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阿里巴巴集团上市,马云成了中国首富。俗话说的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马云
从丝逆袭为“外星人”,当中的苦难有谁知换句话说,要比富马云比你富,但要说比惨你
也未必比的过。在这方面,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一、至少有2次求职因为外貌被拒
马云长的像外星人et,现在任何人包括马云都可以以调侃他的外貌为乐。但回到20
多年前,马云没少为外貌发愁。第一次高考落榜之后,他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
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特征被拒绝,说白了就是:丑!
问题是,长成什么样,马云决定不了啊。世界就是这样:至少他永远失去了进入酒店
行业这个梦想。
对了,他后来找到一份零工,去踩三轮车给人送杂志去了。
二、翻译社靠卖袜子来补贴
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最初的创业,这家杭州第一家翻译社一开始就面临窘境。第一个月
收入700元,而房租是2400元。为了让事业撑下去,马云只能把翻译社的一半店面出租
给别人。自己开启第二兼职,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鲜花、手电筒、内衣、袜子、工艺品来
卖——这看起来还算是个老板。但后来他就不得不上门推销商品,对象包括医院、赤脚医
生。英语班的学生也帮他到百货大楼门口发传单、拉横幅、做宣传。受尽了路人白眼,完
全没有高大上的翻译公司范儿。
往好了说,马云可能通过这个过程很早地了解了小商贩和销售的艰辛,对今后创办电
商平台准备了经验。但客观的说,创业的事情真不适合玻璃心的人来干。
对了,马云当时还是杭州电子工学院全校课程最多的老师之一,上面说的都是他的业
余工作。
三、怎么证明别人都没见过的互联网——说说说做做做
“中国黄页”的业务是把国内单位的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去,让老外能找到他。但那时
候国内还没有互联网,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范畴。创业团队
在收到客户资料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快递给美国合作方做成网页——要为看不到的东西心
甘情愿付钱,换成哪个老板都不会信啊。因此,马云团队不但要证明客户资料已经上网,
还首先得证明世界上有互联网这种东西。
马云不懂技术,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说,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老板不
相信,除了打印网页之外,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
网查证。1995年上海终于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团队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
到上海再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
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而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则一律被称为“骗子”。这也是“马云是骗子一说”
最初的来源。
四、“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
马云现在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但当年也不过是一个“推销员”。央视纪录
片《书生马云》里,瘦小的马云梳着八分头,背着一个黑色单肩包,敲门找人,逢人便讲,
“我是来推销中国黄页的。”一脸迷茫又不耐烦的人们将他“请”出门外。有个编导干脆
跟记者说,这人不像好人!
1996年,马云在北京到国家某委推销,说“中国黄页是给国家某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做宣传,把中国全部放到电脑里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得到的答复很不耐烦:“这个事
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马云的样貌和大街上任何一个推销员完全一样,但吃的闭门羹和白眼不但没有改变他
对互联网的相信,还成为阿里巴巴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可能是最大的差异。
即便后来创立阿里巴巴之后,员工去企业上门推销业务,被狗追,被保安赶也都是家
常便饭。
五、南归前痛哭连续4次创业失败
阿里巴巴团队曾在北京干过一段政府项目,最后马云决定南下杭州再次创业。在北京
的14个月,马云从没带团队一起去游玩,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长城。晚上,在一个不知
名的小饭店,天下着大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
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这群走南闯北的汉子们都回避着“离别”
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的词语。
这也意味着此时已经是马云30岁以来第4次连续创业失败。
