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

第4届 (1981年) 顾嘉辉 48岁

顾家辉,香港著名音乐大师,是粤语流行曲 (CantoPop)最重要的创作人之一,有香

港乐坛教父之称。

第5届 (1982年) 从缺 -

第6届 (1983年) 奥金宝

在第六届(1983年)由香港电台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所评选出的乐坛最高荣誉大奖(第三

届金针奖)中,由辉哥颁奖,得奖者是奥金宝(Nonoy Ocampo)。辉哥在介绍奥金宝时说他

在乐坛已经工作了四十几年,自己都很尊敬奥金宝先生,算起来他的资格应该和辉哥一样老

了。奥金宝是菲律宾人,不会讲粤语,他用英语致了答谢。

第7届 (1984年) 刘东

娱乐的很多大碟都是由老板刘东监制的~~~~~刘东则是第三个获得“最高荣誉奖”的人物。。。

第8届 (1985年) 许冠杰 37

许冠杰(1948.9.6-),昵称“阿Sam”,自1970年代起以通俗广东歌词谱下多首乐章,

开创香港粤语流行曲的潮流,在香港乐坛被称为“歌神”、“香港乐坛巨星”、“香港流行音乐

祖师”和“广东歌鼻祖”。他是第一位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个人演唱会的歌手!

第9届 (1986年) 唐涤生(追颁)69 (1959年去

唐涤生(1917年6月18日-1959年9月15日),原名唐康年,广东中山(今珠海市

唐家湾)人,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香港著名粤剧剧作家,行内有“鬼才”之称。他能糅

合文学与电影艺术,为粤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第10届(1987年) 陈蝶衣 78 (2007年去世)

陈蝶衣(1907.10.17~2007.10.14),男,号逋客,江苏常州武进人,中国著名出版家、作

家、填词家。原名陈元栋,一说陈哲勋,笔名陈涤夷、陈蝶衣、玉鸳生等。一生为三千余首

歌曲填词,代表作有《南屏晚钟》、《情人的眼泪》、《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凤凰于飞》、

《爱神的箭》、《春风吻上我的脸》、《我有一段情》等,多与作曲家姚敏合作,周璇、姚莉、

邓丽君、蔡琴、费玉清、张惠妹等人均唱过其作品。1952年移居香港。1988年获香港电台

颁发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1996年获香港创作人协会终身成就奖。

第11届(1988年) 温拿乐队 35 - 37

温拿乐队成员包括谭咏麟、钟镇涛、彭健新、陈友、叶智强,是香港1970年代的著名

乐队,除了出唱片还拍电视专题片、电影等,曾风靡万千少男少女。后来各成员独立发展,

均在各行各业中独当一面。

第12届(1989年) 徐小凤 40

徐小凤(Paula Tsui,1949年1月1日-),原名徐郧书,香港殿堂级歌手,人称“小凤姐”,

籍贯湖北武昌,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活跃于香港歌坛。40年的歌坛生涯,徐小凤的

歌声慢慢的成了一种经典,是我们心挥之不去,永远珍藏的一份醇厚真情。

第13届(1990年) 黄沾 50 (2004年去世)

黄沾,人名。(1941~2004),原名黄湛森,英文名James 。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

1941年广州出生,1949年随父母移民香港;早年入读喇沙书院,后升读港大,1963年毕业

于港大中文系;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为电影、电视

剧、歌手、演员作品、导演作品、文学创作、古装歌舞剧、综艺晚会写过歌词。 如果说

许冠杰是香港粤语歌曲开山的“大功臣”的话,那么与顾嘉辉并列“辉黄”之一的黄沾先生

则堪称词坛宗师,据沾叔说,他1961年踏入电视圈时开始填写歌词,但直到70年代末那些

电视剧主题曲才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之后他的经典作品一直延伸到整个八十乃至九十年代,

演绎过他作品的歌手不计其数,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罗文、关正杰、叶振棠、叶丽

仪,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张国荣、林子祥、叶倩文,甚至在2004年还为香港歌手梁汉文和

