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50

卷第

2

2021

3

开花植物

CO/FT

分子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进化

罗碧珍

罗永海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

摘要

开花是被子植物的重要生物学行为

关系到植物种群的维持与繁衍

.CONSTANS(

CO

)

FLOWERING

LOCUS

T(

FT

)

是植物开花分子调控网络中的

2

个关键基因

形成

CO/FT

途径协同作用

受光周期途径调控

在植物成花转变过程中扮演

枢纽的角色

.CO/FT

途径有古老的系统发育源头

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处于调控个体生长与繁育的核心位置

,

在同一物种内

或不同物种间存在高度的功能多样性

参与了众多生物学途径或植物器官发育调控

.

本文总结了

CO/FT

途径及其所在基因

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化

,

结合近年来的新进展

CO/FT

途径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光周期

;CO

FT

基因家族

功能分化

中图分类号

Q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470(2021)02-0155-09

DOI

10.13323/(.)

.2021.02.002

开放科学

(

资源服务

)

标识码

(

OSID

)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CO/FT

pathway

in

flowering

plants

LUO

Bizhen

,

LUO

Yonghai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

Flowering

is

a

vital

biological

process

for

species

maintenance

and

propagation

in

angiosperm.

CONSTANS

(

CO

)

and

FLOWERING

LOCUS

T

(

FT

)

are

two

key

genes

that

involve

in

the

genetic

network

which

regulates

plant

flowering.

The

CO

and

FT

genes

form

a

synergistic

pathway

which

is

influenced

by

photoperiod.

The

CO/FT

pathway

has

an

ancient

phylogenetic

origin

and

plays

pivotal

roles

in

individua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

land

plants.

In

this

review

,

we

summarize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divergences

of

the

CO/FT

pathway

,

and

the

members

of

related

gene

families

,

highlight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

and

pro

­

pose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

photoperiod

CO

FT

gene

family

functional

divergence

开花

(

flowering)

是被子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过程

关系着被子植物能否成功繁衍后代

,

因而是植物体最重要的生命行为

.

开花起始受到一系列因子的诱导与调控

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

:

一类是

环境信号

如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长短等;另一类是植物内源性的变化

如幼年到成年的转变

激素水平的变

化等

.

这些相互关联的诱导与调控途径主要包括光周期途径

(

photoperiod

pathway

)

春化途径

(

vernalization

pathway

)

环境温度途径

(

ambient

temperature

pathway

)

植物激素途径

(

plant

hormone

pathway

)

和自主开花

途径

(

autonomous

flowering

pathways

)

.

其中

,

光周期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除了开花

,

它还影响植物器官的发育

(

例如马铃薯块茎的形成

)

叶片的衰老与脱落等

.

在光周期途径中

CONSTANS

(

CO

)

FLOWERING

LOCUS

T(

FT

)

基因是起核心作用的两个基因

形成一个分子途径

参与了多个生物

学过程

.

1

光周期转录因子

CO

1.1

CO

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

CO

是拟南芥中首个被发现的

CONSTANS-LIKE(

COL

)

基因成员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受光周期的

调控

进而整合生物钟信号和光信号调控开花

[3]

.

拟南芥在长日照条件下

CO

mRNA

到达高峰出现在午

,

但在短日照条件下却出现在黄昏后⑷.研究表明⑹

开花时间与拟南芥

CO

启动子的

CTTTACA

重复序

收稿日期

2020-05-14

修回日期

2020-10-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1771855

)

.

作者简介

罗碧珍

(

1995-

)

.

研究方向

细胞生物学

.Email

*****************.

通信作者罗永海

(

1977-

),

副教授

博士

.

研究方向

甘薯

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

.

Email

:

yonghailuo@

.

-

156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50

列个数的自然变异相关

,

多个与

CYCLING

DOF

FACTORs(

CDFs

)

同源的

DNA

BINDING

WITH

ONE

FIN­

GER

(

DOF

)

转录因子能够结合

CO

基因的启动子

CTTT

位点

,

参与长日照上午时段

CO

基因转录的抑制

.

同时

CIRCADIAN

CLOCK

ASSOCIATED

1

(

CCA

1)

LATE

ELONGATED

HYPOCOTYL(

LHY

)

能够抑制

REPEAT

F-BOX

1(

FKF

1)

GIGANTEA(

GI

)

的转录

后几个基因都对

CDFs

负调控作用

.

在长日照的午后阶段

,

FKF1

GI

以依赖蓝光的方式相互作用

从而诱导

CDFs

降解

导致

CO

mRNA

能在长日照午后积累

[6]

.

此外

有研究表明

ZEITLUPE(

ZTL

)

也参与了这个过程

,

GI

在核内与

ZTL

相互作用

,

进而使

FKF

1

ZTL

中分离出来

因此

GI

通过协调

FKF

1

ZTL

的平衡在精确控制开花中起

着关键作用

[7]

.

CO

蛋白表达的精细调控对诱导成花素基因

FT

在长日照午后阶段的表达有重要作用

.

PHYTO­

CHROME

B

(

PHYB

)

信号和

E3

泛素连接酶

HIGH

EXPRESSION

OF

OSMOTICALLY

RESPONSIVE

GENES1

(

HOS

1

)

参与了上午

CO

蛋白的降解冈

.

在午后阶段

由于

CDFs

的降解

,

CO

mRNA

不断积累

,CO

蛋白的

积累出现高峰.CRYPTOCHROME(CRY)

会以依赖蓝光的方式与

SUPPRESSOR

OF

PHYA-105

1

(

SPA1

)

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IC

1(COP1)

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

使得

CO

蛋白在午后稳定

积累

.CO

蛋白与光敏色素作用因子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4(

PIF4)

相互作用并与

FT

的启动子结合激活了

FT

的表达

[|0]

.

