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

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考来监不好慌,平时功课最重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细心审题

错误减少;清淡饮食重营养,适当休息重健康;祝你考取好成绩,鱼跃龙

门自然好!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仅供

大家参考!

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汉字再简化

周溯 张广照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

工具性是汉字的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

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要考虑到识字、

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者可

以继续改进提高。5000多年,汉字简化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

文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于是汉字变成了世

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

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

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

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几千年

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

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

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

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又促进了社会

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自民间。汉字从根和雏形上说,自劳动人民,

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

之手。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

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

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

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

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对待,线条化、

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

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

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

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

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

多达6240个。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新

中国于1956年之后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内地的用

字标准。

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

钟情和望而却步,差别甚远。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

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

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

人占绝大多数,新加坡、马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

字。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

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 关于汉字及其产生和演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和载体的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

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

B.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从图画到笔画,从多到少,从繁到简,从

长扁到方,从波浪形到平弧相间,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C.从根和雏形看,汉字自民间,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等因素,

而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D.魏晋时出现楷书,南北朝时出现简体字,简体字是楷书的简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很多是简化字。汉字简化从未停止。

2. 对汉字简化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的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书写时繁简有所

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因而汉字简化成为必然。

B.汉字简化使人们越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对待,从而淡化

了文字的神秘色彩,淡忘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

C.中国历代都在进行着汉字简化,清末民初政府首次公开提倡使

用简体字,现在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遵从于《简化字总表》。

D.简化的汉字不仅使人们学习汉字“望而却步”的心理变为“一

见钟情”;而且多数汉字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祖先造字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

中也在改变着汉字,后者继续改进提高也是创新。

B.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简化虽有很大的进步,但

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好。

C.古人顺应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的趋势和要求,将汉字从甲

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楷、行、草。

D.国际“汉语热”日益升温,简化字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不少国

家现在都使用简体字,因而汉字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

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

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

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

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质帝

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

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

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

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

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

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

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

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

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

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

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

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

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

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

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

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

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孙寿,梁冀的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裁能书计 裁:通“才”,仅仅

B.商以让冀 让:退让

C.融自刺不殊 殊:死

D.讽洛阳令收考授 讽:暗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

是(3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冀阴险狠毒,残暴放纵。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

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梁冀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

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梁冀居功自傲,骄矜跋扈。桓帝因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而

欲礼遇梁冀,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梁冀贪婪成性,富甲天下。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三十

多亿,用充实国库,因此减免了百姓一半的租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

物少者至于死徙。(5分)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

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

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

片明月!

【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8.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

作简要赏析。(5分)

9.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2分)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

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

“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

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

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

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

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阿宠的春天

陈力娇

阿宠出生不到半年,就被送到煤井下,从此过上了暗淡无光的日

子。

阿别很心疼阿宠,每天喂它草料时,都忘不了给它多兑些苞谷。

阿别说,阿宠呀,虽说你叫阿宠,可是没人真正宠你呀,你知道你到

井下意味着啥吗?就是你到死都得呆在这八百米深处呀。

阿宠像能听懂阿别的话,它抬头看了看阿别,不吃了,把头别到

了食槽的这一方,眼里含着泪。那根拴在它脖颈的绳子,被它拉得直

直的,像个棍儿,支在它和食槽之间,再也弹不回了。

阿别就明白,阿宠是上火了。

上火的阿宠,任阿别再喂它什么都不会去吃了。

阿别知道了阿宠的脾气,从此不和阿宠说这样败兴的话了,他换

了一种语气,像哄孩子一样对阿宠说,阿宠呀,你多幸福呀,有我陪

着你,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呀,我要能再活十年,到时我们一起走呵,

走呵,就不再回了。

阿宠听了这话,果真不再耍脾气了,把它毛茸茸的头贴在阿别怀

里,不住地拱动,还伸出舌头,去舔阿别苍老的胸脯。阿宠是一匹雪

青马,白色重,青色少,像柔软的青白绸缎,均匀地披在它的身上。

由于这一身好辨认的皮毛,它的命运注定在井下一生劳作。

但是,阿宠却瞎了。

终日不见阳光,阿宠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阿别劝阿宠道,

你别当回事呵,有眼没眼对你一样,你只负责拉车,我为你看路,我

不会把你往坏道上领呀。阿宠唯有这一次没听阿别的,它躁动起,嘶

鸣起。阿别的话音刚落,阿宠一个跳跃挣脱了缰绳,沿着它熟悉的巷

道,一路狂奔。

阿宠毛了!阿宠不听话了!阿宠为自己的眼瞎痛苦了!矿工们放下手

里的活儿,嘻嘻哈哈去追,他们追了一个巷道又一个巷道,阿宠却仿

佛和他们赛跑一样,在晕黄的灯光下灵便地时隐时现。其实阿宠的眼

睛早在两个月前就模模糊糊了。

后面的人继续追着,呼啦啦几十号矿工,都是身强体壮,有井下

工作经验的,可是任谁也追不上阿宠,是五分钟后,阿宠自己停了下。

阿宠刚停下,矿工们就傻了眼了,在他们刚才干活儿的地方,传轰隆

一声闷响,像海浪拍打礁石,直滚到他们脚下。

塌方了!

矿工们怔住了,愣愣地盯着战栗不已的阿宠,心哆嗦了。忽然有

人大喊,阿宠呀,你如亲爹娘呵,家里还有老小呢,不然这会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