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
2年年10107月第月第月第434期期期第七卷第四卷第五卷总第二十八期总第十五期总第二十期
青藏高原论坛
《夏玛尔班智达传记》史料价值探析
多杰才旦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民
族
史
研
究
730000
)
摘要:夏玛尔班智达(
1852~1912
年)是二十世纪末河湟地区地区享有盛誉的格鲁派佛学大师,
又尊称为雍增班智达。大师于
1903
年建立了有着“第二那烂陀寺”之称的支扎寺,在短时期内
崛起而有着广泛的影响。此传是研究近代河湟地区佛教发展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试图对该传
的史料价值做探究。
关键词:夏玛尔班智达传记;史料价值;扎西加措;河湟地区
一、《夏玛尔班智达传记》的立传者与成书
《夏玛尔班智达传记》的全称为《善知识雍增法王格敦旦增嘉措贝桑布略传·无夸张之说·瞻部信众
之金项链》(
snyigsduskyithamscadmkhyenpayongs
’
dzinchoskyirgyalbobka
’
drinmnyammedrje
btsundge
’
dunbstan
’
dzindbalbzangbo
’
irnambartharbamdotsamsgroskursbangstebrjodbadzam
buchubo
’
igsergyiphrengbadadldanmgrinba
’
imdzesrgyanzhesbyababzhugsso
)。此传是夏玛尔班
智达之得意门徒扎巴加措(
gragspargyamtsho
,又称扎巴达杰
1868~1947
年)撰写的。关于立传者在《支
扎寺志》(
dHitshadgonpa
’
Igdanrabs
)中记载:“在多麦北部,班达霍尔(
dHandahor
)地区的藏族董氏
(
ldong
)有十八个支氏当中的绕擦(
rWathsa
)和琼擦(
khyungtsha
)部落的后裔生活在此地,其上绕五部
落和下琼擦九部落中的班达部落出生,系琼氏,出家后到拉萨学习”
①
,遂后跟随传主
23
年闻法,又依止
久美赤列加措大师处修习了诸多教法。先后到支扎寺以及天祝、阿柔、刚擦、裕固等黄河北边,拉日寺
(
lharidgon
,今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多加乡)等黄河南岸诸寺进行传法,培养了很多有名的格西。还当
了传主的大多数著作的执笔者,传主圆寂后,在传主的母寺支扎寺出资白银一千九百两雕版传主的文
集。立传者本人的著作有《夏玛尔班智达传》等五函,均是文字优雅,是文人墨客的掌上书。此传成书于传
主圆寂后的第
15
年(即
1927
年),是青海民族出版社依据支扎寺木刻版整理成册的,于
1990
年出版,厚
达
905
多页。
传主活佛世系通称为夏玛尔活佛(
zhWadmar
),直译是“红帽”
②
,系是属格鲁派。第一世夏玛尔阿旺
赤列(
1661~1726
年),出身于巴雄(’
balgzhung
)地区,出家后赴卫藏哲蚌寺果芒扎仓拜第一世嘉木样阿
旺宗哲(
1648~1721
年)大师处求学,成为大师的得意门徒
③
。其佛学知识识渊博而很受崇敬,后到下密院
进修密法。不久返回故里,
54
岁时在拉莫德庆寺
④
任主持堪布
13
年之久,弘扬佛法成就高。第二世夏玛
尔阿旺赤列贝桑(
ngagdbang
’
phrinlasdbalbzang
),生卒年不详,修行佛法很有造诣的格西,因无传记
而记述间略。第三世夏玛尔阿旺旦增(
1807~1849
年),由贡唐丹贝卓美(
1762~1823
年)大师认定为上一
世之转世,曾担任阿盖强曲林(
rngasgarbyangchubgling
)和奥索寺(
Aobsodgon
)的主持,
25
岁任拉莫
寺的主持。御任后在黄河南北岸的深山处闭关静修,
38
岁时到蒙古地区受到广大信众的供养侍奉,继续
前往五台山修行。之后又去了北京受到很多当时驻京藏族显贵的款待,返藏路过山西、四川、噶唐(
mgar
95
TIBETAN
PLATEAU
FORUM
thang
)修行一年,前往卫藏地区。经理塘、昌都,到加肖班岗(
rgyashodbansgang
)处去世。第四世是本传
之传主格顿旦增(
1852~1912
年),出生于青海湖畔海晏的“夏玛尔”部落,从小被认定为夏玛尔活佛的转
作者简介:多杰才旦(
1991
—
),男,藏族,青海尖扎人,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2018