在黄昏以后

尽管

CO

mRNA

仍能够有较高水平的积累

,

但是

COP

1

SPA1

的复合物能够高效地降解

CO

蛋白

[11]

导致

FT

的转录激活不能实现

.CO

通过一段独特的序列元件

能够直接与受体

DNA

结合

这段独特的序列元件包含一致的

TGTG(N2-3)ATG

基序

该元件也在

FT

的启

动子中存在

使得

CO

蛋白能够顺利结合并行使功能

[12]

.

在短日照条件下

,

CO

通过激活开花抑制因子

TERMINAL

FLOWER

1(

TFL1)

起抑制开花的作用

[13]

.

生物学上

超级短日照

(

3

h)

或者黑暗

(

有蔗糖

)

条件下也能促进开花

说明短日照比超级短日照更能抑制

开花这一过程

[14]

.

另外

近期研究表明

[15]

,

CO

对遮荫诱导的开花有加速的作用

他通过调节

FAR-RED1

(HFR1)

的表达量

促进

FT

TSF

SOC

1

SPLs

的表达

导致加速开花

.

1.2

CO

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保守性

CO

直系同源基因在众多植物物种广泛存在

.

水稻光周期敏感基因

Heading

date

1(

Hd

1)

是拟南芥

CO

的直系同源基因

在短日照和长日照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功能

.

在短日照条件下

,

Hd1

通过诱导

Hd

3

a

(

拟南

FT

的直系同源基因

)

促进抽穗

,

在长日照条件下则抑制抽穗

[16]

.

在葡萄中

人们发现

VvCO

的功能与葡

萄开花的季节性周期有关

.

同时

研究人员也对

2

个葡萄开花整合基因

VFY

V

VMADS

3(

分别是拟南芥

LFY

SOC1

基因的直系同源基因

)

进行分析

发现在开花诱导期

潜伏芽中

VvCO

^

VFY

VvMADS

S

的表

达量最高

.V

CO

主要是在

11

月表达

VFY

VvMADS

S

的峰值则分别在

1

月和

12

提示这些基因之间存

在一定时空关联

[17]

.

在大麦中

,

HvCO

1

的过表达加速了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大麦的开花

,

并导致长日条

件下

HvFT

1

mRNA

的上调

.

研究人员还发现

,

大麦中

HvCO

1

的下游存在着其他光周期响应因子

Ppd-H1.

HvCO

1

过度表达和

Ppd-H1

自然遗传变异分离群体的分析表明

,

HvCO

1

可能通过激活

HvFT

1

诱导开花

Ppd-H1

独立于

HvCO

1

mRNA

的表达水平调节

H

v

FT1

[18]

.

兰科植物的花期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为了探究

光周期对兰花开花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分别在墨兰

春兰

建兰中鉴定和分离出

CsCOL

1

CgCOL

和CeCOL

基因

.

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发现

CsCOL

1

CeCOL

能够促进开花

CgCOL

抑制开花

[19]

.

总而言之

随着

近年来植物科学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很多物种的开花性状展开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进展

诸多物种的

CO

基因家族已经得到分析

.

这些研究表明

,

尽管在不同的物种中

CO

基因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存在分化

,

但它们均与光周期的响应相关,与高等植物的生殖生长有关

显示其具有古老的系统发生历史

在物种进

化中具有高度的功能保守性

.

1.3

CO

基因家族及其功能分化

CO

基因家族属于植物特有的锌指转录因子家族

家族成员

(

COL

基因

)

含有

2

个保守的结构域

个是

B-box

结构域

即在氨基末端含有一个锌指结构

是由

4

个半胱氨酸

CX

2

CX

16

CX

2

C

所形成的特殊结

,

参与蛋白与蛋白间相互作用

[20]

.

另一个是

CCT(CO,

COL,

TOC1)

结构域

该结构域并不只存在于

CO

2

罗碧珍等

:

开花植物

CO/FT

分子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进化

-

157

-

基因家族里

由靠近羧基端的

43

个氨基酸组成

具有核定位的功能

能与血红素激活蛋白

HAPS

COP1

相互作用

,

还可能是一个

DNA

结合区域

[21]

.

拟南芥

水稻和大麦等物种基因组的研究发现

包含至少

1个

B-box

1

CCT结构域的

CO

祖先基因发生了多次基因重复事件

.

拟南芥基因组有

17个

COL

基因

水稻

16

COL

基因

,

大麦有

9

COL

基因

[22]

.

根据

COL

序列信息

,

CO

基因家族可分为

3

个分支

:

分支一的

成员包含

2

B-box

B1

B2

结构域和

1

CCT

结构域

;

分支二的成员也包含

2

B-box

B1

B2

构域和

1

CCT

结构域

但在

B2

中含有

1

个额外的锌指结构

;

分支三的成员仅包含

1

B-box

B1

结构

域和

1

CCT

结构域

[23]

.

COL

基因的功能众多

就开花性状而言

有促进开花的

也有抑制开花的

.

例如在拟南芥中

CO

因不同

COL

4

是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抑制因子

,

作用于

FT

SOC

1

等基因

[24]

.

在大麦中

,

HvCO

1

的过表达和

Ppd-H

1

的自然变异对长日照下的茎伸长有重要影响

,

HvCO

1

的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茎伸长

明显加快

显示其不仅具有影响开花时间的功能

[18]

.

在芥菜中

Phytochrome

A

signal

transduction

1

PAT1

COL13

相互作用

由此产生的

PAT1-COL13

蛋白复合物介导了荠菜芽的分枝

揭示了光敏色素信号与

开花途径在调节植物分枝发育过程中新的介导模式

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25]

.

