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
102
传媒业态
·
传媒个案
国际社交平台上中国媒体报道研究
——以新华社Twitter账号南海议题报道为例
曹 琳 蒋 敏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外语系,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带来深度渗透和冲击,全球传播的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因而成为我国媒
体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南海仲裁结果公布至今新华社Twitter账号报道南海问题的相关推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新华社Twitter账号对南海问题的报道量呈现阶段性变化,且各阶段报道焦点也各有侧重;信息呈现方式灵活,
传播效果良好,成为中国对外发声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南海议题;国际社交媒体;Twitter;新华社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9-102-03 DOI:10.19483/.11-4653/n.2020.09.030
本文著录格式:曹琳,蒋敏.国际社交平台上中国媒体报道研究——以新华社Twitter账号南海议题报道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
2020(9):102-104.
导语
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带来深
度渗透和冲击,全球传播的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已经成
为各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赵曙光、李海容
[1]
实
证分析了Twitter高影响力账号的涉华报道。相德宝
[2]
对
Twitter平台上涉华舆论领袖传者特征及其影响力进行了
研究。辛静、叶倩倩
[3]
2016年7月报道高潮阶段、2016年8月-2017年8月报
道量重归正常阶段和2017年9月至今报道归于平静阶段。
第一阶段报道总量为64次,单日平均报道量为3.2次,
单日最高达19次;第二阶段报道总量为60次,但是单
日平均报道量出现锐减,仅0.15次,单日最高为2次;
第三阶段报道量在更低频次范围内徘徊,报道总量22次,
单日平均报道量仅0.02次,单日最高2次。可见,南海
议题的热度在2016年7月最高,随后迅速减弱,最后回
归平静常态。南海问题本来就是域内国家之间的争端,
属于小范围的地区问题。由于美国的介入和炒作,南海
问题快速升温至国际热点,这种舆论报道既违背了事实,
夸大了事态严重性,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此,新华
社三个阶段报道量的变化趋势符合基本事实和中国期待。
以YouTube平台李子柒视频的评
论为研究对象,审思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
挑战和可能性突破。蒋玉鼐
[4]
对比分析新华社与美联社
南海仲裁案Twitter报道,并梳理了两家媒体的有益做
法。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考察中国媒
体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对南海议题的宣传报道。以新华社
Twitter账号为个案,重点分析南海仲裁结果公布之后相
关推文,旨在揭示新华社在报道量、议题设置、信息呈
现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为前期对外传播工
作进行简单梳理。
1.新华社Twitter报道的实证分析
1.1研究语料及方法
利用Twitter高级检索功能提取2016年7月12
日至2020年4月1日期间新华社账号关于南海议题
(#SouthChinaSea)的所有推文,获得有效样本146条,
并记录每条推文的报道日期、信息呈现方式(图文视频
等)、点赞数、转推数和评论数等数据。推文报道焦点
的分析,借助语义网分析软件wordij 3.0。
1.2报道量
自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闹剧公布结果起至今,
新华社英文Twitter账号对南海议题的报道量发生阶段性
变化。由图1可知,新华社的报道大致分三个阶段, 即
(AGZ18051)
图1 仲裁结果公布后新华社Twitter账号涉南海议题的报道量
1.3报道焦点
第一阶段推文的语义网分析显示(见图2),
arbitration(仲裁)、award(裁决)是重要节点词,说明
该阶段的新华社报道焦点对准了仲裁案。同时,节点词
void(无效的)、null(无效的)体现了中国对仲裁结果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SKSM201703);2018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规划课题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个案
·
传媒业态
103
的立场和态度。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sovereignty)、
海洋权益(maritime、rights、interests)和领土完整
(territorial)。新华社还在Twitter上报道了中国获得的
国际支持(support)。
海行为准则”的谈判与磋商(conduct、code),这是中
国积极推动的结果(urges),也是着眼于长远,保持南
海和平稳定的基石(peace),体现了中国遵循国际惯例,
在对话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国际协议,在法律的框架下解
决国际争端的务实作风。同时,中国敦促域外国家停止
(stop)发表不负责任言论,反对搅局行为。
图2 第一阶段新华社报道语义网
图4 第三阶段新华社报道语义网
第二阶段新华社报道焦点悄然发生了转变,语义网
(见图3)中出现了manned(载人的)、submersible(潜
水器)等词汇。新华社报道了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蛟龙”
号潜水器在南海开展科学调查,一方面表明中国在南海
活动的科研性和公益性,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的海洋实
力。此外,combustible(可燃性的)、ice(冰)、drill(钻井)
等节点词表明新华社还集中报道了中国在南海开钻可燃
冰的工程。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克,说明中国在新能源
发掘利用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另外,新华社也报道
