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发(作者:)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

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

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

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

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

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因此,计算机网络不

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

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

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

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

(例如电话)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

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城域网(MAN)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对于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局部地区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

“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局域

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类型:局部地区网络(LAN);高速局域网络(HSLN);用户交换机局域网(PBX)

局域网的组成:传输介质及其附属设备;网络适配器(网卡);网络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络软

件(网络协议软件、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

6、网络的基本服务包括文件服务、打印服务、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及目录服务。

文件服务是指对数据文件的有效存储、提取以及传输。包括文件传输、文件存储器及数据移动、

文件同步更新和文件归档等功能。

数据库服务提供了基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的数据存储和提取操作。

打印服务用来控制和管理对打印机和传真设备的访问。

消息服务内容包括对正文、二进制数据、图像数据以及数字化声像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发送,典

型应用是网络电子邮件(E-mail)

目录服务是指存储网络资源并且使其能被用户和应用程序访问的网络服务。

应用服务是一种替代网络客户运行软件的网络服务。

7、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计算机系统是网

络的基本模块,它提供各种网络资源;数据通信系统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它提供各种连接技

术和信息交换技术;而网络操作系统则是网络的组织管理者,它提供了各种财务纪律服务。从计算机

网络设计者来的角度来看,网络模块的组成及其相互的连接方式,决定了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性能。

网络基本模块是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它以计算机为核心,相对独立的资源主要是由主机

系统、通信控制处理机(CCP)、终端系统、本地线路、高速线路组成的多机系统。

8、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通信线路和节点间的几何排序,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按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可分成点对点传输结构(存储转发传输)和广播式传输结构两大类。

点对点传输结构有星形、环形、树形和分布式。

星形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并用单独的线路使中央节点与其他各节点相连,相邻节点之间的通

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主要用于分级的主从式网络,采用集中控制,中央节点就是控制中心。

树形结构网络又称多处理中心集中式网络,它是一个在分级管理基础上的集中式网络,适宜于各

种统计管理工作。

环形结构:在环形结构中各主计算机地位相等,网络中通信设备和线路比较节省。网络中的信息

流是定向的,网络传输延迟也是确定的。

广播式传输结构主要有总线型信道、卫星信道和微波信道等网络结构。

9、网络的发展:高速网络技术(FDDI、ATM)、综合服务数据网(ISDN)技术、无线网络技术、

智能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的目标是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操作智能化”

是指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的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是指网络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系统和知识库

对用户提供方便友好的服务、高级信息处理和最佳辅助决策。

二、Internet知识

1、因特网(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用途(提供的服务)

万维网(WWW)浏览、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公告牌(BBS)指名服务(Finger

Service)、专题讨论组(Usenet)、Archie服务、Gopher服务、白页目录服务(White Page Directories)

等。

2、IP地址

IP地址有32位二进制数组成,被分为4段,每段8位,各段常用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圆点隔

开,每段取值范围为0-255,IP地址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IP地址分为五类

A类:第一段的范围为1-126(即二进制数的第一位是0),第一段为网络地址,后三段为主机地

址。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第一段的范围为128-191(即二进制的前2位是10),第一段、第二段为网络地址,第三

段、第四段为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类:第一段的范围为192-223(即二载进制的前3位是110),前三段为网络地址,第四段是

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D类、E类不做业务使用。

3、域名系统(DNS)

IP地址不容易记忆,Internet还采用名称来标记,每个机器都有一个名称,根据这个名称来翻译

成IP地址。域名系统为便于解释IP地址,按层次结构来组织,根据地理域和机构域进行分层。

一般格式为:计算机名,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顶级域名可按地理位置或机构性质来

划分。

例如:com表示商业组织、公司,edu表示教育机构,gov表示政府部门,int表示国际组织,

mil表示美国军事机构,net表示网络服务商。org非盈利组织;us代表美国,cn代表中国,gb代

表英国,au代表澳大利亚,ca代表加拿大,fr代表法国。

DNS称为域名服务系统(也称域名解析),负责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DNS服务器是一台专门

转换成域名的机器。

4、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在浏览器中访问资源时,在地址栏中可以键入URL来进行定位。URL是进入因特网后查阅信息的

有效途径,URL地址由传输协议、域名(IP地址)、文件路径和文件名四部分组成。传输协议与域名

用“://”隔开,例如:/121/.