此外

光敏

色素信号与开花途径在生长素水平上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拟南芥光敏色素

phytochrome

B,

PhyB

通过感知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

R

:

FR

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

拟南芥

COL

7

是连接光感应和生长素

水平变化的关键基因

[26]

,

在高

R

:

FR

中促进了编码生长素生物合成抑制因子

SUPERROOT

2

SUR

2

mRNA

表达

,

但在低

R

:

FR

中并没有促进

SUR

2

的表达

表明

COL

7

以依赖高

R

:

FR

的方式调控植物生长

素水平

.

在矮牵牛中

研究人员鉴定到了与拟南芥

COL16

的同源基因

PhCOL

16

a

PhCOL

16

b

PhCOL

16

c

,

发现这

3

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叶绿素的含量相关

.

在矮牵牛过表达

PhCOL

16

a

可发现植株的花冠呈淡绿

其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合成关键酶均明显高于野生型

.

这说明

PhCOL

16

对叶绿素的合成有正向调节

作用

[27]

此外

,

近期的研究发现

COL

基因在调节

ROS

途径的功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8]

.

总之

尽管

CO

基因家族并不算大,

COL

基因的功能分化却很明显,除了涉及到茎的伸长

芽的分枝

生长素的水平

叶绿素的合成

ROS

途径的调节外

还能影响花苞的开花

块茎的形成

淀粉的形成

细胞

周期的调控等

1

.

不同的

COL

基因是否通过相同或类似的机制在行使功能呢

考虑到

CO

的功能是

被光质

光照长度

光周期和其它外部信号影响或激活的

,

人们有理由推测其它

COL

蛋白也通过类似的方

式进行调节

[29]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人们研究更多物种

更多

COL

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

1

开花植物

COL

基因的功能分化

Fig.

1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CO

-likegenes in

flowering

plants

2

开花途径整合因子

FT

2.1

FT

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

FT

蛋白被称为成花素

florigen

,

是植物开花的关键整合点

可以整合各个开花调控途径信号并将其

-

158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50

传递给下游因子

,

从而调控植物的开花

.

主要基于拟南芥的研究表明

,

拟南芥

FT

mRNA

在叶片中被诱导表

,

形成的

FT

蛋白通过维管束系统被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

[30]

在分生组织中

FT

FLOWERING

LOCUS

D(FD)

14-3-3s

等蛋白结合形成成花素激活复合体

(

florigen

activation

complex

,

FAC)

,

识别并激活包括

APETALA

1(

4P1)

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

1(

SOC1)

等花原基属性下游基

,

实现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

,

即诱导开花

[31

32]

.

FT

基因的诱导表达是植物开花的关键环节

这个过程受众多上游因子

/

因素的复合调控

包括一系列

的正调控与负调控

.

其中

,

CO

FT

基因表达的关键正调控因子

:

CO

通过它的

CCT

结构域结合到

FT

启动

子的

CO

应答元件上

,

与同样结合到FT

启动子上的

NUCLEAR

FACTOR

Y(NF-Y)

一起形成特殊的染色质

构象

激活

FT

基因的表达

[|2]

.

其他通路的基因也参与了

FT

基因表达的调控

包括但不仅限于

F-BOX1

(

FKF1)

.SALT

TOLERANT(STO,

又名

BBX24)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4(

P/F4)

.LIKE

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

LHP1)

FLOWERING

LOCUS

C(

FLC)

SHORT

VEGETATIVE

PHASE

(

SFP)

[33-36]

.

在拟南芥中

除了

FT

开花抑制子

(

TEKM/N4L

FLOWER

1,

TFL1)

也是重要基因之一

.FT

TFL1

是同源基因

编码一类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

(

PEBPs)

基因

,PEBPs

在细菌

动物和植物生长和器官分化

多种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37]

.

除诱导

FT

,CO

也可直接或间接诱导

TFL1

的表达

后者可能通过与

FD

相互作用

削弱了

FT

FD

之间的结合

从而抑制

FT

下游几个基因的表达

LEAFY

(

LFY)

4P1

,

从而延迟茎尖分生组织向生殖发育的转变

[38]

.

总体上

科学家们对

FT

在植物成花诱导方面的功能研究已比较深入

但对其在叶片中发挥的作用仍

不够很清楚

.

近期

,

有研究发现

FT

能够诱导

SWEET10

的转录

,

SWEET10

在叶脉中编码蔗糖双向转运体

,

介导蔗糖的转运

.

该结果表明

FT

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开花植物能源的分配与利用

[39]

.

2.2

FT

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保守性

研究表明

,FT

同源基因在多年生木本植物

禾本科植物

豆科植物

杜鹃花科

观赏性植物等多个物种

中均具有促进生殖发育和成花转变的功能

,

显示其具有高度保守的生物学功能

[40-44]

.

例如

,Endo

et

al

[40]

柑橘

Ci'FT

基因

cDNA

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

发现其能够促进拟南芥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

;

将该

基因在枳树中组成型表达

发现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早花

早果等表型

.

Wang

et

al

[45]

研究表明

,

在拟南芥中

,

异源表达银杏

FT

同源基因

G6FT

导致拟南芥早开花

RNA-seq

qRT-PCR

分析结果表明

G6FT

在拟南芥

中的异源表达上调了其他与花器官发育

转录因子和乙烯途径有关的内源基因.近期研究表明

[46]

,菟丝子

能够

窃听

到寄主植物的开花信号

,

寄主的

FT

蛋白能够转运到菟丝子中

CaFD

结合从而启动开花

,

自身的

CaFT

则因一个或多个位点的突变导致功能的丧失

,

无法与

CaFD

相互作用

.

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其

共同祖先进化出这种依赖寄主的开花机制

.

