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发(作者:)
(讯)多数互联网应用的竞争焦点还是互联网的入口之争,浏览器的地位更是显
而易见。但恰恰应用如此广泛且必不可少的基础产品,却一直与盈利问题“作斗争”;
这说起来有点可笑,但事实的确如此,浏览器厂商常常因无法盈利而陷入困境。
在浏览器最初作为一款上网的工具时,它的收费模式本来曾得到了用户的普遍
认可,后来,随着上个世纪微软IE与网景浏览器的大战上演,浏览器进入了一个
由付费到免费的新时代。直到现在,在IE强势垄断下,免费模式一直延续了下来,
而收费模式几乎不可能重现。但浏览器厂商,特别是那些单一独立的浏览器厂商,
并不是慈善机构,无论是开源的Firefox还是非开源的IE,他们都需要源源不断的
资金支持。
因此,浏览器在不断革新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浏览器在探
索盈利模式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寻找自身的发展之路;确切的说,盈利模式决定了
浏览器是生存模式,甚至是生与死。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当前浏览器的主要盈
利模式。
通常而言,浏览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企业定制
与诸多其他互联网应用一样,主流浏览器基本秉承着IE浏览器“延续”的“用
户免费,企业付费”的模式。通过针对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为企业用户提供区别
于一般浏览器的定制服务,以期制定出更好的上网体验方案而获取利益。
最近,Firefox浏览器所有者Mozilla基金会决定:待Firefox 3.5正式版发布
后,将允许企业用户完全定制Firefox浏览器。Mozilla此举意指分食微软的IE企
业用户;说白了,Mozilla是想把触角伸向微软的地盘,希望从IE的企业用户中分
一杯羹。这就是典型的“企业定制”收费服务。
二.与搜索引擎合作分成
1
这是多数浏览器都采用的盈利模式。比如Firefox浏览器,依靠其庞大的用户
数量,通过将Google作为FireFox的默认搜索引擎的方式与Google达成合作,
进而实现了广告分成,获利颇多。国内的傲游、世界之窗等IE内核浏览器基本也
基本沿用了这一模式。小则申请百度联盟账号,市场占有率高的则直接与国内的百
度、Google中国合作,从广告分成中盈利。
三.其他第三方服务推广
除了与搜索引擎合作,一些单一的浏览器公司,如傲游还往往与其他一些企业
等第三方服务、软件公司合作,利用自身庞大的装机数量来帮助他们宣传推广,从
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这样做,普遍被认为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前提的,但为了获得
更多的资金来维系企业生存,浏览器厂商也迫不得已。
四.网友捐赠
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浏览器本身很难找到一条清晰的盈利路线,网友的捐助
行为不仅是对自己喜好的浏览器的支持,也算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但可以肯定的
是,这一块可获得的利益不多,精神上的支持大于物质上的鼓励。
除了以上四种,当然还有其他的盈利模式,但在所有的可实现盈利的手段中,
浏览器最主要还是与搜索引擎合作。曾有数据显示,位列浏览器市场第二的
Firefox,其盈利额有超过85%的部分来自Google。由此可以想见,浏览器盈利不
是靠软件本身,而是依存于其他合作方。说得严重点,浏览器是互联网应用中的工
具,而不是获利的终端,它一直像“寄生虫”一样的生存着。
看到这一点,也许你已经明了:靠浏览器本身几乎不可能找到前景明朗的盈利
模式,也就不可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流。
这样看来,各浏览器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了。以微软IE、Google Chrome
为代表的等有大公司背景的浏览器,他们并不急于盈利,甚至根本不考虑盈利模式。
2
它们的存在,更多的是圈住用户,为将来的云计算等一系列终端服务做铺垫,然后
依靠其它功能服务实现盈利;随着Google Chrome的出现,浏览器是为将来构建
云计算服务而搭建起来的平台的观点深入人心。而此时,以Firefox、傲游、Opera
等为代表的单一独立的浏览器公司,即使在浏览器市场占据了尽量多的份额,抓住
了足够多的用户,当云计算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他们将逐渐失去优势,甚至有可
能失去Google等资金提供方,从而逐渐走向没落。
当然,单一独立的浏览器厂商并不是没有机会。以现有的用户基础,围绕浏览
器开发其他应用,将浏览器演变成一个丰富的服务平台,通过培养用户实现盈利就
是一条出路。但这条路走起来不仅漫长,而且困难重重。浏览器如果现在找不到清
晰的盈利模式,将来将更不可能实现全面盈利。(编选:)
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