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
《史记·游侠列传》鉴赏
摘 要:《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
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
记•游侠列传》作为《史记》重要部分,在其中有重有的文学、艺术地位。本文以《史记•游
侠列传》原文为基,从人物形象、行文布局、感情抒发这三个方面并选取典型人物进行赏析
论述,希望有助于大家加深对文章、人物的理解和认识,感受《史记•游侠列传》的情感、
人物、布局精妙。
关键字:《史记》;游侠;写作特色;人物形象;行文布局;抒情性
引 言
《史记》在中国享有很大的名誉,鲁迅称其为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学
上它独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文学史上,它与宏著《离
骚》同为明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除去它在史学和文学的巨大成就,它背后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也堪称一绝。其中,《游侠
列传》是一篇专门记载汉代游侠的传记。所谓“游侠”,指的是那些在当时动乱时代一诺千
金、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困的“浪荡儿”。汉代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对游侠多持对立否定
的态度,而司马迁却痛惜“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没不见”的现状,不仅给他们立传,而
且予以很高的评价和极大的同情。
《游侠列传》既然是《史记》中的一篇,那么它就具有《史记》艺术成就的共性,同时
它也保有自身写作特色。此次关于《游侠列传》的赏析,主要是从《史记》总的艺术成就方
第 1 页
面来做一赏析,同时又添加一些《游侠列传》个性。
一、塑造人物形象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一旦载入史册,他们便成为既包含共性,又富于个性的“单
个的”艺术形象。
(一)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在这部列传中,主要刻画了朱家、剧孟和郭解等人物形象,还有一些提及到的游侠,像
田仲、周庸、王公和长陵高公子等人。在刻画人物形象事,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
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在刻画朱家时,主要以正面描写为主,像“然终不伐其能,歆
其德,……终身不见也。”这些都是正面描写朱家的侠肝义胆、慷慨大方和淡泊名利。还有一
句侧面描写“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侧面写出当时世人对他的仰慕之情。关于田仲,
主要以侧面描写为主,也形象的刻画出了他的谋略和才识。在郭解的描写上,司马迁正面描
写了几件关于郭解的小故亊,既突出了他的暴怒残忍,又刻画了他的正义禀然和有胆有识。
同时在关于郭解的描写中还借郭解的门客和村民之口等侧面描写赞叹了郭解的不怕死,为报
恩亦或助人为乐的种种精神,以客观评价的口吻,借文抒发了对郭解乃至对游侠的赞美钦佩
之情。
(二)运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司马迁在关于郭解的描写中,先抑后扬这个表现手法表现的特别突出。首先描写了郭解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体现了郭解暴怒残忍的性格,客观描写了作为游侠
的郭解暴躁的一面。而后赞扬了“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固不可胜数”这样正义禀
第 2 页
然的郭解,还有他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慷慨大度和侠肝义胆都直接体现了游侠精
神,反使游侠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游侠形象并不都是那样不尽人意的暴虐之徒。郭解姐姐的孩子仗郭解之势强迫别人喝酒,
那人喝不下那孩子就强行灌入,那人气急之下杀死了孩子并逃离,姐姐拿此亊讽刺郭解让他
解决,而后郭解得知真相对那人说“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便放走了那人,并把姐姐的孩
子好生安葬。这件亊体现了郭解为人处亊十分妥当,从而以郭解为代表颂扬了游侠精神地真
谛。“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大家都为此亊佩服郭解明理的性格,此处成为大
家对游侠形象的改观。
(三)善于刻画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在这片文章中,司马迁着重刻画了郭解的个性化语言,通过郭解语言的描写,使得人物
性格更加突出。就如“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和“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
罪!”都表现出郭解的明于事理和为人处亊十分妥当,同时也体现出了游侠并非都是不尽人
意的暴虐之徒。
(四)善于将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通过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冲突。
郭解的外甥依仗郭解的声势,和人家喝酒时硬给别人灌酒,结果被人刺死。郭解姊姊将