此类研究说明

FT

蛋白的功能在众多物种中的生物学功能是非

常保守的

,

能够促进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

.

除此之外

人们发现

FT

同源基因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

.

例如

Shenha

et

al

[47]

研究表明

黄瓜基因组

FT

基因座区域在驯化过程中保留着被选择的痕迹

显示

FT

同源基因对黄瓜从热带起源向高纬度地区

扩散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Pin

et

al

[48]

研究表明

甜菜中的

2

FT

同源基因参与了与春化相关的开花响应

.

Hsu

et

al

[49]

研究表明

杨树依靠

2

FT

同源基因

(

HFT1

HFT2)

协调其对温度的响应和季节性的开花

.

HFT1

具有起始生殖生长的作用

在高温时其表达受到抑制

在冬季低温时则受到诱导

;

HFT2

响应温度

的升高和日照时间的延长

,

其表达量升高

有促进营养生长和抑制芽形成的作用

.

2.3

FT

基因家族及其功能分化

磷脂酰乙酰胺结合蛋白

(

PEBP)

家族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

其成员在细菌

动物和植物生长

和分化的多种信号途径中发挥作用

.

在拟南芥中

,PEBP

基因家族有

6

个成员

除了

FT

TFL1

夕卜

其他

4

个分另

U

TWIN

SISTER

OF

FT(

TSF

)

,

BROTHER

OF

FT

AND

TFL1

(

BFT

)

,

ARABIDOPSIS

THALIANA

CENTRORADIALIS

HOMOLOG(4TC)

MOTHER

OF

FT

AND

TFL1(MFT)

[37]

.

这些同源基因在开花调控

中的作用均已有研究

.

TSF

是最接近

FT

的同源基因

,

无论是在蛋白质序列

表达模式

CO

的诱导

,

FD

2

罗碧珍等

:

开花植物

CO/FT

分子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进化

-

159

-

的结合

,

过量表达时促进开花等方面都跟

FT

相似

50

.BFT

也与

FT

具有高度的序列相似性和表达模式

其功能却更接近于

TFL1-Like,

能够抑制开花和开花相关基因

51

.

ATC

能够抑制短光周期条件下的开花

,

有证据表明它也是种可移动的蛋白质

能够通过维管系统向顶端运输

52

.MFT

FT

TFL1

均具有高度

同源性

但参与开花诱导

,

可能与

FT

有功能冗余

53

.

关于

FT/TFL

1

的起源与进化

已有的研究表明

,

MFT

基因很可能是

FT

TFL

1

基因的祖先

因为一

些低等植物如苔藓的基因组缺少

FT

TFL

1

的同源序列

,

却具有

MFT

的同源序列

.

在种子植物出现之前

,

基因复制时事件导致了

2

PEBP

的出现

,MFT-like

FT/TFL1-Like

分支

随后两个分支基因功能的进

一步多样化

.

随着被子植物的出现

基因复制事件让

FT/TFL1-Like

分支分化为相互独立的

FT-Like

TFL1-Like

分支

54

1

种促进开花

2

种抑制开花

2

.

有研究表明

55

,

FT

TFL

1

的祖先以

TFL

1-

Like

的方式行使功能

,

FT

TFL

1

的功能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离之后才发生了功能分化

.

例如

在挪

威云杉中

,

PaFTL

1

PaFTL

2

FT

TFL

1

具有序列同源性

,

但它们的作用更倾向生长抑制性的

TFL

1,

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

PaFTL

1

PaFTL

2

均具有延缓开花的效

.

因此

可以想象

祖先基因的功能更倾向于

TFL

1

而不是

FT,

并且

FT

很可能随着被子植物的进化而出现

其促进开花的作用与有花植物的独特特性

相一致

由于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种子形成受开花时间的影响

,

FT

很可能对有花植物的快速多样化及陆地

的快速占领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拟南芥

水稻

土豆

甘薯几个物种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物种中均

出现

FT

重复

表明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和不同的功能

2

.

StSP9D(PGSC0003DMG400040097)

IbTFLl

-AtTFLl(U

77674)

AtATC(AB024714)

PGSC0003DMG4000071

11

TFL-like

IbTFL2

-------

OsTFL

1(AK

110622)

j

OsFDRl(AF159883)

I-

OsFDR2(AF159882)

----------------

AtBFT(NM

125597)

IbBFT

I

--------

PGSC0003DN1G400014322

I

PGSC0003DMG40001

1707

BFT-like

AtFT(AF152096)

-AtTSF(AFl

52907)

—P

GSC0003DM

G4000

16180

FT-like

------------StSP6A(PGSC0003DMG400023365)

-------OsHd3a(AB052941)

StSP3D(PGSCOOO3DMBOOOOOO142)

--------

OsFT(AK072979)

I

-----------IbFTl

IbMFT

AtMFT(AF147721)

-

PGSC0003DMG400005654

-----------

OsMFT(AK

107056)

MFT-like

0.2

2

拟南芥

水稻

土豆

甘薯

PEBP

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和亚家族分类

Fig.2

Phylogenetic

tree

and

subfamily

classification

of

PEBP

proteins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

,

rice,

potato

and

sweet

potato.

在其他一些物种的研究中

部分

FT

同源基因获得了阻遏开花的功能

.

甜菜含有

2

FT

同源基因

BvFT

1

BnFT2,

它们具有相反的功能

48

,BvFT

1

具有抑制甜菜开花的作用

,

在春化开始前通过抑制开花

诱导基因

BvFT

2

从而抑制开花

.而春化会降低

BvFT

1

的表达

导致

BvFT

2

的表达被上调

从而诱导开花

.

-

160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0

他物种

如向日葵

洋葱

烟草

甘蔗等

FT

同源基因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也能够延缓拟南芥开花.序列

比对分析揭示了

2

个保守的特征氨基酸位点

S134

S138

,

它们可能决定了

FT

同源基因具有诱导或抑

制开花的功能

.

