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

泡 沫 理 论

【内容摘要】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问。在任何时期,

数学对小至个人,大到世界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我

们将从数学中的泡沫理论入手,通过文献查阅等方式谈一谈泡沫理论的起源、发

展及其应用,并由此阐述数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以进一步地了解数学这门与我

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学科。

【关键词】 泡沫理论 起源 发展 应用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任何时期、任何朝代,无论政治、军事,

还是经济、文化的进步,数学都无一例外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正是

受到数学家黎曼著作的影响才创造出相对论,从而深刻而长久地改变了我们当代

人的生活;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则运用了数学中的矩阵来描述物理量,从而建

立起量子力学的大厦;1917年数学家拉顿在积分集合研究中引用了一种数学变

换(拉顿变换),几十年后柯尔马克和洪斯菲尔德巧妙地运用拉顿变换,设计出

X射线断层扫描仪——CT,为医学诊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到如今世界上的伟大建筑,许多都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2008年的

北京奥运会上,最吸引眼球的建筑当属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了,她宛如一座

水晶宫殿,与鸟巢交相辉映。这座由“泡泡”和钢结构构成的巨大建筑,凭借着

其创新的设计,获得了2010年国际桥协杰出结构大奖。说到水立方的设计灵感,

它也来源于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泡沫理论”。

一、泡沫理论的起源

泡沫理论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公元4世纪,古希腊几何学家帕普斯(Pappus)

在《On The Sagacity of Bees》一文中提到蜜蜂具有理解几何对称性的灵性,

天生就知道如何用最少量的蜂蜡构建正六边形的蜂巢,紧接着他提出了一系列的

思考:蜜蜂是如何把平面等分割成等边长单元的呢?对于平面而言,为什么只有

等三边、等四边、等六边形能周期性地排布成平面,而其他等边则不行?蜜蜂为

什么选择面积恒定时周长最小的正六边形?另外,在肥皂泡问题上,肥皂泡总是

- 1 -

试图最小化它们的表面积,以使它们的表面能量最小化。对于一个孤立的肥皂泡,

最佳的表面就是一个球面。公元320年,帕普斯首次对肥皂泡的球状结构进行了

数学分析。1884年,德国数学家施瓦茨(H. A. Schwarz)用微积分对此给出了

严格的证明。然而,肥皂泡的问题远没有被彻底解决,如当两个或多个肥皂泡聚

集在一起时,它们的结构又会如何变化呢?

1840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J. Plateau)(又译为柏拉图)对最小表

面积问题着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始于一次偶然:他的一个仆人把油溅到了盛有

水和酒精的容器中,普拉托注意到油在混合物中呈现完美的球形,后来他改用肥

皂溶液和甘油并把蘸湿的线框放入其中进行实验。在一系列实验之后,普拉托于

1873年指出,当肥皂泡沫聚集到一起时,首先,4个气泡形成一组相互作用的基

本单元(气泡大小为10μm-1cm),相交于一个交汇点(vertex,junction或node);

每3个气泡围成一个凹三角形形成柏拉图通道(plateau border),则4个气泡

共形成4个柏拉图通道,其曲率半径为r

Pb

(大小为~1μm-1mm)。柏拉图通道长

度L

Pb

约为气泡大小的1/3,柏拉图通道要比交汇点薄一些,每两个气泡间形成

一个液膜,4个气泡共形成6个液膜,液膜间以及柏拉图通道间的夹角分别为

arccos(-1/2)=120°和arccos(-1/3)≈109.47°(图1)。这即是著名的柏拉

图规则(Plateau rule),即泡沫结构平衡法则。

柏拉图的结论如此简单,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他说:“„„这些规则使得

我们得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结论:那些香槟、啤酒和肥皂水中的泡沫很明显是

液体薄膜的结合体„„因此,尽管泡沫在人们看来是极其易变的,但它一定会受

到以上规则支配的。”

图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