儿子的尸体抛在大路上,让郭解严惩凶手。郭解在姊姊的压力下派人暗中打听凶手的住处,
可当凶手自动回来时,郭解了解事情经过后却说“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并且放了那个
杀死自己外甥的人。还有,郭解出门或回家时,一路上人都躲避他,唯有一人蹲坐在路上傲
第 3 页
慢的看着他,门客要杀了他,郭解却说“局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等等
的一些事件,通过构造郭解姊姊和门客和郭解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郭解的明于事理的事情
形象更加突出,使得文章更具有表现力。
二、行文布局,匠心独具
司马迁在文章安排上详略得当,在安排人物及故事内容上也是很有见地,正如桐城古文
学家刘大櫆所概括的“意到处言不到,言尽处意无穷”。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关于游侠
的安排上,采取详略结合的表现手法,使文章主次结构鲜明,又不使读者觉得有何欠缺。文
章提及到了众多的游侠,但是主要描写了朱家,田仲以及郭解,在这三位游侠中,又重墨刻
画了郭解这一人物形象。选取郭解这一既具有自己的个性,又具有游侠共性,通过对几件关
于郭解的小故亊的重墨描写,也使得游侠的形象跃然于字里行间,使得文章表意上丰富,而
却丝毫没有冗文之感。
同时,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论赞体,常于叙事之中楔入自己的主观论断,使得叙述、
抒情和议论三者有机结合。在《游侠列传》中,“太史公曰”的论赞体共出现了两次。一处
是在文章的第二段,是对“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的讨论,得出“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
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另一处出现在文章的
最后一段,是对郭解的赞述,字里行间表达着对郭解的赞美和对“於戏,惜哉”的惋惜。
三、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因司马迁发愤著书,字里行间也寄托有个人遭遇在内的人生体验。因而《史记》的理性
批判常常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叙事之时,亦不免移入作者的爱憎好恶。《游侠列传》中“自
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然剧孟母死,自远方送葬盖千乘。及剧孟死,家中无余十金之
第 4 页
财”、“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与欢解”和“然天下无贤与不贤,知与不知,
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都表现出了司马迁对游侠的赞美,他们行侠仗义、慷慨
解囊、救人于危难之中。
《游侠列传》中游侠都同郭解一样,尽游侠应尽的本分与职责。家境贫穷的朱家,并没
有因此放弃游侠的追求和目标,田仲和剧孟也体会了游侠的真谛。游侠并没有为自己活着,
这样的大无畏精神谁能不铭记在心呢?司马迁感慨游侠之事迹之余,又想到当时社会,“浮
云蔽日”,奸佞当道,这些“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
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游侠却不被汉代封建统治者和传统士大夫认同,他
们对游侠多持对立否定的态度。司马迁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书中给他们开章立传,予以很高
的评价和极大的同情,这本身就是太史公勇毅的表现。
后 记
《史记》之所以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最重要的是它“不虚美,不隐恶”。《史记》一
方面对于社会上各种邪恶、腐败、庸俗现象进行的广泛地批判,另一方面又对忠而被谤、死
而无悔的伍胥、屈原,振人之急、已诺必成的朱家、郭解,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
轲,乃至凡以其物质劳动或精神劳动贡献于社会者,凡由其立身行事而表现高尚情操者,无
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赞扬。
太史公所书“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的侠者在中国史书上的空谷绝响,后代史家再
没有写出类似的游侠了。这无疑的原因是后世专制皇权下的正统史家再无法有勇气写出这股
特殊力量,但更重要得是他们缺少太史公写侠者时候自身所有的“仗剑辞亲”的豪气和毅力。
参考文献:
第 5 页
[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1
[2].韩兆琦.读《史记·游侠列传》名作欣赏.1985年04期
[3].毛金霞.《史记》叙事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4.硕士
[4].庄永.《史记·游侠列传》探索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田蔚.《<史记·游侠列传>的侠情特质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05期
[6].马凤.《<史记>列传叙事策略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文艺学.2015.硕士
第 6 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