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
.设计组设计了一组特色书签以回味初中学习生活迎接美好未来,正面为励志图片和
经典诗文,请你帮忙完善书签内容。
学习路上,那些坎坷挫折,
路在脚下,你我同前行。你
犹如
“
溯洄从之,
。溯
要有
“
万里赴戎机,
”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
(《木兰诗》)的行动力;要
葭》)的迷茫,甚至是
“
停杯
有
“
投箸不能食,
”
(《行
“
劲(《潼关》),还要有
路难》)的苦闷,也可能是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行路
“
?青衫湿!
”
(《满
难》的乐观劲,只要坚定走
江红
·
小住京华》)的孤独。
好每一步,何惧春夏秋冬!
但无论如何,请坚持。
成真!
当天边乍现彩虹,梦想就会
,
山小
”
(《望岳》)的壮丽;
,
”
的奔放
你会感动于
“
,一览众
西村》)的惊喜;登临高山,
“
,
”
(《游山
峰回路转,你会体验
二、基础知识综合
2
.朗诵组进行《鹰的诞生》诗朗诵,请参与完成问题。
鹰的诞生(节选)
牛汉
鹰的窠
节目开场白同学们,我们一路成长,领悟了努力的要诀,收获了
筑在最(
)的
真
zhì
① 的友情。回望过去,我们经历挫折,不曾
qiè
② 懦。而今
悬崖峭壁
雏鹰起飞,我们只要有肯拼搏、能吃苦,必须翱翔苍穹!
深深地隐藏在
请欣赏诗朗诵《鹰的诞生》。
云雾里
鹰的蛋
是在暴风雨里
试卷第1页,共10页
(
)的
隆隆的炸雷
唤醒蛋壳里沉
睡的胚胎
满天闪电
给了雏鹰(
)
的眼瞳
飓风十次百次
地
(
)它们长出
坚硬的翅膀
炎炎的阳光
zhù
③炼成它们
一颗颗暴烈的
心
(1)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峻
成长
明亮
激励
C
.高峻
催化
明锐
鼓励
B
.险峻
成长
明亮
鼓励
D
.险峻
催化
明锐
激励
(3)
文中划线句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今雏鹰起飞,我们只要有肯拼搏、能吃苦,必须翱翔苍穹!
B
.而今雏鹰起飞,只要我们有肯拼搏、能吃苦,必将翱翔苍穹!
C
.而今雏鹰起飞,我们只要有肯拼搏、能吃苦的精神,必将翱翔苍穹!
D
.而今雏鹰起飞,只要我们有肯拼搏、能吃苦的精神,必须翱翔苍穹!
三、名著阅读
3
.《艾青诗选》中有
“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
的诗句。请从《西游记》、《红星照
耀中国》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来验证这句话。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2页,共10页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简要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B
.颔联两个
“
出
”
和两个
“
归
”
重复对照,表达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C
.颈联化用杜甫《春望》的名句,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斗争到底的自信心。
D
.全诗逐层递进,情感激越,不假雕饰,抒写作者的胸怀,显示民族正气。
5
.这首诗的尾联和王绩《野望》的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都用到
“
采薇
”
的典故,
请分别简述其表达用意。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于长安求假
①
居处,得故关相国
②
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
③
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
④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
⑤
斩焉,彗帚者
⑥
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
居
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
而毕。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以
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白氏长庆集
·
养竹记》,有删改)
【注】
①
假:借。
②
关相国:疑指关播,德宗时曾任宰相。
③
履:行走。
④
殄(
tiǎn
)
瘁:此指摧残。
⑤
筐篚者:做筐的人。
⑥
彗帚者:做扫帚的人。
6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长无寻焉寻:
①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②
寻找;(
1
)寻:
③
随即,不久。
解释(填写文字)
试卷第3页,共10页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
之手
亦欲以闻于今之用
贤者云
关联教材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洢《核舟记》)
文言现象
(
2
)尝:
(
3
)闻:
词类活用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除粪
/
壤疏其间
/
不终日而毕
B
.乃除粪壤
/
疏其间
/
不终日而毕
C
.乃除粪壤疏
/
其间不终
/
日而毕
D
.乃除粪
/
壤疏其间不终
/
日而毕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
2
)故作《养竹记》,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9
.白居易和韩愈是同时代的人。选文及链接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链接材料】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签名书
徐建英
①本城大作家来给大家上课,顺便安排了新书签名活动。
②他本来是不想去要签名的,书便放在宿舍里没拿。下楼的时候,遇上两位朋友,
手里都抱着那本《世间》。看到他空着的手,其中一人问:
“
喻老师,你怎么不带上书,
不打算要签名吗?
