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发(作者:)

蓝牙.红外和WIFI有什么区别

蓝牙;红外和WIFI有什么区别

资料 2010-12-03 20:49:35 阅读8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蓝牙 WIFI(无线局域网络信号)都是用的无线电波传递的信号。只不过频段不同。蓝牙是以无线LAN的IEEE802.11标准技术为基础的,使用2.45GHz ISM全球通自由波段。WiFi与蓝牙共同使用24GHz波段,难以避免有电波干扰现象,不过后果并不严重,通常只会减慢速率而已。

而红外则是利用红外线传递数据。我们的遥控器也是利用红外线传递数据的。是

三者中速度最慢的一个。

先来看看蓝牙的标准:

蓝牙是多装置之间通信的标准,它支持话音和数据通信。1994年,Ericsson公司在其瑞典的Lund站开始开发此标准,此项目开始时间叫MC链路(Multi Communicator Link)。1997年,Ericsson与其他公司商讨为无线链路规定一个开发标准。1998年2月,5个发起公司(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组成特殊利益集团(Special

Interest Gronp--SIG)以促进该标准的制定,并

重新定名为Bluetooth(蓝牙)。

1998年5月20日,Bluetooth SIG发布了蓝牙标准。二年后,1800多家公司做为这项技术接收者加入了此集团。该公司的目标是制定一个所有公司都可以使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1999年秋天,发起公司扩展到9家,增加了3Com、Lucent Technologies、Microsoft、Motorola公司。尽管Bluetooth SIG标准归发起集团所有,但该标准预计今年将成为IEEE标准(802.15)。Bluethooth提供一个或多个装置之间在10米范围内的无线通讯,在2.4GHz ISM 频段最大总数据率为721Kbps[/bd]。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替代有线连接的价廉易用的手段。这样,潜在的用户群是大量的和各种各样的。

该技术的首批应用是移动电话。移动电话也可以与有Bluetooth

功能的PC接口以便交换文件或E-mail。PC可有无线鼠表和键盘,办公室打印机可成为具有Bluetooth功能的在任何地点均可实现无线打印。此技术的其他早期应用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LAN接入点、数码相机和安全插入卡。

通用Bluetooth规范示于表2

通用蓝牙规范

链路类型

适用于同步连接

异步无连接链路(ACL)

点到点,全双工链路。与固定间

隔时隙保留对称的电路转换。瞬

时连接。与轮询接入的异步包交

交换

频率

ISM频段,2.402GHz-2.480

GHz。79信道—1MHz间距。

跳频1600hpos/s

现在公共频率规化包括法国、西

班牙和日本。

调制

带0.5带宽倍数高斯滤波器的

2FSK。峰值偏差175kHz。调

制率0.28-0.35

数据率

1M码位。最大净数据率

721Kbps。话音信道。

实际的数据率依赖于包长度、纠错

和加密。

传输率

Class 1.P > 0dBm

Class 2.P:-6—+4dBm

Class 3.P < 0dBm

---------------------------------------------------------------------

-----------

简单点说,蓝牙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讯,wi-fi设备之间要通过AP才能通讯。

就如同对讲机和电话机的区别。

WiFi标准一个标准群,下面以802.11b为例子做一下说明:

802.11b标准工作在2.4GHz的频带,采用补码键控(CCK)调制技术,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1Mbit/s。802.11b对无线局域网的最大贡献就是根据无线信道状况的变化支持物理层传输速率的动态漂移,可以在11Mbit/s、5.5Mbit/s、2Mbit/s、1Mbit/s之间进行动态速率调整。

802.11b的传输技术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DSSS直接利用高速率扩频码序列在发送端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码。DSSS扩频通信

技术具有保密性好、抗多径干扰等优点。

802.11b的技术特点可归纳如下:1.可靠的通信:抗干扰和抗多径干扰能力强,能够高速的、高质量的传输数据。2.低成本:节省了网络综合布线高额费用、节省租用线路月租费和线路的维护费用。3.灵活性:无线缆限制,可任意增加和配置工作站。4.移动性:允许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网络数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内自动漫游。5.高吞吐量:可以实现11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可以在5.5M、2M、1Mbit/s之间自动速率调整。

在网络安全机制上,802.11b提供了MAC层的访问控制和加密机制,即WEP(等效有线加密),为无线局域网提供了与有线网络相同级别的安全保护。802.11b 标准还提供了可选的RSA40及128位的共享密钥RC4PRNG算法。802.11b的网络协议主要有两种:其

一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 /CA)技术;其二就是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协议(RCT/CTS),它相当于一种握手协议,主要用来解决“隐藏终端”问题。

下面简单说明一些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相同的有:

1、在同一个频段--2.4G的产品(WiFi有5G的产品和其他频段的,只有

802.11b&g是在这个频段),所以二者会有一定的干扰;

2、都是为了进行无线通讯设计;

3、都是业界技术标准,只要符合标准的设备就可以互相通讯

不同的有:

1、距离:蓝牙一般在10米以内,而WiFi最远的产品可以达到96公里

2、技术:蓝牙使用的一般是跳频,而WiFi一般是直接序列扩频;

3、速度:蓝牙低速度,WiFi高速度;

4、目的:蓝牙是为不同的电子设备通讯而设计的,而WiFi是为无线局域网而设

计的。

5、Wifi还有非常多的特点是蓝牙所不具备的,具体请看前面的Wifi的特性。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现在业界应用WiFi的非常多,而抛弃蓝牙的公司也很多,这个表示一个信号就是WiFi的应用前景非常美好,如果你要应用新技术,那么

WiFi无疑是你最好的选择标准。

目前而言,要实现无线,最方便的恐怕还是蓝牙。这个东西,可不依赖于什么天翼通,什么AP。只要有一台支持蓝牙的mobile,一个usb bt dongle。你就可以开始无线的应用。例如无线上网,无线交换数据。而且速度并非你想象的那么慢。

关键是目前来说,在全中国使用的范围,要比wifi广得多。

所以,客观的说,这两种技术,都将在长时间内共存。

如果要PDA移动上网,该用什么方式好?

1.蓝牙PDA+蓝牙手机,GPRS上网,好像费用和速度不太理想

用WIFI上网,是不是必须用AP?能保证随时随地吗?

兄说的蓝牙上网最方面,是否就是gprs方式?

建议2优先,1备用。

对于第3点,除了gprs,还可以利用手机modem上网(需要到移动开通数据业务),gprs按流量而modem按时间计费,有不同的应用。

还有就是,pda用wifi上网,不一定要用AP,找一台已上网的配有wifi卡的

PC可peer2peer共享上网。

WiFi在掌上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智能手机就是其中一份子。与早前应用于手机上的蓝牙技术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因此WiFi手机成为了目前移动通信业界的时尚潮流。

由于WiFi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是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的免费频段,因此WLAN无线设备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费用极其低廉且数据带宽极高的无线空中接口。用户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而其它一些基于WLAN的宽带数据应用,如流媒体、网络游戏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户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们打长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哦),浏览网

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

问题。

WiFi的全称是Wireless Fidelity,又叫802.11b标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传输速度较高,可以达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离也很长,同时与已有的各种802.11DSSS设备兼容。伴随着Intel公司提出的笔记本电脑芯片组—“迅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一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不过自2005年底开始,很多手机厂商,特别是以生产智能手机为主的品牌便开始将WiFi引入

自己的产品当中。

目前已经有很多手机自带WiFi功能,但是国家信息产业部明文规定不允许带WiFi功能的手机在国内上市,因此在国内上市的手机都不带WiFi功能。很多相同的机型在国内不能使用此功能,但在国外就可以应用。不过像多普达586W,577W等型号手机繁体版的在国内是可以使用的WiFi功能的。

现在WiFi翻盖范围在国内越来越广泛了,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飞机场以及咖啡厅之类的区域都有WiFi接口。当我们去旅游,办公时,就可以在这些场所使用我们的掌上设备尽情网上冲浪了。

Wi-Fi为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

Wi-Fi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访问点

(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

1999年加上了两个补充版本: 802.11a定义了一个在5GHz ISM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的物理层,802.11b定义了一个在2.4GHz的ISM频段上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1Mbit/s的物理层。

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苹果公司把自己开发的802.11标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业界成立了Wi-Fi联盟,致力解决符合802.11标准的产品的生产和设备兼容性问题。 802.11标准和补充。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 工作在2.4GHz)。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802.11e ,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S) 的支持。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nteroperability) 。

802.11g,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h,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 和室外(outdoor)

信道(5GHz频

段) 。

802.11i,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

802.11n,导入多重输入输出 (MIMO) 技术,基本上是802.11a的延伸版。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 在IEEE802.11b(2.4GHz频段) 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也有一些被称为802.11g+的技术,在IEEE802.11g的基础上提供108Mbit/s的传输速率,跟802.11b+一样,同样是非标准技术,由无线网络芯片生产商Atheros所提倡的

则为SuperG。

一个Wi-Fi联接点

网络成员和结构

站点(Station) ,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站点可以动态的联结(associate)到基本服务

单元中。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 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接入点(Acess Point, AP) 。接入点即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

的功能。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统和基本

服务单元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关口(Portal) ,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

络联系起来。

这儿有3种媒介,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

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 。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

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 结束联接

(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联接

(Reassociation) 。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 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 隐私(Privacy), MAC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

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

的无线通信网络。

“蓝牙”的形成背景是这样的: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 和英特尔公司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其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还成立了蓝牙特别兴趣组,以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芯片霸主Intel公司负责半导体芯片和传输软件的开发,爱立信负责无线射频和移动电话软件的开发,IBM和东芝负责笔记本电脑接口规格的开发。1999年下半年,著名的业界巨头微软、摩托罗拉、三康、朗讯与蓝牙特别小组的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热潮。全球业界即将开发一大批蓝牙技术的应用产品,使蓝牙技术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预示着21世纪初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全球无线通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