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
数字音乐付费时代来临
作者:程秋
来源:《中国新时代》2020年第05期
如今,全球数字音乐产业逐渐迎来发展成熟期,为数字音乐买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
中国,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也正在进一步激活强劲的市场潜力。
相信很多人在上下班的路上,有过用手机或是音乐播放器听音乐的经历,小李就是其中之
一。他认为,现在听音乐也不麻烦,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下载到自己想听的歌曲,便捷省事。现
在像小李这样喜欢线上付费下载数字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了。
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消费形式的变化以及版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线
上付费。如今,中国各大在线音乐平台大力发展知识付费,音乐付费成为各大平台及用户的关
注重点,以音乐为核心的音乐付费生态正在形成,中国数字音乐付费市场正在开始新的征程。
音乐数字化带来的新商机
在2003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iTunes之后,音乐产业形态在服务提供商环节出现新变革,
曾经的唱片公司对唱片产业链的把持被打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媒体时代到来,曾以
CD为媒介的线下销售渠道逐渐式微,而以诸如iTunes等媒介的线上渠道逐渐成为主流。传统
的线下音乐分发渠道被颠覆,以苹果、Spotify、Pandora等为代表的IT公司、互联网公司正在
崛起,成为服务提供商新贵。
数字音乐,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但也正因为
网络的便捷,使得“版稅漏洞”成为艺人和品牌收益持续增长的最大阻碍。早期,大家只需要动
动手指点击下载链接,不需要多花钱甚至免费,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数字音乐。全球如此,中
国也不例外。
中国的音乐产业与全球的音乐产业生态相似,在服务提供商环节分成3条子产业链,但是
3条子链的现状却有着很大不同。在中国,第一条子链,唱片音乐链,一直饱受盗版问题的困
扰;第二条子链,音乐版权链,同样因为正版保护力度的限制有过难以为继的情况,但随着国
内版权保护的力度加大而有所好转;第三条子链,音乐演出链,是目前收益较好的链条,也是
目前支撑整个中国音乐产业的最主要盈利来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形式开始有所改变,中国的音乐产业也正在从高速增长
过渡到中高速增长,总体处于过渡转型、稳步上升期。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核心层音乐
行业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的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最为迅猛。
2015年,是中国数字音乐行业进行大洗牌的一年。
2015年7月8日,中国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
作品的通知》,表示将从严查处传播未经授权音乐作品的网络音乐服务商;2015年7月30日,
16家直接提供内容的网络音乐服务商主动下线未经授权音乐作品220余万首;2015年10月31
日,版权局通知的缓冲期时间截止,各大平台开始全面下线未获授权的音乐。
正因如此,一时间各大网络音乐平台大量用户流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版
权意识的逐渐提高,用户开始渐渐增多。在经历版权洗牌之后,正版音乐政策带来了激烈的版
权资源争夺,各大数字音乐平台纷纷通过与唱片公司开展版权合作的方式扩充自身曲库规模,
并发力音乐APP用户体验、产品个性化功能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如今,纵观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受正版音乐政策和厂商版权资源争夺两个主导因素的作
用,中国数字音乐用户规模呈现波动中增长速度趋缓态势。
付费下载趋于年轻化
开始严格保护版权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音乐付费。自2015年加强网络音乐盗版整肃以
来,中国数字音乐的内容付费业务开始起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付费下载数字音乐也表
示理解。
琳琳作为一个95后追星族,对于付费数字音乐已经习以为常。她表示,相对于实体唱
片,数字音乐便宜多了。不仅便宜还方便,以前为了第一时间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手的音乐,还
要特地跑一趟音像店,现在直接动动手指在线上买一下就可以了。对于版权的保护,琳琳也有
自己的看法:“付费下载是好事啊,只有这样才能让音乐公司、我喜欢的歌手有所收益,才能
继续出歌。好听的东西当然值得去花钱,如果人人都不花钱,多让人寒心啊,再说价格也不
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9年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08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3229
万,占网民整体的71.1%;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85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3201万,占
