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

USB概述

Lt

D

3.3 USB总线技术

3.3.1 USB的产生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应用在计算机领域的

新型串行接口技术,最早是由Compaq、Intel、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

年11月共同提出的,其目的是用USB来取代PC现有的各种外围接口,使外围

设备(简称外设)的连接具有单一化、即插即用、热插拔等特点。它的出现大大简

化了PC机和外设的连接过程,使PC机接口的扩展变得更加容易。可以说,USB

是计算机外设连接技术的重大变革。

一、背景

在USB产生之前,外设与PC工程队机的通信主要是通过PC机主板所提

供的各种接口来实现的,如ISA接口、PCI接口、PS/2接口、串行接口、并行

接口等。这些老式的接口最初是由IBM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设计提出的,

存在很多缺陷:

(1)它们是非共享式接口,只支持单个外设的连接,即在同一时刻一个接口

只能连接一个外设。而当前Pc机接口的数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外设

连接的需要。这时,PC机的可用接口数就显得越来越紧张了。

(2)这些接口的体积庞大。它们几乎占用了PC机主板面积的一半,而硬件

厂商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主板的面积来扩充这些老式的接口。而且,大体积的

接口不利于PC机外设的小型化。

(3)这些接口的规格不一。当用户需要把一些外设连接到PC机时,他们不

得不面对种类繁多的I/O扩展槽和外部端口,这会使用户觉得很不方便。

(4)这些接口采用传统的I/O模式。外设被映射为CPU的I/O地址空间,

并被分配一个指定的IRQ(中断请求),或是一个DMA通道。这种模式会带来诸如

I/O地址冲突、所指定的IRQ已被别的外设占用等问题。这时用户需要采用手

工的方法设置一些开关和跳线以重新配置这些设备,有时还必须翻开机箱盖,

而且在设置完毕后,用户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这些新的配置生效。不

管对外设的开发者还是使用者来说,这个过程都相当繁琐。

为了克服老式接口的上述缺陷,PC机制造商和用户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外

设连接方式。这时USB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快速、双向、同步、廉价,并支持

热插拔功能的串行接口。它支持多个外设的连接,一台PC机(含一个USB主控

制器时)可以连接多达126个USB外设;而且所有外设上行接口的规格都是相同

的,用户可以简单方便地将其连入PC机。USB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和热

插拔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在不断电的情况下直接将USB外设连接到PC机上,并

马上被操作系统所识别。所以,USB为外设的连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表1.1把USB和其他常用计算机接口进行了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