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发(作者:)

李江月: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概述

142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概述

李江月

(南昌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事业发展迅速、题材广泛,如历史题材、军旅题材、农村题材、战争题材等

主旋律电视剧层出不穷。21世纪以来,都市题材电视剧已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主要类型。都市题材电视剧从不同角

度讨论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等问题,折射出现代人感情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是大众文化的反映。

【关键词】

都市题材剧;中国电视剧史;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22)03-0142-02

一、都市题材剧的内容要素及分类

都市题材剧从内容上可分为四大要素:家庭伦理元

素、社会问题元素、青春偶像元素、都市商业元素。其

中,包含了都市家庭伦理元素的电视剧有:《渴望》《上

海一家人》《婚姻保卫战》《双面胶》《我的前半生》

等。戏剧家易卜生提出社会问题剧的概念。我国社会问

题类电视剧有《北京人在纽约》《蜗居》《都挺好》《人

民的名义》《陪读妈妈》等。青春偶像元素是指用紧凑、

浪漫的故事情节,以青年男女主角为主体来迎合人们内

心需求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偶像剧的主要受众是青少

年和心理年龄较小的观众。偶像剧中大量采用外表出众

的演员、符合社会大众的服装造型,以细腻的青春爱情

戏为主。我国流行的青春偶像剧有《真空爱情记录》《将

爱情进行到底》《流星花园》等。都市商战类电视剧主

要讲述创业与商业竞争,如《创世纪》《北上广不相信

眼泪》《创业时代》等。

以上四种类型的电视剧构成了都市题材剧精彩纷

呈、内容多样的面貌。同时,不同类型的元素并非单一

存在,而是相互交叉的。一部热播都市题材电视剧既能

反映家庭伦理,又能展示社会问题;既有青春偶像剧的

元素,也有商业背景。素有“民国红楼梦”之称的经典

电视剧《金粉世家》,反映东北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年轮》

属于综合多种类型的都市题材剧。此外,还有新型都市

题材剧,即讲述古代城市的电视剧,如2021年热播的《风

起洛阳》,2019年的《长安十二时辰》,以及更早的《大

明宫词》。

除按内容分类外,都市题材电视剧也可按地域分类。

如《奋斗》描写了北京青年的恋爱故事以及事业波折与

苦难,还有讲述民国上海爱情故事的《情深深雨蒙蒙》,

以及讲述广东武林宗师黄飞鸿少年时代英雄故事的《少

年黄飞鸿》,描写武汉中年人生活中的琐碎与传奇的《来

来往往》,还有具云南风情的《玉观音》,讲述浙江人

创业故事的《鸡毛飞上天》。当前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焕

发出独特魅力。地域文化相对独立,造成艺术特色上的

明显差异,使当代电视剧的地域文化风貌具有深刻历史

渊源。展示不同城市的文化,已成为电视连续剧创作的

任务之一。全国各地描写地方文化的都市题材剧也在各

省上演。以广东为例,电视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

问世后,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至今已播出800多集。

但是,由于方言在文化传播上的限制,再加上摄制者在

器材租赁、演员选择成本上的考虑,现在我们看到的都

市题材电视剧,主要是讲华北、东北等北方城市,以及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故事,期待着将来有更多反映其他

城市风貌的都市题材电视剧。

二、用影像讲述城市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快速发展,已

成为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的文化形式之一,

成为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产业之一,成为向世界传

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面貌的重要载体。

都市题材电视剧的诞生、萌芽、发展、成熟与整个电视

剧的发展几乎同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时代

发展的历史进步。都市题材剧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时

期:诞生期为1958年至1978年,萌芽期为1979年至

1989年,发展期为1989年至1999年,探索期为2000

年至现今。

电视连续剧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1958年

北京电视台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同年6

月15日播出的《一口菜饼子》成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

此后,各地的电视台纷纷成立,涌现出大批电视剧作品。

因电视台一般都设在城市,由于条件限制,电视剧拍摄

仍然采用舞台剧和电影的手法,甚至采用“现场直播”

的方式。反映城市的作品更容易拍摄,都市题材电视剧

因此应运而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普遍

展开,优化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使中国电视艺术迎来了

大发展。以东北城市题材的电视剧为例,到1986年,辽

宁省电视剧创作迎来了阶段性的丰收年,刮起了一股地

域性的风潮。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

北风”依然很强。这个时期的都市题材戏剧创作正处于

萌芽阶段,这也与当时我国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直接

关系。因受拍摄条件的限制,城市仅是电视剧作品内容

元素的背景设置,没有被重点展示。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

影视观察

143

《戏剧之家》2022年第03期  总第411期

参考文献:

[1]仲呈祥.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M].北京:中国

电影出版社,2014.

[2]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吴保和.中国电视剧史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

出版社,2011.

[4]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M].北京:北京广

三、审美功能:为何引发“追剧热潮”

播学院出版社,1997.

