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
《分草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课,
前面三节课,学生认识了有余数除法及竖式。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境和
动手操作的活动试商。这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乘
法口诀试商,要求熟练地应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课前面学习了有
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乘
法口诀试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分草莓的情境,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一
定要比除数小,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进一步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与计算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1.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利用乘法口诀试商。当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上小了;当除数与商的
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上大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智慧老人送给它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猜
一猜: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
2.小猴邀请了一些朋友为它庆祝生日,但是它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图示分草莓情境,搜集数学信息,提出除法问题。
2.列出算式,初次试商。
①猜一猜,每盘最多放几个草莓?说一说,你猜想的理由。
②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的猜想理由引出乘法口诀试商。
③在图上圈一圈,验证计算是否正确。
3.解决问题2,再次试商。
①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分享计算过程。
②说一说,试商的时候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③用画图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感受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反复体验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的试商方法。
(三)应用新知,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针对性地辨证练习,更正错误。当余数比除数大,
说明商上小了,要把商调大;当除数与商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
上大了,要把商调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订正错误,通过分
析错因,不断调整商的大小,进一步强化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要领。(1)
商与除数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比被除数小;(2)余数比除数小。
在判断对错、订正错题的活动中,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积累
试商的经验。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第1题先算一算,再圈一圈。
2.第2题让学生“开火车”,并说明用哪句乘法口诀。
3.第3题与第4题让学生上台板演,作为现场检测题。
(五)数学阅读,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第5题的拓展内容,向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由
来。
(六)课堂回顾,反思提升
1.用乘法口诀试商,用画图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方式,由动手操作到画图,最后用乘法口诀
求商,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