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藏
文历史文献研究。
青藏高原论坛
多杰才旦《夏玛尔班智达传记》史料价值探析
民
族
史
研
究
世,
8
岁时出家。
1862
年赴拉莫德钦寺学习佛法,又到热贡、拉卜楞寺等修习佛学知识。平常到深山处修
行,后来渐渐随从僧人增多而于
1903
年在原有修行处的基础上新建了支扎寺。
1906
年在塔尔寺为第十
三世达赖喇嘛讲授佛法而闻名于世。于
1912
年在支扎寺圆寂。第五世是洛桑谢智旦增嘉措(
1914~1952
年),出生于阿柔部落。先后在拉莫德钦寺和拉卜楞寺出家修习佛法,
24
岁时任支扎寺法座,弘法利众,
只惜英年早逝。
二、《夏玛尔班智达传记》的内容结构和史料来源
《夏玛尔班智达传记》作为
20
世纪成书的高僧传,属于共同类传记(
thunmonggirnamthar
)。
既借鉴了前人撰写传记的特点,又记述了同时代事实详实,年代清楚的撰写风格是
20
世纪多麦地区重
要的藏文传记文献之一。该传记可概括为前言、诞生、修习佛法、弘扬佛法、圆寂、结尾六大部分构成。作
者沿用了西藏传统史家的撰写方式,开篇礼赞后,讲述了前几世的生平情况。《夏玛尔班智达传记》分为
15
章,其中包括开篇礼赞和跋文。具体章节的概要名称、开篇礼赞、前世传、诞生、出家、坐床及广闻法、
赴黄河南边讲法、到黄河北边行利他事讲法、前往拉莫德钦寺及其属寺、到塔尔寺及其周边的寺院、到拉
莫德钦和夏琼寺
⑤
、前往塔尔寺拜见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
1876~1933
年)、圆寂、传记总结与转世
介绍、跋文。该传记是以夏玛尔班智达活佛的生平轨迹为主线,对当地事件有详细记载,藏文传记中篇幅
较长的作品。
《夏玛尔班智达传记》的史料来源主要是立传者根据自己依止传主达
23
年到处讲法行利他事之经
过随手笔记为主的材料撰写成书的。该传记载传主在世时,传主夏玛尔班智达向立传者诙谐言“由你来
写我的传记,写完后给你哈达”
[1]
。后来又有别的高僧委托立传者,要求撰写上师传记,之后他也觉得不好
推辞就为上师写了祈愿传(
rnamthargsol
’
debs
)。不久上师又言“将来你一定要为我做一个毫无夸张,实
事求是的传记”
[2]
。又有夏玛尔班智达的众多弟子向他再三献哈达委托,上师对自己恩重如山,所以立传
者决定下笔立传。撰写传记最基础的文献资料叫“种子”(
sabon
),“没有找到
sabon
之处,多次向熟悉夏
玛尔班智达的高僧询问,参考和借鉴了其他高僧传里的内容,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作点缀,下了很大
訛譾
96
的功夫而接近尾声”。从上可以表明,此传的材料来源有:一是生前记录的“种子”(
sabon
),主要是委托
者提供的文献资料;二是口碑资料,是询问一些熟悉夏玛尔班智达的高僧那里搜集到的;三是作者之见
闻,立传者本人拜师传主
23
年期间的经历为主;四是借鉴和参考了其他传记文献、跟传主同一时期的高
訛
僧传或是传主之上师传等文献
譿
。
三、《夏玛尔班智达传记》的史料价值
《夏玛尔班智达传记》的史料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夏玛尔班智达传》中详细记载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拜传主闻法之事。由于英国入侵
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
1904
年
6
月离开拉萨经内蒙古进京时,于
1906
年
9
月
13
日抵达塔尔寺。传主听
闻后专程拜见了十三世达赖喇嘛,这时达赖喇嘛听闻传主的佛学造诣和声誉名望而产生了敬仰之心,曾
訛
“要求拜读传主的闻法录(
gsanyig
),此时传主献上了简要的闻法录。”
讀
十三世达赖喇嘛拜读传主的闻法
录后,让传主传授给他难得的教法,特别是以前他没得到的教法传承。传主不得违抗尊师之命,向十三世
达赖喇嘛传授佛法,主要是传主之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录·善喜之光》(
byangchublamkhriddge
TIBETAN
PLATEAU
FORUM
legs
’
odsnang
’
gyedpa
’
inyinbyed
)。在此期间的闻法目录在《十三世达赖喇嘛传》和《夏玛尔班智达传》
訛
都有记载
讁