5、因特网的连接方式

我国四大骨干网络有: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由原邮电部组织建设,

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由原国家教委主持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由中国科学院建立。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TGBN)由原电子工业部建设和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

支持金关、金税、金卡等金字头工程的应用。

163网,就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俗称,它是我国第一个开通的商业网,全国统一特服号

16300

169网,即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全国统一特服号16900。

因特网的连接方式主要有拨号上网、专线上网。目前,宽带网用户接入方式有ISDN(综合业务

数字网,俗称一线通)、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俗称超级一线通)、DDN(数字数据网)。

6、调制解调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话线所能传递的模拟信号,解调是将电话线传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

字信号。

调制解调器的调制的方法:调频、调相、调幅

调制解调器的重要特性是数据率

调制解调器(Modem)一般有外置式调制解调器、内置式调制解调器、PCMCIA卡调制解调器和

USB调制解调器。

7、拨号上网

申请拨号上网账号有三种形式:到ISP申请(网络服务提供商)、购买上网卡、使用公用上网账号。

建立因特网的拨号连接,要进行以下几个操作:安装和设置调制解调器,安装拨号网络和TCP/IP

协议,创建因特网的连接,拨号上网。

8、电子邮件

大多电子邮件为文本格式,也可以使用附件的形式传输图像、声音、视频文件等。

要使用电子邮件要先有电子邮箱(或者称为E-mail地址)申请电子邮箱可以去专门的网络服务商

那里购买,也可以去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去申请。

E-mail的格式是:用户名@主机域名

收发电子邮件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例如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Fox mail等,也可以去

申请地址的网站上直接收发。

电子邮件包括邮件头、邮件体。邮件头由多项内容构成,包括收件人、抄送、密件抄送、主题等,

收件人必须要填写邮件头。邮件体是实际要传送的信函内容。

三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协议是指在两台通信设备之间管理数据交换的一整套规则。

协议组成包括三个部分:语法、语义、定时。

语法定义了怎样进行通信,它关系到字的排列,与报文的形式有关;语义定义了什么是通信,它

研究字的含义;协议的定时关系到何时进行通信,如同步和异步传输。

2、网络体系结构是指层和协议的集合。协议的具体实现叫做规程。

3、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1年提出一个开放系统互连(OSI)基本参考

模型的标准。把整个系统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

层。第一至第三层属于通信子网的范畴,第五至七层属于资源子网的范畴。

物理层:是OSI分层体系结构中的最低层,利用机械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进行发送端到

接收端位流的传送;提供一个节点内DTE和DCE之间的接口。物理连接中最常用的接口标准是

RS-232C

数据链路层:提供在相邻节点间进行数据块可靠传输、差错处理、流量控制、链路管理等功能。

网络层:控制通信子网、处理端到端数据传送的最低层,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实现路

由选择、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网络层的协议以公用数据网上的X.25建议为典型代表,

是1974年CCITT提出的具有三层协议的标准。

传送层:是整个协议层次结构中的最核心的一层,实现端到端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为两个用户

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会话层: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和组织同步会话,解决应用进程之间会话的一些具体问题。

表示层:它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代码转换、文本压缩、终端处理以及文件传送协议等。表示层以下

的各层只关心从这里到那里可靠地传送比特,而表示层所关心的是所传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由用户程序组成,是OSI分层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为OSI用户访问OSI环境提供一种

手段。

4、OSI服务类型主要有两种,即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面向连接的服务类似于电话系统,面向

无连接的服务类似于邮政系统。

5、OSI提供的基本服务原语可分为四类,请求(Request)、指示(Indication)响应(Response)、

证实(Confirm)。

6、服务与协议的区别:服务描述两层之间的接口,下层是服务提供者,上层是服务用户。协议定

义的是同层对等实体间交换的帧、分组和报文的格式以及意义的一组规则。

7、数据链路层四种常见的成帧方法:字符计数法、带填充字符的首尾界符法、带填充位的首尾标

志法、物理编码违例法。

8、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分成两大类:面向字符型协议和面向比特型协议。面向字符型协议如:

ANSIX3.28协议、ECMA-16协议、BSC协议等。面向比特型协议如:ADCCP协议、HDLC协议等。

9、网络层的协议以公用数据网上的X.25建议为典型代表,是1974年CCITT提出的具有三层协

议的标准。

10、TCP/IP协议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是被公认当前的工业标准。

11、TCP/IP协议的核心思想是隐藏具体物理网络的差异,提供透明、一致、标准的逻辑网络。

12、TCP/IP协议分四个层次。

(1)网络接口层,是最低层,用于连接物理网络的硬件设备。

(2)网际层,解决网络中主机到主机间的通信,包括路径、流量和拥塞控制等。

(3)传输层,解决网络端到端的通信,也就是计算机程序到计算机程序之间的通信。

(4)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给用户使用,如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和收发邮件等。

13、TCP/IP协议应用层主要协议有SMTP(邮件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远

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NMP(网络管理协议)、NVP(网络声音协议)、TFTP(简单

传输文件协议)

14、TCP/IP协议网际层主要协议有AR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翻译成MAC)、RARP(反

向地址解析协议,把MAC地址翻译成IP地址)、ICMP(控制报文协议)、IP(网际互连协议)

15、TCP/IP协议传输层主要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UDP(用户数据

10

报协议,提供主机间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16、TCP/IP层次中的应用层与OSI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相对应,传输层与传输层相对应,网际

层与网络层相对应。

17、TCP/IP常用检测工具有IP测试工具PING;协议统计工具NETSTAT;测试TCP/IP配置工

具。在TCP/IP测试工具中IPCONFIG是命令行工具,WINIPCFG是WINDOWS下的图形界面工具。

18、网络互连的目的:1实现网络之间的通讯;2实现高级的用户服务。

19、网络的互连模型有:美国国防部(DOD)模型;OSI参考模型;XNS模型。DOD模型是共

设置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互联网协议层、运输层、实用层、应用层。XNS模型分

Ethernet协议层、互联网数据报协议层、有序分组协议层、远程过程调用层和应用层。

20、网络的互连方式有:利用网间连接器实现互连;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连。

21、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有中继器、网桥、路由器、桥由器、网关等。

中继器(Repeater):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是局域网互连的最简单的设备;主在作用

是对网络的延伸、对传输信号的放大和整形。

网桥(Bridge又称桥接器):工作于OSI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两个同类的网络;能识

别一个完整的帧;对大型网络不适用。

路由器(Router):工作于OSI体系结构的网络层;用于WAN或WAN与LAN的互连;连接两

个以上的同类网络;具有判断网络地址,选择路径的功能。

11

桥由器(B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合并。

网关(Gateway又称协议转换器):连接两个不同类的网络;在应用程序的层次上进行协议转换;

是典型的网络专用服务器;工作于高层,一般工作在应用层。

集线器(HUB):用于共享网络的组建。工作在物理层

交换机(Interchange)以交换方式处理端口资料,又称为交换式集线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2、在TCP/IP中,信息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名称。在物理信道里传输格式是比特流,链路

层信息的传输格式是帧,网络层的信息格式是包(分组),运输层以上的信息格式是报文。

四、数据通信基础

1、信号的两种形式:模拟和数字

2、数据传输方向:单工通信方式;半双工通信方式;全双工通信方式。

3、数据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串行传送与并行传送;同步方式

4、数据交换技术:线路交换(空分线路交换和时分线路交换);存储交换(报文交换,以报文为

单位;分组交换,以包为单位;帧中继交换,以帧为单位;信元交换,以信元为单位)

5、系统连接方式:点-点连接和多点分支连接。

6、传输介质分两种:硬介质和软介质

12

硬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光纤)

双绞线分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双绞线(UTP)。同轴电缆有基带和宽带之分,基带同轴电

缆分细缆(50

,传输距离185m,适用于各种局域网络)和粗缆(75

,传输距离500m,用于有

线电视网络)。光缆分单模(传距远)和多模(传距近)两种

7、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FDM),适用于模拟信号的场合;时分多路复用(TDM),适用于数字信号的场合;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

8、差错控制

一是附加足够的冗余信息,使用纠错码。二是加入足够的冗余位,使用检错码(奇偶校验码和循

环冗余校验CRC码)

9、通信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ANSI

美国全国标准协会;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EIA电子工业协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