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发(作者:)

维普资讯

台湾的IT业在世界上有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球第四大信息 

硬件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中算的上 

“老字号”的电脑公司并不算多, 

而拥有32年历史的宏暮就是其中 

翘楚者。宏暮(Acer)是全球第三 

大个人电脑品牌,主要从事自主品 

想当好一个工程师,并未萌生创业 

的念头。但事隋的发展往往不是那 

么一帆风顺。不久后,荣泰陷入困 

境,老板对于施振荣的态度也慢慢 

有了变化,甚至怀疑施振荣胳膊肘 

往外,吃回扣。为人_向正直的施 

振荣感到受到了莫大的屈辱,一气 

之下离开了荣泰公司。 

牌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液晶显 

示器、服务器及数字家庭等产品的 

研发、设计、行销与服务,目前全球 

没有了工作,面临着生计的考 

验。无奈之下,施振荣开始考虑自 

员工总数530o人,产品销往100多 

个国家。宏暮品牌质高价优、易用 

可靠、值得信赖的形象已经广布全 

球并深植到消费者心中。 始的时候,施振荣在这家公司的经 

历还是比较愉快的。尤其是在荣泰 

处于顺境的时候,老板非常器重施 

己创业,1976年的台湾还不是像现 

在那样是全球第四大信息硬件产 

品的生产地,而当时是全球最大 

的制鞋王国、玩具制造王国。这时 

候施振荣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独 

立个性显露出来,他确信微处理 

器在当时的台湾有相当大的市场 

潜力,于是施振荣和他原荣泰同 

.1—一、 楼 集体舒业・ 

————]—————— 一 

谈到宏暮的创业,首先想到的 

振荣,给他技术股,甚至还给了他 

个董事席位,当时的施振荣只是 

就是施振荣。他被誉为台湾IT业的 

“教父”,没有他,就没有台湾的IT 

业,他缔造了一个电脑王朝,用自 

己的亲身经历诠释出一个台湾年 

轻人逐梦的完整过程。台北计算机 

协会主席Frank Huang曾经表示: 

“没有施振荣,也许就没有今天 

的台湾IT产业。”可见施振荣对于 

台湾IT业,乃至世界IT所做出的贡 

献。 

有时候逆境中往往存在着希 

望。施振荣“被迫”创业的经历恰 

好验证了这一道理。上世纪七十年 

代初,毕业于交大电子工程研究所 

的施振荣就业于台湾荣泰公司。开 

栏目编辑:王力 wItx@%cc.net.cn 2ooe1061 ̄6i 

维普资讯

事,任职研发部门的黄少华、林加 

和,再加上邰中和施振荣的太太叶 

紫华凑足100万新台币,租了一个 

110多平方米的公寓,仓促地开始了 

暮又推出台湾第一部8位计 

算机“小教授二号”。宏薯对 

于个人电脑的研发速度可谓 

惊人。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 

“小教授一号”电脑开始在 

海外推广时,收到一封新加 

坡进口商的回函,信上写着: 

