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
站城一体化理念下的轨道交通车辆段规划设计探讨
——以肥西县华南城车辆段为例
陈福妹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
应
用
作者简介:
陈福妹(1985-),女,安徽淮北人,2011年毕业
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硕士,高级工程师,
摘要:文章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先发城市轨道车辆段规划设计经验,以合肥市肥西县华
南城车辆段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对站城一体化理念下的轨道交通场段规划设计进行探
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研究方
向: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U231
+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2)08-0115-02
DOI:10.16330/.1007-7359.2022.08.050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
作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新
增要素正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
[1]
。作为
城市轨道线网体系中重要节点的轨道交
通场站具有明显的客流集聚效应。综合
轨道场站空间不仅仅是交通客运空间与
城市区域概念的叠加,而是两者相互依
存、相互结合形成的有机整体
[2]
。因此,
基于“轨道交通场站”和“城市空间”的影
响,成为城市发展中需要客观考虑两者
之间关联性的实际问题。
为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的通
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轨道交通
场站综合开发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等
文件要求
[3]
,加强合肥市轨道交通沿线
相关规划统筹和规划控制,促进城市轨
道交通场段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应
综合考虑场段及周边土地实施综合开
发,实现场段与区域功能之间的紧密衔
接。
1相关概念
1.1站城一体化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的发展更注重“场站”与“城”
在功能上的契合、交通上的衔接、公共空
间的优化等方面的互动与联系。“站城一
体”开发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
展战略
[4]
。其核心是在车站的覆盖范围
内实现多功能组合,使车站拥有开放、立
体的公共空间。车站设计和城市一体化
的概念,不仅解决交通拥堵、城市环境、
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更注重创造轨道
交通的商业价值和服务价值
[5]
,从而实
现城市与轨道交通枢纽在空间、功能上
的集成,最大地发挥交通枢纽用地的价
索,提出功能组织结构、工程衔接、交通组织、空间景观及同步建设策略,以期为合肥及
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站城一体化;车辆段;规划策略
值。车辆段规划以打造开放共享及高品
1.2轨道车辆段
质公园城市社区为目标,规划在行车段
轨道车辆段是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及咽喉道岔区等噪声区打造开敞空间,
组成部分,通常用于地铁列车停放、检布局上盖空中公园
[9]
。停车库盖上空间
修、整备等工作。车辆段一般占地规模布局高品质住宅及幼儿园、社区服务及
较大,一般选址于终点站或区间车站附配套健身服务设施,设置主题活动场所,
近
[6]
。轨道交通车辆段通常包含日常运增加开敞空间的功能复合及活力性。落
营过程中车辆停放、检查、运用、修理、配地层以布局配套停车、公交转换、商业商
套基础设施等服务功能
[7]
。车辆段综合务办公、基础设施配套及公园绿地为主。
开发包括在停车库和运用库等上方及场停车场盖上盖下标高约8~9米高差,内
段区域内其他用地的落地区开发,从而部设置转换步行及垂直转换交通,实施
形成的一体化的物业综合体
[8]
。动静分离。夹层空间注重外部光线引
入,改善空间压抑感,构建全天候风雨无
2案例研究
阻立体步行系统,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特
2.1上海徐泾车辆段
色且具有生态价值和完善配套的“立体
徐泾车辆段是上海轨道17号线的
之城”
[9]
。
第二车辆段,连通徐盈路站。项目周边
