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

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优秀7篇

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 篇一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

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

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

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

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拟,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

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

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开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

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

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

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

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方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

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

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

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

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

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

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开展奠定了根底,铺平了道路。

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 篇二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

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郗鉴是金乡县

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明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

性,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

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

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

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功,

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郗鉴有

第 1 页 共 7 页

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

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

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

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

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

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

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

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

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

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

躺着假设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

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 篇三

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连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

写好。他多年如一日,临帖不止。临谁的帖,字就写得象谁的字,真是做到了

临摩得惟妙惟肖。一天晚上,他又练字练到很晚。他夫人屡次催他休息,他才

上床睡觉;到了床上,躺在被窝里,他满脑子还是字帖,就不由自主地在他夫

人的肚皮上,用手指当笔,不停地写了起来。

他夫人正闭着眼睛睡觉,被他手指划来划去,怎么也睡不着。就推开他的

手,生气地说:“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想写就往自己身体上写吧。〞

王羲之听了夫人的话,心里一动:“对,对,你有你体,我有我体。我不

能老照着人家的葫芦画飘,我要创出自己的字体来。〞

从此,他刻苦练字,不断创新,终于创出了自己的字体,成了中国的一代

书圣。

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 篇四

《柳公权戒骄成名》

第 2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