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

166

2012

年第

1

浅析煤矿工业以太环网病毒库自动更新系统

纪风敏

封艳超

摘要

龙口矿业集团北皂煤矿

山东龙口

265700)

北皂煤矿工业以太网与外网隔离

以太网内的工控机

服务器

井下分站的杀毒软件无法自动升级

层出不穷的网络病毒和攻击手段

使网络安全成为系统稳定的关键

为了保证我矿自动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急需加强工业以太网的安全防护

本文通过核对设备设计资料和现

场实际情况

进行了本系统可行性分析和进一步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煤矿网络病毒工业以太环网

中图分类号

TD393.08

文献标识码

A

龙矿集团北皂煤矿井下工业以太环网及综合自动

化系统集成开始于

2005

2

24

2005

6

4

日进入试运行阶段

系统运行状况基本稳定

但因

矿工业以太网与外网隔离

以太网内的工控机

服务

井下分站的杀毒软件无法自动升级

层出不穷的网

络病毒和攻击手段

使网络安全成为自动化系统稳定

的关键

所以需要对工业以太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升级

改造

1

工业以太环网病毒库自动更新系统设计思想

安装一台病毒库升级服务器

通过网络把杀毒软

件病毒库下载到服务器上

通过服务器分发功能

完成

以太网内杀毒软件病毒库升级

1.1

系统建立达到的目标

(1)

保证以太网内的工控机

服务器

井下分站的

防护软件自动升级

;(2)

服务器分发功能完全胜任数

据高速传输的应用要求

;(3)

以太网防火墙开放数据

下载端口

满足对数据安全性及可用性的要求

1.2

主要技术指标

(1)

防护软件从工作站到网关提供反病毒

反间

谍软件

反黑客攻击的综合保护

(2)

主动防御最新的恶意程序

(3)

实时扫描网络数据流

(HTTP/FTP),

自动生成

系统运行状态的报告

(4)

高灵活性

隔离被感染的工作站

2

以太环网内杀毒软件存在的问题及病毒库自动

更新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以太环网内杀毒软件存在的问题有

(1)

网络安全稳定性问题

名目繁多的计算机病

毒将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

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

使网

络的效率和作用大大降低

使许多功能无法使用

(2)

以太环网内部全部是自动化系统

包涵皮带

*

收稿日期

:2011-06-15

作者简介

纪风敏

(1980-),

,2005

7

月毕业于山东工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现在龙口矿业集团北皂

煤矿从事网络维护的工作

采煤

供电

轨道

排水

选煤

通风等各个自动化系统

关系矿井生产

以太环网内各系统数据是对外信息采

集的根本

不可能做到与外网隔绝

(3)

以太环网与外网之间安装有防火墙

避免与

外网接触的同时也妨碍了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

为保证信息系统

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提出对

环网病毒库进行自动更新的课题

该系统的安装对以

太网内部主机的安全防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病毒自动更新系统确保每台自动化控制机器能够安

全运行

同时降低了网络内部爆发大规模病毒破坏的

几率

避免了矿井因自动化系统影响生产的事故

3

病毒库自动更新系统的特点

(1)

自动更新计算机上的反病毒数据库和程序模

该功能允许所有已安装的卡巴斯基实验室程序以

集中化的方式更新反病毒数据库

从而取代每台计算

机分别访问卡巴斯基实验室更新服务器所进行的独立

更新方式

更新能够根据管理员所设置的计划自动进

而管理员则可以实时监控每台计算机的更新情况

(2)

使用专用系统接收报告

该功能允许通过集

中化的方式收集关于所有已安装的卡巴斯基实验室产

品的统计信息

并基于所收集到的信息生成详细的报

管理员能够使用该功能

为每台计算机上的程序

操作和运行

创建累加式的网络报告

(3)

使用事件通知系统实时传递通知信息

管理员能够创建一个事件列表

其中包含所有他

希望获知的程序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

该类事件

列表

可以包含

检测到一个新病毒

由于计算机上反

病毒数据库的更新过程意外终止而造成的错误

在网

络中发现一台新计算机等

4

工业以太环网病毒库自动更新系统使用效果

通过项目实施保证了工业以太网络内及机房里其

他共

30

多台工控机

服务器病毒软件库的升级

增强

了网络病毒防护能力

减少了网络病毒在网内的传

该系统对以太网内部主机的安全防护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通过病毒自动更新系统确保每台自动化