六、没有人看好最少时银行里只有200元
在外界流传的关于阿里巴巴接到投资的只字片语中,都潇洒地提到6分钟搞定孙正义
的2000万美元和雅虎后来的10亿美元,实际上更多的苦痛不为人知。
没有豪华的团队配置,也没有美国成功模式可参考,与北京、上海、也广州等地的同
行相比,阿里巴巴一度是互联网行业的丑小鸭。互联网素来以烧钱着称,阿里巴巴创办后
也面临资金压力,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有一次马云去见上海的投资商,对
方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马云不满意但不免犹豫,于是溜出去问管财务的同事,得到的消
息是:账上已经没钱了。回去之后马云还是咬着牙放弃了这笔投资。
他不说,没有人知道当时他的内心有多么煎熬。
在时隔15年之后的纽约ipo路演会上,马云才以玩笑的形式一吐当年窘境:“15年
前我为融资200万美元,我来纽约,失败而归,15年来我就没放弃,这次来纽约就是想
多要点钱回去。当初你们对我爱理不理,现在我让你们高攀不起”
七、公司差点因“非典”崩溃
尽管阿里巴巴经常说非典让大家真正关注到不需要出门的电子商务。但非典几乎让阿
里巴巴崩溃。
因员工去广州参加广交会染上非典,这让整个杭州如临大敌,实施了最大规模的隔离:
超过500人被隔离,杭州市长前一天刚来视察过,结果市长及随从人员也因此被隔离。那
时阿里员工上街根本不敢说自己在阿里巴巴上班。
这期间员工全部回家,换一些公司可能就此解散。但阿里工作并未停止,员工将工作
电话转移到家中,甚至家里的老人都养成习惯,拿起电话第一句话:“你好,阿里巴巴。”
受到影响的还有当时还处于保密期的淘宝网。5月10日,淘宝网成功上线,但因为非
典隔离,场面极为寒酸,甚至凄凉——没有鲜花,没有大餐,没有镁光灯,没有欢快的音
乐,没有涌动的人群。“在略显沉寂的卧室里,躺在床上的马云面对着天花板,慢慢地举
起了酒杯,虔诚而默默地念叨着:保佑淘宝一路顺风。不过,马云绝不是孤独者,因为他
知道,那一刻,同样的仪式将在散落于杭州市的十余处居民住宅里同时进行。”
也因此,5月10日被阿里巴巴定为“阿里日”,回顾非典的磨难,感恩员工家属一并
参与。马云也总不忘在每年给员工的春节邮件中提醒大家,“大年三十晚上,八点老习惯,
我们对空敬酒感恩,祝福。”
八、被大象全面封杀
在淘宝网创立之初,国内的c2c市场就已经有霸主ebay。2003年,ebay和易趣(合
并为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0%以上。无论是技术、资金、人才、占有率还是品牌,ebay
易趣是全面占优的。并放出豪言说:淘宝只能存活18个月!
淘宝网遭到ebay全面封堵。ebay买下了搜索引擎中关于“淘宝”的关键词广告,接
着,ebay易趣与各大主流网站签署了一年的排他性广告合同。甚至在淘宝的办公室对面,
竖起了ebay易趣的广告牌。淘宝网只能投中小网站,更有意思的是,只要其在一家网站
上投放广告没几天,ebay易趣就会用两三倍的价格独家买断该网站所有关于在线交易的广
告。
走“投”无路的淘宝网只好将广告投放在公交车、电梯和地铁列车上。
现在,淘宝网已经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电商网站。
九、汶川捐万被污只捐1元钱
时值2008年汶川大地震,众多企业宣布为灾区发起捐助。此时一篇《马云为汶川捐
款1元冷静得让人脊背发凉》的文章在天涯、网易论坛地处散播,并通过qq群大量散发。
文章说,“马云只捐了一元钱……一元钱也足够表达态度……在逃避责任……置灾区人命于
绝境,与间接施暴何异”
在举国哀悼的时刻,被宣布“只捐1元钱,不捐有理”,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慨,
论坛上充斥着“马云滚出”、“从此再不上淘宝”等字眼。
而这一切竟然是彻彻底底的谣言。彼时,马云正在国外,听到消息就立刻捐出100万,
随后整个公司、员工、用户等一起行动,最终汇成万元的善款。此时被污“只捐1元钱”,
颠倒黑白,让有心的竞争对手大发“灾难财”。
除了直接捐赠之外,阿里巴巴随后还对口援建青川灾区,利用电商平台优势为青川人
民搭建平台。
现在跟阿里集团密切相关的有2支公益基金,一是起始资金5000万元的集团公益基
金,每年按年收入的%补充扩大,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首家环境保护基金。而马云和蔡崇信
一起捐出自己的部分股票成立专项个人公益基金,该基金规模约为阿里巴巴集团市值的
2%,估计在20亿美元到40亿美元之间,也是国内最大的个人公益基金。
十、“偷走支付宝”闹剧
2011年关于马云偷走了支付宝的事件闹得纷纷扬扬,雅虎对外披露阿里巴巴集团旗下
支付宝已经剥离出去,这一消息引发各界的关注。不少评论人士指责马云只顾私利强行转
让支付宝给自己名下,著名的财经出版人则认为马云“偷天换日……没有遵守契约……违法
商业原则……错在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其后果不可小视……可能直接影响海外
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形成大范围的“支付宝折扣”。”还有人忿忿不平于广泛存在
互联网行业的vie架构曝光于天下,甚至将因造假导致中概股暴跌也算在马云头上。
随着事件的逐步明朗,人们才发现,所谓的“偷”并不成立,管理层就转让一事已经
多次在董事会内讨论,各方均知情。其次转让的原因也出于符合央行的规定并可持续支撑
淘宝等业务的发展的需求。而即便转让后股东方们就补偿也一直展开透明协商。最终,雅
虎、软银、阿里集团达成完整协议,雅虎和软银盛赞,“将会维护淘宝的价值,并让各方
分享支付宝的利润,同时确保阿里巴巴集团能在支付宝上市时得到价值兑现”、“建立在
阿里巴巴集团、软银及雅虎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以及互相信任的基础。”
马云在支付宝占的股份跟在阿里巴巴集团一样,都是不到8%。粉碎了马云强取豪夺
