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互联网+健康医疗融合与创新
一、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
1.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
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
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
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2.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
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海岛或舰船上
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
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
医疗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
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
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
我国只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难点
1、由于虚拟网络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人们很难辨别医生的资质,
这就需要提供互联网医疗平台对于医生资质的审核,而且国家对于这个方面也没有出台相
关的监管和规范,这就让现在互联网医疗存在一定的空白和隐患。
2、其次,说明是医疗,就需要靠医生的经验和水平,互联网医疗没有办法对患者进行
望闻问切,只能靠着患者的自述或者体检的资料来判断,但是我们都知道,由于平常老百
姓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在自述病情的时候往往有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且体检资料也会有
一定的时效性,这就给医生诊断增加了难度。
3、对于由于互联网医疗造成的延误病情造成的医疗纠纷,老百姓很难进行维权,由于
互联网的隐匿性,当造成医疗纠纷,就很难界定和很难取证到底是医院医生的诊断有误还
是互联网医生的诊断有误,这无疑会间接增加了医患关系的矛盾。
三、医疗APP
类型:
1.医药产品电商客户端(如“家庭用药”“掌上药店”)
2.面向医生/医学院学生等专业人群的客户端(如“全科医生”、“杏树林”)
3.综合医疗健康信息化及云端服务客户端(如“春雨掌上医生”)
4.细分领域产品(如“大姨吗”)
优势:不同医疗APP提供不同的医疗健康服务,主要有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医学分
享与交流,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医药销售等。互联网信息挺好广大人群日益增长的健康
医疗需求,给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或学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其中以预约挂号和智能导医
需求较大,发展迅速。
同时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出台相关扶持、规范政策。
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山东近期也开
展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百日行动,主要内容有建立了省预约诊疗平台,发展医健通,
提供就诊导引、云急救、健康环境提醒等医疗健康服务,开发了健康山东APP,实现智能
导诊、预约挂号、检验检查结果调阅等功能,开展地域健康卡试点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突出
的堵点、痛点问题,推动各级医院积极提供信息化应用和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了远程医
疗服务,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服务品牌命名工作。
四、互联网+医疗与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
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
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健康管理产业的兴起,两者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以生命科学基
础为依托,健康管理趋于精准化,互联网也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慢病
健康管理的实践开拓了新的领域和发展前景。也为解决新时代国人面临的复杂健康问题和
应对慢病严峻形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健康管理的互联网的应用有健康管理APP,
健康大数据研究和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融合等。但存在检测数据不精确,健康管
理者和服务对象认可度不高,存在技术瓶颈,缺乏行业标准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