手机网民的69.1%。2019年上半年,网络音乐商业模式更加健康成熟,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
生态建设、产品功能探索和业务持续发展3个方面。
2020年3月23日,由你音乐榜发布的《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基于QQ音乐、酷
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四大平台用户音乐行为的数据显示,2019年是华语歌曲数量的
“井喷年”,也迎来了付费数字专辑销售额的“高光时刻”。2019年的全年数字专辑总销售额同比
2018年增长了154%,实现了历史最佳成绩,同时也证明了用户的数字音乐付费意识的提升。
其中,多位头部艺人的贡献份额更是良多。比如最近颇受年轻人喜爱的蔡徐坤和华晨宇,二人
的数字单曲销售额相加就接近亿元。
《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称,2019年下半年开始,数字音乐销售明显呈现上升趋
势。比如7月-8月的暑期档,黄子韬、蔡徐坤等新生代人气歌手集中发片;之后同年的9月,
周杰伦、林俊杰等头部艺人的新歌发布,再次形成了新发歌次高峰;同年12月,李荣浩、萧亚
轩、邓紫棋等人相继发歌,因此也创造了十分可观的播放量以及销售数据。
以腾讯音乐为例。腾讯音乐宣布,在2019年,其在线付费用户为3990万人,与2018年
同期相比增长47.8%。可以看出,中国的数字音乐消费群体正在呈年轻化、高端化趋势,音乐
消费内容趋于多元化、音乐社交将成为未来主流。
除了数字音乐付费的整体变化,《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也指出,新歌收听者反
应该人群对潮流的敏感度与接受度,付费人群整体偏年轻化。2019年,听新歌的人群中,占
比最多的集中在23岁~30岁人群,有 32.43%;31岁~40岁人群,占比24.87%;再年轻点的16
岁~22岁人群则有20.20%。由此可见,90后为主要人群。这一代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数字
专辑销售额的增涨亦源于这一群体影响下的数字音乐付费意识有很大提升。
数字音乐未来发展
在版权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不仅愿意为数字音乐买单的人多了,还衍生了很多其他周
边产业。比如,许多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甚至游戏等形式,音乐开始成为IP内容
源。
数字音乐商业化能力提升,各大数字音乐平台扩大音乐消费场景,多种盈利渠道共同创
收,包括付费下载、音乐流量包、平台会员、数字单曲销售、数字专辑销售、线上或线下演唱
会票务、音乐节票务、音乐直播中的虚拟物品打赏及会员付费、耳机、音响、音乐周边在内的
实体音乐衍生产品的销售等。此外,线上线下的广告投放收入、基于音乐作品IP开发的收入
以及线下演出的活动赞助和宣发分成也成为数字音乐平台的发展重点。
数字音乐是音乐消费市场的后起之秀,中国的数字音乐平台没有完全效仿国外,而是结合
国内实际情况,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精准摸索出音乐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并将之倾注在产品
和模式的创新上,打造出了全新的生态模式。在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2018全球音乐报
告》中,还专门以腾讯音乐娱乐为例,分析中国的创新模式,可以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为全
球音乐产业提供了新的参考样本。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佟雪娜等人课题调研撰写的
《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字音乐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也指出,中国数字音乐产业
核心层流媒体订阅模式逐渐被市场接受。
目前看来,中国的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趋势还是要进一步扩大音乐付费市场规模,以及利用
大数据应用实现用户粉丝经济。随著互联网的崛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在线音乐平
台提供新型音乐分发模式,各大数字音乐APP在定位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实
现个性化推荐,挖掘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和潜力。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数字音乐企业可以利
用大数据分析,通过和第三方票务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演出票务来增加用户黏性和
收入。
现在,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社交娱乐也成为了数字音乐发展的重要途径。用户个性化趋
势日渐凸显,体验需求不断升级,正版化、创新商业模式正在重塑中国音乐产业。在版权成本
高居不下的环境中,探索音乐的更多玩法,挖掘数字音乐的潜力,有利于市场建立起更加成熟
的商业模式。
随着数字音乐产业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得自己心仪的音乐。伴随
着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愿意花钱的人变多了,数字音乐产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我国的数字
音乐产业内容不断创新、产业结构逐渐整合、产业模式趋于共享,这使得数字音乐产业愈发繁
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