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

新媒体对个体的介入和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web更新的日新月异,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

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个体而言,新媒体的作用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新媒体改变了人际之间的联系方式。我们拥有了手机(尤其是iphone)、电脑、

ipad等电子产品,影响了原本单一的沟通方式。十几年前,人们选择书信、公用电话作为

联络沟通的工具,现在写信应该是被写邮件、发信息所代替了吧。虽然书信仍然存在,但

是在很多白领、青少年心中,没有了手机,没有了网络,好像就无法传送消息了,书信的

适用范围和频率大幅度降低。作为我们学生来讲,我们几乎全部使用腾讯QQ,MSN,人人

网,校友网、博客、微博这些方式来关注家人、同学、朋友的状况和动态。如果现在寝室

里有同学还在琢磨着写信给自己远方的朋友,我们反而都会觉得奇怪了。

虚拟世界的热情联络反衬出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冷漠,令人啼笑皆非。以我自己为例,

我经常会在校内上关注同学的最新生活动态,比如去浏览她们上传的照片,评价他们的状

态和心情,然后两个人不断地回复,搞的很热火朝天。但是关上电脑,退出网络所营造的

虚拟世界,我们不会很频繁的打电话请倾听彼此的声音,就是在现实世界的互动会很少。

换句话说,也就是新媒体的介入使我们热衷于在网络上俩系,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

今年暑假到亲戚家串门,发现上小学的弟弟都开始在qq上和同学进行简单的聊天,

并且令我惊讶的是他们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在qq上农场偷菜,而不是在小区花园里与小

朋友玩耍。或者在网上玩一些益智小游戏,反正我认为这并不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等到他们长大后,除了在虚拟世界的回忆,不会像我们我们这些80后有那么多儿时有趣

的事情可以回忆、分享,产生共鸣。

其次,新媒体拓宽了个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展了个人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我父

母很爱看报纸,但是我更倾向于在网络上获取新闻消息。在网上点击鼠标进行迅速的链接,

足不出户便可以获知国际国内各种大事,新媒体视听合一的优势战胜了传统纸媒的单调和

乏味。迅捷方便的平台、海量的信息、及时的更新都让每个个体卷入网络的漩涡中,整个

世界变大了,同时又变小了。并且网络新闻网站五花八门,专业性提高,各种分类新闻让

用户可以享受各种大餐。比如想看一些针对性的专题,便直接点击凤凰网,各种文字信息、

视频节目、主持人分类映入眼帘,只要你想看,一般都能找到相应的信息,专业的视频网

站的点击量更是屡创新高。这说明新媒体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人们单单依

靠传统媒体所造成的信息闭塞的局面。

一方面,信息技术快速更迭引发了资讯产品的丰富化、媒介使用习惯的多样化,读书

看报听广播这样的媒介消费已经被更为广阔的产品及服务组合所替代,诸如网络下载、

iPod、手机短信、多功能相机等。人们的媒介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媒体服务的对象不再是

可以划分为有限的几类市场板块的受众集体,而是日渐离散的有特定偏好的用户个体。另

一方面,信息传播新科技提供的快捷、易用、互动等特性不仅改进了受众的消费体验,而

且大大提高了受众参与媒介生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他们生产的草根资讯被称为用户自制

内容(UGC)。新技术滋养下的新一代受众真正成为了同时扮演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传播单

位”,他们加入到原有的媒介生产体系中后,使得生产主体和生产内容都呈现了碎片化的分

散趋势。

由于专门的新闻网站会造成文字信息的什么疲劳,加上各种信息无法逐一筛选,接收

到的很多信息并不是个体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比如新浪新闻、人民网等。微博是当今网络

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多种途径发送信息。微博具有丰富多彩

的内容版块设计和广泛的传播功能,并且产生了创新独特的传播效果。微博在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负效应,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媒体融合时代,微博的信息传播还蕴藏着很多想

象不到的传播效果,我们期待微博在不断的创新与升级中释放更大的能量。以新浪微博为

例,我关注了很多名人和专家,那么登陆微博账号后,我就会看到主页自动显示的这些名

人们的微博,比如“微博女王”姚晨在微博上发表个人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我

看到她的页面,她积极呼吁“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那么我就会自动认知最近发生的新

闻,并且也参与到这件公益实践中来。

在上述举得例子中,姚晨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成为了引导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个

体也受到了影响,获取新闻并且自由表达个体言论。

第三,新媒体加速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使个体也成为办个新闻从

业者,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反馈者。因为网络信息的透明公开性,传播主体的趋

大众化,很多原本晦涩的问题被曝光于太阳下,个体可以自由的对事件发表意见,每个人

都可能成为独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个体观点态度的累加就会造成舆论的强势,对决策者

的行为产生影响,甚至改变官方或者事件负责人的行动。比如,民工劳资关系问题,留守

儿童问题,信访制度问题,公务员招聘等问题,通过各种论坛、贴吧或者微博我们可以了

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我们国家中的各种社会问题。通过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形成各