S134

特征位点

,

具有诱导开花功能的

FT

同源基因

大豆

GmFT5a

除外

为酪氨酸

具有

抑制开花的

FT

同源基因

挪威云杉

PaFTL

1

PaFTL

2

除夕卜

为非酪氨酸

.

S138

特征位点

具有诱导开

花功能的

FT

同源基因均为色氨酸

具有抑制开花的

FT

同源基因

龙眼

DIFT

2

和大豆

GmFT

4

除外

均为

非色氨酸

56

.

这两个特征位点对

FT

蛋白三维构象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解析

.

除了开花调控方面,

FT基因家族成员具有调节地下储藏器官的发育

光诱导气孔开放

胁迫诱导开

花后生殖发育和种子萌发等功能

3

.

例如

在马铃薯中

,StSP6A

作为可移动的蛋白响应光周期诱导

块茎的形成

57

.

在拟南芥中

,

FT

TSF

通过在蓝光下激活保卫细胞中的

H

ATP

酶调节气孔开放

58

分别影响长日照和短日照下的侧枝发育

59

.

在大豆中

,

FT2a

FT

5

a

在其开花诱导中起主要作用

但在花

后发育中却发挥着不一样的功能

,

FT

5

a

在花后抑制茎的生长

且比

FT

2

a

的抑制效果明显

60

.

这些研究数

据表明

,

FT

所在的

PEBP

基因家族成员不多

,

但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分化与分

子进化机制仍有待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

3

植物

FT-like

基因的功能分化

Fig.3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FT-like

genes

in

flowering

plants

3

总结

CO/FT

途径处于植物开花调控网络的核心位置

是多种开花植物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

控制枢纽

在不同物种中也参与了其他不同的生物学途径或植物器官发育调控

显示

CO/FT

途径的功能

具有多样性

.

例如

在拟南芥中

,

FT

蛋白除了从叶片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

,

还被运输至腋芽

,

TCP

转录因

BRC

1

相互作用

,

调控腋芽与茎的发育和分化

61

62

.

在芥菜中

,

COL

13

基因能影响芽的分枝

为提高作物

产量提供了新的线索

25

.

在大麦中

,

HvCO

1

的过度表达能影响茎的伸长和生殖分生组织的晚期发育

18

.

马铃薯的

CO/FT

途径还可调控地下储藏器官的发育

.Navarro

et

al

57

研究表明

在长日照下的马铃薯

StSP

6

A

过表达株系中

StSP

6

A

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

其块茎产量也显著提高

在短日照下

铃薯

StSP

6

A

沉默株系中

StSP

6

A

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降低

,

其块茎的起始发育时间也大大推迟

.

通过嫁接试

验表明

,

StCO

能够在长日照下抑制匍匐茎中

StSP

6

A

基因的表达

在短日照下能缓解这种抑制

表明在短

日照条件下马铃薯

StCO-StSP6A

模块调控了块茎的起始

.

此外

水稻的

Hd

3

a

基因在短日照植物马铃薯中

异源表达

,

通过嫁接试验证实了

Hd3a-GFP

蛋白的迁移

,

发现了该基因可诱导马铃薯在长日照条件下形成

块茎

显示

FT-like

基因具有跨远距离物种

对器官发育的控制能力

.

最近

Abelenda

et

al

63

研究表明

,

StSP

6

A

还能和蔗糖转运体

StSWEET11

相互作用

它们的结合阻止了蔗糖向质外体的渗漏

因而可能促进

了蔗糖的共质体运输

.StSWEET11

StSP6A

蛋白之间相互作用说明了蔗糖运输与储藏和光周期途径之间

2

罗碧珍等

:

开花植物

CO/FT

分子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进化

-

161

-

存在紧密联系

,

FT-like

蛋白的功能扩展到了影响植物的库源分配

.另外

Lee

et

al

[64]

研究表明

在洋葱中

,

FT

直系同源

4cFT4

起着抑制鳞茎形成的作用

.

在鳞茎发育早期

,

4cFT4

通过抑制

4cFT1

的表达来抑制其

形成

当洋葱植株在适当的日照长度下逐渐成熟后

,

4cFT4

的表达下调导致

4cFT1

表达上调

从而诱导鳞

茎的形成

.

综上所述

,CO/FT

途径具有古老的系统发育源头

,

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一直处于调控个体生长与繁育

的枢纽位置

.

在现存的高等植物中

,

CO-FT

的功能具有高度多样性

,

可能仍有很多功能未被揭示

,

特别是它

们在其他物种中的比较分析

与其他基因的互作网络

与家族内的其他成员的协作等

,

尚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参考文献

[1]

BLAZQUEZ

M

A

,

AHN

J

H

,

WEIGEL

D.

A

thermosensory

pathway

controlling

flowering

time

in

i4rabidopsis

ture

Genetics

,

2003,33(2)

:

168-171.

[

J]

.

Na

­

[2]

AMASINO

R.

Seasonal

and

developmental

timing

of

flowering]

J]

.

Plant

Journal

,

2010,61(6)

:

1001-1013.

[3]

GONG

W.

Genome-wide

ORFeome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dops,s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

J

].

Plant

Physiology,

2004,

135(2)

:773-782.

[4]

PUTTERILL

J,

ROBSON

F,

LEE

K,

et

al.

The

CONSTANS

gene

of

Arabidopsis

promotes

flowering

and

encodes

a

protein

showing

similarities

to

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

J]

.

Cell

,

1995,80(6)

:

847-857.

[5]

FORNARA

F,

PANIGRAHI

K

C

S,

GISSOT

L,

et

al.

