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发(作者:)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
年级下册
课题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是三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篇课文。它
教育孩子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成为能够传递爱
心的人,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此篇教案是课程设计的第一课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概念,并
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每个孩子的“爱心传递者”意识和行为习惯。同时,本课时
引导孩子们了解帮助别人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参与意
识,最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可爱的、有爱心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和重要性
2. 了解如何帮助别人,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传递爱心并
帮助别人
2. 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同情心的人
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爱心、善良品质,树立正能量的价值观念
2.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让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
教学过程安排
导入环节
教师先问学生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吗?”“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别人
帮助的情况?”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开启内容讨论。
活动环节
活动1:拼图游戏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领取一套拼图游戏。
2. 要求学生完成拼图后,将一张照片拼出来,并在照片背面找寻谁需要我们的
帮助。
3. 让每个小组向全班进行分享,并交换想法,提高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活动2:爱心传递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写下对“爱心”这个概念的理解,并在黑板上进行
展示。
2. 让学生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在班级内进行轮替,每个学生都要和其他同
伴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 老师总结活动,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勇于和他人
沟通和交流。
讨论环节
1. 让学生说出帮助别人的方式和方法,并让每个孩子都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2. 讨论环节适当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实用的帮助他人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反省自
己不足之处。
自我评价环节
通过画出自己传递爱心的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和自信。
作业安排
让每个学生只需在家里完成一次真实的爱心行动,并在下一节课上带上照片或
图像进行展示。
总结
这节课主要通过活动、讨论、行为练习和反思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爱心
传递”的概念,并对如何帮助别人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
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触,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发现、关注和解决身边问
题的人。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发扬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爱
心的传递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