种立场的观点,有助于民意的汇集,加强了思想的交流,通过回帖、转发、评论,扩大事

件的影响,扩大民众参政议政的基础。

以微博的传播效果来讲,微博的特点是精简明晰、传播速度快,并且可以运用于多媒

体,不只限于通过电脑网络传播。一些信息、图片、视频等原本需要通过媒体、网站等的

相互传播才能使大范围受众知晓,由于微博的出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第五媒体———手

机快速传播。微博以一种“自媒体”的形式出现,通过网民间的互动,形成小圈子,从而

形成一个个主群,关注人及粉丝的增多,相互交流的圈子不断增大,有些微博用户之间就

形成了一个个“非正式组织”。传播的层面不仅仅是单向的,且是形成了纵向横向交叉的多

级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方式的普及,在信息传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汶川地震救灾的过

程中,灾民通过微博发送的消息,记者的采访见闻,相关的新闻转发,对于寻找新闻当事

人,寻找失散亲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微博,消息在最短的时间里纵向横向全面传播散发。

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科学的理念、独立精神的发展,都会打破“沉默的螺旋”。微博

虽然存在于一个大环境里———网络环境,但是每个个人页面都是独立的,每位博主可以

随时浏览到别人的页面,关注到各种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时代,微博就是人们展

示自己独特观念的舞台,于是“沉默的螺旋”在逐渐被打破。

再次,新媒体对个人经济生活和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当我们打开浏览器主

页,各种网站名称依次排开,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以淘宝网为首的生机勃勃的各种购物网站:

淘宝网、当当网、京东商城、麦包包、爱物网、糯米网、唯品会等等。不足为奇,网络购

物已经成为白领等中青年最青睐的购买方式。传媒大学西门的这些服装店面门可罗雀,原

因很简单,在校学生大都宅在宿舍里玩支付宝呢!我们宿舍便是如此。在本科的时候,一

些周围的同学便开始自己在网上开网店了,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当下,开网店赚一桶金已

然证明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中青年们选择在网络上开店,因为网络锁提供的这个交易平台

投资少,见效快,实施方便,新鲜好玩。所以,网络对个人经济生活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

响,网络带来的个人收入提高,国家GDP的增长。全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打破了传统

的固定刻板的营销道路,使全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

同样,卖方的变化也影响着买方的消费方式。听一姐们讲,她从大二便开始在网络上

买衣服,几乎不在现实的店铺购买了,淘宝的快感是劳累的步行无法体会的。不仅如此,

我们会发现一些宅女宅男们,几乎会在网上淘到所有能买到的东西,从食物到飞机票。现

在我也开始在网上买化妆品,并且感觉实惠又便宜。这种消费方式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

变化,从商品展示、买卖双方的交流、交易平台、付款方式、发货渠道都全新阐释了消费

在我们脑海中的概念。这在新媒体兴起之前无法想象的,然而现实却是这样一种不可抗拒

的巨大力量。

第五,新媒体丰富了个体的文化娱乐生活。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时刻刻都传送者

丰富的信息,不仅如此,文化消费品也是卷帙浩繁的。从小说到电影,从节目到歌剧,各

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应有尽有。比如我们要看《失恋33天》,就不必劳民伤财的去电影院,

直接在优酷、奇艺、PPlive、土豆、快播上观看即可。而且,即使错过电视台的节目也不

必遗憾,在网上可以随便搜索到具体一期的节目,比如《非诚勿扰》,《康熙来了》,《锵锵

三人行》,《快乐大本营》等。还有网络上的一些话剧、论坛、座谈会、博物展览、文化节、

演唱会、发布会等文娱交流活动信息,都会拓宽民众知晓的渠道,丰富他们的业余娱乐生

活。

第六,新媒体成就个人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梦想。对于每个普通大众而言,都有一个

渴望成为名人、被认知、被承认、被追捧的梦想,新媒体便为这种梦想插上了翅膀。通过

网络推手、水军、专业的策划公司、网民的热炒、手机微博的转发,一夜走红已经不是天

方夜谭。正是由于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和网络参与的草根化,使一个人或一条信息可以在

一分钟内点击量过万,迅速蹿红大江南北。比如,最先发端于蜂鸟论坛的“犀利哥”事件,

最终以宁波市救助站对乞讨人群的关爱画上圆满句号。被网络炒红的凤姐,奥巴马红衣女

子、贾君鹏等无疑都证明了新媒体对个人影响力的重塑。

最后,新媒体发展使真真假假的信息对个体造成干扰,可能造成个体对信息的怀疑和

不加鉴别,甚至使个人成为谣言或者传言的帮凶,人的非理性心理对社会造成危害。个人

对大量的虚假信息不假思索,会以群体之名扩大某些公众事件,导致群体极化,影响事件

的常态发展。

总之,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有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

响两个方面,但是新媒体确实改变着传统生活,使我们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