。不足之处就是,两部传记都没有提到当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进京路上为何在塔尔寺待了一
年多的时间。此间达赖喇嘛登塔尔寺法座向僧众和当地居民讲法,并受到广大信徒的崇敬。牙含章先生
在《达赖喇嘛传》中记载:“升允于同年十月十八日致电驻藏大臣有泰,‘告以达赖喇嘛抵甘,第赴平接见,
訛輮
现到西宁驻塔尔寺,奉旨款留,暂不回藏’,因而达赖喇嘛在塔尔寺又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
輥
。此间十三
訛輯
世达赖喇嘛对塔尔寺颁布了寺规,并针对医学扎仓和密宗扎仓也颁布了清规戒律的寺规
輥
。作为酬谢十
三世达赖喇嘛特向传主颁发了诏书“赠‘雍增班智达诺门罕’的称号、正方印、伞、马、绸缎、堪布袈裟一套
訛輰
等大量物资”
輥
。从此夏玛尔班智达又称为“雍增(
yongs
’
dzin
)班智达”,并在安多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世达赖喇嘛还为传主做了一部传记称《杰夏玛尔根顿旦增加措传·宝鬘》(
rjezh鄄
2年年10107月第月第月第434期期期第七卷第四卷第五卷总第二十八期总第十五期总第二十期
青藏高原论坛
Wadmarpadge
’
dunbstan
’
dzinrgyamtshodpalbzangpo
’
irnamtharnorbu
’
iphrengba
),有
200
多叶
(木刻版,此传未撰写完),收录在拉萨雪版《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文集》的
nga
函当中。从中可以看到,安多
地区和西藏甘丹颇章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两者在宗教意义上的关系,值得关注。还有甘丹颇章和清
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有所体现,所以对研究当时地域间的政教关系都有参考意义。
第二,《夏玛尔班智达传》记载了传主创建支扎寺的经过,对研究该寺最初的状态和近代安多地区佛
教发展情况做了实录。支扎寺,全称为“支扎扎西曲顶”(
dHhitshabkrashischossding
),意为“支扎吉祥
法地”。从此传来看,传主一心想在深山幽林处,闭关修行,所以常在前人高僧的修行地闭关,而关于支扎
寺的起源也是同样的。最初是传主的修行地“日朝”(
rikhrod
),意思是深山处的修行地。
1902
年在“支扎
囊索(
nangso
)扎西次仁的资助下,才搬迁到现有的位置叫‘邦列夏’(
banglasshar
)的地方,选址大殿和
訛輱
僧舍”
輥
。这时开始就为创建支扎寺做准备,正式建寺为
1903
年。传记中记载“这一年(
1903
年)四月,为
民
族
史
研
究
了在这个‘日朝’创立修习佛法的寺院,搜集到了二百多函书籍。根据修行者的层次不同而对
120
多号僧
訛輲
。此传还人分为般若
5
个班,初学者跟随自己的上师分为摄类学
6
个班,传主开始亲自讲修佛学知识”
輥
记载,后来还从外地请来很有名望的高僧大德来讲授佛学知识,还不断地为僧人的学习提供条件,引进
更多的书籍,该寺还建立了印经院。由此可以看到,该寺讲修佛法的发展路程,被后人赞誉为“第二那烂
陀寺”荣耀。这都是传主在世时努力打下的基础,所以此传对该寺的发展历程有着研究价值。
第三,《夏玛尔班智达传》中多处简短地记载了当时安多地区各族各部落间的不合与矛盾,对近代河
湟地区的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线索。该传记载“以前鲁大臣等人做了权力跟财色交易而引起了回民的强
烈不满,加上多个城中的士兵赴南边作战,循化城有能耐的太爷也去世等,所以冬天撒拉人为新旧教义
不同为借口而爆发事件”
[3]
。根据上下文推测,传中所述事件发生于
1894
年冬天。此事件跟汉文记载相吻
合,“新的新老教之争在循化地区表现的异常激烈,在循化八工,信仰老教者居多,信仰新教者不过十之
二三。新教势力虽弱,却被争权夺利的上层人物极力操控”
[4]
。还有“热贡(
rebgong
)和贵德(
khrika
)两地
发生争执,由热贡僧人喇嘛和官员召集的十二部落大军到达贵德。贵德三沟又在召集百号人准备作战,
在常牧的兰角沟对峙交兵而一人遇难时,由传主舍身出面请求调和,热贡次日退兵讲和”
[5]
。对当时藏族
部落间的不合,寺院之间的不融洽,西宁地方官僚的腐败与当地民众之间矛盾而激发的混乱,各民族间
97