Arabidopsis

D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act

redundantly

to

reduce

CON

­

STANS

expression

and

are

essential

for

a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response[

J]

.

Developmental

Cell

,

2009,17(

1)

75-86.

[6]

SAWA

M,

NUSINOW

D

A,

KAY

S

A,

et

al.

FKF1

and

GIGANTEA

complex

formation

is

required

for

day-length

measurement

in

Arabidopsis

[

J]

.

Science

,

2007,318

:261-265.

[7]

YEON

H

D,

SANGKYU

P,

SUNGBEOM

L,

et

al.

GIGANTEA

regulates

the

timing

stabilization

of

CONSTANS

by

alt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KF1

and

ZEITLUPE

[

J]

.

Molecules

and

Cells

,

2019,42(

10)

693-701.

[8]

LAZARO

A

,

VALVERDE

F,

PINEIRO

M

,

et

al.

The

Arabidopsis

E3

ubiquitin

ligase

HOS1

negatively

regulates

CONSTANS

a

­

bundance

in

the

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flowering[

J]

.

The

Plant

Cell,

2012,24(3)

:982-999.

[

9]

ZUO

Z,

LIU

H,

LIU

B,

et

al.

Blue

light-dependent

interaction

of

CRY2

with

SPA1

regulates

COP1

activity

and

floral

initiation

in

Arabidopsis

[

J]

.

Current

Biology

,

2011,21(

10)

841-847.

[10]

KOBAYASHI

Y,

WEIGEL

D.

Move

on

up

,

it's

time

for

change-mobile

signals

controlling

photoperiod-dependent

flowering

[J].

Genes

&

Development,

2007,21(19)

2371-

2384.

[

11]

SASCHA

L,

VIRGINIE

M,

LE

GOURRIEREC

J,

et

al.

Arabidopsis

SPA

proteins

regulate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and

interact

with

the

floral

inducer

CONSTANS

to

regulate

its

stability.

[

J]

.

Development

(

Cambridge

,

England

)

,

2006,133(

16)

3213

-

3222.

[12]

TIWARI

S

B,

SHEN

Y,

CHANG

H

C,

et

al.

The

flowering

time

regulator

CONSTANS

is

recruited

to

the

FLOWERING

LO

­

CUS

T

promoter

via

a

unique

cis-element[

J]

.

New

Phytologist

,

2010,187(

1)

:57-66.

[

13]

GIORGIO

P,

ELISA

V,

ANNA

Z,

et

al.

Let

it

bloom:

cross-talk

between

light

and

flowering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

[

J]

.

Physiologia

Plantarum,

2020,169(3):301-311.

[

14]

LUCCIONI

L,

KRZYMUSKI

M,

LAMAS

M

S,

et

al.

CONSTANS

delays

Arabidopsis flowering

under

short

days[

J]

.

The

Plant

Journal,

2019,97(5)

:923-932.

[

15]

ZHANG

R,

YANG

C,

JIANG

Y,

et

al.

A

PIF7-CONSTANS-centered

molecular

regulatory

network

underlying

shade-acceler­

ated

flowering[

J]

.

Molecular

Plant,

2019,12(12)

:1587-1597.

[

16]

M

YANO,

Y

KATAYOSE,

ASHIKARI

M,

et

al.

Hd1,

a

major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in

rice,

is

close

­

ly

related

to

the

Arabidopsis

flowering

time

gene

CONSTANS[

J]

.

The

Plant

Cell,

2000,12(12)

:2473-2483.

[

17]

ALMADA

R,

CABRERA

N,

CASARETTO

J

A,

et

al.

VvCO

and

VvCOL1,

two

CONSTANS

homologous

genes,

are

regulated

during

flower

induction

and

dormancy

in

grapevine

buds[

J]

.

Plant

Cell

Reports,

2009,28(

8)

:1193-1203.

[18]

CAMPOLI

C

,

DROSSE

B,

SEARLE

I,

et

al.

Functional

characterisation

of

HvCO1

,

the

barley

(

^ordeurn

fu/gare)

flowering

time

ortholog

of

CONSTANS[J].

The

Plant

Journal,

2012,69(5)

868-880.

[19]

ZHANG

J,

ZHAO

X,

TIAN

R,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ree

CONSTANS-Like

genes

from

Chinese

cymbidium[

J

]

.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20,39:1061-1074.

[

20]

BORDEN

K

L.

RING

fingers

and

B-boxes:

zinc-bind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omains[

J]

.

Katherine

LB

Borden,

1998,

162

76(2/3)

351-35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0

[21

]

WENKEL

S,

TURCK

F,

SINGER

K,

et

al.

CONSTANS

and

the

CCAAT

box binding

complex

share

a

functionally

important

domain

and

interact

to

regulate

flowering

of

Arabidopsis

[

J]

.

The

Plant

Cell

,

2006,18(

11)

2971-2984.

[22]

GRIFFITHS

S,

DUNFORD

R

P,

COUPLAND

G,

et

al.

The

evolution

of

CONSTANS-like

gene

families

in

barley,

rice,

and

Arabidopsis

[

J]

.

Plant

Physiology,

2003,131(4)

:

1855-1867.

[23]

CHOU

M

,

SHIH

M,

CHAN

M,

et

al.

Globa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CONSTANS-like

gene

family

in

the

orchid

Erycina

pusilla

[

J]

.

Planta

,

2013,237(6)

:

1425

1441.

[24]

STEINBACH

Y.

The

Arabidopsis

thaliana

CONSTANS-LIKE

4(

COL4)

-a

modulator

of

flowering

time

[

J

].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2019,

10

651-658.

[25]

MUNTHA

S

T,

ZHANG

L,

ZHOU

Y,

et

al.

