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
犁田、打靶、开货车、拖拉机、采莲、挖笋、劈柴、制茶、下厨……在抖音平
台,沈丹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以“用微小的镜头记录乡村的真实生活”为理
念,用淳朴、善良、勤劳的形象吸引了200万粉丝的关注。
在200多条短视频里,沈丹大部分时间,都在安静而专注地做着手中的
活儿。在福建武夷山脚下的茶园、菜园、竹林,热情洋溢的村民和家人,闽北
农产品和土特产,都是她的拍摄背景和素材。随着粉丝数量不断上涨,沈丹
“火了”。在武夷山,提到“乡愁”,很多人都知道沈丹,甚至还有千里之外的粉
丝,到武夷山旅游时,前来拜访她。这不禁让人心生好奇:沈丹,为何能吸引
这么多人关注?
“乡愁”沈丹:
负债,落魄回乡
文/阿春
本文主人公沈丹
起来。刚开始没有订单,她既当厂长
又跑销售,全国各地到处联系业务。
沈丹原名沈枝丹,1987年出生于在她的执着努力下,工厂终于有了起
福建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因父母色,生产订单接踵而来,人手不够时,
常年在外打工,她自幼与奶奶相依为她就撸起袖子,亲自上阵。功夫不负
命。七八岁时开始帮家里分担家务和有心人,仅用了5年时间,沈丹便在陶
农活,高中毕业后,18岁的她,便跟随瓷业创下一片天地,瓷砖厂也从一家
同村的年轻人一起外出打工。发展到两家。至此,母女二人的生活
23岁,沈丹因感情不和与丈夫分
终于有所好转,沈丹也成为了名副其
手,因不舍得打掉孩子,思虑再三,她实的女企业家。
不顾家人反对,选择生下孩子,独自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本来红红
养。有了女儿就有了责任,她告诉自火火的陶瓷业却好景不长,开始走下
己,一定要给女儿“最好的生活”。坡路,产品卖不出去,大量货物积压,
2012年,沈丹决定拿出身上所有
沈丹一夜之间负债80多万元。
积蓄自主创业。经过几番考察,她觉
2018年1月22日,春节前夕,身心
得陶瓷行业不错,看准了说干就干。俱疲的沈丹决定带着女儿从繁华都市
于是,她立马着手组织工人,盖厂房、回到自幼成长的小山村。在返乡途
进机器、进材料,很快,工厂开始运转中,她在内心不断拷问自己:“嫁出去
34
伴侣2022.6
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故乡还回得去吗?如就发条与茶相关的视频。”在那条视
沈丹认真、仔细地将茶叶放到包
乡亲们会接纳我吗?”思绪乱成一团的
频里,
再将茶袋盖上戳,封装、装盒、
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迷茫。坐在出租
装袋中,
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想到,就
车里,她无助地看着窗外,故乡的风吹
装车,
几乎一夜之间,让沈
乱了她的长发。郁闷的她,拿起手机,
是这样一条视频,
拍下了当时自己憔悴的样子,随手发
丹的粉丝数量从8千增长到8万。
渐渐地,沈丹发布的视频,都能获
到了抖音上,甚至连个标题都没有。
人生视界·
创业读本
这是她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第一个作
品。彼时,沈丹对短视频社交平台还
不熟悉,在接受采访时,她笑着说:“其
实,那时我什么都不会,连账户都是请
别人帮忙注册的。”
沈丹回到家乡后,开始利用短视
频,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并给自己的
抖音账号取名为“乡愁”。一开始,她
只是拍一些和女儿在一起玩的视频,
并未引起什么反响。后来,她又尝试
转换风格,拍摄自己日常田园生活,干
农活、做美食,没想到,这股清新的田
园风,一下子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短短几天,迅速吸粉上千,这让沈丹坚
信,回家乡算是回对了。
短视频创业成网红
沈丹说最初的视频都是由家人和
自己拍摄,她主要是借助当地的食材,
拍家乡各种美食。有一次,沈丹拍摄
做地瓜干的视频,就有粉丝问她:“你
做的地瓜干看着很好吃,我能不能买
一些?”这是她通过抖音平台卖出的第
一件土特产。见到地瓜干卖出去了,
不少村民就问沈丹,能不能帮忙卖他
们的茶叶。
武夷山盛产茶叶,沈丹不仅承包
了千亩茶田,还有着自己的茶叶制作
坊。在视频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她在
茶田里忙碌,除草、采摘茶叶,和村民
一起制作、包装茶叶。
拍抖音几个月后的一天,沈丹发
了一条包茶叶的视频。沈丹回忆:“当
时我就想着,武夷山是茶乡,以茶闻
名,很多人从事着与茶相关的营生,不
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点赞量。视频
中沈丹穿着朴素,全程不说一句话,只
投入地做着手中的活儿。她不仅能下
厨做得一手乡村美食,还会开着拖拉
机跑工地、骑着摩托车去田间。在武
夷山水间,伴着孩子、老人和一只小黑
狗的静谧田园生活,唤起人们对于家
园的眷恋,同时,也给沈丹带来不小的
流量,让她一跃成为“三农”领域的大
网红。
喜欢沈丹视频的人,大多都有乡
村情结。从她一锄头就挖出山笋的精
准,从她一把扛起几十斤麻袋的麻利,
从她挑起重担走几里路的坦然。网友
纷纷夸赞沈丹的视频内容真实、接地
气,并表示,这才是农村生活真实的
样子。
当粉丝数达到100万后,沈丹开始
认真构思,每一条短视频应该怎么拍
摄。她说:“我开始想把短视频当作事
业来做,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更多的
人。
11
”为追求视频传播专业化,2020年
95
月,
辑、
后组成的年轻团队,
沈丹注册了公司,搭建了一支由