的关系和地方与官僚间的摩擦都有零散的记载。
《夏玛尔班智达传记》对近代河湟地区的宗教生活、社会文化、地域历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仅
对当时享有闻名的各大寺院,还亲自到过深山处的修行场地都有记载。特别是建立了支扎寺,多处讲闻
佛法,培养了大批佛学造诣很深的格西。此传对二十世纪河湟地区的佛教史、社会史、民族关系史研究都
有参考意义。
注释:
①
谢智加措著《支扎寺志》(藏文),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31
页。该寺志提到的“班达霍尔”这地方,一直以来
在藏学界很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详看杨卫《“白哈尔神”传入吐蕃时间考释》(《中国藏学》,
2017
年第
2
期,第
180
—
182
页),札细·米玛次仁《乃琼护法神的历史及其相关问题考述》(《西藏研究》,
2009
年第
2
期,第
13
—
20
页)等文章。
②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红帽活佛是系噶举派的,有红帽和黑帽之分,在噶举派乃至藏传佛教历史上都是大有名
气的活佛世袭。噶玛噶举派的红帽世系是第一世红帽巴扎巴僧格(
1268
~
1349
年)接受蒙古王册封的。而此传传主红帽是
安多地区夏玛尔部落藏文名称的直译,该红帽世系是系格鲁派的,该活佛世袭中最著名的是该传传主。在黄河北岸建立支
扎寺,该寺修习佛法而闻名的格西层出不穷,短时间内崛起,成为藏传佛教近代史上不容忽视的格鲁派寺院,对安多地区
影响广泛。
TIBETAN
PLATEAU
③
赛·阿旺扎西(
1678~1738
年)著《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传记》(藏文),内部资料,第
165
页“
1710
年第一世嘉木样大师
返回故里后,选修建寺址时。夏玛尔阿旺赤列与拉莫夏荣嘎布一起邀请嘉木样大师到拉莫德钦寺”的情况。
④
拉莫德钦寺(
lamobdechenchos
’
khorgling
),现在属于黄南自治州尖扎县境内,系格鲁派。由第三世拉莫阿旺洛桑
旦贝坚赞(
ngagdbangblobzangbstanba
’
irgyalmtshan
)在
1682
年建寺。其属寺在尖扎和贵德等境内有
25
座小寺。历史上
拉卜楞寺没建立之前是安多地区享有盛誉的佛法闻修寺院。
FORUM
⑤
夏琼寺(
byakhyungthegchenyontandarrgyasgling
),位于化隆县查普乡,是宗喀巴大师之上师曲杰顿珠仁青
(
1309~1385
年)大师于
1349
年建立的寺院,被后人称为“格鲁派的母寺”。
青藏高原论坛
多杰才旦《夏玛尔班智达传记》史料价值探析
民
族
史
研
究
訛
王守斌、才让《藏传佛教高僧传:神圣性的建构》(《西北民族研究》,
2016
年第
1
期第
166
—
176
页)中谈到“传记的
譾
资料来源,藏文统称为“
sabon
”,直译为“种子”。
sabon
是撰写传记的依据,若无任何
sabon
,也就无法撰写传记。
訛
涅·罗桑丹贝坚赞和洛桑旦巴加措著《杰赛康巴·洛桑旦增加措传》(藏文),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第一版第
譿
17
页记载:“杰赛康巴是夏玛尔班智达、阿柔活佛等的上师”,此传多处记载传主夏玛尔班智达与其上师杰赛康巴的弘法事
迹。传主夏玛尔巴是杰赛康巴传之委托者。杰赛康巴·洛桑旦增加措(
1780
~
1848
年)是安多拉加寺(
ragyabkrashis
’
byung
gnas
)的法主。拉加寺是于
1769
年由阿柔格西强巴格列坚赞创建的,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夏玛尔班
智达传记》中立传者与传主的对话当中体现了“以前的高僧做自传都有毫无夸张,事实照写的优点,像吾等人做自传也无
多大的意义,所以打算在编噶桑拉康志时写个略传”,第
892
页。
訛
格西扎巴加措著《夏玛尔班智达传记》(藏文),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0
年第一版第
658
页。闻法录(
gsanyig
)、
讀
或称为受法录(
thobyig
),主要教法传承的文献,是藏传佛教文献的一种体例。通常收录在文集当中,篇幅较长,不仅详细记