广州创作歌手张敬轩写歌。

第14届(1991年) 罗文 41 (2002年去世)

罗文(RomanTam,),原名谭百先,籍贯广西桂平。他是香港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

著名的实力派歌手,并且是香港新一代不少歌手的师傅,有“乐坛教父”之美誉,亦有人称

他为“歌圣”、“歌神”。

第15届(1992年) 郑国江 51

郑国江(1941-),男,香港人,祖籍广东中山,华语乐坛最具代表性的填词人之一。

曾用笔名郑一川、江羽。至今为止已经拥有了超过2000首词作,是目前香港作曲家和作词

家协会中创作歌曲(登记)最多的词人。他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为香港音乐贡献出大量的优

秀作品,像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张国荣《风继续吹》梅艳芳的《似水流年》、陈百强的

《涟漪》和《偏偏喜欢你》、林子祥《真的汉子》和《分分钟需要你》、薰妮《故乡的雨》、

麦洁文《莱茵河之恋》和徐小凤《随想曲》《风雨同路》等名曲已成传世经典。

第16届(1993年) 从缺 -

第17届(1994年) 林子祥 47

林子祥(George Lam,1947年10月12日-),昵称阿Lam,香港出生,是香港著名歌

手和演员。林子祥曾就读于拔萃男书院及英国Dover College,学生时期曾组织乐队,1980

年,他凭《在水中央》及《分分钟需要你》两首歌曲在第三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连获

两个金曲奖,成为当年的大赢家。而在1994年举行的香港电台第十七届《十大中文金曲颁

奖音乐会》上,林子祥获颁“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2003年,林子祥获得CASH

音乐成就大奖,是首位唱作人获得此殊荣。

第18届(1995年) 邓丽君 (追颁)42 (1995年去世)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祖籍为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生于

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邓丽君因其形象高贵、亲切、成熟,令她逐渐成为80年代的华

语乐坛和日本乐坛巨星的天王巨星。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

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当

中》,邓丽君被选为港台最有影响力的艺人。据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第19届(1996年) 谭咏麟 46

谭咏麟(1950年8月23日-) 绰号“谭校长”,为已故足球名宿谭江柏之子,生于香

港,籍贯广东新会,是香港知名粤语流行曲歌手与电影演员。曾为失败者乐队成员,1973

年任温拿乐队主音歌手,1979年单飞后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是于1980至1990年

代的香港乐坛巨星,曾在1984至1987年度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连续四届获得

“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96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获得金针奖。当被问及有关

年龄问题时,他常自称“年年皆为二十五岁”。谭咏麟擅长演唱浪漫情歌,代表作有《爱在

深秋》、《雾之恋》、《爱的根源》等。

第20届(1997年) 从缺 -

第21届(1998年) 梅艳芳 35 【2003年去最年轻得主】

梅艳芳(1963—2003),出生于香港旺角,祖籍广西合浦,少时因家境拮据,五岁已登

台演出,是大中华地区的乐坛和影坛巨星。梅艳芳以其浑厚低沉的嗓音和华丽百变的形象著

称,曾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和中国金唱片奖“艺术成就奖”,是香港乐坛最年轻

的终身成就奖得主。电影方面,她因主演《胭脂扣》而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后亦凭《男人四十》夺得中国长春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此外,她还是香港演

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会长,被称为香港演艺界的“大姐大”。2003年12月30日凌晨因

病逝世,终年四十岁。

第22届(1999年) 张国荣 43 (2003年去世)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

地区有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地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面发展最

成功的代表之一。他是1980年代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之一;1991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

佳男主角奖;1993年主演的《霸王别姬》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他亦凭

此片蜚声国际影坛,并获得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奖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

奖特别贡献奖;1999年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他主演的电影名作有《霸王别姬》、

《阿飞正传》、《东邪西毒》等。美国CNN“全球五大指标音乐人”CCTV-MTV音乐盛典亚洲

最杰出艺人,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最佳男主角。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主角。中国电

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 2009年版《辞海》已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入其中。