2.3小结
有公共交通换乘等。场地内高差复杂,
综合先进案例经验,车辆场段基地
上盖具备先天条件,融合交通、商业、居
在规划设计重点关注功能及业态研究,
住、办公、生活服务、文化以及一系列丰
明确主题定位。规划结合区域功能,合
富的公共空间等诸多功能,可塑造动线
理设置居住社区规模,配套完备的公共
丰富交错,建筑用途立体堆叠,体现出动
服务功能,形成与周边区域互补联动的
线共存、用途共享的发展原则。商业地
城市发展综合节点;注重围绕轨道交通
块紧邻17号线徐盈站设置,出站空间直
场站客群特征,建立一体开发的商业商
接联系商场内部,并在商业挑空中庭设
务办公核心节点,圈层式打造城市公共
置一体的站前广场。注重板边和高差变
服务的核心;注重解决多元交通一体化
化空间处理,通过景观或商业空间进行
衔接,消解车辆段盖板的高差影响,加强
优化。地块过渡区域采用广场公园及天
盖上盖下交通联系,人车分流等,实现区
桥,形成复合功能的立体公共节点空间。
域高效便捷的交通组织,解决轨交导向
良好的立体连廊和竖向交通核设置,便
的高效通勤接驳,并提供多种竖向交通、
利不同标高面的空间联系。车辆段中间
广场、连廊等交通模式,无缝换乘;设计
利用空间的高差变化,形成特色的开放
中植入绿色健康要素,形成高品质公共
广场和双层商业空间,将场段可能外露
开放空间,塑造高品质生态休闲环境。
的边缘区域变为积极界面。
2.2成都红星路停车场
3规划实践
红星路停车场为轨道1号线停车场
3.1基本概况
位于成都市高新南区,结合停车场设置华南城车辆段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紫
五根松站为规划15、25及29号线换乘云湖片区,主要功能为轨道交通4号线
站。车辆基地周边为已建成居住及办公的定修段,同步设置4号线金桥路站,包
区,基地内包含轨道交通设施用地兼容含综合维修车间及物资总库等。地块东
居住用地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等
[9]
。西长1.4km,南北宽300~540m,总用地
与
究
筑
研
建
程
徽
工
安
通
交
115
“站城一体”
安徽建筑
交通工程研究与应用
116
面积为52.6hm²。基地西临城市快速路
汤口路、南临主干路玉兰大道,北侧为华
南大道,对外交通便捷;南侧为紫云湖公
园,基地外部景观环境优越,生态资源禀
赋较高(图1)。车辆段内部现状为空
地,北部为车辆段用地,西侧、东南侧为
白地,高架轨道线横穿场地南部。
图1区位示意图
3.2规划目标
遵循“站城一体”设计理念,结合场
段优势条件资源,规划将华南城车辆段
打造为集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城市功能
有效缝合,邻避空间焕发活力于一体的
轨道车辆段上盖物业示范样板。
3.3
3.3.1
规划设计
明确空间布局,分区打造功能板块
基地南部高架轨道线路将车辆段用
地分割成面积不同地块。结合各分散地
块用地条件,规划完整白地,结构规则上
盖区设计为住宅,南侧狭长白地紧邻轨
道和紫云湖公园布局商业商务办公功
能。因基地内咽喉区结构不规则,不利
于大面积建设,咽喉区及出入段线区规
划为社区配套和开放公园。结合金桥路
站点交通优势和紫云湖景观优势,打造
站前门户,规划布置商业、商务办公、酒
店、公寓等公共建筑。物业空间层以配
套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不仅满足用地内
配套需求,同时提升片区公共服务。盖
上公服与居住板块之间区域规划为尺度
宜人的上盖立体化公园,与南侧紫云湖
和北侧生态廊道形成南北贯通的城市公
共绿色廊道,有利于紫云湖片区整体生
态环境营造。
3.3.2消解巨构阻隔,实现盖上盖下无界
融合
基地规划采用人性化基础设施设
计,建立盖上盖下无界融合。通过规划、
建筑、交通、景观多维度消解巨构车辆
段,上下空间自然融合过渡,缝合华南城
车辆段与紫云湖片区肌理。充分考虑建
筑一体化设计,注重垂直商业、公共平
台、双首层、建筑连廊衔接。地面层上至
盖上公园路径,以从站前广场通过室外
楼梯上至屋面花园为主,穿过一层站厅
进入下沉庭院,通过扶梯上至屋面公园。
交通联系注重盖上空间上下坡道、立体
慢行、垂直交通、空中平台。盖上盖下实
行连接慢行系统+骑行系统,实现无缝
换乘,保障出行自由。盖上绿轴空间景
观台地转换层消解车辆段巨构阻隔,上
下空间自然融合过渡;停车层+转换层
实现停车空间和结构转换;轨道交通层
实现对外互联。
3.3.3多元交通联系,多模式交通无缝衔
接
规划缝合被华南城车辆段撕裂的城
市形态和行动流线,连接城市打通出入
金桥站捷径。通过公交换乘体系无缝整
合,建立紫云湖片区城市驿站。上盖多
层次的商业、社区服务、公共绿地与金桥
路站多元交通枢纽无缝融合。立体的步
行系统有效连接盖板上下各个组团,优
化TOD慢行连接,创造盖上及周边社区
同地铁站顺畅而又独特的连接体验,连
接区域紫云湖周边绿色交通体系。优化
因车辆段上盖导致的南北向道路交通路
线的缺乏,缓解交通运输压力。规划依
据上位规划“三纵两横”主干路网体系,
优化局部线位,合理分布次干路、支路系
统基地内主要干路结构为“三纵两横”。
三纵为主干路汤口路、孙集大道,次干路
规划下穿路;两横为主干路华南大道、玉
兰大道(图2)。盖上规划塑造林荫覆盖
的城市道路,减少机动车对城市环境的
影响,做到真正还街道于人。街坊内部