”
③他笑:
“
我就算了吧,把机会让给大家。
”
④对方笑:
“
不必谦让,都有安排的。
”
⑤他还是摇摇头。其实心里是难受的,天知道他是多么喜欢这位大作家。
⑥他是省里的文学骨干,学校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本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遇上自
试卷第4页,共10页
己喜欢的作家,讨个签名也是常有的事。有时文友出书,人家还签好名,恭恭敬敬地递
来,一声
“
喻老师,请多指点
”
,这书不但要收,收下还得认真读,有时还得写几句读后
感。也常有省里、市里组织的研学培训、颁奖礼等活动,每回参加完,也会捧些书回家。
⑦可妻子不爱看书。
⑧她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婚后换了新单位,似乎不受重用,还总被有意无意地
打压,这让她工作热情渐失,看一切都变得不耐烦起来,尤其是回家后看到满屋子的书
更是恼火。尽管他再三强调,好多书是珍藏版的签名书,妻子仍很生气:
“
家里总共就
这么点大,你看看这屋,哪处堆的不是你的书?以后参加活动,不要再带签名书回来
了!
”
⑨课堂上,大作家讲了一个关于文学情怀的小故事:
⑩《世间》在北方某个县城发行的时候,一天夜里,县委一位重要领导的秘书突然
来找他要签名,当时匆忙,他也没来得及问秘书为何深夜求签名。后来秘书来送行时告
诉他,那书是送给当地一个很有文学情怀的拆迁户,那是一个所有人出动都做不通劝迁
工作的
“
钉子户
”
。但在这个拆迁户收到签名书的第二天,他却主动打电话说,他们家同
意搬迁,无须别的条
⑪课间休息时,院长在群里提醒:
“
课后签名,大家排着队,从一组开始到三组,
轮着去。他立时有种想跑去宿舍拿书的冲动。
⑫妻子的电话打进来时,下半节课刚要开始。他有些烦躁,匆匆接通电话,说了
声
“
我下课后再打给你
”
便挂了电话,然后把手机调了静音,随手搁在桌面上。
⑬好一会,妻子又发来了一长段文字:
“
你挂电话干什么?请你帮我找大作家讨个
签名有这么难吗?
”
⑭他头皮一炸,感觉意外极了。妻子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她不是最讨厌自己带签
名书回家的吗?
⑮课堂一结束,在同学们排队签名的时候,他立即回拨了电话。
⑯电话里,妻子刚开始吞吞吐吐的,一会儿才说:
“
听人说,我的一个客户特别喜
欢这位大作家,我就想……
”
⑰挂了电话,他又有个意外发现,他和妻子竟然在他课间休息前有一个通话记录,
而且时长
40
分钟——应该是上课中途妻子打电话来时,他手误接通了,而妻子也一直
没有挂断——这意味着妻子通过电话,把大作家在课堂讲到的
“
《世间》里的文学与人
生
”
,一字不漏全听到了,电话后来一定是在他不小心轻扣手机时才被挂断的。
⑱难怪。他心中一喜。他和妻子当初因文学而走近,文学情怀装点了他们恋爱时
的点滴。而今,在不同的地点,竟又一同聆听了一堂
40
分钟的文学课,他们的心意,
试卷第5页,共10页
原来还是相通
⑲飞一般向宿舍奔去时,他脑子里还在快速盘算着得再去买一套,请大作家签两
套书。
(选自《羊城晚报》
2023
年
3
月
15
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插叙的写作手法,交代了
“
他
”
不要大作家签名的原因。
B
.妻子讨要大作家的签名是因为她有一个客户特别喜欢这位大作家。
C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
.