客服、运营等几名人员。
包括摄影、剪
看到沈丹成了茶乡“网红”,有家
外地茶企老板找上门来,表示愿意花
费几十万元,请她做一期短视频,宣传
他们的茶品牌。沈丹心想:“虽然钱很
诱人,且唾手可得,但她对这家企业和
产品质量都不了解,怎么能盲目推介
呢?”于是,她断然拒绝。
村里一位茶农登门找沈丹,说自
己勤劳致富,一年对茶园喷洒农药12
次,茶叶长得绿油油的,绝对无公害,
请沈丹放心推介。沈丹说:“你很勤劳
值得肯定,但现代生态茶园管理提倡
控肥减药,而你的茶叶肯定不利于消
费者健康,我不能违心推介你的
茶叶。”
为从源头上帮助茶农提高茶叶质
量,更好地帮助茶农推销武夷茶,增加
茶农收入,2021年7月,沈丹牵头成立
武夷山筑梦乡愁农村合作社,吸引当
地茶农入社,以现代化运营模式,为社
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解除他们
的后顾之忧。沈丹说:“我希望做农村
产品的供应链,帮助带动农产品走出
去,不辜负村民们对我的期望。”
在海外社交网络上,沈丹发布的
充满乡土情怀的内容,也同样吸引了
不少海外网友的关注。前不久,沈丹
团队还收到来自国外的茶叶订单。
如今的沈丹,通过拍视频,商品总
访
166.98
客量达1770多万人,成交
甚至,
万元。
金额达
有一天卖了1万多份正山小
种,赚了将近100万元。
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乡愁”沈丹的“网红”标签,成为
伴侣2022.6
35
她拓展当地特产销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力量。村
里种的茶、采的杨梅,妇女们晒的茄子干、笋干、杨梅干
等小零食,沈丹都会收集起来卖出去。坑口村茶农孟
春林没有制茶设备,
40
且成本高。
多公里外朋友的茶厂,
往年茶叶白天采摘,
2021年,孟春林就近找沈丹帮忙。沈丹二
请他代加工,耗费人力物力,
傍晚得赶运到
话没说,收下他1万多公斤的茶青,连夜加工成毛茶,
不仅确保了茶青质量不受运输影响,还大大降低了成
本。孟春林为此感激不已。
沈丹身上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巨大流量,也让不少
网红孵化平台和一些企业找到她,开好价格谈合作。
沈丹也不是没有犹豫过,她回忆当时的心路历程:“拒
绝他们,我也会想是不是就错过了赚钱的机会,但挣快
钱可能就要出卖一些东西,做一些违心的事。我内心
总有一个声音质问自己——沈丹,你到底想要多少
钱?”最后她发现,她更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正
如沈丹所说,她取名“乡愁”,就是希望自己可以让乡村
不再发愁。
发展中心、
2021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
5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
福建省
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2021年全国“乡村网红”计
划暨央视频《村里有个宝》,大型融媒体活动启动仪式,
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乡愁”沈丹受邀参加活动,与央视
总台主持人、青年歌手等嘉宾走进直播间,共同展示和
推介武夷山“双世遗”魅力。这是沈丹第一次参加公开
活动,出发前村里的乡亲们自发送她到村口,为沈丹加
油鼓劲,这让她感动不已。作为直播首秀,朴实的沈丹
有些紧张,面对大家的温情鼓励,她忍不住落泪。对于
受邀参加这个仪式,沈丹感觉非常开心,她也在接受媒
体采访时表达,希望通过自己的微小镜头,推广家乡的
优质农副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让乡亲们不再
发愁。
沈丹对于振兴乡村的执着,收获了粉丝的信任,也
获得官方的认可。在启动仪式上,武夷山市五夫镇政
府邀请沈丹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与她签订战略合作协
议,请她将五夫镇的优质白莲通过线上渠道推广出去,
帮助本地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像沈丹这样的正能量乡村“网红”,正成为乡村振
兴的新动能。谈起愿望,沈丹眼神发亮:“让乡民不再
愁,让乡村不再愁!”
责编/伊和和
E-mail:**************
36
伴侣2022.6
未婚姑娘做了聋哑儿童母亲
刘惠出生在山东济宁市一个农民家庭。她邻居家有一
个聪明漂亮的小弟弟,遗憾的是这个小弟弟是个聋哑儿童,
他有口不能说话,有耳听不见声音。充满爱心的刘惠,萌生
了帮助聋哑儿童走出无声世界的梦想。高中毕业,她报考了
泰山医学院聋哑儿童语训专业。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口
语、手语及其他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时,学院推荐刘惠到上海工作,但她总感觉邻
居小弟弟在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她,她决定回老家创办一个聋
哑儿童康复机构,让和小弟弟一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
能开口说话。
一个女大学生白手起家很难,冷门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但母亲很支持她的这个想法,东拼西凑,为她筹集了10万元
钱。刘惠在镇上租了几间房子,购置了语训设备、教具等。
刘惠:17年执着
刘惠在为孩子们上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