Phytochrome

a

signal

transduction

1

and

CONSTANS-LIKE

13

coordinately

or

­

chestrate

shoot

branching

and

flow-ering

in

leafy

Brassica

juncea

[

J]

.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

2019,17(7)

1333-1343.

[26]

ZHANG

Z,

JI

R,

LI

H,

et

al.

CONSTANS-LIKE

7(

COL7)

is

involved

in

phytochrome

B

(

phyB

)

-mediated

light-quality

regu

­

lation

of

auxin

homeostasis

[

J]

.

Molecular

Plant,

2014,7(9)

:

1429-1440.

[27]

OHMIYA

A,

ODA-YAMAMIZO

C,

KISHIMOTO

S,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like

16

enhances

chlorophyll

accu

­

mulation

in

petunia

corollas

[

J]

.

Plant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lant

Biology

,

2019:90-96.

[28]

SNG

N

J,

BRYAN

K,

FERL

R

J,

et

al.

A

member

of

the

CONSTANS-Like

protein

family

is

a

putative

regulator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homeostasis

and

spaceflight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J]

.

Aob

Plants,

2018,11(

1)

:75-83.

[29]

VALVERDE

F.

CONSTANS

and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photoperiodic

timing of

flow-ering

[

J]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

­

ny,

2011,62(8)

:2453-2463.

[30]

HUANG

T

,

BOHLENIUS

H

,

ERIKSSON

S

,

et

al.

The

mRNA

of

the

Arabidopsis

Gene

FT

moves

from

leaf

to

shoot

apex

and

induces

flowering[

J]

.

Science,

2005

,

309

:

1694-

1696.

[

31]

ABE

M,

KOBAYASHI

Y,

YAMAMOTO

S,

et

al.

FD,

a

bZIP

Protein

mediating

signals

from

the

floral

pathway

integrator

FT

at

the

shoot

apex[

J]

.

Science,

2005,309:1052-1056.

[

32]

TAOKA

K,

OHKI

I,

TSUJI

H,

et

al.

14-3-3

proteins

act

as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for

rice

Hd3a

florigen[

J]

.

Nature:

Interna

­

tional

Weekly

Journal

of

Science,

2011,476:332-335.

[33]

HARTMANN

U,

HOHMANN

S,

NETTESHEIM

K,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of

SVP

: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the

floral

transi

­

tion

in

Arabidopsis

[

J]

.

The

Plant

Journal,

2000,21(

4)

:351-360.

[34]

KUMAR

S

V,

LUCYSHYN

D,

JAEGER

K

E,

et

al.

Transcription

factor

PIF4

controls

the

thermosensory

activation

of

flower-

ing[

J]

.

Nature:

International

Weekly

Journal

of

Science,

2012,484:242-245.

[

35]

TOSHIHISA

K,

SHINOBU

T,

KENJI

N,

et

al.

Arabidopsis

TERMINAL

FLOWER 2

gene

encodes

a

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

homolog

and

represses

both

FLOWERING

LOCUS

T

to

regulate

flow-ering

time

and

several

floral

homeotic

genes.

[

J]

.

Plant

&

Cell

Physiology,

2003,44(6)

:555-564.

[36]

S

D

MICHAELS

,

AMASINO

R

M.

FLOWERING

LOCUS

C

encodes

a

novel

MADS

domain

protein

that

acts

as

a

repressor

of

flowering[

J]

.

The

Plant

Cell,

1999,11(5):949-956.

[37

]

KARDAILSKY

I

,

SHUKLA

V

K,

AHN

J

H,

et

al.

Activation

tagging

of

the

floral

inducer

FT[J].

Science

,

1999,286

1962

-1965.

[

38]

BRADLEY

D,

RATCLIFFE

O,

VINCENT

C,

et

al.

Inflorescence

commitment

and

architecture

in

arabidopsis [

J]

.

Science,

1997,275:80-83.

[39]

ANDRES

F,

KINOSHITA

A,

KALLURI

N,

et

al.

The

sugar

transporter

SWEET10

acts

downstream

of

FLOWERING

LOCUS

T

during

floral

transi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

J]

.

BMC

Plant

Biology,

2020,20(1)

:1-14.

[

40]

ENDO

T,

SHIMADA

T,

FUJII

H,

et

al.

Ectopic

expression

of

an

FT

homolog

from

citrus

confers

an

early

flowering

phenotype

on

trifoliate

orange

(

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

)

[

J]

.

Transgenic

Research

,

2005,14(5)

703-712.

[

41]

SHOKO

K,

YUJI

T,

YASUSHI

K,

et

al.

Hd3a,

a

rice

ortholog

of

the

Arabidopsis

FT

gene,

promotes

transition

to

flowering

downstream

of

Hd1

under

short-day

conditions[

J]

.

Plant

Cell

Physiol,

2002,43(10)

:1096-1105.

[42]

HECHT

V.

Conservation

of

arabidopsis

flowering

genes

in

model

legumes

[

J]

.

Plant

Physiology,

2005,137(4)

:

1420

-

1434.

[43]

LIN

T,

CHEN

Q,

WICHENHEISER

R

Z,

et

al.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a

blueberry

FLOWERING

LOCUS

T

gene

hastens

petunia

plant

flowering[

J]

.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9,253:376-381.

[

44]

HAYAMA

R,

AGASHE

B,

LULEY

E,

et

al.

A

circadian

rhythm

set

by

dusk

determines

the

expression

of

FT

homologs

and

2

罗碧珍等

:

开花植物

CO/FT

分子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进化

-

163

-

the

short-day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response

in

pharbitis

[

J]

.

The

Plant

Cell

,

2007,19(

10)

2988

-

3000.

[45]

WANG

L,

YAN

J

,

ZHOU

X,

et

al.

