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发(作者:)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篇1)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

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

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

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

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

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

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

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

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

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

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

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

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

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

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篇2)

这本书买了好久,一口气看了好多章节,唯独最后两章今晚才看完。所以前

面说什么基本已经内化了,其实就是不记得哈哈哈。

但是还是觉得学到了东西,主要就是说要成功最好的途径并不是靠自己,而

是要擦亮眼睛多倾听多观察,去发掘那些好的创意(不是发明),或者可以嫁个有

钱人,利用家族优势等等。而绝不是靠自己的才能白手兴家,这是少数的神话,

不适合每个人去效仿。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基本上可以抛弃,从今天起不必

再纠结自己适合做什么,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你要做的是发现并毫不犹豫地

骑上一匹赛马。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观察去发现谁是下一个继计算机之后

的新领域。

这里说一下我的见解,我还是觉得一个人在还没遇见他的赛马之前,应该准

备好自己,不仅多听多看,还应该多学多思考,完全抛弃个人也是不对的。学习

和思考的过程会使你的思路更加清晰,才能更容易及时发现赛马,不仅也不能无

所事事地去等着,时机会到来,关键你是否有眼光识别。当然你并不能完全准备

好,这个世界没有完全准备好的人和事,当时机到临,人的机制自然会加速融入

到新领域中去,并快速吸收新知识。

还有针对品牌定位的建议就是将定位尽量细化,从一个行业到一个点,使人

能够马上在脑海中出现的独一无二的选择。就是如此精细化的定位,将来的竞争

将是品牌定位的竞争,谁先占领谁就是王(当然要保证好质量过关,质量是所有

之基本)。这是一个少即是多,多即是少的时代,懂得舍弃,才有专一,要把一

切不能让你成为第一名的东西统统丢掉,抵抗内心的贪婪自大,忍痛割爱做到极

致,专心做好一件事,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篇3)

《人生定位》是一位微博朋友推荐的,到了现在的职业生涯阶段,应该是带

着些功利之心便买了来读。读到143页不想再读下去了,暂时搁置。却又不能武

断没有用处,于是便写篇笔记来巩固下阅读心得。这本书给我的价值便如以上的

纠结。从文字翻译角度应该是相对拙略的,很多地方用了直译。由于语言逻辑和

表达习惯的不同,读起来有些晦涩。

作者很多观点还是很有些深意,有些与以往我们接收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

念不同,有些还和我们东方的哲理相通。

全书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至二章导入个人定位的概念,特别强调要找到你

的赛马是成功的关键。第三至五章将“赛马”分为三类分别来描述,并附加相应

失败率。高风险赛马(努力型、智商型、教育型、企业型)、中等风险(才华型、

爱好型、地利型、宣传型)、低风险(产品型、创意型、他人型、伙伴型、配偶型、

家族型)。后续第六至十二章便详细介绍了七种赛马的要点。第十三章至十五章

便是全书总结,特别强调了更换赛马、“特郎普陷阱”、和最后一章寻找赛马的

7个忠告。从结构而言还是很严谨的。

关于成功的概念,作者用“利用外在成功来安抚内心不安全感,这是人类常

有的一种心态”来点题,并提升要关注到成功是别人给与的,因此成功关键在于

相信他人。避免陷入对外在成功的符号的过度追求。然而对确切的成功概念和心

性的修炼却并未涉及,这应该是本书的遗憾。也是读完以后我将其归入到成功学

类的原因——而且职场成功和人生财富、职位成功的概念并没有阐述清楚。亦有

可能是作者为了清晰讨论的范围和本书结构有意回避吧。

关于规划成功的理念,作者自己在开篇也提到“隧道视觉症”——一旦被设

定的目标框死,你将看不到毕生难遇的良机,从而与机会擦肩而过。强调过度规

划和自我会限制对机遇的把握。

自信和成功的讨论还是颇具亮点的,作者认为人生智商和自信(IQ CQ)改变

的空间便有限,人们也不必过多纠结于此。成功一定带来自信,而自信未必带来

成功,除非你特别喜欢自欺欺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建立自信的捷径在于成功,

从而建立和增强自信。前两天和SEO刘老师聊这个话题,她的阐述更为朴实——

进步做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谈到成功和职业规划,很多人会提到成功人士,其实所谓成功人士的经验都

