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
中国建设银行资本结构分析
刘春月
【摘 要】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监管的标杆,其出台必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标
准的调整和重组,影响银行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中国的银行业同样接受和遵循以
"巴塞尔协议"为核心的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不断地优化资本结构,提高
资本充足率、银行核心资本,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型.在金融体系深
化改革的格局下,以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建设银行为例,参照《巴塞尔协议Ⅲ》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准则要求,从权益、债务、股权、资本充足率、
杠杆率、不良贷款率等角度分析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结构,从改善债务结构,降低不
良资产率等角度提出优化建行资本机构的建议.%BaselⅢis benchmark of global
banking regulation, and its publication will bring adjustment and
restructur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ory standards, and affects the
bank's business model and development 's banking sector
also accepts and follows the Basel agreement as the core of the un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management rules, constantly optimizes the
capital structure, improves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the bank's core
capital, and strengthens risk manageme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the pattern of deeply reform in financial
system, taking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s an example, one of the four big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ith reference to the BaselⅢand
Commercial Bank Capital Management Approach (Trial) standard
requirements, and to analyze the bank's capital structure.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18(031)011
【总页数】5页(P53-57)
【关键词】建设银行;资本结构;巴塞尔协议Ⅲ
【作 者】刘春月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32.2
0 引言
截止2018年,美国次贷危机已过去10年,在这10年间,金融界以及监管部门
重点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出台,影响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与发展战略的发展方向。随后,中国证监会根据《巴
塞尔协议Ⅲ》的内容进一步提出了监管要求。其中商业银行稳健的资本结构在保证
银行利润的同时,有效的进行银行风险控制。因此,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对
银行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从其权益结构、债务结构、股
权结构、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全面分析银行资本结构,以期找出优化银行资本结构的
有针对性的对策。
1 建设银行权益结构分析
银行权益包括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其中,就建设银行而言,债务资本主要包括从
客户及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应付债券等债权人权益;
股权资本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股东权益。
如表1所示,2014-2017年建设银行的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逐年增加,与2014
年相比,2017年的债务资本增加了4 836 311亿元,增幅23.79%;股权资本增
加5 439.79亿,增幅30.30%;权益总额增加5 380 290亿元,增幅24.32%。其
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比例相差悬殊,在2014-2017年建设银行的债务资本达到了
权益总额的90%以上,但负债比例不因银行总权益的增长而产生较明显变化,稳
定维持在91%-93%之间,分别为股权总额的12.38、11.70、12.19、11.32倍。
因银行金融体系的特殊经营性,债务性资本为其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债务比
例占比大,而股权所占比例相对无足轻重。
2 建设银行债务结构分析
根据表2和图1,中国建设银行对中央银行借款比例逐年增加,涨幅最大,高达
78.07%,可见建设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依赖增长最快。尽管向中央银行借款非
债务资本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放贷人,在给予银行信用
时,也将给予其风险,因其会引起建设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减少放贷资金,从而
影响银行收益,增加建设银行偿债风险;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
平均比例维持在9%以下,这可能因建设银行在国内知名度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的信誉度好,同时有国家作为后盾保障其资金链供应,所以建设银行在世界金融机
构市场上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拆借资金较大,在资金灵活性上更有优势;结合表2,
吸收客户存款仍是建设银行的最主要负债项目,平均占负债总资本80%以上,近
年来,建设银行持续强化存款客户基础管理,拓展低成本结算资金,2017年客户
存款相较2014年增加31 386 66亿元,增幅19.57%。随着银行总负债额增加,
吸收客户存款的比例保持不变,总额不断攀升;发放债券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合计
维持在3%~4%,比较稳定,但占比较小,可见尽管发行债券、卖出回购金融资
产是商业银行改善、补充资本的重要途径,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创新性负债不
足。
表1 建设银行2014-2017年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明细项目时间报表2014-12-
312015-12-312016-12-312017-12-31一、债务资本人民币百万元客户存款12
899 15313 668 53315 402 91516 037 819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
资金1 206 5201 761 1071 935 5411 875 668已发行债务证券431 652415
544451 554539 668向中央银行借款91 21642 048439 339 484 251卖出回购
金融资产181 528268 012190 1223 391其他负债682 176749 162954 1221
026 076债务总额15 492 24516 904 40619 374 05120 328 556二、股权资本
人民币百万元股本250 011250 011250 011250 011(普通福)250 011230
