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
一、参考文献:
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 张文霖 理论与方法 2005
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 佚名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 高铁梅 2009
二、数据选用 张文霖 文中的数据
GDP PGDP
5458.2 13000
10550 11643
6076.6 9047
2022.6 22068
10636 14397
5408.8 40627
7670 16570
4682 13510
11770 15030
2437.2 5062
NYZJZ GYZJZ
14883.3 1376.2
1390 3502.5
950.2 1406.7
83.9 822.8
1122.6 3536.3
86.2 2196.2
680 2356.5
663 1047.1
1023.9 4224.6
591.4 367
DSCY
2258.4
3851
2092.6
960
3967.2
2755.8
3065
1859
4793.6
995.7
GDZCTZ JBJSTZ
1315.9 529
2288.7 1070.7
1161.6 597.1
703.7 361.9
2320 1141.3
1970.2 779.3
2296.6 1180.6
964.5 397.9
3022.9 1275.5
542.2 352.7
SHXF HGCK
2258.4 123.7
3181.9 211.1
1968.3 45.9
941.4 115.7
3215.8 384.7
2035.2 320.5
2877.5 294.2
1663.3 173.7
5013.6 1843.7
1025.5 15.1
DFCZSR
399.7
610.2
302.3
171.8
643.7
709
566.9
272.9
1202
186.7
三、首先,在SPSS中操作
3.1 操作步骤
第1步 选择【Analyze】下拉菜单,并选择【Data Reduction-
Factor】,进入主对话框
第2步 在主对话框中将所有原始变量选入【Variables】
第3步 点击【Descriptives】,在【correlation Matrix】下选择
【Coefficients】,点击【Continue】回到主对话框
第4步 点击【Extraction】,在【Display】下选择【Scree
Plot】,点击【Continue】回到主对话框
第5步 点击【Rotation】,在【方法】下选择【无】,点击【Continue】回到主对话框
第6步 点击【得分】,在【保存为变量】前打勾,在【方法】中选择【回归】,在【显示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前打勾
3.2 步骤结果解释
第3步的结果
相关矩阵
第三
产业
国内生
产总值
人均
GDP
农业增
加值
工业增
加值
0.967
增加
值
0.979
固定资基本建
社会消
费品零海关出地方财
产投资 设投资 售总额 口总额 政收入
0.923 0.922 0.941 0.637 0.826 相国内生产总值 1 -0.094 -0.052
关 人均GDP
农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海关出口总额
地方财政收入
-0.094 1 -0.171 0.113 0.074 0.214 0.093 -0.043 0.081 0.273
-0.052 -0.171
0.967
0.979
0.923
0.922
1 -0.132
1
0.985
0.963
0.939
0.935
-0.05 -0.098 -0.176
0.985
1
0.973
0.94
0.962
0.963
0.973
1
0.971
0.937
0.939
0.94
0.971
1
0.897
0.013 -0.125 -0.086
0.935
0.962
0.937
0.897
1
0.705
0.714
0.717
0.624
0.836
0.898
0.913
0.934
0.848
0.929
0.113 -0.132
0.074 -0.05
0.214 -0.098
0.093 -0.176
0.013 0.941 -0.043
0.637
0.826
0.081 -0.125
0.273 -0.086
0.705
0.898
0.714
0.913
0.717
0.934
0.624
0.848
0.836
0.929
1
0.882
0.882
1
变量之间的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适合作主成分分析
公因子方差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
农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海关出口总额
地方财政收入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初始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提取
.938
.691
.470
.957
.978
.970
.897
.985
.642
.927
是以自变量X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应的公共因子载荷平方之和。即
Z
1
l
11
F
1
l
12
F
2
l
1m
F
m
1
Z
2
l
21
F
1
l
22
F
2
l
2m
F
m
2
Z
p
l
p1
F
1
l
p2
F
2
l
pm
F
m
p
这里的Z代表X: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
等自变量。
这里的F代表公共因子。L代表因子载荷,即系数。
m
2222
l
i1
l
i2
l
im
l
ij
h
i
2
j
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