支付宝的传闻。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马云自己这么说。在看到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成就时,
不可不知成就也建立在苦难之上。
三十多年前,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便是这个世界里的两位海盗……2010年,乔布斯和比
尔盖茨都55岁。
1975年,全球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横空出世,到现在,仅仅才过去了37年,仿
佛就在一瞬间,个人电脑已经突变为年销量高达三亿个、年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
产业。
很难想象,就在三十多年前,计算机还只是一小群理科书呆子的玩具, 而乔布斯和比
尔盖茨便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两位海盗。
现如今,乔布斯已成为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是时尚的引领者,是“酷”的终极化身;
而比尔盖茨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并逐渐从一个精明的资本家蜕变为一个慈善家。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他们之间的区别,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而他们之间的联系,
却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不约而同的革命
1975年,比尔·盖茨出了909美元,保罗艾伦出了606美元,诞生了微软。
1976年,沃兹卖掉了心爱的惠普65可编程计算机,乔布斯卖了自己的大众汽车,凑
了1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苹果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首次相遇
“你好,我是比尔·盖茨。”他向乔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拥着的乔布斯正享受着人生中
第一次当明星的感觉,他根本没看盖茨一眼,而是跟随着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边。
1977年,西海岸电脑展。乔布斯在展厅的正门口用5000美元高价租下了一个惹人注
目的展位,他将于此推出苹果公司的第二代产品appleii。
如果说,只有那些痴迷于电路板的爱好者和工程师才懂得如何使用全球第一台个人电
脑的话,那么现在,第一台为普通消费者设计的个人电脑诞生了。appleii虽然拥有一颗沃
兹的心,却也拥有一个乔布斯的灵魂——这位曾经痴迷于毛笔书法和东方哲学的商人,实
在太明白所谓设计感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多重要了。
大门渐渐打开,成千上万个饥渴的年轻人冲进展厅,其中便有仍然默默无闻的比尔盖
茨。和乔布斯一样,他也意识到了这一时刻的重要性。
“你好,我是比尔·盖茨。”他向乔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拥着的乔布斯正享受着人生中
第一次当明星的感觉,他根本没看盖茨一眼,而是跟随着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边。
“嗨,你在干什么呢!那是比尔·盖茨啊!”沃兹焦急地窃窃私语道。
“是啊。不过,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是别人来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别人。”乔布
斯轻描淡写地说道。他继续向他的第一批崇拜者讲解他的孩子,并把盖茨永远地晾在了一
边。
不可一世的乔布斯永远不会想到,十几年之后,这位戴着厚镜片、不起眼的小个子将
以胜过他几百倍的方式“复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我23岁时,我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我24岁时,我已经是千万富翁了;当我25岁
时,我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我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钱。”
恐怕连乔布斯自己都无法想象,当时的自己到底有多骄纵肆意。他拒绝向克里斯·安和
他们的私生女丽莎支付抚养费,甚至拒绝承认丽莎是自己的孩子;他拒绝给一起创业的员工
任何股份和期权,却无止境地压榨着他们,当他们的工作达不到他的要求时,他会脏话连
篇,甚至暴力相向。
他根本想象不到,灾难正在一步步向他迫近,而那个被他忽略的比尔盖茨,将给他致
命的一击。
二次交锋
“史蒂夫,我们最近开发了excel、word、chart和file。你有兴趣吗”乔布斯自恋地
抚摸着心爱的macintosh,再一次置盖茨于不顾。
“如果你不要的话,那我将卖给ibm。”乔布斯迟疑了一下,回头望了盖茨一眼。在
ibm和微软之间,他无奈地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选择。
1980年,电脑主体巨头ibm突然宣布进军个人电脑产业,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
抢占了市场的一半份额。这让乔布斯咬牙切齿,而他找到斯科特拍广告片也正是意在攻击
ibm。
1984年,乔布斯请来了好莱坞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将为苹果公司拍摄一部名垂