352230 352170 375(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19 65919 65979 636资本公积
135 118134 911134 543134 537其他综合收益(2 335)(17 831)(1 211)(29 638)
盈余公积130 515153 032175 445198 613一般风险准备169 496186 422211
193259 680未分配利润558 705672 154786 860886 921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
1 241 5101 434 0201 576 5001779 760少数股东权益10 33811 06313 15416
067股东权益总额1 251 8481 445 0831 589 6541 795 827三、权益总额16
744 09318 349 48920 963 70522 124 383债务资本比率
92.52%92.12%92.42%91.88%股权资本利率7.48%7.88%7.58%8.12%债务资本
/股权资本12.3811.7012.1911.32
注:数据来源根据建设银行2014-201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整理
表2 建设银行2014-2017年债务结构明细时间2014-12-312015-12-312016-
12-312017-12-31年度平均债务资本总额(百万元)15 492 24516 904 40619
374 05120 328,55618024814.5向中央银行借款比例
(%)0.590.262.272.691.4525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比例
(%)7.7910.429.998.469.165客户存款比例(%)83.2680.8679.5080.5081.03应付
债券比例(%)2.792.462.332.932.6275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比例
(%)1.71.580.980.371.1575其他负债(%)4.404.434.935.054.7025合计
(%)100.00100.00100.00100.00100
注:数据来源根据建设银行2014-201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整理
图1 建设银行2014-2017年向中央银行借款比例变动情况
图2 建设银行2014-2017年债务平均资本结构
3 建设银行股权结构分析
股权结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①股权集中度分析;②股权性质分析。
股权集中度分析,即根据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股权比例分为3种:股权高度集中
型,一般要求拥有50%以上的股份,直接控制该银行或企业;股权高度分散型,
公司无大股东,单个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股权相对集中或者相对分散,单个
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的比例介于20%-50%。
股权性质分析,即各个不同性质的股东所持股份的多少与地位。在中国主要包括国
家股,法人股以及流通股。
3.1 建设银行2014-2017年的股权构成分析
根据表3,中国建设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为中央汇金公司,于2014-2017年持有建
设银行股份均超过了57%,并保持稳定;第二大股东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
公司,持股30%以上,并呈现逐年小幅微弱上涨趋势,但远低于第一大股东。近
年来,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共持股93.82%左右;其他股东所持股份相对分散。
由此分析,建设银行属于股权集中型,主要集中在中央汇金公司,对建设银行具有
绝对控制权。
表3 根据建设银行2014-2017年部分大股东明细序号时间2014-12-31股东名称
持股比例(%)2015-12-31股东名称持股比例(%)2016-12-31股东名称持股比例
(%)2017-12-31股东名称持股比例(%)01汇金公司57.26汇金公司57.31汇金公
司57.11汇金公司(国家性质)57.110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30.46香港
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30.93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36.70香港中央
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36.7103淡马锡5.79淡马锡5.77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
司1.03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07
注: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14-201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整理
3.2 建设银行2014-2017年股权性质分析
根据表4、图3可知,建设银行2014-2017年之间前十名股东所持国家股份额基
本不变,稳定在57%上下;国有法人比例逐年小幅上升,其他内资股渐下降,近
两年低于0.1%;外资股比例维持相对稳定,保持在37%上下。
从股权性质整体分析,建设银行的持股主体向多元化发展,股权分布包括国家、社
会法人、公众、境外法人。就国家持股来说,国家持股形式更加丰富。国有法人持
股比例增长,其他内资股比例下降,国有成分上升,国家控股是为了调节国民经济,
而不是单一的追求利润。
表4 建设银行2014-2017年前十名大股东股权性质明细时间2014-12-312015-
12-312016-12-312017-12-31年度平均国家股比例
(%)57.2657.3157.1157.1157.20国有法人比例(%)2.392.873.083.122.87其他内
资股1比例(%)1.030.810.050.060.49外资股比例(%)36.6337.837.1637.1537.19
合计(%)97.3198.7997.497.4497.75
注: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14-201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整理
图3 建设银行2014-2017年股权平均资本结构
4 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析
4.1 资本充足率的概念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总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代表银行对负债的偿债能力,
显示了当银行在发生信贷危机时,银行可以运用自有资金进行偿债的能力。资本充
足率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巴塞尔协议Ⅲ》将资本充足率公式定义为: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风险加权总资产。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
行)》中将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进行细分,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此外,对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
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3个项目按资本基础进行了扣除。其中核心一级资
本细分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
等7个衡量指标。
根据表5分析,留存收益与股本为建设银行核心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总占比达
60%以上,因充足的留存收益减少了外部筹资的费用、减低了融资费用,也不会
发送可能对股价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与此同时,有利于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
增强银行的信誉,利于银行的发展。但是,因大股东的特殊持股地位,则可能从自
身利益出发,使得银行在分配股利时受到大股东的限制,要求股利支付比率维持在
一定的比例上,这将影响到银行的留存收益的积累与运用;股本相较之下占比次之,
