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们在语文学习时要学会深度思考。“须晴日,看红(zhuāng)____素裹,分

外妖娆”,不是想象雪后初晴的美好画面,更隐含了伟人乐观豪迈的信念;“环滁皆

山也”,不单是滁州城四群山环绕,更是欧阳修内心压(yì)____苦闷的折射;在

我们(qiǎn)____责菲利普夫妇拜金的时,我们也给予他们深切的同情;胡屠户的

一个巴掌,拍的不单是范进,更是对科举制度辛(là)____的讽刺。

二、情景默写

2. 古诗文名句积累

(1)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

(4)诗中有画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____,___ ”,意象连用,旅人的辛

苦愁思尽画卷中;诗中有故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

__ ”,典故连用怀念友人,感伤自己;诗中有真情,秋瑾的《满江红》中“俗子胸

襟谁识我?___ ,莽红何处觅知音?”问答连用,表达知音难觅之情。

三、选择题

3. 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B.避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重阳)

C.万户千家包粽子,敲锣打鼓赛龙舟。(端午)

D.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中秋)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欧阳修,南宋文学家、政治家,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C.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有《西湖梦寻》《张潮梦寻》等。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项链》《羊脂球》等。

四、名著阅读

5. 下列两诗是艾青在不同时期所作,流露出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甲)

阳光在远处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

的心啊。——阳光嬉笑地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 苏伊士河上

(乙)

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

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

望到达

一九七九年三月 上海

6. 《水浒传》中的柴进和《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都是仗义疏财之人。请补充下列

表格中的相关情节,并分析两人仗义行为的不同之处,可以从资助的对象及人物形

象等角度进行分析。

人物 情节 分析

柴进 帮助落魄的林冲上梁山;①_______

杜少卿

资助杨裁缝葬母;②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诱 骗

(日本)星新一

①电话铃响了,在焦急等待的博士伸手抓起面前的话筒,漆黑的深处传来低沉

的声音;

②“喂,主人在家吗?”“啊,我就是。”

③“啊,那您就是有名的艾斯特拉博士了。”“正是艾斯特拉,您是谁?”

④“这不能告诉您,但是对于那件事情,大概您还没觉察到吧一

⑤“啊,那么你就是…。”

⑥博士的话停住了,对方平静的声音传来∶“正是,您的孩子正在此休息呢。”

博士的声音颤抖起来。

⑦“你把我的孩子弄去想干什么?还不到一岁的孩子……”

⑧“您尊贵的孩子是坐着汽车来的,当然,是不会让他走着来的喽。”

⑨“啊,果然是那时带走的。啊,早就盯上梢了,趁着我去买香烟的工夫……”

⑩“啊,博士,别慌,像科学家认识现实那样,怎么样?”

“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呢?对我有仇恨可以直接来找我,怎么样?卑鄙!”

“不,不,我对博士不但没有仇恨,而且可以说是很尊敬的。”

“那么,你打算干什么?我妻子因为太悲痛已卧床不起了。”这时对方传来

像是带有担心的声音;”对此,博士没去报告警察吗?”

“还没有,考虑万一有信,所以一直在等着电话。请不要伤害孩子。”

“真是个博士,您若了解我的话就会完全放心的。孩子没问题,可以赶快来

领了。”

“领?您可知道通过孩子来勒索钱财罪是严重的?”

“知道。可是不老老实实来的话,那可不知道孩子会怎样了。”

“啊,等一下,你要多少钱?”

“坦率地说吧,就是要传说的博士所完成的秘密导弹试验品。”

“这不行。那是我为惩罚世界上的罪恶而制造的,不能交给你这种人,别想

得过高,只能给你钱。”

“可是,博士常说研究成果并非是钱所能买得到的。因此,我要把那个研究

成果变成钱。我一定会比博士更高明的。”

“啊,什么混蛋东西,你也是人吗?”“是的,我一定要得到导弹试验品。”

“不能让你这种东西活在世界上。”

“请您别太高兴,别忘了我正照料着您的儿子。”

“好吧,没办法,和你交换吧。”“好,这才是聪明的博士。”

“可是,我的儿子的确是在你那儿吗?”

“这您别担心了,他一直在我旁边的长椅上老老实实地休息。”“是吗?那

我就放心了,但为了防止意外,请让我听听他的声音。”“他还不会说话吧。”

“啊,哭声也可以。只要听到了哭声的话,我就可以放心地去领了。”“可

以让他哭吗?”

“这可以证实我儿子平安无事。扯一下他的耳朵看,这孩子不知什么原因耳

神经很敏感,睡得再香,扯一下耳朵也会马上哭起来。”

“真是怪毛病,好吧,给您扯一下,可是,有人听到哭声来了可不好。让我

关上窗再说。”“那随你便。要是还不放心,锁起门来也可以。”“您说什么?”

“怎么样都行,只请你早点让我听到哭声,证明是平安无事。”“等一等,

这就让您听。完了就马上来领吧。”

对方的声音停了一会,响起了像是关窗的声音。接着又听到轻微的声音∶

“孩子,你爸爸要听你哭呢,就是痛也没办法。”博士用力把耳机紧贴在耳朵上等

待着…… 响起了一声爆炸声,博士放下了耳机,高兴地笑了,“耳朵是起爆的开关,

没发现吧。又少了一个恶人。”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7.阅读这篇小说,推断文中的孩子是( )

A.博士的亲生骨肉

B.博士为解救儿子设置的爆炸器

C.惩罚坏人的秘密武器

8.你认为这篇小说中是谁在“诱骗”谁,请结合故事情节加以分析。

9.在与歹徒的对话中,博士多次用了“啊”这一语气词。请分析下列三句话中“啊”

字的表达效果。

①“啊,果然是那时带走的。啊,早就盯上梢了,趁着我去买香烟的工夫。……”

②“啊,等一下,你要多少钱?”

③“啊,什么混蛋东西,你也是人吗?”

10.读完这篇科幻小说后,小温和小亮对故事的结局有不同看法,小温为博士的言

行点赞,小亮却认为不妥,你对此有何看法。

拒绝“躺平”

【新闻事件】

今年21岁的韦静(化名)是上海某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当年

在安徽某市以文科前30名的成绩考入现在的大学,按部就班地循着自己的方向努

力着。大三那一年,因为疫情,韦静开始在家上网课。“没有了外在的约束,也缺

乏内在的动力,我不知道为什么努力,也找不到努力的意义。”从那时候开始,韦

静无法专注听课。“就这样吧,差不多找个工作也还行”“怎么舒服怎么来吧,做

一条咸鱼也不错”,抱着这样的心态,韦静选择“躺平”,选择“躺平”的韦静显

然不是个例。不久前,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备受关注。作者骆华忠在文中

大谈“躺平即正义”,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

的生活消费跟有一搭没一搭的打零工,维持一种“自由”的状态。不少网友读罢如

获至宝,将“躺平”视为自己的生活态度,乃至“人生哲学”,引得“躺平学”风

行一时。

(摘自《中国妇女报》2021.7.15)