“
签名
”
多次出现,既是线索,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
11
.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①
大作家讲了一个关于文学情怀的故事
③
意外得知妻子在电话里听了大作家
40
分钟文学课
人物心理
难受
②
感觉意外极了
心中一喜
12
.小说不断设悬念、释疑问,请你分别找出一处,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
1
)课堂一结束,在同学们排队签名的时候,他立即回拨了电话。(赏析加点词)
(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⑫
段画横线的句子。(赏析句子)
14
.大作家讲述的拆迁
“
钉子户
”
因为收到签名版的《世间》而主动同意拆迁的故事,有
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
15
.有同学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
“
他
”
,也有同学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
“
他
”
的妻子,你是
怎样认为的?请说说理由。
阅读以下论坛帖子,完成下面小题。
九(
1
)班同学在
“
传统文化论坛
”
中邀请了
4
位嘉宾,就
“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
开展了一次圆桌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
试卷第6页,共10页
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我在凤凰网开展了为期两
个月的专题问卷调查,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共
17059人参与,大家看看如下数据: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23
年
1
月
11
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认为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
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
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颂,其中蕴藏着很多生活的智慧。时间的智慧。
按季生产、顺时而食,按季生产,是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水等资源
的生产模式,也就意味着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顺时而
食,在节气饮食文化中的重要表现是“尝新”“尝鲜”,即产即食,不
仅食材新鲜营养,还能避免食物存贮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保健的智慧。惊蛰时节,气温迅速回升,百虫纷纷“惊而出走”,
因此民间有抖席子、被褥、衣物的习俗;谷雨除蝎、禁蝎;入梅日将
器具置于高阁、以防霉坏;入伏日“洗百病”等,呈现着人们跟着节
气过日子的健康生活方式。
守护的智慧。中国节气文化反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
自然资源取用模式,很多地区都流传着“清明前后,挖坑种树”的农
谚,鼓励人们植树造林,守护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还包含着许多有
关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文化传统,在云南鹤庆,当地会在清明节和冬至
日举行“祭鸟节”,当天,人们会喂食鸟儿,绕山踏歌,赞颂鸟儿给人
类带来的诸多益处。
(选自《人民日报》
2022
年
11
月
22
日,有删改)
【材料三】
试卷第7页,共10页
资深网民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早就荡然无存了。网络用语早
已“溢出”网络边界,从“帅锅”“美眉”到“yyds”“绝绝子”,脱
胎于网络的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现
实生活中。近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发布《近期互联网语言文字规
范调查报告》,调研了过去三年,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出现的语料约500
万汉字、500幅图片和500个视频,发现“不规范表达”高达61%,如
“YYDS”、太“尬”了;临时构造新词也占到了13%,如“懂王”“鸡
娃”。在抖音中,“多少米”(多少钱)“G家”(国家)等变体表达层
出不穷。日常的语言文字都无法坚守住,何况深远的传统文化呢?
(选自《新京报》
2022
年
11
月
17
日,有删改)
【材料四】
网络文艺研究大咖网络就冲击传统文化么?我认为未必!不信,
你翻开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你这张画临的可是北宋许道宁的《关
山密雪图》?”“如果不用‘关公巡城’的手法来斟茶,茶水能好喝
到哪里去?”一不留神,传统文化就直逼你眼球。我也同样有数据,
《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主动调动传统
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
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如美术史专
业出身的网络作家漠兮说的作品《枕水而眠》以国画为题材,让传统
文人笔墨情怀跃然纸上。
恰恰相反,我认为网络文艺与传统文化是可以相互赋能的。一方
面,网络文艺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据抖音年度报告显示,截
至今年3月,该平台书法类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达1074亿。不仅书法,
很多技术门槛颇高的非遗技艺,也通过网络视听文艺走向千家万户。
如跟着短视频流连于斫琴工坊、制陶作坊,成为休闲娱乐新潮流;唢
呐、二胡、洞箫等传统乐器,成为新晋网红;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
网络文艺采之不尽的题材富矿、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不少
“国风国潮”作品成为爆款。仅2020年至2021年,就有50余首国
潮音乐播放量过亿;哪吒闹海、白蛇传等传奇故事,在网络电影中得
试卷第8页,共10页
到新的解读;8K中国风水墨动画影片《立秋》,在传统水墨之美的包
装下传递当代精神意蕴,为广大网友所喜爱,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
(选自《人民日报》
2022
年
12
月
23
日,有删改)
【梳理探究】
16
.小华梳理了四位嘉宾对
“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
的观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凰网小编
”
持积极的态度,认为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兴趣度。
B
.
“
传统文化爱好者
”
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
C
.
“
资深网民
”
持消极态度,引用调查报告说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表达过
多。
D
.
“
网络文艺研究大咖
”
持积极的态度,认为网络文艺和传统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赋
能。
17
.小龙用思维导图探究传统文化的生活智慧,请你根据材料二,选填一个词,并简述
理由。
A
.顺应自然
B
.健康生活
C
.和谐共生
【评价反思】
18
.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当下
“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
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为
什么?
【迁移运用】
19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接触、了解和运用传统
文化。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拟一份面向在校中学生的
“
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
的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倡议:
第一,
试卷第9页,共10页
第二,
第三,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九(1)班班委会
2023年5月10日
七、作文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特别,意思是
“
与众不同,不普通
”
。初中三年,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或者一场球
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让人回味、感动。
请你以
“
特别的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
①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
文体不限;
③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