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

软件工程课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是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通

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正确的安排软件的结构,合理组织、管理软件的生产的教

学目的。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例证理解掌握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任

务和完成后的文档是什么及完成方法。本课程实验环节安排10学时,主要完成需求分析、

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和测试分析六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课时分配:

内容

课时

实验一

2

实验二

2

实验三

2

实验四

2

实验五

2

实验一

一、

实验题目

编写系统需求说明书

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编写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二、 实验目的

通过对选定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编写需求说明书,掌握系统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明

确需求说明书内容和格式。通过对visio2003的熟悉应用,把系统的逻辑模型画出来。

三、 预习

1、 系统的数据描述、功能描述方法;

2、 需求分析工具(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3、 系统需求分析步骤和内容;

四、 实验设备与环境

1、 运行和使用visio2003;

2、 收集整理资料的资料室和虚拟用户或实际用户。

五、 实验内容

选定系统后,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按如下编写提示撰写需求说明书。

1、 引言

⑴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软件需求说明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⑵ 背景说明

说明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

算机中心或网络中心;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⑶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⑷ 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及资料的来源。

2、 任务概述

⑴ 目标

叙述该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

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他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如果本系统是一项独立的软件,

而且 全部内容自含,则说明这一点。如果所定义的系统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则

应说明本系统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用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系统同

其他各个部分的联系和接口。

⑵ 用户的特点

列出系统的最终用户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特长,以及

本系统的预期使用频度。

⑶ 假定和约束

列出进行本系统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等。

3、 需求规定

⑴ 对功能的规定

用列表方式(输入、处理、输出表的形式),逐项定量和定性地叙述对系统所提出的功

能要求,说明输入什么量,经怎样的处理、得到什么输出,说明系统应支持的终端数和应支

持的并行操作的用户数。

⑵ 对性能的规定

 精度:说明对该系统的输入、输出的数据精度的要赤诚,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

 时间特性要求:说明对于该系统的时间特征要求,如对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

转换和传送时间、解题时间等的要求。

 灵活性:说明对该系统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变化时,系统的适应能力。

⑶ 输入输出要求

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度等。要求举例说

明。

⑷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规模大小,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

其分量的存储要求做出估计。

⑸ 故障处理要求

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⑹ 其他专门要求

安全保密要求,可维护性、可扩充性、易读性、可靠性、运行环境和可转换性等要求。

4、 运行环境规定

⑴ 设备

列出运行该系统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包括:处理器内

存容量;外存容量、联机或脱机、媒体及其存储格式,设备的型号及数量;输入及输出设备

的型号和数量,联机或脱机;数据通信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功能键及其他专用硬件。

⑵ 支持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

⑶ 接口

说明该系统同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

⑷ 控制

说明控制该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六、 注意事项

1、数据流图及各图示要准确和规范;

2、所选系统要与实验一具有连续性;

3、数据字典要完整有序。

七、

实验记录

1、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和相关图示;

2、数据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