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发(作者:)
迟到时间的测定
1概念
迟到时间是指物质从井底返到地上取样位置时间,按照返出物的不同,分为钻井液迟
到时间、岩屑迟到时间、和气体迟到时间。迟到时间的准确与否将影响岩屑的代表性和真
实性。
2迟到时间的计算
常用的为以下三种方法:
2.1理论计算法:
用理论计算法求得的迟到时间与实际迟到时间之间有一定误差,前者往往偏小。实际
工作中,用作参考,仅在大井眼的浅井段录井中参考使用。
2.2实测法:
2.2.1实测法是现场常用的方法,简单准确。
2.2.2一般采用玻璃纸和染色岩屑、红砖块、白瓷碗块、电石等作指示剂,在接单根时,
将这些实物投入钻杆内。
2.2.3然后开泵,记录开泵时间,再记录实物随泥浆循环返出地面后的时间,两个时间之
差就是实物随泥浆循环一周的时间,设为T
1
;钻杆内泥浆由井口到井底的下行时间设为
T
2
,T
2
可理论计算出,则实物从井底上返到井口所需时间即为实测的迟到时间T=T
1
-T
2
。
2.3特殊岩性法
2.3.1此方法为核实和校正迟到时间。
2.3.2实际工作中,如钻遇大段泥岩中的砂岩、灰岩、白云岩夹层煤层等,因岩性特殊,
与泥岩的钻时有明显的差别,可用来校正返出时间。
2.3.3即将钻时忽然变快或变慢的时间记下,加上相应的返出时间提前到振动筛前观察,
待岩性出现时记录时间,两者差值即为该井深的真实返出时间。
2.3.4用这个时间校正正在使用的返出时间,可保证岩屑录取的准确性。
3测定迟到时间的间隔井段
3.1为了使岩屑具有代表性,必须按一定间距测定岩屑的迟到时间。
3.2在钻达设计录井井深以前,监督和录井人员必须协调钻井队配合进行实测岩屑迟到时
间。
3.3在钻达录井井段前50米左右,应实测成功一次岩屑迟到时间。
3.4进入录井井段后,每钻进一定录井井段,必须实测成功一次迟到时间。
3.5严格执行《钻井地质设计》和相关标准,以提高岩屑捞取的准确性,一般要求测量
间距为:
3.5.1井深1500米以内,每加深500米实测成功一次,并按理论计算值每100米增加一
个差额;
3.5.2井深1500-2500米,每加深200米实测成功一次;
3.5.3井深大于2500米,每加深100米实测成功一次;
3.5.4进入目的层之前200m及目的层,每100m实测一次。
4迟到时间录井工作要点
4.1下套管后应重新实测迟到时间;平衡钻进时,使用单根气可验证气体迟到时间。
4.2在钻进过程中,泵排量发生变化时,要求及时修正迟到时间。监督可根据现场生产需
要,实时指令实测迟到时间。
4.3在特殊施工作业时,可辅助利用迟到时间验证特殊管柱的密闭性。
4.4监督应采取旁钻式监督迟到时间的测定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