支路及街巷系统与城市干路保持有机结
合的生长态势,且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
图2交通组织示意图
3.3.4空间景观一体化,营造独特归属感
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打造肥西人文
居住生活场景。金桥站站点两侧分别设
置150m的高层与站点形成框景,与远
处紫云湖遥相呼应,东西两侧建筑高度
逐渐降低。基于车辆段上盖场地特征,
营造高低有序的公共空间设计,场所营
造促进了空间使用模式的多样化,车辆
段设计重点关注空间的物理性、文化性
和社会性身份,奠定社群归属感。
规划基于原有周边自然基底,盖上
南北向延展城市公园绿色开敞空间,创
造有魅力的公共场所,向自然致敬。高
架轨道线路和咽喉区上空设计为高线公
园,便于居民健身娱乐。景观融合注重
台地公园、台阶广场、缓坡绿地、下沉广
场板边垂直商业,商业建筑界面与车辆
段体量紧密衔接,中间多道空中平台、步
行天桥等设施在盖上连通,赋予车辆段
更活跃宜人的城市立面。空间色彩上选
取鲜明亮丽的颜色作为主题色彩,打造
具有吸引力和标志性的环境景观。
3.3.5有序衔接,同步工程建设一体化
综合考虑华南城车辆段出入段线、
咽喉区、列检库的线位、地铁站点、四小
件以及地块规划用途,并充分考虑轨道
设施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等因素,明
确应与轨道设施同步建设的用地。因建
设用地规模较大,形状受车辆段上盖影
响须与轨道设施复合建设,用地内部建
设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设计要求及保障
车辆段安全性。后期轨道交通4号线车
辆段上盖区与车辆段同步建设,地铁站
点与周边公共建筑同步建设,落地区可
分批建设,并考虑远期和近期衔接建设,
有序共同推动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
4小结
运用“站城一体化”理念指导城市轨
道交通车辆段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对轨
道交通设计和开发具有积极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车辆段站点综合开发建设优
势,以功能复合开发、消解盖上盖下阻
隔、构建多元交通、塑造魅力空间、同步
有序建设为规划设计重点,与城市在交
通、社会、环境领域建立良好的协调关
系,适应紧凑的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发
展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亮,陆伟,张姗姗“站城一体开发”.模式
下轨道交通枢纽公共空间系统构成与特
征—以大阪-梅田枢纽为例[J].新建筑,
2017(6):142-146.
[2]桂汪洋,程泰宁.由站到城:大型铁路客站
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发展途径研究[J].
建筑学报,2018(6):36-39.
[3]成亮,万晶,张婧婧.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规
划设计前期研究工作的探讨[J].城市建
筑,2019(20):80-83.
[4]盖克雨.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下的城市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
学,2019.
[5]邓晨华“站城一体化”.思路下轨道交通
枢纽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深圳大运城
市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J].装饰装修
天地,2020(3):162-163.
[6]巨邦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模影响
因素的相关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
(38):243-244.
[7]缪江华.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的交
通规划策略探讨[J].交通科技,2014(3):
183-185.
[8]张一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物业
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
学.2014.
[9]乔俊杰,王波.成都市红星路轨道交通车
辆基地TOD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实践[J].
规划师,2019(18):62-6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