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书法在风景园林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黑晶

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4期

【摘要】中国美学的基础是书法。“景面文心”的中国特色风景园林由物质要素和人文要素

两个方面构成。书法是中国风景园林中最重要的人文要素。

【关键词】书法 风景园林 人文 意境 美学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和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中国书法千古传承,举国同

好。在人类文化史上,很难找到哪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如此悠久、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没

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书法怀有如此复杂的历史情结和深厚的感情。中国美学的基础

是书法,“故谈论中国艺术而不懂书法及其艺术灵感是不可能的”。

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园林,不仅是人工模山范水创造的第二自然,而且注入了博

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既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自然境界,又追求“情

景交融,物我共化”的人文境界。自然境界和人文境界的结合是中国园林独立于世界园林的最

大特色,也是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国风景园林的无比辉煌受益于中国书法,没有书法,中国园林就失去了精华和特色。在

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发现和正确认识中国书法在风景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风景园林

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应用好书法,对于捍卫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文化认同,构建我们

共同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古往今来,书法应用于风景园林早有很多研究。但是已有论述比较分散零碎,不系统,并

有所不足。中国传统园林有哪些要素?有的著述认为是筑山、理水、建筑和植物四要素,而匾

额、楹联等书法制作品是融入建筑的;有的说是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和建筑园路三大要素,同

样认为书法附属于建筑;还有的则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

动物、建筑和匾额、楹联与刻石。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但都未直接把书法确立为园林构成的

独立要素,甚是遗憾。

其实,“景面文心”的中国特色风景园林由物质要素和人文要素两个方面构成。如果建筑是

物质与人文的结合,那么,人工修剪整形培育的植物、被赋予人格精神的山水草木、甚至被训

练得会说话的鹦鹉八哥,还有经过训练会走钢丝会骑车的狗熊猴子就是自然(物质)和人文的

结合。然而,景物毕竟是物,而诗、书、画等人文要素不过是以景物为载体。由此作者认为:

书法是中国风景园林中最重要的人文要素。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不妨就书法在风景园林中的作

用阐述如下。

一、书法本身可以是园林的主题

龙源期刊网

创建于1087年的西安碑林,是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

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的艺术博物馆,同时它本身就是一座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主题园

林,并以集中展示历代书法艺术成就而蜚声中外。类似的书法主题园林很多,如有“江南第一

碑林”之誉的焦山碑林、以汉碑集中存数居全国首位的孔庙碑林、以“龙门二十品”而极富盛名

的龙门石窟碑林、以大唐中兴颂碑为代表的“浯溪碑林”等等。这些古代园林,最令人神往的就

是书法艺术,这是为历代文人所赞叹、游人不断、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当代书法主题园林中,仿明清风格的有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的开封翰园碑

林、已跻身国家重点公园的太原碑林公园等;现代风格的有郑州黄河碑林、韶山毛泽东诗词碑

林、临沂书法广场、通榆墨宝园等。当代书法主题园林在表现书法艺术的同时都能强调园林景

观,突出生态和休闲功能。每一方碑刻是景,是诗,又是书法,让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

深。

二、书法作品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景观

书法作品不仅是中国园林景观极为典雅的装饰,书法本身就是极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

有时就是观景的视觉中心,其观赏性完全能与山水、建筑、植物相媲美。无论是古拙自然的大

篆、舒长圆挺的小篆、笔势横逸的隶书、高劲端庄的楷书、流动洒脱的行书,还是飞舞飘逸的

草书,在不同书法家笔下都是各具风采独特的审美意味。匾额、楹联、屏风、置石刻字等,将

书法艺术融入园林,使园林景观“寸山多致、片石生情”而光彩夺目,意味深远。

“联对、匾额,在中国园林中,正如人之有须眉,为不能少的一件重要点缀品。”园林斋馆

厅堂的几处匾额题名和数副联语,不仅体现了景物构建之巧思,更让人隐隐闻到翰墨清香,使

书卷之气盎然可掬,或出自典籍或诗文,或自撰之文词用在不同的场合,或由不同的书法家书

写;或天真姿媚,或雄强浑穆,或潇洒飘逸,或方正拙朴,或平和圆融,或倔强险峭……不同

风格的书法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凝结成我们

伟大民族的热血情结,也感染了无数海外游人。

颐和园的“云外天香”和“秋水亭”、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网师园的“渔隐”、留园的“长留

天地间”、甲秀楼的“人在清莲瓣里行”等等,表达了一洗尘俗,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状态。

这些书香墨韵穿越时空,唤起游人无限的思古幽情。“如狮子林文天祥碑亭中的草书,真是雷

怒霆激,风飘雨骤,体雄而不可抑,势逸而不可止,弥足珍贵,并令人想‘起书如其人’的古

训。”

因此,书法作品往往是园林、景区的最为重要和数量最多的馆藏和室内外陈设。

三、书法是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

中国风景名胜区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就是那些浩如烟海的摩崖石刻和古建筑上的楹联匾额

了。摩崖石刻遍布中国的各大名山,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书法摩崖石刻就有八处之多。