“台湾不是生产电脑的地 

“集体创业”的历程。1976年诞生 

的宏磬,距离比尔盖茨创办微软还 

到1年。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施 

振荣曾表示过“创业并非我原来 

的志愿”,但机遇总是属于那些有 

方,我没有兴趣”。正是因为 

对“Made in Taiwan”的排 

斥,才迫使宏暮产生了“全球 

准备的人,有着电子工程硕士的高 

学历背景,而且在环宇、荣泰等电 

子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商场经验的施 

振荣实现了成功创业。 

当然,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 

宏暮在创业初期也是十分艰难的。 

宏暮创业者有…个“约法三章”, 

这“三章”包括“万一公司撑不下 

品牌,结合地缘”的经营理 

念。到了1986年,宏暮甚至领 

先当时的全球Pc巨人IBM,率 

先成功开发这台32位元PC, 

“Aeer”这4个英文字母开始 

真正在全球科技产业崭露头 

时代。宏暮与IBM、微软等世界IT 

角。不久后,宏薯股票在1988年上 

去,就先由少数人留守,其他人到 

外面找工作,让公司可以继续经 

营。在这个阶段,其余伙伴的薪水 

打八折,我(施振荣)的薪水打对 

折,我太太有两年未支薪,以便降 

低费用,让公司撑得久些”;“创业 

初期由我来做主,但必要的时候, 

如果我的领导能力或财力不足,就 

要找其他人来领导公司”;“虽然 

我和我太太拥有一半的股权,但若 

巨头一起迎来了IT快速发展的时 

代。宏暮1981年在新竹设立的第一 

座厂房,宏暮在创业初期最具代 

表性的产品“小教授一号”便是在 

此诞生,定位为掌上型计算机学 

习机的“小教授一号”,不但是宏 

市(当时为宏暮计算机)。Acer于 

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总部位于上 

海,目前共有北京、上海、广州、沈 

阳、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七家 

分公司和香港公司、220名员工,负 

责Acer品牌在国内和香港地区的 

行销与服务。到了1995年,宏暮在 

美国零售Pc市场推出Aspire家用 

暮自创品牌产品外销的起点,更是 

奠定日后宏暮开始朝向个人计算 

机产业发展的基础。一年之后,宏 

计算机,独特的炫丽外型与亲近功 

是我的决策遭到半数伙伴反对,就 

可将其推翻”。从这些约定中可以 

看出,宏暮创业者的理性,他们并 

没有~‘味地预测未来有多么美好, 

而是以“约法三章”的形式对于前 

途的未雨绸缪,因为实实在在的 

说,那时候不论是盖茨或施振荣, 

都还不能确切知道,即将在面前 

展开的,是怎么样一个大时代。或 

许正是在这种“瞻前后顾”的理念 

下,宏暮才能走的如此之远。 

1980年代初期IBM发表了全球 

第1台个人电脑,从此,世界迈入PC 

62啦臆知证l与强】ltComputer _Iow《e 0r Technotoptt 栏目编辑:王力 wltx@cccc.net.cn 

维普资讯

Pc零组件科技公 

司,他们也成为 

市,当时股价从47元飙涨到100多 

元,表面看起来是风光无限,但背 

后来台湾IT业的 

支柱。 

后却存在着转投资事业绩效不彰、 

员工吃大锅的现象,宏暮经营早 

从8 0年代 

初,一直到世纪 

末,在全球IT业 

已险象环生。1991年,宏暮面临成 

立来首度亏损,大赔6亿元,甚至 

外商银行也采抽银根动作。重创之 

下,宏暮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先是大 

急速发展的大背 

景下,造就了一 

举裁员、出售资产,为宏暮止血,同 

大批如宏暮这样 

时订下营业额倍增目标,提出新产 

的IT企业,包括 

销模式,由服务业转型为制造业, 

施振荣在内的IT 

并由台湾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宏暮 

业者,在激烈的 

在全世界各地设点装配电脑,解决 

竞争中,前仆后 

库存问题,终于此变革管理使得宏 

继、突围而出, 

暮营业额自1992年的新台币300亿 

取得产业关键地 元,于1996年一举上2000亿元。 

位。正所谓时世 

第一次危机过后,宏暮赚了很 

造英雄,众多科 多钱,对外扩展的步伐也开始加 

技新贵白手起家 大,转投资DRAM厂德暮半导体,因 

的故事,就像一 

为DRAM并非宏暮核心事业,加上外 

部立志电影,对 在环境因素,造成德暮面临经营危 

能在美国掀起风潮,是宏暮甚至 

于后来者有极富教育意义的启迪作 

机,也使得宏暮连带受累,连续二 

所有台湾PC业者难得一见的全球 

用。 

年合计亏损近100亿元,美国品牌 

级“Killer”产品,叫好又叫座,刚 

零售通路也面临关闭。无奈之下, 

推出时,售价比其它国际大厂的产 

也使得宏暮连带受累,宏暮邀请台 

● 

品多出约100美元,依然受到消费 

积电入股并进而并购。从此德暮由 

者喜爱。宏暮正式向国际大跨步布 

有句俗语叫做“以不变应万 

DRAM业走上代工业,“二度毁炉” 