近几年来,电视剧市场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平

[5]高鑫,吴秋雅.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M].北京:

凡的世界》《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等作品突破了

学苑出版社,2002.

传统主旋律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和局限,在各大视频网站

[6]邵奇.中国电视剧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与社交平台上掀起“追剧热潮”。若一部电视剧逻辑全

出版社,2008.

无或价值有问题,将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恰如其分”

[7]刘萍,李灵.中国电视剧[M].武汉:湖北美术出

是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准则,也是电视艺术追求的境界。

版社,2005.

礼仪之邦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观念、

[8]窦欣平.国剧之路:中国电视剧的半个多世纪[M].

社会存在方式、基本的道德行为,并形成积极乐观的文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化氛围。电视剧作为社会价值载体,通过更具象征性的

[9]杨晓林等.当代热播电视剧读解[M].重庆:重庆

形式,将舆论背后的价值转化为一段浓缩的故事性对话,

大学出版社,2011.

以更为婉转的传播方式,引导社会价值观升华。以导演

郑晓龙为例,作为一位极具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影视创

(责任编辑 邓婉君)

各地的交往日益频繁,此时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正将一

股更为时尚的都市题材剧风潮推向大陆。例如,《上海滩》

是一部由周润发和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它引起了极大

的轰动,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影响深远。

1990-1999年,这是我国市场经济成熟繁荣的十年,

也是中国电视剧走向成熟与繁荣的十年。20世纪90年

代赵宝刚执导的连续剧《渴望》在当时享有极高的评价,

将爱情、友情、亲情诠释得极为动人,表现出改革开放

后青年对情感的渴望,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里程碑。

9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视剧迎来了非常辉煌的时期,每

年电视剧产量都在一万多部以上。这十年间,都市题材

电视剧进入高速发展期,主要代表作品有《编辑部的故事》

《我爱我家》《咱爸咱妈》《北京人在纽约》等。以社

会问题剧为例,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许多城市都

处在历史转型的阵痛中。各种社会思潮涌现,出现了“出

国热”“下海创业”热潮。以家庭伦理剧为例,都市题

材电视剧对女性的生存境遇、思想情感、视野等方面的

关注,反映出对女性个体价值的尊重与思考。它们紧扣

时代的脉搏,挖掘社会的变化,带给都市人的思想认识

和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冲击,赞美美好,抨击丑恶,赢得

广大观众的认可,并在未来的都市题材电视剧中产生一

定的影响,为今后都市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打下坚实

基础。2000年到现今(探索期),中国电视连续剧继续

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更加注重表现现实,成为人们认

识生活、关注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一时期都市题材

电视剧在创作数量上屡创新高,在整体艺术风格上偏向

大众休闲娱乐的轻喜剧风格。多元叙事主题与内容是21

世纪以来都市题材电视剧的主要特色。

都市题材电视剧走过了萌芽、发展时期,眺望着繁

荣的成熟期视野极其广阔,无论是东北黑土地,还是江

南水乡,中国城市文化多样,不乏创作题材,值得深入

挖掘。都市题材电视剧正以冷静视角描绘各地政治、经济、

文化变迁各方面,全面描绘大时代风采,成为反映社会

变迁的一面镜子,展示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

的伟大事业中勇于奉献、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梳理城

市题材剧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着

城市繁荣发展的速度与程度,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

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生活

的需求,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作者,坚持“低处扎根、高处俯瞰”的原则,把镜头对

准普通大众,如《急诊医生》传达的是医生的职业精神,

体现剧中所提倡的生命态度与医德。

电视剧的人文关怀指的是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一

部优秀的都市题材电视剧一般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

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开拓与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当前世界

影视市场比较匮乏的,值得每位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呈现当代青年风貌、叙述成长故事是都市题材电视

剧重要主题,如香港电视连续剧《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1982年的大陆都市剧《赤橙黄绿青蓝紫》、1990年的《16

岁的花季》、1996年的偶像剧《真空爱情纪录》、1998

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以及近年来的《创业时代》《少

年派》,都为观众展现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形象。都市

题材电视剧中的故事是许多人生活的缩影,容易引起共

鸣,收视率较高。在偶像剧和部分家庭伦理剧中,城市

白领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电视连续

剧固化了这些内在形象,既能满足人们潜藏的成功欲望,

又能产生激励,吸引更多人到城市工作,为城市争光。

四、结语

都市剧呼唤精品,都市题材电视剧作为影视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出鲜明的大众文化特质,是电视传

播和网络媒体吸引受众的主要节目样态,深受广大观众

喜爱,对社会与观众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引导作用。

在大众消费文化的利益驱使下,极少数创作者对个别作

品的商业与艺术关系的权衡有失偏颇,表现出商业痕迹、

艺术虚构过度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视作品的

艺术审美价值。为了使我国影视艺术健康、持久地发展,

电视剧从业者需要对当下中国以及世界影视市场进行理

性分析,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观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大

众文化,合理使用商业手段创作出更多观众认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