控制机器能够安全运行

同时降低了

下转第

168

168

线路构成的送

配电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大

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但应同时考虑供电可靠

性要求

故障时瞬态电压

瞬态电流对电气设备的影

对通讯的影响和继电保护技术要求以及本地的运

行经验等因素

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2012

年第

1

方向相同

故零序过流

零序方向保护无法检测出已接

地的故障线路

第二消弧线圈本身是感性元件

与对

地电容构成谐振回路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谐振过电

第三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仅能降低弧光接地过

电压的概率

还是不能彻底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

也不

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幅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已开始推广应用智能

化快速消弧系统

系统采用快速动作的消弧线圈作为

接地设备

采用全新的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可控消弧

线圈及大功率可控硅技术

配以先进的新型控制器和

单相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可实时跟踪配电网

在瞬时性

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快速补偿

正确识别故障消除并迅

速退出补偿

对非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

系统在消弧线

圈补偿的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正确判断接地线路

可将故障线路切除

又可以按传统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持续运行

从而有效地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4

结语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即是将中性点通过

一个电感消弧线圈接地

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

电感线圈

线圈本身电阻很小

感抗却很大

可看成纯

电感元件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点在于其能迅

速补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产生的电容电

减少弧光过电压的发生

虽然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具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仍可以继续供电的突出优点

但也存在产生间歇性电弧而导致过电压的危险

当接

地电流大于

10A

产生的电弧往往不能自熄

造成弧

光接地过电压概率增大

不利于电网安全运行

而消

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心的可调电感

当电网发生接地

故障时

接地电流通过消弧线圈时呈电感电流

对接地

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使通过故障点的电流减小到能自

行熄弧范围

而当电流过零而电弧熄火后

消弧线圈

尚可减少故障相电压的恢复速度

从而减少了电弧重

有利于单相接地故障的消除

此外

通过对燃的可能

消弧线圈无载分接开关的操作

使之能在一定范围内

从而达到减小接地电流

这可使电达到过补偿运行

网持续运行一段时间

相对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缺点在于

第一零序保护

无法检出接地的故障线路

当系统发生接地时

由于

接地点残流很小

且根据规程要求消弧线圈必须处于

过补偿状态

接地线路和非接地线路流过的零序电流

上接第

166

网络内部爆发大规模病毒破坏的几

避免了矿井因自动化系统影响生产的事故

为矿井

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5

经济效益分析

掌握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就可以根据各个系统的

特点采用与之相应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不接地

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高

对人身及设备有较好的安全性

通讯干扰小

投资少

适用于系统不大

网络结构比较

简单的系统

而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主要优点是

过电压小

对系统电缆的绝缘水平要求不高

对于架

由于电缆线路很少发生单相空线路和电缆线路而言

接地瞬时故障

所以比较适合采用经电阻接地的方式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由于消弧线圈能够根据系

统的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避免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过

电压

供电可靠性提高

这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

式优越于其他接地方式的一点

改进中性点经消弧线

(3)

系统的故障自动记忆

数据报表

故障报警等

功能对于设备管理和企业管理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是

无法估量的

6

结语

2010

6

北皂煤矿工业以太环网病毒库自

动更新系统投入以来

随着系统的正常运行

创造出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表现如下几方面

(1)

减少更新软件的人工数

也就减少了病毒维

护的时间

尤其是减少为更新病毒库而付出的人工

为矿井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对提高矿井的安全生

产力增加了保障

(2)

系统采取了自动更新控制

把病毒侵害扼杀

于苗头

系统能够充分反映各台服务器的受控状态

现问题的设备直接显示在荧幕上

减少了维修人员判

断事故的时间

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

进而提高了工作

产量

这项技术以其综合性

可扩展性

实用性和可靠性

将成为今后软件控制的发展方向

该系统对以太网内

部主机的安全防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病毒

自动更新系统减少了网络病毒在网内的传播

确保每

台自动化控制机器能够安全运行

同时降低了网络内

部爆发大规模病毒破坏的几率

参考文献

[1]2005

9

月胡乃联

矿业集团信息化研究

金属矿山

[2]〔M〕.

北京

煤巩维才

网络计划技术在矿山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矿工业出版社

[3]〔M〕

谷冠如

李超英

统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徐州

中国矿业大

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