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

2019年第2期

新疆有色金属

35

DOI:10.16206/.65-1136/tg.2019.02.016

浅谈白云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王联军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

关键词

本文以博乐市三台林场宏泰白云岩矿为例,从矿区地貌、岩性等方面分析,针对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评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估,并针对性的提出治理与防治措施。

随着近十年来我国矿业的快速发展,在为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也积累了

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

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

境的协调发展,必须有效地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搞好

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估,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

理恢复的有效方案。

矿区面积为10400平方米,矿区建设的采矿场在

矿区内,矿山运输道路、矿部生活区和爆破器材库在

矿区外,矿区范围向外推15米为本次地质环境评估

范围,总面积22058平方米。本矿山建设规模设计为

年采矿石2万吨,属小型矿山。

矿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无重要、较重要水源

地,所占用土地为未利用的荒草地,无耕地、园地,评

估区为“一般区”。

矿区内无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水文地质条件

简单,矿区附近地表水对采场影响小;废土石、废水

无有毒有害组份,对水土污染影响小,对人体健康危

害小;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少,对人居环

境、自然景观影响小;地质构造简单,无断裂构造及

破碎带,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矿区位于平缓地带,

地形条件简单,地貌单元类型简单。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一般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复杂程度为简单,建设规模属小型矿山,根据矿山环

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等

级为三级。

1矿山基本情况

博乐市三台林场宏泰白云岩矿位于博乐市南库

松木切克河中游,距博乐市直线距离50千米,矿区至

博乐市运距100千米,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1°

48′32″,北纬44°26′07″,交通条件较好。

矿区地处中山区,矿区内地形较为复杂,海拔最

高1520米,最低为1420米,相对最大高差为100米。

矿区山势宏大,地形陡峭,坡度50-75°,部分地段接

近直立,通行较困难。库松木切克河自西向东从矿

区南侧流过,河床切割较深,发育有典型的“V”型河

谷。

矿区内基岩广为出露,覆盖物极少,只是在河流

两侧有厚约1-3米的冲积物和灌木、青草等植被。矿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基岩主要为上远古界清百

口系开尔塔斯群下亚群(QnKr),主要由蛋清色、淡

黄色、白色白云岩组成,加有少量的灰质白云岩及白

云质大理岩。河谷内为第四系上更新一全新统冲洪

积物(Q

ap1

3-4

a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将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

区和一般防治区,同时又将一般防治区划分为三个

防治亚区,具体划分及评价如下:

次重点防治区(Ⅰ):

10400平方米,平均深度5.0米。矿山闭坑后,进行回

用功能。

(1)生活区一般防治亚区(Ⅱ

1

):面积为800平方

一般防治区(Ⅱ):

主要为矿山开采最终形成的露天采矿场,面积

),主要为冲洪积物,厚度大于5米。

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开拓方式,山坡露

天开采,开采已形成一个面积为6627平方米的采坑。

2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填场地平整、覆土,基本恢复原始地形地貌及土地使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

规范》(DZ/T0223-2011)及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

文的要求对矿区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米,生活区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为生活垃

36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第2期

圾填埋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对生活区含水层的破坏。主要防治措施为:采矿期

间保持矿区卫生环境,杜绝随地大小便,将生活污水

排入污水池处理;禁止乱堆乱倒垃圾,将生活区的垃

圾倒入垃圾池,并定期清理,拉运到垃圾填埋场集中

填埋。

(2)爆破器材库一般防治亚区(Ⅱ

2

平方米,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为压占土地

):面积为200

资源。主要防治措施为:矿山闭坑后将地面设施全

部拆除,废弃物拉运到采坑,进行回填掩埋处理,对

场地表面进行平整处理,基本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3)矿山道路及其他区域一般防治亚区(Ⅱ

3

山道路及其他区域占地总面积为10658平方米,

可能

:矿

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为原有地形地貌景观

的破坏,主要防治措施为:矿山开采期间防止矿石及

废渣石撒落,保持矿山道路及其他区域整洁,闭坑后

矿山道路基本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格局,作为土地复

垦工作的交通主干线,留待后用。

4

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

采矿场边坡潜在崩塌灾害防治方案

(1)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控制爆破量的方法,尽

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破坏,避免形成危岩体,形成崩

塌隐患,及时清理爆破后形成的危岩体,保证台段坡

面角、台段水平标高、最终边坡角达到设计要求。

(2)加强采坑边坡及坡顶的监测,尤其雨季加强

对采矿场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及时避

让、处理等措施。如发现采坑边坡出现危岩体,采用

削坡措施进行处理或进行支护。

(3)在采矿场外围5米处设置警示牌,以免岩石

掉块、坍塌发生对其产生危害。警示牌使用铁质材

料共4个,牌高1.4-1.5米,大小0.5×0.8米,由于地处

少数民族地区,警示牌用汉、哈、维等多种文字书写,

警示内容如“危险止步”等。

4.2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

(1)废渣土治理工程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包括剥离矿体表

层产生的剥离土和废渣。将废渣运至矿区南侧的采

坑回填,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压占,减少对环境

的破坏,另一方面将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渣运至采坑

回填,可以减少以后治理的工程量,节约成本。

(2)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安排人员每周两次清理打扫矿区内零散的垃

圾,倒入垃圾箱内,并定期拉运至垃圾掩埋场。再进

行消毒、灭菌。每周清理1次垃圾箱。

(3)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生活区西边设置污水沉淀池一个,规格10×1=10

立方米,占地10平方米。生产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

直接排入污水沉淀池,经沉淀后全部用于矿区地表

降尘。

4.3土地资源破坏防治

矿业活动将造成矿区土地资源压占和破坏,生

活区、道路、爆破器材库、防渗厕所等生产生活设施

压占大量土地面积,矿山闭坑后对场地内的设施进

行拆除、将产生的建筑垃圾拉运至采坑中填埋并对

压占的场地进行平整,恢复原有地貌景观。

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矿场采坑破坏大量土地面积,

矿山闭坑后将拆除土地压占区的矿山设施产生的建

筑垃圾拉运至采坑进行回填,恢复原有地貌景观。

5结论与建议

本矿山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一般区,矿山地质环

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分区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开采过程

中,开采应与治理恢复同步进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同时加强和开展矿

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T0223-2011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DZ/

[2]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GZ/T0286-2015)

收稿日期:

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