了中国和俄罗斯(Russia)在南海举行的联合军演(joint),
体现了中俄的军事互信互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中国在
南海主权和利益得到其他大国的支持。
总的来说,新华社Twitter报道的议程设置合理,在
国际舆论战中步步为营,逐渐掌握主动,从第一阶段被
动应付西方媒体设置的南海仲裁案议题,到第二阶段自
信且温和地介绍中国在南海的实力,到第三阶段胸有成
竹地报道中国引领域内国家对话协商,依法务实解决南
海争端。
1.4信息呈现
在146条推文之中,无一条纯文字推文,基本都是“文
字+图片/视频/投票” 组合型信息呈现方式。其中,“文
字+图片”组合有117条,占比高达80%。图片之中,
纯图片106条、图文一体10条、漫画1条。图文一体可
以突破推文字数限制,补充额外的文字信息,使内容尽
可能详实。漫画则是新华社报道的创新形式,也收获较
好的反响(点赞数339,转推数165,评论数53)。占比
第二的推文组合形式为“文字+视频”,共28条,约占
19%。相比较图片,视频能提供更为丰富的多模态信息,
非常适用于信息的增补。此外,还有1条“文字+投票”
组合型推文,这是新华社加强与国际网民互动的成功范
例,有利于普及南海问题的“常识”,引导国际受众认
识到南海仲裁闹剧的危害。另外,作为传统主流媒体,
新华社注重深度报道,因而在推文之中大量使用短链接
(占比约63%),国际受众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信源网站
详细深入的报道,对新华网网站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引
图3 第二阶段新华社报道语义网
流手段。
1.5效果评估
推文的效果评估可以借助一些量化参数与指标,譬
第三阶段的报道(见图4),新华社重点关注了“南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04
传媒业态
·
传媒个案
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如点赞数是衡量推文影响力的首要指标,转推数是衡量
推文传播力的重要指标,而评论数是衡量推文话题度的
重要参数。从平均值上看,新华社推文的点赞数达187,
转推数达72,评论数为14。从极值来看,新华社推文点
赞数最高是2171,最低是36;转推数最高是425,最低
是7;评论数最高是177,最低是0。由此可见,新华社
的推文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传播力,抑或话题度方面都
有很大的成绩。
结语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南海仲裁结果出炉之
后新华社Twitter账号的报道,得出结论:首先,新华社
报道量呈现巨大变化,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仲裁
闹剧进行报道,展现中国立场和决心,第二阶段报道中国
在南海科学考察,彰显中国的实力,第三阶段报道中国积
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寻求在国际法框架下解
决争端。其次,推文呈现形式上,新华社巧用短链接、图
片、视频、投票等多种形式,既拓展了推文的信息量,又
增强了推文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最后,从点赞数、转推数
和评论数三大指标来看,新华社的推文整体上获得了较好
的传播效果。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众多,本研究仅对Twitter
平台相关报道进行了考察,今后研究可以关注其他平台(如
Youtube)的相关报道,共同探索如何在国际社媒平台上
参考文献
[1]赵曙光,李海容.美国社交媒体关注的中国议题——基于
2015年Twitter高影响力账号的描述性分析[J].新闻记者,
2016(10):71-77.
[2]相德宝.国际自媒体涉华舆论传者特征及影响力研究——
以Twitter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01):
58-69+127.
[3]辛静,叶倩倩.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
分析与反思——以YouTube李子柒的视频评论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20(03):17-23.
[4]蒋玉鼐.我国媒体重大涉华议题报道国际影响力探析及建
议——新华社与美联社南海仲裁案近期Twitter报道对比
分析[J].中国记者,2016(12):19-22.
作者简介:曹琳(1983-),女,山东临沂人,讲师,
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 蒋敏(1989-),女,安徽芜湖人,
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上接第96页)
届学术年会“科技期刊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分
结语
(5)
数学符号以及公式在科技期刊的大量出现,给期刊
会场论文集.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2] GB/T 15834—2011 标点符号用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
版社,2011.
[3] 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4]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8.
[5] GB 3102.11—1993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王萌(1987-),女,黑龙江,编辑,研究方向:
编辑出版。
质量进一步提升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些数学符号、公式
形式多样且复杂,编校人员稍微马虎一下可能就会出现
错误,影响刊物质量。在编校过程中,编校人员应时刻
紧绷数学公式这根弦,遇到复杂公式不要怕,也不能怕,
利用互联网多想、多问、多查,无法确定的可与同仁、
作者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固然按图索骥过于死板,但
约定俗成原则未免过于灵活,其就像双刃剑一般,各有
利弊。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结合期刊的不同类型,出台一
系列更细化的国家标准,坚守文化阵地,扩大我国科技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敏.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的责任[C].福建省科协第五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