GbFT,

a

FLOWERING

LOCUS

T

homolog

from

Ginkgo

biloba

,

promotes

flow-ering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

J]

.

Scientia

Horticulturae

,

2019,247

205-215.

[46]

SHEN

G,

LIU

N

,

ZHANG

J

,

et

al.

Cuscuta

australis

(

dodder)

parasite

eavesdrops

on

the

host

plants

'

FT

signals

to

flower

[

J]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2020,117(37)

23125-23130.

[47]

SHENHAO

W,

HONGBO

L,

YANGYANG

L,

et

al.

FLOWERING

LOCUS

T

improves

cucumber

adaptation

to

higher

lati

­

tudes.

[J].

Plant

Physiology,

2020,182(2)

908-918.

[48]

PIN

P

A,

BENLLOCH

R,

BONNET

D,

et

al.

An

antagonistic

pair

of

FT

homologs

mediates

the

control

of

flowering

time

in

sugar

beet[

J]

.

Science,

2010,330

1397-1400.

[49]

HSU

C

,

ADAMS

J

P,

KIM

H,

et

al.

FLOWERING

LOCUS

T

duplication

coordinates

reproductive

and

vegetative

growth

in

perennial

poplar[

J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1,108

(

26):

10756-10761.

[50]

AYAKO

Y,

YASUSHI

K,

KOJI

G,

et

al.

TWIN

SISTER

OF

FT

(TSF)

acts

as

a

floral

pathway

integrator

redundantly

with

FT

[J].

Plant

&

Cell

Physiology,

2005,46(8)

1175-

1189.

[51]

YOO

S

J

,

CHUNG

K

S

,

JUNG

S

H,

et

al.

BROTHER

OF

FT

AND

TFL1

(

BFT)

has

TFL1-like

activity

and

functions

redun

­

dantly

with

TFL1

in

inflorescence

meristem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

J]

.

The

Plant

Journal

,

2010,63(2)

241-253.

[52]

HUANG

N

C

,

JANE

W

N,

CHEN

J,

et

al.

Arabidopsis

thaliana

CENTRORADIALIS

homologue

(

ATC)

acts

systemically

to

inhibit

floral

initiation

in

arabidopsis[

J]

.

The

Plant

Journal,

2012,72(2)

175-184.

[53]

YEON

Y

S

,

IGOR

K,

SEOB

L

J,

et

al.

Acceleration of

flowering

by

overexpression

of

MFT

(

MOTHER

OF

FT

AND

TFL1

).

[J].

Molecules

and

Cells,

2004,17(1)

95-101.

[54]

HEDMAN

H,

KALLMAN

T,

LAGERCRANTZ

U.

Early

evolution

of

the

MFT-like

gene

family

in

plants

[

J]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2009,70(4)

359-369.

[

55]

KARLGREN

A,

GYLLENSTRAND

N,

KALLMAN

T,

et

al.

Evolution

of

the

PEBP

gene

family

in

plants

functional

diversifi

­

cation

in

seed

plant

evolution[

J]

.

Plant

Physiology,

2011,156(

4)

1967-1977.

[56]

WICKLAND

D

P,

HANZAWA

Y.

The

FLOWERING

LOCUS

T/TERMINAL

FLOWER

1

gene

family

functional

evolu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J]

.

Molecular

Plant,

2015,8(

7)

983-997.

[57]

NAVARRO

C

,

ABELENDA

J

A,

CRUZ-ORO

E,

et

al.

Control

of

f'low-ering

and

storage

organ

formation

in

potato

by

FLOW

­

ERING

LOCUS

T[

J]

.

Nature

International

Weekly

Journal

of

Science,

2011,478

119-122.

[58]

KINOSHITA

T,

ONO

N,

HAYASHI

Y,

et

al.

FLOWERING

LOCUS

T

regulates

stomatal

opening

[

J].

Current

Biology,

2011,21(14)

1232-1238.

[59]

KAZUHISA

H,

AYAKO

Y,

MITSUTOMO

A,

et

al.

The

florigen

genes

FT

and

TSF

modulate

lateral

shoot

outgrowth

in

Arabi

­

dopsis

thaliana

[

J]

.

Plant

&

Cell

Physiology,

2013,54(3)

352-368.

[

60]

RYOMA

T,

HAIYANG

N,

KOHEI

H,

et

al.

Functional

divergence

between

soybean

FLOWERING

LOCUS

T

orthologues

FT2a

and

FT5a

in

post-flowering

stem

growth.

[

J]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2019,70(

15)

3941-3953.

[61]

AGUILAR-MARTINEZ

J

A

,

POZA-CARRI0N

C

,

CUBAS

P.

Arabidopsis

BRANCHED1

acts

as

in

integrator

of

branching

sig

­

nals

within

axillary

buds[

J]

.

The

Plant

Cell,

2007,19(2)

458-472.

[62]

NIWA

M,

DAIMON

Y,

KUROTANI

K,

et

al.

BRANCHED1

Interacts

with

FLOWERING

LOCUS

T

to

repress

the

floral

tran­

sition

of

the

axillary

meristems

in

Arabidopsis

[

J]

.

The

Plant

Cell,

2013,25(4)

1228-1242.

[

63]

ABELENDA

J

A,

BERGONZI

S,

OORTWIJN

M,

et

al.

Source-sink

regulation

is

mediated

by

interaction

of

an

FT

homolog

with

a

SWEET

protein

in

potato[

J]

.

Current

Biology,

2019,29(

7)

1178-1186.

[

64]

LEE

R,

BALDWIN

S,

KENEL

F,

et

al.

FLOWERING

LOCUS

T

genes

control

onion

bulb

formation

and

flowering[

J]

.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4(

1)

1-9.

责任编辑

吴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