千史的广告片,其目的在于推销苹果公司的最新产品——macintosh。这是公司研究员杰
夫·拉斯金的孩子,可乔布斯再一次无耻地将其拥为己有。
然而,无论macintosh有多优秀,也无法驱散乔布斯心中的阴霾。而在加州北边寒冷
的西雅图,羽翼渐丰的比尔·盖茨却没有乔布斯那样固执,盖茨的头脑很明白,庞大的ibm
远比苹果危险得多,但征服ibm,就是征服世界。
1980年的一个星期一。在ibm负责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杰克·萨姆斯给位于微软八楼的
盖茨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从那一刻开始,比尔·盖茨成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在那个
电话一星期之后,盖茨、艾伦和鲍尔默来到了ibm迈阿密总部。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
电脑,ibm对微软说,他们需要两样东西:程序语言和操作系统。
程序语言没问题,盖茨有他的basic。
操作系统也没问题!盖茨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商业头脑:“我们有你们想要的东西。ibm
想要打败苹果,就需要我们。”急切的ibm答应了盖茨精明的合同要求,他们将仅仅拥有
此操作系统的使用权,而它的所有权仍然将归盖茨所有,后者还拥有向其他电脑公司贩卖
它的权利。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这条合约规定的话,那盖茨或许将永远不可能成为全
球最富有的人。
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微软真的拥有一个操作系统吗当艾伦和鲍尔默面面相觑、冷汗
直流时,笃定的盖茨却提醒艾伦道,艾伦有一个早已被自己遗忘的朋友,他叫蒂姆·帕特森,
他创造了一个操作系统,却苦于无人购买,如今正陷于困顿之中。前途未卜的艾伦独自一
人赶到了帕特森家,并向后者提出,想以5万美元购买他那个操作系统的所有权。帕特森
顿时哑口无言,觉得天上掉下了馅饼,可他根本不知道,当他的心血被改头换面转卖到ibm
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财富。而这个操作系统,便是dos——即windows的前身。
1985年2月24日,乔布斯度过30岁的生日,可他惊恐地发现,在这个公司,已经
没人想为他献上祝寿词了。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已经被他自己逼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是他自己把苹果分裂为了水火不容的macintosh派和其他派,也是他自己,使绝望的同伴
沃兹萌生了离去之意。
同年5月,约翰·斯卡利联合市场部总裁默里·麦金纳对苹果的未来做出决定——罢黜
乔布斯。乔布斯满心以为公司董事会站在自己的一边,却没想到董事会联合进行投票——
正式剥夺了他在苹果公司的工作。
就在乔布斯辞职之际,比尔·盖茨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出世了。盖茨仍然拥有这个系统
的所有权,并积极地把它贩卖给各种电脑厂商。它终于让盖茨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而
它的名字便是——windows。
王者回归
1987年到1997年。比尔·盖茨是这十年里唯一的明星。1997年,微软已是市值2500
亿美元的“怪物”。
而苹果呢1996年,它亏损了10亿,而且数字还在扩大。在几任外来者手里,苹果公
司丧失了所有曾使它如此成功的创新能力。
也许,是时候让那位苹果的弃子回归了。1996年12月2日,乔布斯再次来到了苹果
总部。“这是我1985年离开之后,第一次踏上苹果的土地。”在公司8楼的会议室里,
束手无策的苹果炒掉了当时的ceo吉尔·阿梅里奥。
回归的乔布斯此时已经很明白,他一生的敌人,并非别人,而是现在正和苹果打着官
司持久战的比尔·盖茨。
乔布斯即将走出一步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咋舌的险棋。1997年8月6日,在乔布斯的
引诱下,盖茨使用亿美元购买了苹果公司的非投票股票,这笔资金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苹果,
而作为回报,苹果放弃控告微软侵犯版权的官司,并在每一部macintosh上内置
internetexplorer和office。盖茨笑得更加开心了,或许,他早已忘记他曾经最爱说的那
句话:亲近你的朋友,但更要亲近你的敌人。
1997年。波士顿macworldexpo(苹果产品展览会)。乔布斯重出江湖,“王者”的双
鬓染上了白发,但他仍然穿着标志性的黑色高领长袖t恤衫和levis牛仔裤。
现在,他是苹果的“临时首席执行官”,拿着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我们要摈弃‘让
苹果胜利,微软必须失败’的观念。”乔布斯向世界宣布苹果和微软的合作,比尔·盖茨在
他背后点头微笑着。他无法想象,自己的这一步无疑就是放虎归山。
而我们终于进入了苹果的十年。乔布斯用了仅仅一年时间,就让苹果转亏为赢。
1998年,苹果推出笔记本imac。
2001年,ipod和itune横空出世——乔布斯把苹果公司带到了音乐的世界。
2007年,乔布斯推出触摸屏智能手机——iphone,颇具前瞻性地把苹果带到了手机
业。
然后,是2010年的ipad和iphone4。
2011年10月4日,iphone4s发布会,乔布斯没有能够参加,而就在第二天,乔布
斯永远离开了。
短短十年,苹果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乔布斯是这个帝国的
绝对君主。
深深地向乔布斯致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