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
.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山水诗终究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
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确实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
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
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
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那
么最充分、最完美地表达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那么是仁义之人。为什
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
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
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
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缺乏。由于受种
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
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
鼓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气氛,还提醒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
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
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的诗句:“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天边树假设荠,江畔洲如月。〞用远景衬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
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假
设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到达天然淡泊的
完美境界。
1.以下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山河之异〞的国情变化对文人的影响,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B.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可以使文人们寻求抚慰和解脱,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
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的出现。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
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
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
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用
“读书万卷〞来弥补“行万里路〞的缺乏。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
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聚。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表达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象
和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气氛,还提醒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
“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
C.诗人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在诗中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于是使欣赏
者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假设荠,江畔洲如月〞,勾画远景的笔墨不多,却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
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游侠李白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幅员的。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土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土,醉酒的地方
就是故土。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
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
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
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是
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
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
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荣多了。“齐有倜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