是修饰过的结果。而且他们的成功是基于特有的情景,很难复制和直接借鉴。重

要的还是体悟自己的成长道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他人经验帮助开阔眼界就

算了。

作者关于教育作为成功途径的阐述也颇为务实,教育和学历背景更多作为进

入的敲门砖,一旦进去以后就不能作为包袱和继续前行的桎梏。客观的看,教育

背景的确是大公司选人和提拔的重要指标。如同外貌对人的成功影响,比我们想

象的还要重要。

很多职场人士面临跳槽的选择,选择企业要问企业给你带来什么,而不是如

同常理思考你给企业带来什么。这个问题上还是刘老师的阐述更深刻:用博弈论

的思路开面对选择,除了看到得到什么,还要看到你失去什么和付出什么,从而

权取平衡。

很对出入职场的人自恃才华,但有才华更需要他人的认可,而且要注重个人

包装,这方面丝毫不异于产品的包装。如果自我意识压过个人能力时,就会变成

自负的“百事通”。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篇4)

所谓一本营销著作,我认为更像一种读心的书,定位对于每个人,每件事物

都是不同。然而如何在其中抓到共同点,就好比书中所说抓住人的心智。

所谓定位一件物。好比汽车的品牌,宝马是动力,奔驰是商务,沃尔沃是安

全。在之前,甚至有过每一种品牌的车经常出入场合的数据分析,这也是在做有

关于车主的定位。所以通过事物也可以定位人,通过人也可以定位物。在不同的

环境中也改变了其定位。

定位是某个时效中不断改变的。人的成长也是在每个时间段定位自己,不是

一个人天生就是CEO,也是在不断经历,通过时间的累计所达到的。然而每个人

也可以做CEO,但是对其的定位又有所不同。

定位是每个环境中不断改变的,在环境的因素里,物是通过其环境而变。比

方当下越来越多新能源的车,当下5G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新的物种诞生,然而

如何给这些新的物种去定位,也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

定位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定位。所谓心智便是一个人的见识与成熟度。你去给

小朋友推销汽车,他们不懂,你去给大人推销玩具,他们过了那个时候。

所以在定位中,我们首先要定位事物的本身,包括自己。你才能定位他人,

因为是由内而外的思考。我们现在太多人向外求,导致定位的不精准。就好比本

身一个庞大的土木工程,有人认为工程赚钱不顾一切去接这个工程,反而适得其

反。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对方不负责任的表现。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篇5)

书中有部分提到关于品牌升级和定位的问题,非常深刻,发人深思。看到这

一部分的时候,我心里想到了两个品牌,比亚迪和小米。比亚迪最近几年不断的

开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高薪聘请奔驰前总设计师,汽车内饰,电池技术,汽

车外形等诸多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20年推出的比亚迪汉和最新的刀片

电池技术,都证明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但是,人们却仍然将比亚

迪汽车看做是低价汽车的代表,尽管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的售价和配置早已处在

中端,中高端领域。究其原因,始终是比亚迪这个品牌已经被定位为低价车,出

租车,公交车,不好听一点儿就是Low。这里暂且不讨论人性啊,虚荣啊这些东

西。重要的是人们听到比亚迪汽车,就明显不如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根

据《定位》书中提到的关于新产品,新定位,新品牌,如何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到

用户的心智中,是有详细的方法的。

关于比亚迪这个案例,如果一开始就“汉”,“秦”,“唐”这样的王朝直

接注册为新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产品线,宣传新品完全以新品牌,新公司的

形式去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褪去用户心中的那一道坎。当然,这样的方式会让市

场部在运营和广告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资金投入。这是一种抉择。另外这个路

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路子,丰田早就用这个方法,在“越野”,“耐用”,“维

修便宜”等多个定位中占据的用户的心智。提起“路虎”,是不是脑海中就是高

大威猛汽车的代表。提起“耐用的汽车”,是不是就是丰田。另外丰田为了往高

端汽车领域冲击,也同样开出了新品牌“雷克萨斯”。为的就是避免用户不自觉

的把丰田这个品牌的属性附加给“雷克萨斯”,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雷克萨斯

是丰田的子品牌,这就已经说明了丰田策略的成功。

另外,作者把品牌定位比作一个天平秤,假如品牌方希望一个品牌能够占据

两个大品类的头部位置,就会导致两个品类都做不到第一。值得深思,不过我个

人认为,这个只适用于消费品,不适用于大集团的定位。举个例子,提到雷蛇这

个品牌,能想到什么?电竞装备,鼠标,键盘,电竞座椅等。反过来,提到电竞

装备,你第一个想到什么品牌?是雷蛇。假如有一天,雷蛇这个品牌准备去做一

个新的品类,卫生用品,并且冲到了这个品类的前三名,那么雷蛇这个品牌,还

代表着电竞装备吗?如果不代表,那么雷蛇电竞产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

客户。这也是我们做独立站品牌时,垂直和精准的原因,不过我们都没有作者特

劳特这样的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