龙源期刊网

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

断。不同年代、不同书体的摩崖石刻,有些是经过书丹的,但也有不少是直接奏刀凿刻的,故

书风多自然开张,气势雄伟,意趣天成,表现出一种阳刚壮阔之美。许多摩崖石刻出自政治或

文化名人、名家手笔,所题书法精美,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具有珍贵

的艺术价值,成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修书法的人大都知道,泰山堪称“中国书法第一山”,历代刻石有2500余处。不过,要

欣赏这些文化古迹必须徒步走中线登封御道,从岱庙出发一步一步在途中欣赏,若图省力乘车

走环山公路,再经索道上南天门,绝大多数碑刻就无缘观看了。泰山不仅是书法爱好者也是广

大游客访古思幽、欣赏历代书法之大成的绝佳胜地。

古代留下的辉煌,前人之述已备。在当代,风景名胜区为了适应文化旅游的需要,通常会

新修建筑、建立游客接待区等,相应新增了人工景观,书法应用也不逊古人。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是在古钓鱼台风景区基础上扩大修建的。园中一组置石与古松和灌丛草

地构成了园林小品,在较高的一尊置石上,邓小平题写的“钓鱼台”三个字以金色浮雕的形式现

出,光彩照人,传为美谈。

久负盛名的贵阳黔灵山公园是一处招牌景区。外地游客到贵阳后哪怕仅有时间在市区逗留

一日,往往也会抽出时间到此一游。进入景区后,首先引人注目的便是公园大门右手边、普陀

峰南侧的绝壁上革命老人董必武题写的“黔南第一山”五个摩崖大字,亮明了黔灵山的地域和地

位,烘托了黔灵山集自然与人文之美于一体的壮丽景色。

贵州安顺龙宫景区每年在油菜田中通过种植不同作物,形成数十公顷幅面的草书“龙”字。

四面青山环绕着金色的油菜花海,花海之中硕大无比的翠绿草体“龙”字震摄人心,让人心旷神

怡。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以此为保留节目,吸引大量游客。

摩崖石刻作为中国风景名胜区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体现着我们民族的核心审美和文化共

识,抒发着我们的民族感情,陶冶着我们的意趣情操。

四、书法能极大地丰富园林景观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衡量园林艺术格调高低的尺度。一般来说,审美心理

可以分为感知层、想象层、情感层和理趣层。通过创造意境,可以把人们的审美心理提高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好境界。

园林景观通过筑山、理水、建筑、植物、铺装等来表现,园林意境则是园林景象中所表现

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书法之点划、线条、结体、章法和墨色等要素所构成的书写性艺术形态具

有抒情性,所表现的那种虚实相生的、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把属于审美意识的主观和审美

对象的客观联系起来,情景交融,如同带来无穷联想的诗意空间,使人们能够托物寄兴、借景

抒情。这不仅是对景观表象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概括,更是对园林品位的高度升华。

龙源期刊网

风景园林表达和引导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以诗词典故的书法作品表达意境,或出自典

籍与诗文,或自撰文词,需要书法家着墨书来表现,并增添神采,渲染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步

入诗情画境,升华精神境界。

五、书法为园林设计提供美学基础

书法的韵律、形态、结构、章法等基本概念赋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基本的精神体系。

楼、台、亭、榭、坊、斋、桥、廊、园门、园墙、园路等园林建筑,之所以是技术与艺术、实

用与审美的结合,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建筑的任何一种形式,不问其为牌楼、为庭院台

榭、为庙宇,没有一种形式,它的和谐的意味与轮廓不是直接摄取自书法的某种形态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性空间布局借鉴了书法的章法结构。章法在书法作品中占有重要位

置,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现,是调整书法作品布局,使其达到审美要求的方法。正所谓“知

白守黑”“计白当黑”,书法不只是注意“黑”的笔画(实的部分),更注意笔画的空白(虚的部

分)。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则表现为园林中的建筑(实的部分)与庭院(虚的部分)有机组

合,即把建筑作为书法之“黑”,庭院作为书法之“白”,而在整体上构成相对的“虚实相生”的关

系,山与水、景物与天空、门窗与景物等等亦如此。

书法除了虚实之外,疏密、聚散、大小、轻重、浓淡、肥瘦、向背、顾盼、错落、曲折、

偃仰、起伏等,都有一定的法则和讲究,使作品的黑与白、字与字、行与行、点划与点划之间

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从而使作品整体美观、生机无

限。

书法章法原则应用于园林布局,表现在构景设计时的安排之中。园林中的各种景物虚实相

生、聚散有序、错落有致、曲折自然、灵活多变、自由随宜。景物之间,景物与自然环境之间

相协调适应,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作品不仅直接用于风景园林的景观构建和意境的营造,而且其技法原

理、审美观念和艺术灵感,为中国园林设计建造提供了美学基础,并由此创造了无数举世无

双、神完气畅、精妙和谐、各具特色、气象万千的经典园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中国书

法是中国风景园林最重要的人文要素,中国园林失去书法就失去特色,失去精神建构。

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