但仍是核心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2017年,股本总额保持不变,但核心
资本的比例逐年下降,下降了10个百分点;资本公积是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的补充
渠道,也是银行外源融资水平的重要体现。建设银行的资本公积逐年走低,说明其
外部融资能力逐渐减弱。根据《巴塞尔协议III》的规定,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
率将由最初的4%提高到6%,与此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
的反周期准备资本,使得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可达到8.5%,中国证监会也
提出同样的监管要求。2014-2017年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相对稳定
在13%,比《巴塞尔协议III》与中国银监会最低要求高4.5个百分点。可见建设
银行资金安全性较高,风险控制较强。
表5 建设银行2014-2017年核心资本明细(此处计算忽略扣除项)时间2014-12-
312015-12-312016-12-312017-12-31核心资本总额(百万
元)1,236,1121,408,1271,549,8341,691,332普通股(%)19.9316.6014.8510.23
资本公积(%)10.779.728.678.07留用收益(%)54.9659.4662.0265.15(盈余公
积)10.4111.0311.3111.92(未分配利润)44.5548.4350.7153.23一般风险准备
(%)13.5113.4313.6115.59少数股权(%)0.830.790.850.96合计
(%)100.00100.00100.00100.0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1113.1312.9813.09
注: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14-201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整理
4.2 建设银行总资本充足率分析
建行总资本充足率如图4所示。
图4 建设银行2014-2017年总资本充足率变化率
根据《巴塞尔协议III》与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总资产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总资
本充足率应维持在8%以上,对比来看,2014-2017年,建设银行总资本充足率
分别为14.86、15.39、14.94、15.50。远超8%。可以看出,建设银行的承当风
险损失能力较强,银行资金安全,风险得到了适当的控制。但应当综合衡量资本充
足率与商业银行业绩之间的博弈,合理控制资产充足率的比例。
5 建设银行杠杆率分析
5.1 杠杆率的概念
在《巴塞尔协议Ⅲ》中杠杆率是一级资本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
值。根据中国资本监管的规定,杠杆率为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
本净额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其中,《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率的标准为3%,2013-2017年为过
渡期。2018年达标。《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的标准
为4%,比巴塞尔协议Ⅲ高出一个百分点。
5.2 建设银行杠杆率分析
根据表6可知,建设银行一级资本净额、表内外资产逐年提高,但增长幅度相差
较大;从2014-2017年,杠杆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过去3年逐步稳定在7%左右。
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杠杆率简单、透明、但不具有风险敏感性,杠杆率越高,
体现银行资本越充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建设银行杠杆率分别高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巴塞尔协议Ⅲ》监管
要求二、三个百分点。可见该银行资本充裕、风险抵御能力强,这主要因为我国商
业银行长期依赖于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因此,建设银行可加快金融创新,
更好地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
表6 建设银行2014-2017年杠杆率明细时间2014-12-312015-12-312016-12-
312017-12-31一级资本净额 (百万元)1,244,7521,357,8431,569,5751,771,120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百万元)18,998,62319,523,86122.321,58123,555,968杠
杆率(%)6.157.287.037.52
注: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14-201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整理
6 改善建设银行资本结构
6.1 改善债务结构,增加创新负债
就商业银行来说,资本结构具有特殊性,高负债成为了银行的总权益的主要组成部
分,而高负债在带来高回报的同时,同样也将带来高的财务风险,所以债务结构的
合理性间接的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在对建设银行而言,2014-
2017年吸收客户存款平均占总负债的81%以上,而发行债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仅占比3%~4%。可见建设银行仍以最原始的利差收益为主要盈利方式。缺乏创
新性,应当增加创新性发债,例如可转换债务等。
6.2 降低不良资产率
从不良资产率分析,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财务风险与经
营风险。因此,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建设银行应当
加强风险监督与控制,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建立银行贷款要求标准,对风险评级
较高的单位的贷款用途进行实时跟踪。如出现风险迹象,应当及时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韩思敏.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以中国银行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7(7):98-100.
2 李静思.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3 赵尚梅,杜华东,车亚斌.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
2012(7):40-41.
4 王菁.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改革的推进[D].沈阳:东北大学,2010.
5 赵丽生,赵翔.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透析[J].会计之友,2011(18):8.
6 刘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研究——基于中、农、工、建四家银行的分析[J].现代商业,
2018(2):129.
7 张戈弋.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8 张翼,徐璐.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6):2.
9 陈梦雯,郭宇冈,Philippe Dorbaire.《巴塞尔协议Ⅲ》中的杠杆率指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其在中
国的适用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9):253.
10 赵家月.中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7.
11 杜丽.中国上市银行贷款结构与不良贷款率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12 韩刚.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