局。 

变”,但在作为一家 

在加快整机研发、销售的同 

高科技企业来说,不 

时,宏暮还在考虑PC关键零组件 

变却意味着“逆水行 

的发展,1989年宏暮决定投入 

舟,不进则退”。宏暮 

DRAM产业,与德仪分别出资74%和 这三十几年的发展 

26%(总资本新台币31亿元)设立德 

历程并不是一帆风 

暮半导体。德薯在1990年代相当 

顺,经历了无数次的 

成功,胆后来随着提供技术的德 

挫折和磨难。每次到 

仪的竞争力丧失且弃守DRAM产业, 

了生死存亡的紧要 

德薯的营运状况每下愈况,无奈 

关头,宏薯都会“以 

之下,宏暮在1999年将30%持股卖 

剧变来应万变”的策 

给台积电,正式退出DRAM产业。当 

略,迎难而上,不仅 

然,宏暮对于提升台湾在PC关键 

化险为夷,而且在变 

零组件相关产业的作用是毋庸置 

化中更上一个台阶。 

疑的,在宏暮的带动下,台湾新竹 第一次危机来自 

工业区很快诞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 

1988年宏薯股票上 

栏目编辑:王力 wItx@cccc.net.cn 2oosl ̄l* 63 

维普资讯

之后,成为台湾投资DRAM ̄k获利公 

4000亿元且能和戴尔、惠普等国 

司。 

厂相提并论韵企业就置身 

・ 

波未平,一波又起。21世纪 

到来前,从投资德暮失败阴影下 

2004年l0月8日,创办并执掌 

走出来的宏暮分为宏电、明基、宏 

宏暮的成长史,几乎等于一部 

宏暮集团二十八年之久的施振 

科、宏智、宏网等5个次集团,但这 

荣,在台湾开始举办以“施 

5个集团又出现权责不清、互相牵 

振荣・退休献礼”为主题的 

制的情况,危机再度出现,施振荣 

巡回演讲,并以此为始拉开 

决定由各集团独立运作,除了明基 

了他的挥别宏暮正式退休 

脉维持独立外,其他次集团全 

的答谢性“感恩之旅”的序 

部打散,重新分成“研制服务”、 

幕。这位IT教父、具有全球 

“品牌营运”两大单位,制造、代 

影响力的IT企业家终于按计 

工正式切离。负责品牌业务的宏暮 

划在60岁时退休,卸下全球 

已跻身为全球性品牌,并在欧洲笔 

高科技产业任时最久的CEO 

记型电脑市场取下龙头宝座,这是 

头衔,把大位交给同样来自 

当时当机立断决定让品牌与代工 

鹿港小镇的王振堂,以及来 

业务分家的好处。 

自意大利的洋将蒋凡可・兰 

回首宏暮出现危机、化解危机 

奇。这两位宏暮的第二代 

的过程,就如一道“成长曲线”,宏 

接班人都很有自己的个性, 

暮就是这样在曲折中前进。危机 

王振堂是一个不信“旅振 

虽可预防,却是无可避免,既然无 

荣教”的人,在旅振荣当家 

法避免,就只能去勇敢面对。宏暮 

的时候,他常常会提出一些 

力求在第一时问处理危机,在变革 

自己的见解,为施振荣所赏 

中求发展。另外,宏暮靠的还有对 

识。王振堂不希望同仁给他 

于品牌业务的专注与不放弃,长时 

的报告超过五页,最好是言 

间的累积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品 

简意赅的一页就好,甚至连 

牌。 

媒体专访他的采访大纲,都 

64_ -嚣慝戳谍e罐 瞻均蛆幽}d9 cIf Techno[o ̄ 栏目编辑:王力 wl ̄@cccc.net.cn 

维普资讯

被他要求越简单越好,简单务实的 

行事作风可见一斑。而兰奇在欧洲 

的营运策略和手法都是欧洲团队 

本身一点一滴创造出来,和以前宏 

暮花大钱在美国无功而返的做法 

非常不同,在宏暮这一品牌打入欧 

洲市场的过程中贡献卓著,足见兰 

互补,为曰后运 

营双品牌战略 

最扎实的市场 

基础。 

宏暮与联 

想的季军之争 

由来已久,宏 

奇的过人能力。这“一中一洋”统 

暮曾一度超越 

联想,出货量 

位列全球第 

三,但不久后 