载了大师们所依止的上师,访学寺院及其所受教法传承,而且保存了教法传播的历史和背景。最有名的是五世达赖喇嘛的
《闻法录·恒河之水流》,萨迦阿弥夏的闻法录等,各大教派之高僧都有大部头的闻法录著作。
訛
普觉·图旦强巴慈成旦增著《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下册)(藏文),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0
年第一版第
23
—
讁
27
页。格西扎巴加措著《夏玛尔班智达传记》(藏文),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0
年第一版第
675
—
682
页。两者虽然具
体内容的排列上有稍微的差异之外,大体上非常相似,差别不大,是对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塔尔寺一行的具体事件研究有参
考价值。
訛
牙含章编著《达赖喇嘛传》,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第一版第
212
页。此书探讨了“在此期间,班禅向查办藏事大
輮輥
臣张荫堂提出要求赴京陛见”,“清朝政府对达赖喇嘛入京陛见一事,经过长期考虑以后才批准,一九零七年十一月二十七
日,由礼部给达赖喇嘛降旨,邀请达赖赴陕西省五台山朝佛。而对班禅入京一事,仍未表示同意”。此间可以看出,藏文传记
只关注宗教活动而忽略了政治背景,但可以从汉文资料中可以补充,弄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
訛
该等寺规收录在《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文集》的
nga
函中,资料来源
:
网站
.輯輥
訛
普觉·图旦强巴慈成旦增著《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下册)(藏文),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0
年第一版第
25
页。
輰輥
格西扎巴加措著《夏玛尔班智达传记》(藏文),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0
年第一版第
688
页。两部传记的记载相吻合。
“雍增”是藏文之音译,原文为“
yongs
’
dzin
”,是对上师的尊称,通常称活佛的上师为雍增。
訛
格西扎巴加措著《夏玛尔班智达传记》(藏文),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0
年第一版第
566
页。此处的“支扎”是藏
輱輥
98
文(
dHitsha
)的音译,是现在所通用的,而在本传常用(
sdetsha
)一词。另外在才旦夏茸大师著的《夏琼寺志》(青海民族出版
社,
1998
年第一版第
256
页)中记载“由历代岱擦囊索所供养的岱擦寺”,用(
ldetsha
)一词。所以从上可以看出,支扎寺的藏
文拼法不统一,原因在于最初之名“日朝”有关系。
訛
格西扎巴加措著《夏玛尔班智达传记》(藏文),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0
年第一版第
591
页。冷智多杰著《安多
輲輥
格鲁派寺院文化变迁研究:以支扎寺为例》(藏文),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8
年第一版。该书第二节中根据《支扎寺志》
梳理了支扎寺简史,同时对该寺出名的格西高僧有简短的评述。第
33-46
页。另外该书的第
31
页,把传主夏玛尔班智达误
认为第四世的转世,其实传主就是第四世夏玛尔活佛。
参考文献:
[1][2][3][5]
格西扎巴加措
.
夏玛尔班智达传记(藏文)
[M].
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0:892.893.347~348.403~404.
[4]
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
.
青海通史
[M].
西宁
: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368.
TIBETAN
PLATEAU
FORUM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