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

VCB-Studio教程09 x264参数设置

0. 前言

本教程旨在讲述x264参数设置的技巧,并侧重于vcb-s定位的使用:10bit,动漫,高码率,高参数。对于非这类

定位的压制,虽有叙述但不详细。

本教程请搭配MeGUI的参数设置面板一起阅读:

本教程会按照标签卡(Main->Frame Type->…->Misc)分别讲解,每个标签卡内,按照从左上到左下,到右上

然后复制下方的命令行(去掉开头的program和结尾的--output "output" "input")到批处理。

后续会有教程讲述低码率下8bit压制的技巧。

不要将本篇中讲述的任何参数和逻辑套用在x265上。

到右下的顺序,讲述每个参数的使用,并给出它们在批处理命令行中的写法。或者,你完全可以在MeGUI中调好,

1. Main标签卡,x264基础设置

Main标签卡里面都是最主要的参数,新手上路,掌握Main标签卡的内容,就足以去一些普通字幕组担任压制了。

Encoding Mode(rc,ratecontrol,码率控制方法):

ABR: Average Bit Rate,指定一个平均码率。x264会试图让整部视频的平均码率达到你的给定值。如果视频前

后编码复杂度相差很大,那么码率的时间分配效果就很差,尤其是到了结尾,为了达到预定的码率值,x264经常

不得不采用过高/过低的码率。所以一般不推荐这个模式。命令行: --bitrate 1000,1000是码率,单位Kbps。

Const quantizer:cq模式,固定量化模式。所有P帧(下文有讲)采用一个固定的Quantizer。

Quantizer, 量化,是一种衡量图像压缩程度的方法,用0-69的浮点数表示,0为无损。图像被压缩的越多,量化

值越大,码率越低,注意量化值不一定代表目视质量,比如说一个纯色的图像可以以很高的量化值被量化,占用的

体积很小,而一个很复杂的图像就算量化值不高,但是压缩后观感也可能很差。命令行:--qp 23, 23是默认值。

I帧和B帧的平均quantizer由ipratio和pbratio决定,这个后续教程会说。因为quantizer不能够较好的体现质

量,所以这个模式一般由下文的Const Quality模式替代。就算不用cqp模式,quantizer(量化)这个概念依旧

在编码中存在,只不过编码器可以智能的浮动qp值。

Const Quality/Const Ratefactor,crf模式,固定质量模式。x264用一种结合人心理学,估算出来的值,来

衡量视频的目测质量,这就是rf(ratefactor),用浮点数表示,0为无损,越高质量越差。crf就是在视频前后采

用恒定的rf,从而使得视频前后的目测质量几乎一致。crf模式下,码率的时间分配效果是最理想的,也是最常用

的模式。

一般人常见的视频,crf设置在18-26左右。通常采用19-21.5就能使得Rip看上去很不错。如果需要绝对好的质

量可以降低到16,但是码率也会很高。注意,crf在搭配不同的参数前提下,实际造成的目测效果还是有差距的,

甚至可能很大,因此不能一概的认为crf代表目视质量。命令行:--crf 23,23是默认值。

一般vcb-s用的10bit 1080p BDRip,crf选择在16~18之间。

2pass/3pass模式:也是指定平均码率,不过通过多次编码(第一次预编码一般是以很快的速度)来先衡量视

频前后编码复杂度,从而优化码率的时间分配。前面编码输出stats文件表示记录,后面编码读取stats文件以得

知前后编码复杂度。如果对码率/体积有要求,一般更推荐花更多时间走2pass模式,而不是直接用abr,也不要

去用crf碰运气希望出来的体积正好达到要求。 Npass的终极目的是,让出来的视频接近crf模式。所以对体积没

有要求的前提下,优先使用crf模式而不是Npass。

Preset(效率预设):

效率预设值。在编码效率和编码速度(时间)之间进行取舍。越往右滑越慢。最快的ultrafast速度媲美GPU加速,

最慢的placebo所需的时间可以是ultrafast的近百倍。Preset越高,x264的码率效率越高,意味着单位码率能

做到的画质越好。命令行: --preset "slower"

采用你最大能忍受的预设值,一般推荐在slow/slower/veryslow三档。x264会自动设置很多参数来调节你对速度

与效率的取舍。vcb-s所用的参数一般基于--preset "veryslow"

Tuning(画质预设)

画面预设值。告诉x264参数应该为哪种片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