帅是施振荣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委 

以重任,标显出宏暮在全球PC市场 

攻城掠地的精髓。 

联想重新站稳 

了第三的位置。 

在收购TGateway公司之后,宏暮 

牌Acer、Gateway、Packard Bell 

及eMachi rles全将保留,并各司 

公司再次超过联想集团成为全球 

2007年,宏暮以7.1亿美元收购 

第三大电脑销售商。此外,宏筹还 

不同战场。除了功能面的市场分 

割,宏暮还会在地理区域上作出 

美国电脑厂商Gateway全部股权, 

成为继联想之后又…‘家收购美国 

品牌的中国Pc企业。施振荣有一句 

名言:不打输不起的仗。此番收购 

Gateway的宏暮已经在欧洲市场取 

以约458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欧洲 

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 l,从而 

使联想争购PB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分割。以同样都被设定将走时尚 

路线的Gateway与Packard Bell 

来说,后者将只会在欧洲市场销 

但是它与全球前两大电脑销售商 

即惠普和戴尔之间的距离仍然较 

大。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北京奥运 

将再次给联想提供提升机会,但 

宏暮有望借助收购进一步提升国 

际影响力,联想与宏暮在全球PC市 

售,至于Gat eway,则在已有基础 

的美洲以外,将扩展到亚太市场, 

而旗舰品牌Acer以及走低价路线 

得了成功,宏暮希望可以通过收购 

Gateway公司加快它在美国市场的 

的eMachines,营销范围将遍及全 

球。王振堂表示未来集团旗下各品 

牌将会有完整独立的产品规划,由 

不同品牌经理人操盘,让消费者在 

发展步伐。宏暮收购Gateway后有 

三大“好处”:其一,Gateway在美 

国6%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弥补宏暮 

场的季军争夺战将更加激烈。 

在北美市场的知名度;其二,将宏 

暮的产品和品牌传递给美国用户, 

从而扎根美国市场。其三,在美国 

渠道上完全感受不到是来自同一 

..1—————●———— 鼍 一  蛆 

业内人士分析,PC已从过去高 

科技技术形象转变,正在进一步 

“商品化”,不再高高在上,处理 

个厂商。宏暮将从2009年成为奥运 

会重要赞助商,预计销售额将超过 

200亿美元, ̄U2012年时年销售额 

将增长 ̄,J3oo亿美元到400亿美元 

之间。 

市场上Gateway有着较高的品牌价 

值,宏暮能够将其定位于相对的中 

高端,与定位于中低端的宏暮形成 

器或内存规格差异已 

不大,在PC逐渐成为 

对于这样一个32年的“老字 

号”IT企业,其漫长的发展历程并 

非一篇短短的文章所能概述的。从 

● 

大宗商品化后,也开始 

适合“多品牌”生存。 

些大的品牌厂商正 

个仅有11人籍籍无名的小公司 

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宏暮30多年来 

在向多品牌发展。 

路通过收购让 

旗下PC品牌从一个扩 

的起起伏伏的发展史,几乎就是近 

代台湾计算机业“从无到有,从小 

到大”的缩影。施振荣等老一代IT 

人的创业史也给我们今天年轻人 

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增到四个的宏暮发布 

品牌定位策略,四大品 

栏目编辑:王力 wl ̄ccc.net.Crl 9ooslo6l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