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
VR地震救援演练虚拟仿真培训系统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VR地震救援演练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系统要求、总体架构、
系统功能模块、平台运行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VR地震救援演练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027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98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38259 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VR地震救援演练虚拟仿真培训系统 VR earthquake rescue drill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是综合研究学校、城中村、工厂、高层建筑 4 类典型救援场景的差异性,构建宏观灾区、搜索区
域、作业现场的多尺度的三维救援仿真场景,建立地震救援全过程推演技术,实现多元情景动态加载的
“学-研-练-考-评”全过程仿真模拟,建立地震救援综合培训与演练的系统平台。
4 设计原则
VR地震救援演练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实用性原则:开发系统必须满足实用性需求,尽量降低数据输入量,界面直观,易学易用,
不同业务见界面转换速度快;
b) 功能完整性原则:功能需求分析中提出的业务都能在系统平台上实现,同一类型业务因输入
要求或地址模式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模块;
c) 数据安全性原则:系统开发设计并建立的数据库应具备多种措施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有完善
的数据备份、恢复和异常处理机制;
d) 常用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对常用的状态和数值,系统开发时应作为缺省,对常用的功能
应放在主要界面和排前,对于不常用功能可以进行折叠和排后;
e) 系统可维护和可追溯原则:全面按照软件工程要求来开发系统,做到严格管理、严格测试,
每个工作阶段,都应具备相应的严格审查的文档和书面技术资料,为以后系统服务和维护提
供技术上的保证;
f) 统一性原则:系统在开发时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字典,并实行统一的文档编排和管理,数
据库关系命名、模块命名、函数命名、文件命名、变量命名等都要统一;
g) 系统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较强的结构化模式,各模块间接口设计应做到通用性
和扩展性相结合。
5 系统要求
1
5.1 运行环境要求
硬件及软件环境符合表1要求。
表1 运行环境
项目
CPU
内存
硬盘
显卡
操作系统
VR设备
软件
注: VR设备符合GB/T 38259的要求。
最低配置
i5 11400
8GB
256G
GTX1660
Windows7、Windows10
HTCVIVE Pro2
需 要 安 装VS2017RunTime
推荐配置
i7 11700
32GB
512G 固态硬盘
RTX2080TI
5.2 系统要求
5.2.1 性能要求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对各项业务的响应时间要求,二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
—— 处理响应时间:
一般数据查询,响应时间应不超过2秒;
数据分析、评估等操作,响应时间应不超过4秒;
三维场景显示正常运行帧率应不低于 15 帧/秒。
—— 稳定性指标:应能保证稳定运行。
5.2.2 适应性要求
VR 地震救援演练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在系统功能配置上能够灵活处理以适应实际的业务需要。系统
的适应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系统在初始化过程时应按GB/T 2260—1999给出所在省的标准编码;
—— 系统应根据城市位置分别进行系统初始化和系统功能配置;
—— 应按照招标要求,及双方约定配置系统初始化参数。
5.3 信息安全
符合GB/T 20270 、GB/T 20988的相关要求。
6 总体架构
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地震灾害现场,使用人员对场景中的建筑物进行结构、破坏程度、损失
等情况进行评估。
系统由救援演练模型引擎子系统、救援演练导调控制子系统、搜救动态指挥与调度仿真子系统、救
援演练模拟仿真训练子系统、搜救废墟环境仿真与生命通道优选子系统、地震救援演练与效能评估子系
统、地震救援与综合培训七个子系统以及典型城市三维仿真场景库、地震灾害情景库、地震救援演练数
据库三个数据库组成,如图1所示。
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