很多移动产品转⽽使⽤加载

图标来表⽰加载过程

以上为两种⽐较常⽤的加载⽅式,下⾯将具体介绍他们与移动产品结合的⽤法

页⾯加载机制

模块间没有绝对关联性的,可独⾃加载各⾃模块内容,根据请求的速度不同分别显⽰。这样处理有⼀定⼏率让⽤户在没完全刷出数据的情况

下就能找到⾃⼰需要的功能,如⼤众点评、淘宝客户端

这种分模块加载的需要特别注意加载失败的状态,毕竟每个模块都提⽰加载失败,点击重试是很挫的⼀件事,可以根据信息的优先级来决定

哪些数据失败了采⽤默认状态,哪些数据采⽤失败提⽰

但是这种⽅案需要⾯临很多的问题,最直接的是流量问题,因为会⾃动跑掉很多⽤户可能根本⽤不上的数据流量,所以⼀般情况下可以设定

在wifi环境才采⽤这种加载模式。⼜或者设定加载规则,只把主要内容预加载,⽽部分次要内容可以在⽤户真的⽤到的时候才加载,例如预

加载新闻正⽂的情况,可以只加载⽂本信息,图⽚信息等到⽤户进⼊内页才加载。这种预加载与分块加载结合的⽅式也普遍运⽤在各个场

但是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些莫名其妙的状况,由于是后台记录请求并与服务器交互,所以实际请求是否成功客户端是不说明的,全部以操

作成功来显⽰,这就会导致⽤户误以为操作成功了,但实际上下次来看发现没有成功。所以这种加载⽅式是需要根据具体使⽤场景来权衡使

⽤的,对于⼀些重要的操作,建议还是使⽤模态的⽅式加载,对于⼀些⼩操作,如点赞、订阅、关注,可采⽤后台加载的⽅式。

我理解的“缓存”可如下分类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到临时缓存,因为那些信息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且不需要经常反复查看,那对于那些我们经常使⽤⽽且经常需要反复

这种缓存⽅案使⽤得很少,因为场景太少,具体使⽤场景还有待开发。

对于这些保存在本地的缓存,都是会占空间的,⼿机的容量是有限的,那产品是通过怎样的⽅式清理缓存的呢?

回复“22”——【⼲货】产品经理必知的11个微信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