1989年,张国荣作为唯一的香港歌手代表参加于英国举行的亚洲流行音乐节。 张国荣

的蜡像是唯一一个进驻“伟人殿堂”的演艺明星蜡像。

第23届(2000年) 张学友 39

张学友,1961年7月10日生于香港,是一位在亚洲地区和整个华人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实

力派音乐巨星和著名电影演员,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在华语地区享有“歌神”的称

誉。90年代中期为张学友事业巅峰时期,根据IFPI国际唱片协会统计,张学友的唱片销量

仅次于当时如日中天的已故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当时排名世界第二。截止2006年,

其全球正版唱片销量已达1.2亿张之多,为华人之首。影视方面,张学友在1989年获得香

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以及1990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2002年获得

印度新德里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

第24届(2001年) 从缺 -

第25届(2002年) 从缺 -

第26届(2003年) 林振强(追颁) 56 (2003年去世)

林振强,(1947年-2003年11月17日),绰号洋葱头、强伯、傻强,香港著名填词人兼

专栏作家、漫画家、资深广告撰稿员、创作总监,是广告界出名的鬼才,在八十年代至九十

年代间活跃于香港填词界,留下数百作品。

第27届(2004年) 汪明荃 57

汪明荃原籍上海,1967年加入丽的电视任基本艺员,主演四千金而成名。作为香港电视

界的知名艺员,汪明荃涉及影视、歌唱、戏曲、主持、话剧、政界等多方面。

第28届(2005年) 香港民乐团 -

香港民乐团于1977年成立,自2001年4月1日,由香港民乐团有限公司正式由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接管,拥有85位专业演奏人员,是香港唯一大型职

业民乐团。

第29届(2006年) 郑少秋 59

郑少秋,原名郑创世,昵称排骨秋,秋官,及扮嘢秋,父亲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

教授,祖籍广东番禺,香港著名演员、歌手,出道后不久因担纲主演古龙名著《楚留香》而

红遍大江南北,刮起香帅旋风,被两岸三地观众广为熟知。

第30届(2007年) 杜丽莎 50

杜丽莎(Teresa Carpio, 1957年-),中菲混血儿,香港流行曲歌星,纵横乐坛30年,

名作有《假如》、《真爱》及《I Believe I Can Fly》等。之后,杜丽莎曾经移民加拿大,开始当

音乐导师,及后回流返香港,学生有郑秀文、薛凯琪、梁咏琪、郑融、张柏芝等。她亦与许

多香港知名人士保持良好关系,在2004年翻唱其好友张学友的名曲《爱是永恒》亦获得成

功。杜丽莎于第30届(200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中得到乐坛最高殊荣的金针奖。

第31届(2008年) 林夕 47

林夕(1961年12月7日-),原名梁伟文,祖籍广东东莞。80年代中期晋身香港乐坛

的专业填词人,198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修翻译。曾任大学助教、报刊编

辑、亚洲电视节目创作主任、音乐工厂总经理及商业电台广告部创作总监,现为商业电台制

作创作总监,并从事于歌词创作。

第32届(2009年) 陈百强(追颁) 51(1993年去

陈百强(1958年9月7日-1993年10月25日),英文名Danny Chan,所以被称为丹

尼仔。他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台山﹐香港已故流行歌手,1993年10月25日因为逐渐性脑

衰竭而撒手尘寰。陈百强与谭咏麟,张国荣和梅艳芳同获认为是198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的

主要歌手。

第33届(2010年) 叶倩文 49

叶倩文是天后级的歌手,她从上世纪80年代出道演艺界,是实力派歌手,具有很高的演技

和音乐潜质,很快发展为歌坛、影坛两栖明星,在港台屡屡获得大奖,并享有极高人气。以

歌曲《祝福》、《潇洒走一回》、《曾经心痛》、《焚心似火》等和影片《爱神一号》、《上海之夜》、

《豪门夜宴》等备受追捧,先后被誉为“乐坛天后”、“最受欢迎女歌星”、“最佳国语女演唱

人”等称号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