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

中重型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计算

0 前言

目前,国内车辆制动系统相关标准主要有GB12676-1999《汽

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7258-2004《机动车运

行安全技术条件》。但作为国内主机厂研发人员设计的依据主要

为GB12676,且GB12676的主要内容是引用欧洲的主要制动法规

ECE R13,因此有广泛的使用性和实用性。根据机动车型分类,

中重型商用车应划分为N2、N3和O类车辆。因此本规范主要是

为了符合GB12676对N2、N3和O类车辆的制动性能的规定。同

时为了使车辆的制动性能满足我国路况,要求在匹配计算过程中

充分考虑用户试验数据,使设计车辆制动性能实用性更好,满足

客户使用需求。

1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

图1 制动时的车辆受力图

1.1 制动匹配计算相关参数的确立

1.1.1 整车质量m(kg)

由于国内中重型商用车超载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需根据国情

把超载考虑进去。

定义:空载质量m1;满载质量质量m2;超载质量m3

1.1.2 车辆轴距L(m)

对于双前桥或双后桥,由于制动时载轴转移计算复杂,为简

化起见,将双前桥或双后桥合并为一桥,轴距测量点为两桥中心

点。

1.1.3 车辆质心距后轴距离

质心距后轴距离可在整车三维数模上得出,但为了数据准

确,可以对空载车辆各轴称重,得出L21; L22,L23通过公式

(1-1)、(1-2)得出:

L22=■(1-1)

L23=■(1-2)

L21、L22、L23――空载、满载、超载质心距后轴距离(m)

L24――载货质心距后轴距离(m)

1.1.4 车辆质心高hg(m)

空载质心高hg1可在整车三维数模上得出,也可以通过悬吊

法测得。而hg2和hg3通过公式(1-3)、(1-4)得出:

hg2=■(1-3)

hg3=■(1-4)

hg1、hg2、hg3――空载、满载、超载质心高(m)

hg4――载货质心高m(m)

1.1.5 轴荷mL (kg)

空载前后轴荷可通过称重获得,而满载和超载前后轴荷可通

过公式(1-5)、(1-6)、(1-7)、(1-8)得出:

mL21=■(1-5)

mL22=m2-mL21(1-6)

mL31=■(1-7)

mL32=m3-mL31(1-8)

mL11、mL12――空载前、后轴荷;

mL21、mL22――满载前、后轴荷;

mL31、mL32――超载前、后轴荷。

1.1.6 轴制动扭矩Tf(N.m)

轴制动扭矩值与气压值成正比关系,因此气压值的选择合理

与否关系到制动匹配计算的实用性。根据大量测量数据显示,由

于制动阀体和管路等阻力作用,当制动系统管路工作气压为

0.85MPa时,制动气室气压约为0.72MPa;因此前后轴制动扭矩取

气压为0.72MPa时的值。

Tf1、Tf2――前、后轴制动扭矩。

1.1.7 路面附着系数?准

GB12676要求试验时在水泥路面,其附着系数为0.8,但考

虑到我国路面实际情况,路面附着系数一般取值0.7;

1.1.8 制动器驻车制动扭矩TP(N.m)

根据带驻车的制动气室的性能曲线图(见图2)可计算或实

测。

图2 气室曲线图

1.1.9 车轮滚动半径r(m)

1.1.10 制动器制制动力分配系数β

制动器制制动力分配系数β为前制动器制动力Ff1与总制

动器制动力Ff之比,

β=■=■

1.2 制动重要性能参数分析与匹配计算

1.2.1 选取合理的同步附着系数?准0

1)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曲线

I曲线是根据公式2-1汇成的,见图2;

Ff2=■(2-1)

2)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分配线,简称β曲线,曲线斜率

为■,见图3。

3)前后轴同时抱死时路面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准0,

见图3

?准0=■(2-2)

图3 某货车制动分配的I曲线和β线图

4)同步附着系数?准0的选取

当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准的路面上制动时,可能有以下3

种情况:

(1)当?准 (2) 当?准>?准0时,β曲线位于I

曲线上方,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这时容易发生甩尾现象;

(3)当?准=?准0时,制动时前后轮同时抱死,这是最好

的稳定情况。

通过分析,第(3)种情况是最好的,但现实中的车辆很难

达到,第(2)种情况会产生甩尾现象,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

因此我们希望设计的车辆满足第(1)种情况。这样?准0就要

求比车辆行使路面的附着系数高,根据公式2-2,要提高?准0,

就要求提高L、β或降低L2、hg,然而受车辆结构和客观因素

影响,不可能完全使车辆在所有路面都满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